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假装成“有文化的法律人”

 南京林冬冬律师 2021-06-18
大写加粗加下划线: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中文语境中,有文化是褒义的,在中文法律语境中,法律人也是褒义嘉奖的词语。
立志做一个有文化的法律人,当然是没错的,可就是太难了。
伪君子难做,真小人好当。
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一步就是有样学样。想要成为有文化的法律人,得要从模仿开始。

模仿:
模仿是最大的恭维,模仿也是最大的学习。
模仿那些你认为有文化的法律人,你也可以成为那个样子。比如,模仿张思之、金斯伯格、林来梵、秦前红,总归,值得模仿的法律人是很多的。
最经典的模仿形式是:上学、读书、写作、游历、交谈。
长大之后,读有智之书,与高人交谈,是不可多得的美妙之事。
模仿有时候很难,难在下硬功夫上,硬功夫练起来是很辛苦的。
那些有文化的法律人,为了更有文化、更懂法律,付出了很多努力。

模仿很难,于是,假装,就成了投机取巧之举,就好像山寨一样。
请注意,我把假装定性为投机取巧之举。

假装:
假装的套路有很多,我认为最不可取的就是剽窃。
我们可以拾人牙慧,但是不能做小偷、强盗。再怎么假装,也不能以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为代价。
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不过,有一种读书方式,我称之为假读书,书都没仔细看,就去搜索别人的读后感、读书报告。
心想:噢,这本书就这点意思。
然后这本书就算读完了。这样的假装,可能骗得过别人,但是骗不了自己。确实以后别人提起来,你也知道一点,你也能谈论一点,兴许你还能喷一点。
但是,知道一点,能假装多久呢?这样的假装又有多少意思呢?
还有一种假装是临时抱佛脚,现学现卖。这要感谢现在强大的搜索引擎,手机搜一搜,要啥又啥。百度都知道,答案都现成的。这样的假装,我倒不反对,因为搜一搜、查一查,可以更好的综合信息,只不过,不要产生依赖。
另外,百度来的就一定对吗?
善意的提醒:假装,毕竟是假的,千万要谦逊低调。


不管是模仿还是假装,都要能有进有出,活学活用。
有进有出是指,既要能学进去,也要能用出来。活学,更要活用。
比如,男女朋友,去扬州玩,夜里,吟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然后就解释:世上的美景共有十分,其中的三分是明月夜,这三分中的两分是扬州的明月夜,再把这两分细分下去,这其中的一分就是扬州明月夜中的你啊。
这不就用上了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