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 | 周耘芳:​​乡 村 腊 月

 827654838 2021-06-18

我们一直期待着你的关注| 第 238

乡 村 腊 月

文 | 周耘芳

  春种秋收,一年四季,岁月轮换。熬过寒冷的冬季后,腊月就地来到人们面前,乡村腊月是火红的腊月,富裕的腊月,充满诗情画意的腊月。

  乡村腊月是属于少男少女的。一对有情人从相识到相恋,两个相爱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已经到了瓜熟蒂落的日子,双方父母称腊月到了,选定一个黄道吉日,办好儿女的婚事。男婚女嫁最忙的数男方,为了让女方老人心满意足,各种礼节必须到位,查了生辰八字,定了结婚的日子后,首先是“送日子”,男方挑上大担小担的箩筐,装满糍粑,芝麻饼子,糖果,香烟,杀上一头猪,捞起鱼塘最大的鱼,选两块二十多斤以上的猪肉送给女方叫“爷娘肉”,送一双最大的草鱼叫“对子鱼”。糍粑,饼子,糖果家家户户地散发,告诉乡亲们,自己要嫁姑娘了,这样女方家庭即风光,又体面。接着男方回家精心地布置新房,慎重地布置酒席。结婚的日子到了,男方开上小轿车,有的还时兴抬着花轿,请来村里的乐队,吹吹打打,把新娘子请回家。结婚的酒席十分地浓重,亲戚朋友来了,围上几十桌,抽烟、喝酒、吃喜糖,唢呐声声,鞭炮齐鸣,所有家人都充满喜庆,整个村庄都是欢歌笑语。

  乡村腊月的集市热闹非凡。俗话说:有钱莫买腊月货。刚进入腊月,乡村人们陆续来到集市上,新的一年来了,全家所有人要添制新衣裳,年轻的嫂子、姑娘一头扎进衣服专卖店,给老人、孩子、丈夫、朋友选购五颜六色的衣裳,从头到脚买一身新,新衣、新鞋、新棉袄,新帽子,当然也要给自己买一身合身的,漂亮的衣服。杂货店内商品琳琅满目。为了吃一个丰盛的团年饭,年货尽量购齐,买一些红枣、红糖、白木耳、黑木耳,拜年用的烟酒、麻糖、糕点,水果,瓜子,还有鞭炮,春联,年画,福字,门神,用来渲染过年气氛。乡里的集市,从早忙到晚,街道上,集市里,到处都是赶集的人,直到天黑,人们才背着大包小包年货赶回家。

  乡村腊月最令人难忘的是杀猪宰羊。忙碌了一整年,鱼塘里的鱼打捞起来后,猪肥羊壮了,鸡子成熟了,刚刚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请来屠户,杀一头猪,宰一只羊,杀上十几只鸡子。当杀猪的时候,最热闹的是请人吃杀猪饭,早在几天前,农家就选上一个好日子,邀请所有的亲朋好友,还有左邻右舍,年猪杀了后,主人考虑到的是如何让大家吃好杀猪饭,来一大块猪的后座肉,取一块新鲜排骨,炒几盘子猪耳朵,猪大肠,猪血,几盆红烧肉,用瓦罐子炖上猪蹄,猪排骨,猪肝,猪肺,真正把一头猪从头吃到尾,从里吃到外,吃一餐丰盛的杀猪饭,让人们体会到辛勤劳动后带来的幸福,也体会到浓浓的亲情和友情。

  乡村的腊月最注重人情礼节的。在年前,家家户户就要安排好过年后拜年的事情,过年后拜年,初一拜长辈,初二拜舅父、舅母,初三拜岳父、岳母,依次有规矩地拜年。春节后拜年不宜往外拿礼品,必须年前到长辈家“辞年”,意思是就要告别旧的一年,即将迎来新的一年。辞年晚辈要在腊月二十前完成,否则是对长辈的不尊敬,辞年必须带上一大块猪肉,几瓶白酒,还有糍粑、点心等礼品,土特产。有了“辞年”的规矩,腊月二十前,家家户户炊烟起,酒肉飘香,人来客往,过年的气氛逐渐地浓郁起来。

  乡村腊月最忙碌的是父母亲。儿行千里母担忧,春上,为了挣上几个钱,儿女们去了远方打工或者经商去了,还有的子女在外面参加工作,上班,忙碌了一年,春节都该回家来团聚,热热闹闹地吃个团圆饭,过一个团圆的年了。春节还没有到,父母亲就在灶前灶后忙碌,炸圆子,做豆腐,打糍粑。还忙着打扬尘,把牛栏猪圈,鸡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儿女们就要到家了,把床上的被褥洗了又洗,在阳光下晒了又晒。嘴里还唠叨着,心里细心琢磨着,晚辈们喜欢吃什么,喝什么?一切准备好后,年快来了,老人天天在村头,盼啊,等啊,盼望儿女们早日出现在村头……

  乡村腊月风情万种,乡村腊月是一首经典的老歌,让人百听不厌,乡村腊月是一副美丽的画卷,让人永远看不够,乡村腊月属于千千万万个热爱生活,勤劳善良,追求真善美的人们。

.END.

- 关于作者 -

周耘芳,出生于六十年代末,现任湖北省大悟县信访局局长。多年来,一直热爱新闻,文学写作,有千篇文学,新闻作品,工作研究文章被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农村青年,党员生活,孝感日报,孝感晚报等报刊杂志刊用,有多篇作品获奖,曾经被《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国防教育报》《湖北日报》《孝感日报》聘为特约通讯员。  

阅读往期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