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在一起的缘分,才是家人

 一河水 2021-06-18
  晚上下了班回到家已经七点多,看到母亲正在桌前吃饭。
  “娘,走!咱出去吃。”“吃啥呀?我都开始吃了。”于是“临时抱佛脚”把饭桌前的母亲“生拉硬拽”带去附近的商场吃“大餐”。
  尽管家附近的商场开了许久,但母亲却是第一次来。我们到了楼顶的餐厅处,她问我吃啥?我说,你看着想吃啥咱吃啥。可面对各色美食,我真觉得适合长辈吃的东西不多:火锅、料理、米线、牛排……哪样看起来更适合年轻消费的群体。
  就像前两天,和我两个姑姑出去吃火锅。吃完出来,我姑说的第一句话是,看里面来吃饭的都是年轻人。“谁说只有年轻人才能来消费?”我在心里默念,以后还得多带他们出来。
  “跟着闺女有肉吃。”带母亲选了家烤肉店。在昏黄的灯光下,娘俩一边聊天一边弄烤肉,这样的画面,其实想想都觉得挺温馨。
  我特别珍惜和家人相聚的时光,舍不得浪费一丁点儿。也许,像那句话说的那样:我们总是把最好的态度送给了陌生人,把最坏的脾气留给了家人。因此,总是在自己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侍奉父母长辈。并且从内心里认为,这是我应该做的,且没有任何条件和理由。

  也许,我们总是把一天中最放松、美好、交流的时光分享给了别人。但饭桌才是关系融洽最重要的表达地点。与客厅中正襟危坐相比,子女在饭桌上,好像才拥有了与家长们平等交流的话语主动权,可以直接表露心声。要在平时,谁敢呢。
  我也喜欢带家里长辈出来吃饭。每次,从饭店选择上,就要考虑周到。环境吵杂、路途偏远的地方,再好吃也不会带去;点菜时必先征求他们意见。辣的、咸的、凉的,不好夹的都避免去点……吃完结账回来,长辈们必定会客气地道谢,再悄悄问问这顿饭花了多少钱。十有八九都是搪塞过去“没花多少钱,吃饭能花多少钱。”实在问急了,报价时从嘴里也都是打了个“半价”出来……(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么干的。)
  几乎一年就出来请一次客的我,面对长辈的关切,心里总是感到无名的温暖与羞愧。他们的爱太深沉,我做的远远不够。
  人间或许有两类孩子,一种是报恩的,一种是讨债的。有时,我反思自己,来到这个家里必定是上辈子欠了父母很多恩情,不知是不是像哪吒那般的“混世魔王”,所以这辈子做了他们的孩子,我必定是来报父母恩的。
  这或许是使命。在别人眼中所谓的孝顺,其实,就是做了份内的事情,理所应当。
  有时,我想起龙应台所说的,母子一场,不过就是一次次的目送。或许是父母目送我们不转身的离开,亦或是我们目送父母渐行渐远的背影。不管怎样,能成为你们的孩子,我亦感恩,幸福和骄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