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纪恩堂”白玉玺经过一番激烈争夺,最终以1.45亿港币成交。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背后所隐含的故事,极为与众不同。公元1707年,康熙皇帝将自己所居畅春园以北不远处的一座新园子,赐给了四皇子胤禛。因胤禛信佛,法号园明居士,故而康熙御笔题写匾额“圆明园”。四年后,胤禛的第四个儿子弘历出生。他就是将来的乾隆。 公元1722年,康熙执政的最后一年,九子夺嫡已经白热化。但老皇帝心,还是迟迟没有决定人选。因为在他的众多儿子当中,有好几个具备当皇帝的气质,又都不是那么理想。3月,康熙去胤禛的圆明园饮酒赏花,顺便考察候选接班人。随后,康熙便把12岁的弘历接到宫中,亲自抚养教导。随后,康熙就将接班人正式确定为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他若传位给别人,大概顶多也就保两世兴盛,而传位于胤禛,却造就了康雍乾三代辉煌。但由于史书的记载和小说家的演绎,这几乎成为了大清朝皇帝更迭史上的至暗时刻。雍正曾亲自编写一部《大义觉迷录》,来辟谣,可惜总是没人相信。为了避免再出现九子夺嫡的宫廷斗争,雍正即位当年就立弘历为储君,诏书一分为二。雍正在位十三年,宵衣旰食,做了大量基础且长远的工作,为弘历扫清一切障碍。我们经常说“康乾盛世”,只记住了这俩人,但中间的“雍”也功不可没。 公元1735年,雍正驾崩,弘历顺利登基,是为乾隆帝。乾隆接过雍正为他开拓的局面,把大清王朝带向了盛世巅峰。为感念爷爷的“知遇之恩”,乾隆在圆明园第一次见面的地方,修了座纪恩堂。并撰《纪恩堂记》。该玺是白玉质,交龙钮,规格为10.4 x 10.4 x 7.8公分。印体正面阳文篆书“纪恩堂”三字,四周阴刻乾隆所撰写的《纪恩堂记》全文。  在文中,乾隆回忆了爷爷对自己的关怀教导,也为父亲登基的正统性辟谣。表明,他们父子俩,都是康熙钦点的继承人,没有任何阴谋可言。但雍正确实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这是由他自身才干决定的,也是由他儿子决定的。1840年,鸦片战争,列强用尖船利炮打开古老中国封闭的大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纪恩堂被毁,玉玺被烧出火痕,一角还摔出了裂纹。这方印玺,揭秘了雍正即位不当的阴谋论,见证了康乾盛世的高光时刻,也新历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史。2004年,“纪恩堂”白玉玺首次亮相香港,拍出1400万港币。众所周知,乾隆是一位书画皇帝。他的玺印全加起来,有1800多方。材质也是多种多样,其中玉质总量达600余方,包括碧玉、青白玉、青玉、墨玉等。 
 乾隆的玺印内容丰富多彩,儒家经典、诗词名句、御制诗等都有。遇到国家大事,制一枚;心情好,制一枚;心情不好,也可以制一枚。 除了自己制印外,他还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很显然,“纪恩堂”白玉玺并不具备这些功能,也不在二十五之列。有身价、有故事、有意义、有起源、有传承,而且还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 之于一个人,也未尝就不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