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虚内热与五脏化火

 mjx1234图书馆 2021-06-18

阴虚内热与五脏化火

原创2021-06-17 17:09·医道之窗健康

阴虚内热与五脏化火

1.阴虚内热又称阴虚发热,是指由于体内阴液亏虚,“阴形之气"制亢无力失功,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虚炎症。

2.凡属人体阴阳气血物质亏虚所生内火,均为之虚火。

五脏病变多以火见论之…五脏之火、郁火多与气滞相关,与肿瘤体质联系。

一,中医火与热关系

火、热是中医“象形"文化特色。

1.火与热同指外感内伤病理变化。火多指内因素,热多指外因素。火、热是内外因素循环转移变化。

外感入里多称热,而从里从内向外散、发、化等多称之为火。

热为内积,火为外发,性质相近,机制不同。强分“火与热”理论多无益。生命中医整体性功能是自调整、自主性、统一联系性。

2.热为内作积累,性一端之变,存在恒常性特点。

火为燔灼,火急多变具动感性、存在失衡性,且伴一系统演变。

3.火与热其本质、现象或源、性:

认为是“热之内作”观点者,其内容多指行为生性因素。

认为是“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观点者,多指能量大小内容特征。…象这样的认识观点看法是不精准的。

4.火多为气分,热为气血分,当然不可强分之。

5.火有生理病理性,热多为病理或异常之能。火为能见反映,热为自觉反映。火与热以有形、无形见。

“上火”又称“热气”或“火气"。

二,上火以脏腑与归属关系分症候。

五脏六腑功能气化失常该能致火内热内扰。

最多见的有:心火、肺火、脾胃肠火、肝火和肾火,及其经属关系联系。

老上火是以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等因素刺激作用,现代医学认为与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相关。

虚火上炎有阴虚、血虚、也阳虚、气虚不同。

见阳虚气虚上炎虚火者,是因阴阳格柜,阴盛于内、逼阳逼气于外,为真寒假热病重阶段。

三,用药参考

阴虚内热,治宜养阴清虚热、清透积热:

参考用药:知母,生地,麦冬,玄参,太子参,泽泻,丹皮,白芍,女贞子,旱莲草,随证加减。

五脏化火多为郁,治宜清脏热,助理气条达。

参考用药:黄芩、黄连、知母、丹皮、柴胡、白芍、熟地、丹参、赤芍等,随证用药。

原创作者,本文为知识共享。

如使用不当,概不负责,并保留相关法律事项。 

作者 罗占光 中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