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圣,在山里“拟把疏狂图一醉”

 一河水 2021-06-18
物换星移,转瞬即逝;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黄昏分割,站在山里的溪旁,听友人抚琴,安静如观海听潮般,物化心源。


我说在她的古琴声中,我感受到了故事的情节、彼此间的唱合,还有沙场点兵的急凑。甚至是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酒狂》,她弹奏的是那样投入。我不敢打断,也不知道曲名,但在琴声中感受到的是慷慨激昂的郁勃之气,洋洋洒洒。赶紧拍了视频,想记录下此情此景此曲,只觉得琴声映衬着那巍峨群山,还有漫天的云霞,犹如墨蓝色墨水的天空,上帝随手打翻的调色盘而随着音韵流淌。

关山月,平沙落雁。我坐在岸边的石头上,仰头望着风云莫测的天空之镜,专注色彩的风起云涌,竟恍看到空中被琴声飞舞而来的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女子。
她们长裙裹足,玉带环绕,姿态婀娜,随风摇曳。还有反弹琵琶的双飞天在一旁伴奏和鸣,面容庄严肃穆却又平静温婉,生恭敬心。她们传达天地之精华,让人流连忘返。

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不敢大声呼唤,只怕惊吓了这群神仙。可她们确是腾云踩霞而来,在漫天山色中引人入胜。
我望着天空,刹那孤寂,只好自己欣赏。就在那一刻,便觉得那样一个暑气渐散的黑白交替之时,是大自然无私馈赠的惊喜,让人感动。

我见青山多妩媚。凉风袭来,有蝉鸣、草木之香的野气,还有溪水潺潺。和友挎篮、背琴,归去,也颇有隐士的闲适平和。这样的环境,是怎样附庸风雅都不会觉得俗气,因那山、那水、那氛围就在那里。

傍晚推门而入,隔着溪流,仿佛空中正下着的下雨,窸窸窣窣,不知奔向远方的哪里。
夜深人静,和友无意寻得一间阁楼阳台。坐在阳台早已准备好的藤椅上,伴着湍急的水流声,抬头依稀可见黑夜幕布画好的北斗七星。楼下微弱的灯光像是凡尘的星星点点,在高处谈笑,自然又愉快的聊天谈地。
情与貌,略相似。文史哲不分家,可是学哲学的友又是那样思辩明理,逻辑思维缜密,善于洞察一切,眼神中散发睿智的光芒。而我,只能将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手指触碰的、身体感受的……统统记录在脑海里。形而上的东西,说不清楚。感觉到了,自然而然就有了一切。

山里没有光污染,打的光也不明亮刺眼,甚至有一点光亮就足以耀眼。看到不远处的一家人,大概也是从城里来度周末。一家人席地而坐,正围坐在一起吃饭,温馨又可爱。空中淅淅沥沥,开始洋洋洒洒下起了小雨,犹如诗人笔下流淌的隽永绵长的小诗,其实山里并不寂寞。
深呼吸感到是从内而外的放松,被过滤出的疲惫一扫而光,满心都是轻盈飘逸的气息,如同见到的敦煌飞天,让人心旷神怡,如同朝圣。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头顶上的星空让我们仰望终生。
席慕容诗中写道: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那份孤寂与浪漫,或许真是自知者甚少。“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这样美好的十分,只我们身在其中的享用,又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在山里,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自成天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