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说当代大学生不爱做公益,你怎么看?

 新用户2133ZBay 2021-06-18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深刻诠释了教育的真谛,而除了教育,公益事业同样需要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何为公益?它或是你对弱势群体的一次帮助,或是你俯身拾起的一张废纸,亦或是你为流浪动物提供的一个温馨的家……

谈到公益,高校公益性社会团体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促使大学生在志愿活动中增强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培养美好的品格和情操,还能为公益事业不断添砖加瓦,在弘扬社会新风上承担着特殊功能。


据统计,西安大学生人数高达120多万,占西安人口约八分之一 。如此多的大学生在西安这个城市学习和生活,如何激发西安大学生的活力,让他们能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公益,培养社会责任感就显得非常重要。据此,我们采访了西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秘书部负责人,让我们聆听她和她所在社团的公益故事,探寻高校公益的发展历程。

“一直探索,只为更好的做公益。

西北大学青年志愿者工作部是志愿从事社会公益,社会服务事业的团体。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志工部的志愿者们也紧跟步伐,每周在校内外积极开展有关环保、关爱老人、关爱流浪动物等志愿活动。

长期以来,我们都会重点关注教育领域(学校教育及环保教育),如今,我们又新增“赛会服务”并将其作为重点领域,协助校团委助力十四运。

青协各志愿服务队每周会前往志愿服务点,如莲湖区残疾人服务中心、丽萍小动物救助中心等地进行志愿服务,此外,每支服务队都会在一个学期内分别组织1-2次大型活动,影响力辐射范围从学校到西安市不等。


良好的社团规划让我们的社团工作进展十分有序,但是目前在社团管理和发展中,我们面临最大的难题在于缺乏专业系统的志愿者培训大学生在与服务对象接触时候需要一些沟通技巧的学习;另外作为校内公益社团的服务辐射范围也有待扩大,希望可以服务到更多有需要的群体和地区。


在我看来,大学生参加公益有助于塑造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的感知力

在成为志愿者之前,我们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和国家政策的感知力度是非常浅的,包括减少贫富分化,促进残疾人服务事业发展在内的国家所做的一切努力,以前只觉得是新闻里冷冰冰的文字。

而现在,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这些政策切实带给受众群体的益处以及他们可以从中获得的巨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一个社会一定是会有一些问题的,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就是在接触这个社会上比较边缘的一些人也是最容易产生问题的一些人。

于是在理解这些沉重社会问题的同时,渐渐有那么一些人站出来,为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而献出一份力。

但是,目前多数高校都存在大学生参加活动不太积极的问题。

究其原因,第一是大学生很难拥有渠道去做这个事情。除了一些学生社团和学校定期招募志愿者外,他们很难联系到正规的有保障的机构去做这个事情;

第二是很多人将志愿服务当做一个短期实践活动去做,以期从中获得满足感。

但是志愿服务事业从来不是一个短期内就能见效的事情,做一次两次可能还拥有新鲜感,可是长此以往,难免会产生厌倦和质疑

尤其在面对学业、考研的压力时更倾向于把时间投入到这些关乎个人未来的事情上,很难再长期关注志愿活动。


促进大学生积极参加公益,需要学校,政府,企业在内的多方联动,比如学校鼓励志愿服务,将其纳入综合素质测评加分项目;学校、企业和政府加强志愿服务素质培养等等。

要加强校内志愿服务社团和校外志愿服务组织的合作,开发更多更有特色,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的志愿活动。要做好宣传工作,广泛动员,激发广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兴趣。

社团内及志愿服务组织内要加强“家文化”的建设,让志愿者更加有获得感和凝聚力,让每一个组织都能留得住人,并且能吸纳更多的人。既要鼓励大家长期参与志愿活动,也不排斥短期流动志愿者。”


汇聚力量,为爱同行,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西安其他高校公益社团的发展现状,以期促进高校学生公益社团和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