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尺讲台上的"春夜喜雨"

 一河水 2021-06-18


  今天的雨,被称为“喜雨”。因此我联想到了杜甫的《春夜喜雨》那首诗。
  据说,这首诗创作背景是杜甫从干旱的陕西地区,举家搬迁到润雨连绵的成都,于两年后所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久旱逢甘露。天府之国,物产丰盛,是天时地利人和,让杜甫在那里躬耕读书,有了自己的创作灵感。
  这首诗,还常被引用作教书育人的典范。
  好的教育是什么?我曾思考。是被称为“召唤”吗?还是做启发教育?亦或者陪伴教育、榜样教育?我还无资格谈论这些。但周围很多朋友都做了很好的示范。
  教育是要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吗?可那三尺讲座已经有了高低之分,有时也有远近之别。我们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心怀对未来、对科学的向往和敬畏,期望活得明白一些。论语中有“朝闻道,夕死可矣。”又讲“道不远人”,世事洞明皆学问。
  我想人们每天读书,不过就是想知道自己现实生活以外的世界,对此加以补充和完善。它们给我们提供了多种思考方式,甚至就是一个“看不到的江湖。”不见其增,不改其性,但已然有了善恶美丑的标准。
  也曾思考,一个小朋友在他(她)刚刚接触社会时,即将踏入幼儿园,接触的老师可能要比大学教授更为重要。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读大学,但相信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从小被父母送进幼儿园,接受一些文化知识的初步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