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佰》观后感:"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挽墨文学 2021-06-18


【《八佰》观后感】

作者:一缕清晨

一桥,一马,一仓库,他们到底在坚守着什么?

一座桥,矗立在中间,一边是对热闹的赞美,一边是对世间的留恋;一边是恣意的天堂,一边是冰冷的地狱,仅一桥之隔,就已天壤之别。

一马,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周围一片狼藉,唯它身上洁白无瑕,战争的污渍不沾分毫,无所畏惧的奔跑,哨声响起,驻足走向窗户,只因里面是中国人啊。

一仓库,物资紧缺,伤口恶化,近况不佳,有人拿出磨损的全家福,各自说着对未来的憧憬,忽然,毒气弹进来,片刻的安宁被打破,一切愈加沉重。


当坦克袭来时,面对这一庞然大物,他们知道枪支对打,无异于以卵击石。情急之下,陈树生说,必须在敌人的阵列里打开一个缺口,他想到用血肉之躯来对付敌方这一铁皮怪兽。说罢便身绑炸弹,一个接一个 ,一个接一个,自报家门,而后义无反顾纵身一跃,壮士去,危机除,给仓库剩余兵力以喘息机会。是啊,就如何香凝所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这句话不仅是对年轻壮士的肯定以及对他们身死的惋惜,更多的是对当下国人沉睡的无奈。

傍晚时分,仓库里稍作休整。有人盯着地图,细细盘算能死守仓库天数,有人抱枪睡觉却不时紧锁眉头,有人手握家中信物,思念家人,有人打开烈士遗书,若有所思,有人倚靠窗户,观望河对面闹市,满眼憧憬……


影片中有一逃兵群体,初看时,只觉得他们胆小如鼠,毫无担当。一交火就想着逃避,甚至连向敌人开枪的勇气都没有。可再看时,才明白,面对敌人的精良装备, 面对实力悬殊的战争,他们是平平凡凡的人,他们会害怕,想逃避,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只不过有些人他们克服了这一弱点,而这些人他们还未在磨炼中蜕变为真正的勇士,直到后面,他们成为四百士兵的一员,与仓库共进退,这就是蜕变,这就是勇士。

谢晋元曾说,战况至此,全上海的百姓都会看着我们,四行仓库是我们最后的阵地,也就是我们的坟墓。是的,就如他所分析的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因为有这四百士兵,所以上海还在。他们下定决心死守仓库,就是不想让上海百姓失望,要让他们看到希望,让全中国看到希望。


如他们所料,上海的人们看到了希望,仓库的一举一动都深深牵动着桥对面人的心,楼上时刻举起的望远镜,马路上不断驶过的物资捐赠车,蓉姐拿起斧头劈开柜子拿出急救药,桥上一个个请命送电话线,一个个献出生命,这就是中国人民,他们正在慢慢苏醒。

当有人把党旗送进仓库时,他们明知道升旗会引起敌方的愤怒,进而进行更加惨烈的打击,他们可能会全员牺牲,但是只有升旗,才能使中国人看到希望,告诉敌方,中国人还在。于是,他们毅然决然的在仓库顶鸣枪升旗,那一刻,所有的中国人都笑了,因为他们知道,希望就在前方。不一会儿,日军战机峰峰而至,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补上,这是他们的决心 ,用肉体撑住旗杆,哪怕都牺牲了,旗杆不能倒,信仰不能倒。

影片最后,是中国士兵突破包围,需要冲桥,从租界撤退,此刻的他们已经知道,可能生还的几率很小,但他们想的是冲出去几个就算几个 因为他们明白,靠区区这四百来人是扛不住的,得靠身后这四万万人来抗,冲出去的要让更多的中国人觉醒看到希望。冲桥的时候,桥对面的人们在欢迎他们,看着士兵们倒下,他们泪流满面,铁栅栏里伸出来的一双双手,那是中国的力量,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四万万人齐泪下,天涯何处是神州?那时的中国满目疮痍,软弱可欺,可尽管如此,国人正在苏醒,就如一位烈士给孩子所说,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耻辱。

一桥,一马,一仓库,记录了一段悲壮的历史,书写了一段英雄的故事。看着一个个湿润的眼眶,我明白了他们坚守的是什么,是一个民族的觉醒与奋斗,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与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