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探秘智慧钢厂》播出中冶赛迪无人化技术

 柒国联军 2021-06-18

3月15日起,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黄金档《创新进行时》栏目推出《探秘智慧钢厂》节目,陆续分集播出中冶赛迪自主研发的代表冶金领域智能制造最高水平的一系列智能化技术及其应用,解密中冶赛迪推动数字化智能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领传统工业智能化变革,实现钢铁行业安全、智慧、高效生产的生动实践。

3月16日晚《探秘智慧钢厂》第二期节目报道了中冶赛迪无人化技术在中国宝武湛江钢铁原料场和码头船库的应用。中冶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彤接受了央视采访。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

中冶赛迪,作为中冶集团打造冶金建设国家队的领军企业,以自主开发具有自主架构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长流程钢厂智能制造、首创一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并在多个钢铁基地应用等优势,成为引领钢铁智能制造的技术先锋。

赛迪智慧料场技术

无需人工测量,准确知晓料堆的重量

 在钢铁厂,工作人员必须了解还剩多少原料,才能合理安排生产。如果对原料库存掌握不准确,最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导致停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才能准确知道堆积如山的煤和铁矿石有多重呢?

过去,钢铁厂的原料在盘库过程中,只能依靠人工测量,但长期以来存在一个巨大的困难,那就是很难测得准,误差最大时可达几千吨,严重影响生产安排。

中冶赛迪项目负责人张彤表示:现在,工人没有必要再去现场(测量)了,只要把“眼睛”维护好就行了。过去费时耗力的原料清点工作,在中控室里点点鼠标,就能实时掌握每个原料堆的精准重量。人工测量时,最大误差能达到10%,而现在,误差能控制在1%以内。

原来仓库暗藏着秘密武器。仓库上方,这个不起眼的小方盒里,藏着激光扫描仪是一种能够拍摄立体照片的“相机”,发出肉眼看不见的激光,激光遇到物体就会反射回来,通过接收反射的激光,判断出物体表面不同位置和扫描仪的距离,进而在电脑里自动生产一个物体的三维模型,通过虚拟的三维模型,电脑能实时算出每个原料堆的体积,从而计算出他们的准确重量。

工程师们在每个仓库的不同位置,安装了至少三台激光扫描仪,“就像眼睛一样,不断地对料场进行扫描,精准度可以达到99%。”张彤说。

过去,钢铁厂每隔7到10天清点一次原料堆,每次需要2到6名工人,测量还会有误差。而现在不需要人测量,就可以实时掌握原料的精准数据,为钢铁的顺利生产提供了保障。

赛迪无人化码头技术

给吊车装上“火眼金睛”

在湛江钢铁,24小时运行的码头上竟然看不到工作人员,吊车驾驶室里空无一人。繁忙的码头,为什么看不到工作人员呢?

其实,码头在运行之初,吊车也是由司机操控,随着科技发展,2019年8月开始,吊车的运行已经可以由电脑来控制,不再需要司机。

眼前这个金属“夹子”,最大能够夹起35吨重的钢卷,它仿佛长了火眼金睛,能够准确识别钢卷宽度,调整夹子的松紧程度,吊着钢卷往船舱上方移动,不到两三分钟时间,就稳稳地将钢卷放在了船舱里。

虽然没有司机控制,工程师却给吊车配备了更加锐利的“眼睛”。

张彤介绍道:要指挥这个夹具能够自动地把钢卷夹起来,首先得知道,这个钢卷在什么位置。我们有专门的“眼睛”,把现场所有钢卷的位置都准确的扫描出来。

码头上的不同位置,安装了三台激光扫描仪,夹具上安装了红外线传感器,通过激光扫描,红外线反射,能让吊车对码头上每一卷钢卷的位置了如指掌。

每个钢卷上还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通过扫描二维码,电脑就能够获取钢卷的相关信息,从而让整个码头的吊装工作自动运行。

每年,有将近1000万吨钢材从这个钢铁厂运出,以往这个繁忙的码头每个班至少需要11名工作人员,如今只需要5个人,就能保证其正常运转。这依托于钢厂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升级。

为展示中冶集团始终站在国际水平的高端和整个冶金行业领先的高度,用独占鳌头的国际一流核心技术、持续不断的创新研发自主可控能力、无可替代的冶金全产业链整合集成优势,助力中国钢铁实现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高效化的新形象,经中冶集团党委宣传部积极策划,央视科教频道(CCTV-10)黄金强档节目《创新进行时》栏目专题制作八集中冶智慧钢厂系列纪录片,以中冶集团设计建设的湛钢、韶钢、鄂钢项目,全方位阐释中冶自主研发的引领冶金未来发展的绿色化、智慧化、低碳化、高效化技术。 

全球领先的钢铁工程技术服务商

未来城市解决方案专家

客户首选的全生命周期工程技术服务集团

一天也不耽误 一天也不懈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