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留存在记忆中的年味

 家乡文化天地 2021-06-18

文/邓新军

以前,过年是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日子,有着种种诱人的乐趣,很是让人时不时地想起来。

那个时候电视只是零星地存在于一少部分人家中,看电影也只有到了晚上天黑了才有可能,也只有当乡村富裕人家遇上了喜事,才会请乡政府专门人员来塆村放电影的,且影片重复的几率也是比较高的。即使如此,若是得到某家喜宴过后有电影的消息,乡间人还是能引起一阵惊喜,天黑了还是乐意拖上自家的长条板凳,去人家酒气乍散的稻场上看电影。

大约是由于放松娱乐的机会过少吧,那时的人们很喜欢走出自己的瓦屋门槛,到人多的地方去寻找乐趣。过年的时候,除开老年人交待的必要的拜访亲戚的事项外,人们爱到向桥街上去走走,虽然那时的向桥街,只不过是房屋排得较整齐一些,也只不过是一个乡下村庄的大小规模。

过年时舞龙,那是一个事先没有任何通知,而到时候自然就会出现的现象,几乎人口集中的行政村都有某一两位中老年人负责这事情。若是有心打听,负责过年舞龙这事情的中老年人,要么是解放前,要么是解放初,是从他们上一代的人手中传承下来的。因此做这公益的事情就显得是极其自然,似乎又是义不容辞的,各塆村中刚懂事情的年轻人也都顺从他们的组织召唤,能选上去舞龙,似也是一种所居塆村的职责和光荣。

向桥乡总计有近二十个村,除开山高路险不便的,正月初汇集到向桥街上的龙有时候有十多条,一条龙总需要十多个人撑举,五六个人打锣打鼓,最需得力处是龙头和龙尾位置,因为一旦舞动的时候,这两人手中的份量是最重要的,方向要完全相反,看起来才像真龙翻滚,才具炫耀街道人众的气势。从制作材料上看,乡间春节摆弄的龙分为两种,一是布龙,二是竹龙,竹龙做起来很需要手艺的,得精致,竹龙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大幅度地摇摆,否则就会居中散架,这是因竹片的天然性质所限制的。另也听说过,以前有草龙,大约是用秋后的麦草扎制的吧,虽然那时麦地满山满野,随处可见,麦草材料在乡下易获取不费心,但是做起来想毕是很费心力和时间的,也不便舞动吧,所以只是听说而己,从没有见过。

有一年正月初,天空灰濛濛的,没有太阳,空气较冷,不过没有下雨,向桥街上热气冲天的。灰白的土路上全是人声喧哗,大家跟随着各村的舞龙队伍沿着上坡路,鱼贯而入,走进乡政府的四方院子,绕一圈又走出来。虽然人群拥挤,没有排队,但是进出的秩序还是很好,过年时分,同乡出来赶热闹的人们,脸熟认识的,或是不认识的,大家互相都是一张笑脸相迎,乡间过年的喜气氛围就是这样烘托出来的。

忽然听到供销社门外的街道上人吵起来了,赶忙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某村派出的一条龙,它的龙头胡须是白色的,而其他各村来游行的龙,胡须全是黑色的,这就产生了矛盾。白胡须自然是表示年纪老了,被同场黑胡须舞龙队伍认为是对他们的居上不敬,后来经多方领头人员的协商,有个年轻人到供销社买来一瓶黑墨汁,当场把龙头白胡须染黑,这个热闹之中的小小不愉快,就在半个小时之内解决了,土路白墙的小街道上又恢复了欢声笑语,热闹依旧。

舞狮子也是那时过年的一个重大节目,不过狮子的活动范围比较小,一般是在各行政村之内逐家敲锣送福,然后在村子一处空旷场地做表演。王塝村有两支舞狮队伍,一支队伍是王姓京里塆组织的,另一支队伍是邓垅塆组织的。两方面队伍到各家送福的祝词基本相似,人员数量也是差不多的,都是六十多岁左右的硬朗老者领头,三四十岁的健壮男人充当骨干,后面都还跟随着一些后备新生力量,比如一些尚在学校读书的顽皮小男孩,总是拖着各样表演兵器,走在舞狮队的后面。

待到附近几条山垅的各家送福完毕,便到了下午的三点钟左右,太阳已显昏黄,在一户好客人家中吃过春节饭后,舞狮队通常是要在村子里进行武术表演的,于是满村的男女老少全围了过来,小男孩总是从各家大人的胳膊下挤到人圈子的前面,瞪圆了眼睛观看。这两支舞狮队领头的人也充当着武术教练的角色,所有出场表演的人员,全部是他平时教出来的徒弟,也是本塆村人。正月在乡村稻场上所表演的武术,除了一些常规的刀枪剑戟外,还有钉耙、九节鞭、齐眉棍,拳术通常是叫做“三门桩”,听说这种拳术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遗传下来的。这“三门桩”拳术不仅在蕲春各乡村有练习的人,附近毗邻的黄梅县也有人在练习,近年有电视报道,黄梅县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者常年练习“三门桩”拳,后被列入国家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为了不误每年正月间的表演,凡是舞狮子的塆村,在晚稻收获后的九月间,快打霜时,狮队领头的老者便开始组织人员进行练习了。吃完晚饭,所有的徒弟便集中到同塆村狮队领头人家中,天冷风大时就在堂屋中练习,跺脚和发力呐喊声控制小一些,外面没有刮风时,便把电灯从堂屋梁上取下来,牵到大门头上照亮稻场,所有人围成一圈子观看,狮队领头人先做示范,各式动作就全仗各人去记忆了。在户外练习器械表演要方便一些,每晚上一般可以练上一两个小时。

舞龙舞狮子,练武术表演,乡村青少年都是喜欢从事这些活动的,只是后来因为生活所迫,各塆村中的青壮年大批量地外出打工,因而人才短缺,欲从一百来口人中组织起一支舞龙舞狮队,各塆村都觉得有些办不到。再加上电视慢慢地普及到各山垅农户中,扑克、麻将也在各稻场油漆桌上大行其道,人们户外聚群活动的兴趣就大幅减弱了。各行政村中过年时的经典娱乐项目,就在此数年间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像一阵轻烟一样飘向远方,不见了。

那时候,看春节电影也是很具有吸引力的事情。

向桥乡电影院处在小街东头的一处小山岗上,和小街西头的粮站仓库遥遥相望,二者的外形结构都是机瓦尖顶,大小容量也是基本差不多的。一年来,农人们在田野里劳作的收成,最终总有一半进了粮站仓库。于是,在东边山岗上的电影院,在过年的时候,总会给勤劳的种田人带来这一段时间的欢乐。

电影海报通常在腊月底就在白水街头,和向桥供销社外墙上张贴出来了。大幅的白纸黑字,辅以红笔修饰,完全是手工制作,书法很有功底,这些总是出自藕塘村一位詹姓年轻人之手,他的毛笔字似是天生就是能写得这么好看,常让乡间书写拙劣的人感到自卑,也在此时可以使人意识到,写毛笔字原来竟是一门可以深究的学问。

通常正月初一到十五,哪一天放映什么影片名,海报上写得清楚明白,门票是五角,虽然不算贵,但有些人还是不想花那个钱。他们常在心里上下盘算,这五角钱可以买上什么居家使用的物件,从家里走到电影院,绕着红砖墙走一遭后,从墙外听听正在放电影的声音,竟也心满意足地又走回去了。有些十多岁的男孩,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不甘心被五角钱挡在充满魔力的电影院的门外,他们跑上小山岗的油菜地里,躬身从那里透过电影院后墙的透气窗口,可以看得到电影画面,而且还有一种意外的刺激感。当然,那时如果是家有余粮,家境殷实人家的孩子,是可以抛开这些不必要的动作,买票安然端坐在电影院内的水泥条凳上醉心观看,然后回家向小伙伴们,向大人们夸耀时便有了谈资。

电影是那时极领风潮的事物,受到各村年轻人的天然热爱,不管衣袋里有钱没钱,过年正月间他们爱往向桥电影院走去。不过,若是定了婚做了别人家女婿的青年男子,在过年时就没有这项自由了。他们首先要做的是到岳父家拜年,并要到各亲房叔伯家逐家吃饭,这也是女方人家考察这女婿品性如何的大好时机。在过年的酒席上,对于新女婿,同村人很喜欢向他们敬酒,并抛出各类试探性的问题,有常识性的,有智力性的,以此来预测该女婿的人品如何,如果发现其人有某项重大缺陷,推断会危及女儿将来一生的幸福时,这桩婚事在春节后往往会要重新考虑的。

过年时,也是旧时女婿们最需要谨言慎行的时候,餐餐要在岳父塆村中喝春节酒,可是千万不能喝醉,不能说胡话,否则的话,就会给婚姻带来意想之外的麻烦,吃春节酒席,也是乡村女婿们的一种考场。这也是那时过年乡村中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某家女婿在酒桌上说了什么不恰当的话,常作为老年人聊天时最易提起的话题。

最接地气的公众号

敬请您的关注

长按上面的二维码可以关注本公众号

关注是最贴心的支持,

转发是最温馨的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