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5er英美双申您往这里看

 新用户9620LIP5 2021-06-18

可能很多人的申请季都是在紧张焦虑中度过的,对于今年处于疫情中的美本英本留学生们来说更是如此。SAT 亚太区、托福线下考试的取消,以及ACT匆忙的转考让本来就繁忙的申请季更是多了一层压力。但是对于我来说,合理的安排让我的申请季的开始和结束都是以一种忙而不乱的心态进行的:在提交ED1的前一周考出了110+的分数,几乎裸考的情况下参加了NSAA剑桥入学考试,以及“烧脑“的剑桥、帝国理工和ED1的面试

美本申请

对于我来说,选校的焦虑甚至是超过了其他所有过程的焦虑的总和。大U的综合性、专业性、以及就职的可能性很吸引我,但与此同时文理学院的包容、多元的通识教育、资源和人脉更是让我心神向往。在技术主导的现代社会里面,文科闪烁的人性光辉才能促进技术更好的革新和创新。例如脸书的马克·扎克伯格和“油管”的苏珊在内的一系列硅谷巨头在高中以及大学时期都接受过长期的文理教育。

文理学院也为STEM专业的学⽣提供了比大U更多的资源

在我的升学顾问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就锁定了我的ED目标。学校的选择需要依赖排名,但是也要同时考虑其他匹配的因素。排名只是提供了一个心理预期的学校范围,而不是真实的水平以及对于我的匹配程度。所以学校的升学老师以及学长学姐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就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另一方面是需要自己有一个对自己的相对客观公正的evaluation,要了解和判断自己处于班级;学校;甚至同一地区的相对实力(毕竟好多学校是根据学校和地区给一个配额)。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当熊来追你的时候,你不需要跑的比熊快,你只需要跑的比你的同伴快。:)合理的正当竞争会让所有人都受益,所以我们主任讲的不要扎堆申请也是十分重要的。

凌晨收到offer的那一刻,其实我的内心也没有太大的激动,只是感受到了申请季结束的放松。每一件事只要全力以赴,无论结果如何也都不会有什么遗憾了吧。对于美本的申请,总的来说是比较轻松,快乐的。每一次的school research和打探关于学校的小道消息,都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

Frederick Thompson Memorial Library——2020被评为最美图书馆

「英本申请」

与美本申请截然不同的是英本的申请。总体而言,我个人认为,个人和学校的匹配度的重要程度并没有美国的高校那么高。所以我对英本大学的选择来说就没有那么的严谨细致。五所学校里面除了一所保底校意外,其他的都是按照G5来选的。

对于英本的录取策略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有科研经历(不同的学校关注的点还是不一样的,比如据说cam的professor就几乎不看ps。好的ps不会加分,但是ps的错误点反而会减分)。对于申请理工科的我来说,学校学院的不同的风格都是会影响到未来的职业生涯的。比较而言,帝国理工可能更适合工程类的创新研究(而且大四的时候可以到商学院学习)而对于cam来说,可能更是为了以后的专业性更强更学术的路径去铺垫的。

学校的不同的风格其实也能从面试看出来,帝国理工的面试是一个比较可爱的老爷爷。他从我的ps入手,问我为什么喜欢这样一个工程的专业。然后又从自然语言的人脑处理把话题转移到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让我从门外汉的角度去尝试理解问题。

剑桥大学

相反的是,剑桥的面试更为严肃和有套路。教授上来也没有多少太多的嘘寒问暖(他好像是个俄罗斯人)就直接切入了主题,让参加面试的同学进行解题,甚至在最后还要求我算一道微积分的题目。

这种近距离的与国外顶尖大学教授的直接接触不但是一个很好的入学的机会,更是一种了解学校校风,提升自己的过程。

对于那些自身向往浓重学术气氛,没有长期的留学准备(没有准备美本的志愿者,辩论赛等的活动),或者是所在的学校不是太好的(美本是要看学校来评分的)同学们来说,英本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说,对于那些没有足够时间学习语言的同学来说英本更是比美本有很大的诱惑。美本的语言成绩是要在申请之前就要提交,而英本却是在快要开学前的几周达到condition的要求就可以了。中间相差的半年的时间是足以弥补语言成绩的不足了。但是,换而言之,英本录取的后期学习是要重于美本的。英本的同学总是要在后期达到各种奇奇怪怪的condition,美本的同学基本上就没有太多的事情了(bú shì)。

文末福利

点击“在看”并发送截图给小助手即可获得剑桥admission procedure手册~ 想加入交流群也可以联系小助手哦!

感谢阅读

作者|T.W.

排版|覺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