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红平:一条护腰带 几多天使情——记黑龙江援助安陆医疗队队员李阳阳

 827654838 2021-06-18



一条护腰带 几多天使情

  

——记黑龙江援助安陆医疗队队员李阳阳

蒋红平

  联系了感一、感二等几个隔离病区,才联系上她,在“小汤山”医院三病区。陶欢护士长把她的微信号给我,很快就加上好友。我说想微信采访她,了解一下她的工作情况,她很爽快地把这次来安陆的日记给我。真是一个文字成熟、心思细腻的人,看她的日记就非常打动人。日记中有好多我不知道的东西——我自认为疫情以来自己一直在医院宣传科,通过编辑的稿件基本知道抗疫战场的实际情况。她的日记中,无论是思想还是文字的成熟度,我以为她一定是中年人。后来她告诉我,她28岁,我一下子惊住了。
            
               
  李阳阳,28岁,黑龙江援助安陆医疗队队员、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护士长。2020年2月11日,很特别的一天,李阳阳在上了一整夜夜班,早上即将下班时接到通知,报名参与支援武汉。从报名、确定人员、准备行李、体检、出征饯行,共用时6小时。很快,一只由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市组建的支援武汉孝感五人医疗小队成立,其中两名医生、三名护士。当各项准备工作完成的时候也至深夜,李阳阳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员的使命让我义不容辞地选择出征。从年三十到初二全省医护召回工作岗位,我多次签署请战书,到今天真的出征时,还是久久不能平静,离别时父母的泪水、同事的嘱托、亲戚朋友的问候,太多太多的不舍。我想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武汉孝感我们来了,请组织放心,我们定不辱使命,一个都不少的归来!
  2月12日,早上天还没亮队员们就出发,先坐火车到黑河市,然后在黑河机场坐飞机到武汉天河机场,再乘大巴到孝感。终于,晚上到达孝感,也是次日凌晨1:30。她在日记中记到:从接到任务下夜班那天到落地,三天睡了不到8个小时。今天的一天太充实了,到了,踏实了,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挑战,保护好自己,才能确定胜利。

                       


  13日,早上刚醒来她就下楼看操作演习,李阳阳发现演习中有很多小伙伴都不会穿脱防护服。大家是一个团队,要一个都不能少的回去,安全防护工作很重要。下午开会,会上大家讨论很多问题,其中包括个人防护,李阳阳主动申请当穿脱防护服的指导老师,并给大家演示穿脱防护服流程。下午会议持续了整整5小时,当会议结束时已是19:00,饭都凉透了,但谁都没有抱怨,而是简单吃了一点,然后抓紧时间练习穿脱防护服。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她一直在一旁指导、考核,由于站立、弯腰时间过长,她的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又犯了,很疼很疼!凌晨一点的时候终于实现人人达标。回到房间,她把床垫移了下来,直接睡在床板上,这样疼痛才轻点,睡上去舒服一点。

  后来的日子里,她都是穿着腰带工作,因为只有腰带才能支撑她整整一天的工作。每天疲惫不堪的李阳阳下班后回到酒店,还要坚持做半个小时的腰椎康复训练,睡不得软床,她说:“比起病房里那些饱受病毒折磨的患者,我这点毛病又算什么,只要他们都能走出医院,就算我的腰椎垮了,也值!”

  14日下午14:30援安陆医疗队抵达安陆。整理完用品后,医疗队各队队长及普爱医院院方开了第一个会,由各队医疗组长、护理组长参与,她以护理副组长及会议通讯员的身份参加会议,会上宣布后天将正式入驻普爱医院。第二天,为了工作方便,减少感染的风险,全队11名护士姐妹都剪了头发,她是最后剪的,虽然不知道大家剪头发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但心情都是挺沉重的,队友问她“阳阳确定全剪嘛”,她坚定的说“剪”,第一剪子下去,她眼里还是没忍住的闪烁着泪花。

  来安陆的第三天,队员们正式入驻普爱医院。上午陶欢护士长带领她们熟悉了工作流程,并安排李阳阳负责感控消毒以及管理工作。正式进入病房后,她发现工作中当地医护防护意识不强,“三区”没有划分,随意出入污染区及清洁区。她很快想到一个办法划分三区,即在原有换衣服的屋子设立第一个缓冲区,通道设立第二个缓冲区,缓冲区放紫外线消毒灯,严格执行三区职责;把原有的备品柜子移到电梯口,让上下楼的同事不用跨越过多的清洁区;重新制定穿脱流程,每个环节都粘贴上流程图,以免同事流程错误,污染他人;并在步梯门口、电梯门口、缓冲区口放置泡有浸泡过84消毒水的脚垫,每个人出来的时候都要有人为其喷洒酒精消毒。因为没有专用的工作鞋,只有一双雨靴,那天正好下雪天气很冷,(为避免交叉污染,中央空调关闭),工作的时候穿着雨靴不到十分钟就“透心凉”了,但那时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哪顾得上。

  下班后,她才感觉到两条腿硬邦邦的,已经没有了知觉,右脚的小拇脚指也开始发痒,好像冻坏了,她站在热水下冲了一个多小时。从卫生间出来,晚饭已经凉透,她强忍着困意吃了几口米饭,钻进被窝睡觉了。作为北方人对电热毯不习惯,普爱医院生活保障处给她准备的电热毯当天没用,且因为腰椎病把床垫拿了,只是在木板床上垫一床薄垫絮,寒冷可想知,她熬过了艰难的一夜。

  时间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辛苦与忙碌中过得飞快,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新冠病人减少,治愈出院病人越来越多。而治愈出院后病人要转到安陆“小汤山”医院(安陆市普爱医院护国院区)隔离14天,那里的隔离观察者增多。2月28日,李阳阳带领9名年轻的护士作为代表黑龙江省支援安陆“小汤山”第一批医护人员入驻普爱医院护国院区。她们进驻的是三病区负责7区8区的病人。一大早,她们来到医院搬运物资到一楼,又将物资带到小汤山二楼(没有电梯),就开始干起了卫生员的工作,打扫接下来即将面临的战场。那天中午她还急忙忙的为患者送去了饭,出来的时候因穿防护装备乏氧,脸都憋紫了——从这时开始,她又踏上抗疫战场的新征程。

  清晨醒来,整理此篇稿子,听到窗外隐约传来的布谷鸟声,浮想联翩,有感于李阳阳这些可敬可爱的天使们——

    又听见布谷声

  

  又听见布谷声,在清晨

  窗外依然安静,没有一点杂音。

  在“小汤山”,布谷声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地球上的生灵仿佛都钻进泥土中,

  像上古时期,洪水,火山,地震,冰川

  历次的大劫难,地面的生灵都消失了

  但人类文明的进步又如此相同

  总有一些人站出来

  将这个欲被摧毁的世界托住

  他们在过去,被人们称作“天使”

  这便是“天使”一词的来历

  ——众多的医护人员,更多的人

  

  这是爱,是奉献,是职责,是使命

  是人类社会古老的感恩。

作者系一线医务人员,省作协会员


推荐阅读
董正怀:科比传
散文天地 | 熊攀:我的中医情结
散文天地 | 周耘芳:麦苗青 菜花黄
抗击疫情,孝感作家在行动(诗歌篇)
抗击疫情,孝感作家在行动(纪实篇)
抗击疫情,孝感作家在行动(诗歌篇之三)
抗击疫情,孝感作家在行动(散文篇之二)
抗击疫情,孝感作家在行动(诗歌篇之二)
王三明:一位党员教师的抗疫日记(节选)
抗击疫情,孝感作家在行动(歌、词篇之二)
一位初中生的抗疫小小说:小米的选择(郑晓微)
抗击新冠肺炎,孝感作家在行动(小说篇:胡英军)
抗击新冠肺炎,孝感作家在行动(诗歌篇:熊尉东)
孝感作家在行动(诗歌篇:李汉超+张晓霞+王海桥)


第575期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哦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