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约金岭 | 高剑:三上金岭——大悟金岭“精准扶贫”文学采风专稿之四

 827654838 2021-06-18


三 上 金 岭

高剑

金岭村是大悟县新城镇最北边的一个行政村,因境内有金鸡岭而得名。不同的机缘,不同的季节,我上了三次金岭,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发现,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去,是在2012年春天,受故人之邀而去的。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姓屈,姊归县人,可能是屈原的后裔。三十年前,她曾到大悟一中就读。高中毕业后,失去联系,没想到三十年后,她又悄无声息地来到大悟,在金岭建起了茶场。

受到邀请的共有十几位同学,而我是他们当年的班长。我们在新城聚集后,坐上屈同学准备的两辆面包车,经过一个叫毛家集的地方,一路往北而去。这里特意提到毛家集,是因为在1933年以前,毛家集是个重要的地标。毛家集西边,以前属于孝感县。毛家集往东十几公里,有个叫桥店的地方,可以与毛家集连成一条横线,这条横线以南属于黄陂县,以北属于河南省罗山县。我们刚才动身的地方——新城镇城区,以前就属于黄陂县。而我们正要去的金岭,以前属于罗山县。

这条通往金岭的路,先是水泥路面,后来是沙土路面。行驶大约十公里后,就到了金岭。但是,汽车不仅没有停下来,反而爬起了陡坡。胆大的放眼窗外的风景,议论起来。胆小的紧紧抓住前面座位的靠背,沉默不语。到了山顶,屈同学说:“这座山叫杨山,这里就是我的茶场。”

下了车,正好有一群山羊挤过来。屈同学蹲下身,一只一只地抚摸,那亲昵的样子,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看得出,这些山羊也是她养的。有同学逗她:“小心狼来叨羊。”屈同学说:“这里以前有狼,有狐狸,还有豹子,现在没有呢!”

大家说笑一阵,就专心看起风景来。但见山坡之上,一环一环的茶树,仿佛黑管吹出的音波。偶尔几只蜻蜓飞来,如同脱离五线谱的音符。山脚那里,有两口池塘,正荡漾着春天的光明。有人说,在塘边建起一座吊脚楼,用来接待宾客,倒是很浪漫的事。

“是呀!是呀!”屈同学立即认同了这一建议。她又指着西边的一座山峰说:“那是一座古寨,叫做达摩寨,山上还有古寨墙。”

说起大悟的历史和古迹,她这个外地人就不如我知道得多。那寨本来叫做褡帽寨,因外形像一顶棉软的褡帽而得名。又因“褡帽”与“达摩”音近,不知褡帽为何物的人,就误听为“达摩寨”。这寨让我想起一个人,一个名叫田蛮三的新城人。据《光绪八年孝感县志·兵事志》和《大悟县志·大事记》记载:清同治五年,田蛮三在五鹰寨聚众起义,侯补道汤聘珍奉湖北巡抚之命,率小河防勇进剿,最终将田蛮三等人杀害。

五鹰寨在毛家集东南,相距不过一两公里。田蛮三以五鹰寨为中心,占据了黄陂、孝感两县北部和罗山县南部的一小块地盘后,就在周围的一些险要之地修筑寨墙,防守官兵。褡帽寨和金岭,就是五鹰寨的北部屏障。

我正联想,屈同学招呼大家到一所民居喝茶。那所民居坐落在山坳里,背后有一片墨绿的竹林,显得宁静而幽雅。黑色的布瓦,露出草筋的土胚,苔藓斑驳的石基,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苍桑。据屈同学介绍,这里的人家到南方打工去了,所以她用很便宜的价钱把房子租了下来。

我们在这里喝着茶,聊着往事,不觉日之向晚。最后,在我的提议下,大家告别了屈同学,结束了第一次金岭之行。

第二次上金岭,是在2016年秋天。突然接到诗友尹谧的邀约,叫我去金岭参加采风活动,并参加文艺座谈会。

尹谧是金岭人,所以很热心张罗这次活动。听他说可以从大悟县城至孝感北站,再经高店,去往金岭,比走新城近一些,我就自己驾驶新买的小型汽车,试探着沿这一条路去金岭。说是试探,因为这条路我从未走过,但是,凭借着我对大悟各乡镇地理方位的了解,我想是不会走错的。

金岭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我径直向她驶去,还真的没有走错。从高店乡的凉亭村进入金岭地界,便见一条宽阔的公路,傍着山岭起起伏伏。修路工人正用三合土铺设路基,想必不久,这里就会是一条双向四车道的柏油公路。虽然是微雨过后,路上却并没有起泥,我往前再行驶一段,就到了正在修建中的金岭红叶广场。

我把车停在这里,一边等其他人,一边欣赏广场周围的景色。满眼是一大片太阳花,黄灿灿的,似乎还不习惯被别人欣赏,一朵朵欲语还羞的样子。一棵棵乌桕树,高举着火红的叶子,呼啦啦地欢叫着,似乎在替我呼喊着其他的文朋诗友。远望,一些白色的和黄色的小点,时隐时现,想必是山羊和黄牛。更远处,虽然葱郁一片,却分不清是茶园还是松林。

不久,其他人乘坐一辆大巴士,也到了红叶广场。他们之中,大部分是文学爱好者,还有摄影爱好者和书法爱好者。大家便在尹谧的引领下,去小张塆和黄荆沟参观。一路上,经常遇见奇花异卉。我想,这些花卉,正是金岭的“文章”。而金岭,则是新城的“文章”,甚至是大悟、孝感、湖北的“文章”。

走在我身边的一位刘姓女子对我说:“高老师,今天来的,很多都是写文章的好手。大家都写金岭,会不会重复呀?”

我说:“如果没有独到的发现和体会,肯定会犯重的。如果多动脑筋,也是不难避重的。比方说,明代的徐霞客一人写了两篇《游黄山日记》,清代的钱谦益写《游黄山记》,更是多达九篇,而且篇篇不同。”

她又问我打不打算写点什么,我说:“我的习惯,先不计划,先随意地看,看多了,看细了,有感受了,或许就真的想写了。”

接着看到的,小张塆也好,黄金沟也好,都还没有竣工。这时我想,对于没有竣工的复古工程,如果大家凭想象去描绘的话,肯定会各具情态。不过我想,这里在古代虽然偏僻闭塞,但是几千年来,运势不可能一直是坏的,或许不乏小小的兴盛时段。从这些民居的建筑规模和样式来看,最初兴建之时,当属小康人家。

日上中天的时候,我们看完了,就辞别金岭,去新城座谈。

转眼到了冬天,我又接到孝感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方东明的电话,说是作协主席刘碧峰等一群作家要到金岭采风,请我陪同。很高兴有机会与老朋友们相聚,我立马就答应了。

他们来时,我带他们仍从高店的凉亭村进入金岭。一路发现,乌桕的红叶已经凋谢了,但有满树乌桕籽,像耀眼的繁星,如少女的银饰,又似缀满珍珠的凤冠。昔日看到的太阳花也不见了,农民只留下收获后的幸福,期待着来年的金黄和饱满。

我们把汽车停在一排明砖清瓦的民居前,然后信步而游,边看边聊。山冲之中,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一座木亭,上面覆盖着茅草。我介绍说:“春秋时,齐桓公派管仲为将,率诸侯联军伐楚,责备楚国'尔贡包茅不入’,所称包茅应该就是这种茅草。它有两个品种,一种红茅,一种白茅,都不易腐败,所以古人用它渗滤酒渣,这里的农民用它盖草屋。直到近一二十年,这里的草屋才逐渐消失。现在盖这么一个茅顶木亭,大概是为了怀旧,为了留住耕读生活的记忆。”

我们往黄金沟去时,路边有一株苦楝树。我介绍说:“大悟多苦楝,因为大悟穷,大悟的青年恋得也苦。这种树不仅是爱情的象征,更是真情的象征。”一位美女作家立即问我是哪两个字,并掏出采访本,让我写给她看。

到了黄金沟,本想看看“非遗”展览,由于工作人员不在,没有钥匙开门,我就站在台阶上,给大家作了简单介绍。这里是中原与南方的结合部,所以,这里的民间艺术兼有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特色。简单的介绍,很难将这种兼而有之的特色说清楚。我估计听众仍然是稀里糊涂!不要紧,大悟的文化工作者,写过一些研究大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文。谁有兴趣,以后可以通过这些论文作深入了解。

然后,我们去了老磨子沟。四周山坡上,青松似盖,白茅如烟。沟底是新修的汽车露营地,最低处是东岳庙水库。大家就议论起这里的生态环境来,猜想在古代,会不会有巨木参天;在未来,会不会有房车满地。假如眼前的不是真山真水,而是电脑里的一张平面设计图,可以任我调整修改,那我会在哪里添加一座琴台?会在哪里添加一栋水榭?又会在哪里添加一条诗词游廊?有人问:“在这里露营,会不会受到野兽的侵袭?”我想起第一次上金岭时屈同学说的话,就告诉他们,这里以前有狼和狐狸,甚至还有豹子,现在没有了。

看完老磨子沟,我们去金岭乡村旅游建设指挥部喝茶。指挥部设在金岭小学里。刘碧峰主席一边喝茶,一边向工作人员了解精准扶贫的情况。我想,这里的景色既然像仙苑般美丽,这里的居民,也应该像神仙般幸福。

在指挥部吃罢午饭,为了带刘主席他们去一山之隔的九房沟看那里的古民居,我们离开了金岭。

回想我的三次金岭之行,论季节,有春,有秋,有冬,唯独没有夏。人生的夏季是雄壮的,金岭的夏季也应该是最茂盛最蓬勃的吧?那么,金岭,明年夏天再见!

作者简介

高剑,大悟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孝感市作家协会理事,孝感市民间文艺家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多部。

猜您喜欢
往期精选▼

乡约金岭 | 刘碧峰:金鸡一唱满岭芳——大悟金岭“精准扶贫”文学采风专稿之一

乡约金岭 | 方东明:金鸡岭上暖风来——大悟金岭“精准扶贫”文学采风专稿之二

乡约金岭 | 朱道能:金岭人的“黄金梦”——大悟金岭“精准扶贫”文学采风专稿之三


第 三十九 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