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家化股价腰斩,这锅谁来背?

 新用户9576lp0N 2021-06-18

在离开上海家化5年后,原董事长葛文耀发微博称,自他离开后,上海家化股价跌了一半,而大盘却上涨了34%,并把矛头直指上海家化的最大股东——平安。

那“这口锅”,平安到底背得冤不冤?

从上海家化的股价波动来看,在2011年平安正式入驻时,上海家化的股价是35元,在葛老发微博的当天,收盘价是26.89元,跌了23%,而大盘只涨了5%。所以如果让平安一个人来背“这口锅”,似乎也有些不合理。

而且在平安刚收购上海家化前两年,股价一度超过70元,上涨了一倍。而其股价的拐点正是由于,上海家化与沪江日化被曝有多达24亿的关联交易,使得上海家化的股价在短短两天内跌掉了30%。这也直接导致了葛文耀的辞职。

但如果要从上海家化近几年的经营状况来说,平安的“这口锅”背得也不冤。

从2013年开始,其营业额虽仍以较快速度增长,但扣非净利润的增长几近停滞。到了2016年,营业额和扣非净利润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2013年正好是葛文耀退休,由谢文坚接任的时间。而2016年的业绩下滑则直接导致谢文坚辞职。那么“这口锅”,谢文坚是不是应该背大半部分?

在任3年,谢文坚被广为诟病的主要是两件事:一、高层变动太频繁,毫不留情面地将以前上海家化的一些“老臣”扫地出门;二、花钱大手大脚,却没有带来相应的业绩增长。

- ➊ -

高层变动

谢文坚是2013年11月上任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烧向了管理层。在2014年,共有8位高层的人事变动,其中包括总经理王茁被免职、独立董事周勤业和财务总监丁逸菁辞职。到了2016年,人数更是达到了17人,包括董事会秘书冯珺、副总经理方骅辞职。

“新官”到任,无论能力多少,都需要一段适应的过程。而在此期间很容易造成政策的偏差,从而引发业绩的波动。

- ❷ -

人力成本增加

除了换高层,谢文坚在人事方面另一项措施是大量的扩招员工。在他上任之前,上海家化的员工总数为1176人,支付的工资为3.41亿元。到他离任之时,员工数量已经达到了2276人,支付的工资更是达到了6.46亿,增长了近一倍。

另外他还大幅提高了管理层的工资水平。2013年接手时,上海家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为469.7万元,到2016年达到了1152万元,增长了1.45倍。

员工数量激增,再加上管理层工资大幅提高,使得上海家化的人力成本大幅提高。

- ❸ -

营销舍得砸钱

除此之外,他在营销广告方面也挺舍得砸钱。

在2013年,上海家化的销售费用为14.38亿元,占营业额的32%,同比增长了4.24%。而在谢文坚上任的第一年,就增长了21.48%,之后两年一直维持在17%左右。到2016年,上海家化的销售费用达到了23.84亿元,占到了营业额的45%,这其中就包括花费1亿元冠名天猫双十一晚会。

- ❹ -

研发投入却吝啬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谢文坚治下的上海家化在研发投入这一块却显得相当吝啬。

在2013年,上海家化的研发投入为1.33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45.9%,但到了2014年,增长率变迎来断崖式下滑,只有4.69%。随后的两年,研发费用不增反降。到2016年,研发投入只剩1.24亿元,比三年前还低。

人力成本上升,营销广告费用增长,但研发投入却越来越少,直接导致了谢文坚治下的上海家化的营业额增长乏力,而扣非净利润则不断下滑。

在谢文坚上任后不久,上海家化曾发布过一份5年战略规划,即到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而这份战略规划的内容,更多的是体现了上海家化的大股东——平安对于谢文坚的要求。所以谢文坚之所以会选择这样激进的经营策略,背后少不了平安的影响。

张东方在接任谢文坚后,提出“研发先行”经营方针。2017年,上海家化的研发投入就增长了27.7%,达到了1.61亿元,同时销售费用的增长率从17%下降到了10.9%。

而人力成本这一块,依旧保持高增长的态势。2017年,上海家化的员工总数达3381人,接近增加了一半,增加的员工主要来源于生产部门,支付的工资达9.7亿,同比增长28%。

在张东方上任的第一年,上海家化的营业收入止住了下滑的颓势,同比增长8.8%,达到了64.9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61.7%,达到3.3亿元。

而根据2018年上半年的财报,虽然营业收入增长了9.29%,达到了36.7亿元,但扣非净利润却几乎没有增长。所以上海家化要想彻底走出泥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