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县与真宁县的故事

 金星狼 2021-06-18

故事一:宁县与真宁县

春秋时秦与义渠争斗,双方对峙于今正宁与宁县东南地带,即今正宁县城附近,秦距东,义渠距西,中间有一块缓冲带,其实是一块短兵相接的杀伐地,今天秦从此冲战过来,明天义渠由此杀戮过去,夹缝中的百姓非死即逃,形成一个很大的空区。

战争相持久了,双方兵困马乏,都锐气大减,于是展开和谈,把双方军马对峙的中空地带设为中立区,既不属义渠,也不属秦。战争暂时告一段落,蝼蚁般苦命百姓又重返家园,农耕草牧,这块中立区也成为无王之地,也不用拉赋和服役,因而这一区间倒也一时成为乐土,被称之为瓯脱或宁线(意为息战安宁之地)。周郝王四十三年(前272年)义渠戎终被强秦所灭,但秦在统制了义渠后,依然保留了义渠原有的行政建制,对宁线地带继续免徭除赋,宁线许久真以来都是百姓们看好的世外桃源。

历史风雨飘摇,世事难测,经历过数代血雨腥风后,元鞑子的铁骑又踏上了陇东黄土高原,无数的百姓如草木般被杀戮,但统治依然离不开人来管理,所以占领陇东的元军首领仍然找到了两个的本土的秀才来分管地方的百姓。

且说这两个秀才早知道元鞑子杀人如麻,被拉了去见元军的首领早吓的瑟瑟发抖,被问及那里人时,直觉得宁线是自古是中立地,或许能得到郝免,第一个就首先说自己是宁线人,第二个更是急着辩解说我是真宁线人。

这元军头儿靠翻译说事,也弄不懂什么宁线真宁线,只以为是宁县和真宁县,就说宁县人就管宁县,县城就设在西北那条川,真宁县就管真宁县,县城就设在东南川。

两个秀才唯唯诺诺的从旁边的汉人翻译口中领了命,分别做了两个地方的县令,这两个县城也从此一个叫宁县,一个叫真宁县,直到清雍正元年(1723年),为避世宗“胤禛”之讳,真宁县才改叫正宁县。

故事二:正宁县城边边就是宁县

 在全庆阳,正宁的面积最小,南不及旬邑,北不能与宁县比,而且让人不可理喻的是,正宁县城向西北行不了多远就成了宁县米桥乡的地界儿,所以多年前正宁县城的1路公交就直接从宁县米桥开出,穿过县城到正宁的西坡乡,宁县米桥人也习惯于称正宁县城驻地的山河为县上,这与历史政区的屡次分有关,除了“瓯脱村的传说”,另还有个民间故事,说正宁小宁县大的原因是这样的:

说某一年,上面领导要把正宁和宁县分开,就先为正宁和宁县指定了县长,既而安排两个县长负责落实辖区勾划县界。

这两个新任县长一碰头,就商议出一个办法,并在达成协议后约定时间,说好某日鸡打鸣开始各自从县城出发相向而行,在那里碰面就以那里为界

转眼就到了约定划界的日子,这宁县县长就耍了个心眼儿,先一日吃饱喝足,背上干粮,在划界的前一晚太阳未落山前就早早出发,连夜赶路一路东南行,正宁县长却是个实心眼,他是认认真真地等到当日黎明鸡叫才起床,吃了早点梳理了衣装才上路向西赶,结果刚走出县城就碰上了宁县县长,愣怔是愣怔了一下,但明白有约在先,于是就下了界桩,划了县界,正宁与宁县的也因此离正宁县城仅隔三二里。

 附:这里很有必要荐读一篇冯汉亭老师的《正宁县的瓯脱村》,向大家分享一些历史的渊源。

本号内庆阳乡土相关:

庆阳笑话

庆阳民谣

牛宝宝上学记(民间故事)

巩豁豁的传说

道不尽的古今

巧娘(民间故事)

云寂寺的兴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