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疫进行时 ||文/曾庆阳

 作家平台 2021-06-19

抗疫进行时
文/曾庆阳

自从新冠病毒产生以来,所到之处,不留痕迹,传染之快遍布之广成为人类有史以来之最。
我国是第一个受害者,切身感受着割肉之痛。然而,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万众一心全民抗疫,迅速把新冠妖魔困进了牢笼。
中国人民重获了自由,恢复了生机。
不少自以为是的外国人在看着我们的笑话时,放松了警惕,自由散漫地过着悠闲的日子,新冠病毒可是毫不客气地掌了他们一句响亮的耳光,他们所遭遇的比中国更甚,时间更长,堪称人间炼狱,还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一  接 种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随时警惕着人们的神经。
钟南山院士说过,全民接种是最好的防疫。自从新冠疫苗产生以来,人们欢欣鼓舞,翘首以盼要将新冠病毒彻底地关在国门之外,战胜新冠病毒的希望即将成为现实。
国家首先安排18--59岁的人群接种。人们响应国家的号召,争先恐后地到各接种点预约打疫苗,各接种点纷纷爆满,预约到的人们排起了长龙,一两个钟头的等待在所不惜。医务人员开足了马力,全力以赴,各个接种点人满为患。
我去打第一针时,因为前一晚人太多,后面都要放号才可以接种,我就提早在八点钟前去到接种点,这时人不多,排在前面的只有十来个人,只见接种点布置得温馨宜人,登记处有几个窗口,接种室也分开好几个小房,还设置了一个大的留观室。
当轮到我登记准备递上登记卡时,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婆婆竟突然插了我的队抢在我的前头,要工作人员为她登记。
看着这位瘦瘦的走路蹒跚的老人,我不会计较,让她先去登记。
工作人员接过她的接种本,看到她是年近八旬的老人,就跟她说,这次接种的范围是18--59岁年龄段的人,还没有安排到60岁以上的人接种。老人惊讶地问:“怎么没有我们这些老人呢?”工作人员耐心地解释,老人才迟迟地不情愿地移开脚步,我看看她的小本本,已经填满了注射其他疫苗的时间。
临走前,她还要了这里的电话,提醒工作人员轮到他们老人接种疫苗时一定要给她电话。

打完疫苗后,要观察半小时才能离开,我就到了留观室休息。这时又有工作人员要我们下载“粤苗”的App,填写自己的资料,这样就可以查到自己接种的时间,疫苗的厂家。
大数据的年代,什么都可以一目了然。
许多单位为员工集体预约了接种点,为大家解决急需。各小区居委还为本小区住户联系着车辆,以方便住户出行免去后顾之忧。
接种疫苗空前高涨。
然而,还有一些人观望着,他们不愿做“小白鼠”,总要瞻前顾后一番,要看看别人接种的效果如何,要看人家有没有反应再做决定。不管单位怎么动员、催促,他们也会有各种理由来推脱。
直到广州的一位阿婆感染了,附近的小区有人感染了,那些观望者才醒悟过来,顿时慌张起来,才想着马上要去接种,才后悔没有早点行动,要赶着人员高度密集时才来凑热闹。
又一次迎来接种高峰,冒着高温只见头不见尾排着长龙的场景蔚为壮观。
可这时疫苗纷纷告急,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只要网上一有预约号,很快就会一抢而空。幸运抢到号的人,也不敢错失机会,再忙也得去接种了。没有抢到号的,只有眼巴巴地看着人家在行动,有的人甚至也想蒙混过关去搏一搏能不能打上一针。
有人说,顶着高温排队两个钟,只为那短短的几秒钟,只为求个心安。
接种依然在继续。

二  核酸检测

新冠病毒往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疯狂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病毒在各地传播在适应新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异,变得越来越狡猾,隐藏得越来越深,变得越来越难对付,人们稍不留神就惹上了麻烦。
这不,5月21日,广州的一位老婆婆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染上了从印度传染过来的已经变异的新冠病毒,然后染上了儿子儿媳和孙子,还去喝茶时染上了密切接触者,儿媳在培训时染上了住在佛山的伙伴,孙子也在学校散播着病毒,一条传染链在不知不觉中迅速四处扩散。
佛山市禅城区的一小区出现了一位病例,病源来自广州。她的家人是密切接触者,没有症状的孩子又在学校有密切接触者同学。
马上隔离,刻不容缓!出现病例的小区隔离了,孩子所在班级隔离了,所在学校暂停上课,所有师生回家观察。
新冠病毒再次为人们敲响了警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再次迫切起来。
全民警戒,首先是要进行核酸检测。
为了赶在5月29日中午12点前对全区常住人口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防疫指挥中心一再发布通知,教育部门也对全区中小学校进而对全区家长进行信息的狂轰滥炸。
5月28日下午三点多,学校通知家长准时到校接孩子,因为学校要为附近的居民提供核酸检测点,务必准时清场。
可不到一个小时,指挥部又发出了指令:“今天下午区卫健部门将安排医护人员到校为全体师生进行核酸检测。全体学生、教职工留在学校等候,暂不放学离校,做完检测才能回家。”要求家长收到信息后接龙。
过了半小时左右,家长刚刚接完龙,学校正安排班主任看管,领导还提醒要不要家委送点面包过来给孩子吃,通知又来了:“由于医护人员有限,经研究,全区小学照常放学,请学校提醒小学生家长带着孩子参加社区安排的检测。”
整个校园给人一种大敌当前兵临城下兵荒马乱的错觉。
各中学灯火通明,所有师生员工都在学校待命,校园里响起了嘹亮的红色经典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和我的祖国》等的歌声,师生们信心满满的。晚上九点多了,医护人员才布置好场地才开始取样,待全校师生采样完毕,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二、三点了。
全区各医院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广州市的医护人员也积极驰援。“佛三加油!”声此起彼伏,人们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和信心。
在大热天,医护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流浃背,通宵达旦地坚守岗位,连续奋战,催人泪下,令人肃然起敬。警察和不少慕名前来的义工在旁边指挥着大家有序进行。
人们响应号召,迅速行动起来,许多人生怕自己行动迟了会影响大局,绝不能拖后腿。各个居民检测点排起了长龙,一百米几百米的队伍随处可见。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因为插队而引起了争吵引起了波动,混乱不已。
一些老人响应号召,他们特别紧张,早早地来到检测点排队,哪怕几个钟甚至是通宵也在所不辞,还不时地打电话催促在其他小区的子女尽快去检测。有的老人带领全家排了四五个钟头的队才轮到自己,采样完后,一声“辛苦了!”“谢谢你们!”才满意地离开,好像是检测完了,病毒就会远离自己似的。
许多人不堪长时间的站立,从家里带来了胶凳坐一坐,慢慢移步,有的还为家人排队,用纸条写着“排队5人”、“排队10人”,留着电话号码贴在胶凳上,以此来排队。有的小区居民在医护人员没到来之前,用胶凳摆开了长城为家人排好位,一张张凳子排起的长龙别有风趣。
看着排长龙的队伍,不少人选择先睡一觉再起来,觉得深夜再去人会少一点。其实这样的选择还是正确的,虽然大半夜爬起来辛苦一点,但省却了排队之苦也是上好的选择。
可是有的检测点准备的材料有限,不到十一点,材料就告急了,挂起了“白旗”,宣布提前结束。
指挥部在深夜又发出了公告:“考虑到天气炎热、排队等候时间长和医护人员工作强度等因素,从人民群众健康安全考虑,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今天的检测工作到24时结束,检测时限延长至5月30日24时。从5月29日开始,按街道顺序,由各村(居)按网格、分批次有序安排居民到指定检测点参加检测。在5月30日24时前,未能参加检测的居民,我们将继续组织检测工作。再次感谢广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看到公告的人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不用急了,睡一个安稳觉再说。
我调好4:50的闹钟,醒来后看到了通告,但还是在5:00出门去小区旁边的检测点。搭乘电梯时已见电梯在繁忙了,可见邻居们和我的想法一样。到了检测点,排队的人已经稀落,我暗想自己的选择还是正确的。可是上前一打听,才知材料刚刚用完,医护人员还在整理收尾,他们是真的通宵达旦呀。
我又驱车去体育馆碰碰运气,因为朋友圈里说这里材料充足。我开车进去,绕着体育馆周边的路前行,这里静悄悄的,不见什么人影。难道没人排队?让我捡了个漏?
再向前行,已封路,只见黑灯瞎火的,一些工作人员和辅警在席地而坐在休息,一位辅警过来告知我不能前行了,还说,你没看通告吗?这里昨晚十二点已经结束了,医护人员要八点再过来,你去排队吧。
我折回了家,想着还是等小区设摊时再去吧。
5月29日,按街道顺序检测,秩序明显好转。许多检测点已经少了长龙,不用等候那么长时间了。可是,设在体育馆的检测点,排队的人绕着体育馆围了几个大圈,人们还是源源不断地赶来,又是几个小时的排队。
人们不禁会想,这样人员密集,不怕传染吗?
还好,大家都戴着口罩,都相隔一米的安全距离,后来检测出的结果都没事。
到了5月30日,各检测点传来好消息,人少了,几乎不用排队就能检测了。
我去了小区抽样,排在前面的只有寥寥十来个人。
抽样后,总会有人担心地问医护人员什么时候知道结果,有医护人员笑着说:“回去等结果吧,有事的话会电话通知你,还会通知全国人民的。”
6月2日公告:“佛山市重点辖区第一轮核酸筛查全面完成,采样累计329.61万人,结果均为阴性。”
第二轮核酸检测再次启动,这一次,秩序井然。
6月6日公告:“第二轮对重点区域大规模核酸筛查,累计采样254.87万人,已出结果110.51万人,均为阴性,其余结果待出。”
……
抗疫仍在继续着。
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全体医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有全区人们的密切配合,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作者简介:曾庆阳,梅州客家人,现居佛山,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佛山日报》《佛山文艺》《东方散文》《西部散文选刊》等报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