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面临着当今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剧速加快,农民工越发觉得举步为艰。虽然国家在经济上诸方面作出了许多调整,但城乡差别似乎总是难以速短距离。 在大城市务工的农民就算工资有所上调又能怎样?房租、生活费等各方面费用增高。身在异乡这些生活方面的主要开支都要花去月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还能所剩有几?还有老家年迈的父母、上学的孩子一些固定的消费,而且在我们农村由于地方风俗衍生的礼尚往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城市企业多,本地市民就业方便,不仅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而且还可以收取外来工的房租费。另外,政府还有固定津贴。他们收入越来多,同样买房的越来越频繁,租金也水涨船高。而我们农民工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盖一栋房子放在家里自己却不能享用。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在城市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或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孩都比我们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富有得多。是我们的青壮年没有付出劳动吗?不是的!而是我们的劳动力肩负着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家庭重担,挣的钱总是入不敷出。而且还要忍受着长期与家人离散的痛苦,就算现在有一部分人尽力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也是压力山大。如果想上公立学校,首先要有房产证、父母学历、保险等等多方面的积分,另外孩子自身条件还要较好才有希望。为了买学区房,能让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少父母真的是砸锅卖铁想尽一切办法。就算是上私立学校,现在也是条件多多,每年一到开学时多少儿童由于不具备在城市上学的条件又被迫送回老家,不得不接受做“留守儿童”的宿命。退万步说,孩子的上学问题解决了,那么,老家的父母就成了空巢老人了,儿子女儿要忙着上班,孙子孙女都在外面上学,谁能有空回来看他们一眼呢?城里人首先不需要担心这些问题吧。 政府一再号召有志之士回乡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不是没有人回乡创业,而是创业者由于方方面面的条件限制,屡屡受挫,总也难成气候。首先考虑到的是投资和出路问题。现在在农村乡镇盛行的是制衣、制鞋、小型电子组件加工等作坊型企业。这些企业是可以利用一部分剩余劳动力,但是由于进货、出货的渠道路途遥远,老板们把所有费用除去后能发给员工的工资也是相当低廉的。 近几年来由于各个行业对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水力发电资源有限,火力发电一方面要消耗能源,另一方面又产生二氧化碳污染空气,所以国家推行风力、光能这些自然资源发电。大家都知道建造风力发电站费用是相当高的,在我们农村,最适合的是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也就是在利用住户的屋顶面积来安装发电站。2016年12月30日之前三类地区(也就指农村)安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全额上网电价(上网电价=电网收购价+国家发改委补贴价)为0.98元/度,2017年元月1月至2017年12月30日上网电价为0.85元/度,2018年元月1日后,上网电价又下调至0.75元/度。为了带动本县内的精准扶贫护能快速脱贫,政府发动扶贫护利用便利条件发展种养殖业,而且还按面积和数量另外发放补贴,能发展的新型产业就是安装光伏发电站,利用光能转化为电能来增加年收入。自国家响应这个光伏政策以来,我县有私营企业老板相继成立了好几家光伏发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刚开始起步十分困难,首先,农民接受新事物的理念差,思想工作难做通。其次,农民接受了光伏发电站后想安装需要贷款的,必须要银行同意放贷,所以,成立的公司必须要取得本地农村商业银行的信任,同意与其合作。最后,申请的光伏发电站经省发改委批准安装时,还要取得本地电力部门的同意发放上网电表后予以并网,并网后的发电站获取电费收入必须由电力部门提供确凿数据和电价后再由本地银行转入到各帐户。看似一个简简单单的光伏发电站,其内部实际上有很多复杂的环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大力支持并赋予地方银行有光伏专项贷款义务的项目,在一些新公司刚刚起步或是刚刚步入正轨的阶段,国家又新出台一个“5.31光伏新政”,告诉大家2018年6月30日前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享有国家补贴20年不变,2018年6月30日后并网的光伏发电站只享有上网电价,国家再无补贴。这无疑是给回乡创业的老板门当头一棒。近期,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在10月8日召开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座谈会上讨论了2019年的光伏补贴强度问题,如此看来,2019年光伏行业也许会有新的转机,我们拭目以待。当然,重点谈到农村光伏发电站的修建安装受到打击其实也就是回乡创业困难的一个缩影。还有其它很多行业的发展也同样存在着危机。 另外,还有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城市一般都有社区养老院或是老年活动中心,无人长期照看的老人们可以住进养老院,基本生活保障不成问题,子女可以节假日探视自己的父母。退休后的老人们都可以自发地到老年活动中心一起开展健身、走棋、娱乐等活动,过得非常充实。而我们农村老人就完全不具备这些养老条件,人一旦上了年纪后很容易变得郁郁寡欢,十分落魄。说到这里,很期待政府想办法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 总之,在农村创业难、留守儿童难、空巢老人难等等一些难上加难的问题多多,口头上人与人是平等的,农民的生命与城里人的生命是平等的。可是,付出同样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是完全不平等的——这就是城乡之别。 作者简介 梅小玲,女,生于70年代末,出生于蕲春县青石镇,现为向桥乡狮子堰村人,中共党员。从小爱好文学,曾在《古角之声》诗刊上发表过作品。 最接地气的公众号 敬请您的关注 长按上面的二维码可以关注本公众号 如果文章对您有所触动, 请别忘了点赞哦 关注是最贴心的支持, 转发是最温馨的鼓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