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指南|一种让自己论文具有创新性的简易办法

 可爱多huyu 2021-06-18

本文根据管老师的讲座视频整理而成,文稿未经专家本人审阅

作者简介:

管老师博士,在站博士后,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图书馆》、《广西社会科学》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 1 项、省级课题 2 项, 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 10 余项。主要从事现代化理论与中外现代化比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党史等方向的教学和研究。

大家必须建立起一个非常良好的问题意识,但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呢?很多人都在讲,我们也看过不少这样的文章,都在探讨什么是问题意识,但是问题意识就像我们的意识形态一样,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别人问你问题意识是什么?其实这样的问法是不恰当的,而是要改变一下问法,比如,你的问题意识,具体体现在哪里?这样可能是一个比较恰当的表达,你得问具体体现在哪里,而不是问一个很抽象的、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够去理解它。

接下来我这里有4句话来帮助大家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问题意识,具体应该体现在哪里,我们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来理解。今天我们先来介绍前两句话。

第一句话:研究问题等于创新性。我们现在理解一下,什么是论文的创新?问题就意味着创新吗?平时我们做出来一个选题,我给自己导师或者是自己的同学,或者是自己的同事去看,他们常常就会问,你这个选题里面蕴含着一个什么问题?一般来说,我们的选题大多都是从实践当中来,因为实际产生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反思并解答,然后推动我们的理论发展和创新。所以问题导向是做选题的根本原则,但是你的选题里面包含了研究问题是什么,其实很少有人能够说清楚,也很少有人能够讲清楚,这就导致我们很多人关于研究问题是什么就有很多不科学的,甚至很荒谬的理解误区,从而导致我们做出来一个很好的论文选题的困难是很大的,选题难度加大,出不来好选题,选题不好你就发表不了。

大多数人一直存在疑惑是吧?我这里就给大家一个简单且容易操作的理解。我们撇开掉那种很复杂的东西,也就是说,不管大家以前认为研究问题是什么,不管你是基于什么样的学科,什么样的视角和立场去做理解,也不管大家如何见仁见智,在这里我们不去陷入到这种无谓的理论纠结,我们就化繁为简地认为,研究问题就等同于论文的创新性。别人问你,你这个选题有没有什么研究问题,那就等于别人问你,你的选题的创新性是什么,就这个意思。虽然我们也知道,从理论上讲,它是不能完全画等号的,但是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不需要去考虑太多理论上的东西,我们就做这个理解。我们在论文写作过程当中,我们认为等号是可以成立的,研究问题和创新性就是一码事。假如你的导师、你的同学说,你的论文新意不足,意思就是说你的问题体现的不明显,那么透过这样的理解,有助于帮助我们顺利的来提出问题,让难度很大的事情变得简单。

论文的创新性怎样去实现呢?这里讲第二句话:创新性等于疑问或陌生感。这里有两个词,去解决大家都回答不了的疑问。第一个词疑问。创新点在哪里类似于大家都解决不了的疑问,像哥德巴赫猜想,疑问是创新性的一种标志。但是我们也知道人文学科的问题没有那么明显,这个理工科就不用讲,理工科如果你没有问题,你怎么做试验?对不对?他要通过围绕一个问题做试验,然后出结果。也就是说理工科没有问题,根本就写不出来论文。所以我们这里重点讲的是人文学科的问题,真的没那么明显。人文学科这么难出问题,可又不能够没有问题,对吧?这个论文如果没有问题,就成了这个论文最大的问题,没有问题就等于没有创新性,所以人文学科的写作也要提出问题。前段时间,教育部天天在喊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其实它里面的潜台词是什么?你们的论文都是垃圾,根本就不接地气,解决不了问题。我们现在很多高校的学者到地方上去,提了很多的对策建议,人家政府根本不理你,所以你们这些人脱离实际,说得挺漂亮的,把这个文章写得很惊惧,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来看几个体现文科的问题意识的几个题目,比如说《减负如何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从“水龙头理论”反思小学生“减负”的政策与实践》。这是一个教育学的问题,在探讨减负的问题。我们现实当中有很多在城市里面的大林区、公园去相亲是例子,经常会有父母着急了,替孩子去相亲,当然更可怕的是这些人的学历都很高,高学历、高收入、高职称、高智力,但他们就是没办法找到自己满意的配偶,他们宁可独生也不愿意苟合。像这样的一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能够提出的问题,这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

但是如果提不出这种显而易见的问题怎么办呢?那么这里还有一类,而且是文科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类,这一类可能不是一个疑问,但它可以给其他人制造一种陌生感。你写的东西,别人一看这个好,不错,耳目一新。这就是一种陌生感,这种陌生感,我们也把它等同于创新。假如你提出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那么你就通过制造一种陌生感来提出你的问题。所以第二个词陌生感也是相当于创新性。文科它太难创新了,文科不能动不动就搞出一个哥德巴赫猜想,动不动就搞出一个新的理论,动不动就出来一个新的东西,否则马克思主义理论怎么指导,随便创新就把思想搞乱了,文科的创新都是很难的。

这里有两篇文章《建国初期武术家群体的生存状态》、《课桌形制的教育规训及其超越》一个是特定的群体武术家,一个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会碰到的问题,老师上课、学生上课一定会碰到的一个东西,就是课桌,一张课桌就能够写出一篇很有意思的论文,大家是不是觉得挺陌生的,别人能够挖空心思去想,为什么自己想不到呢?全国这么多人去写文章,但是有多少人会写武术家,有多少人会写课桌。所以这两篇论文所采取的方式,通过制造一种陌生感来实现论文的提出问题的创新性。它的创新性,或许我们感觉这个论文很一般,你也不觉得有什么难度,但是你就觉得人家写的好,这样的一种感觉。

这两种对创新性的判断,我们认为都是研究问题,所以我们不应该纠结于研究问题是什么,我们把它转换一下,把研究问题简化为两类,一类是去解决一个众所周知的难题,像哥德巴赫猜想,一类是没有解决什么难题,但是人家看了之后觉得好,有一种陌生感,那么这两种情况我们都把它等同于论文的创新性,然后又等同于这个论文的提出的研究问题。所以要理解我们论文当中的研究问题,就请大家牢牢记住这两个词,疑问和陌生感。你得记住,要么是有疑问,要么是有陌生感,两者必有其一,两者都有最好了,你提出一个问题,既是解决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没解决的一个疑问,然后还有陌生感,这是非常优秀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