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克松领袖们 尼克松的《领袖们》政治智慧与个人魅力相辅相成_飞扬123

 12345csdms 2021-06-19


2019-01-02 - 尼克松

读理查德·尼克松的《领袖们》至少给我这样一点启发:政治并不是黑暗的厚黑学,它纠正了我长期以来对于政治的偏见和不成熟的看法。相反,政治是这世界上最活跃,最令人激愤的只有我们世界最激烈,最勇敢的弄潮儿才敢于博弈其中的未知海。

尼克松领袖们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戴高乐曾写道“非伟人成不了大业,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立意要成为伟大。”

关于中西的这两个观点,我以为是有共同之处的。在我看来“立成为伟大的意”就是一种大节。成大事者,不拘泥于现实中落后与虚伪的条条框框是有明确目的的。就是因为在谋求伟大的路途中感受到了这些阻碍,领袖们才转而从事于这项最直接最具现实意义的事业——政治。

尼克松领袖们

我此说并不是说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才是出人投地之道。纯粹是为了吸引旁人注意的任何怪异行为和举动只能哗众取宠,自取其辱。而领袖也常常自取其辱,只不过原因是异于常人的高瞻远瞩。同样领袖们的“怪异”是由于了解当前什么什么是重中之重并为之行动的心无旁骛,这时正在积蓄能量的领袖,正在为伟大而执着的领袖,正在为成为领袖而思考领袖气质的领袖们是决不愿被打扰的,更不用说引起别人注意了。

特立独行,卓尔不群需要十足的底气和绝对的自信。只有那些不讨好任何人的人,才能取得所有人的尊重。

阿登纳年轻时为了延长学习时间,夜里有时把脚浸在冷水桶里,以驱走睡意。试想常人谁会做这个莫名其妙的举动。

失去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意图成为领袖,失去的恐怕不仅仅是因吃苦而耗尽的体力和精力。

他们中有人失去了荣誉,地位甚至众人的信任,国家的庇护;有人失去了自由,健康甚至鲜活的生命,亲人的生命;有人失去了善心变得伪善;有人失去了冷静变态为冷酷,残忍;有人失去了发表心生的机会而日日夜夜为使自己身心俱疲的事鞠躬尽瘁;有人失去了生活的欢乐而去冒在唇枪舌战和为振兴或开辟新路的思索中一不小心成为众矢之的的险而乐此不疲……

79岁的丘吉尔访美时站在镁光灯前意气风发时你绝想不到他当时浑身剧痛;70开外的戴高乐坐着发表电视讲话时,他威严、神采飞扬,你也不会知道他患有严重的白内障;罗斯福总统趴在办公桌 后面,看上去只不过是睡着了;周恩来消瘦,沧桑,站得笔挺,脚步坚定可他每天只睡几个小时……

在岁月的荆棘丛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条羊肠;被伤害,被抛弃,流血,流泪,流尽一生的精力,磨光顽固的个性但它们不退缩,不放弃,为达目的可以拿光阴和死神作交换,也可以 把光阴从它手中夺回。

领袖需要的不是赞美。仙花和掌声只是成功后对挑战过程的附赠品,正如他们时势后,逝世后还能支配那么多人的精神,思想。

所以他们从不惧怕失去,失去使他们坚强,继而不迷惘。事实上他们确实极少迷惘,因而他们总是高效。

所以是现实逼迫他们精力充沛,极有规律而又目光长远。但他们苦中作乐,因为他们豁达并且超然地面对人生,坦然地享受这选择,曾令他们沮丧痛苦却是自己选择的选择。选择了伟大,也就选择了孤独——高处不胜寒。为自己钟情的事不懈的奋斗终生是很快乐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乱世出雄杰。二战中及战后的领袖们长时间或反复执政并政绩卓著使他们更显得高不可攀。然而岁月不饶人,在年事已高又不服老的人那儿,他们还是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对权力的迷恋,这就不失为一种因害怕失去而形成保守的一大失误。

朋友

如果在那条羊肠上一味地失去各种精神支柱,那么政坛就真成了灰暗的没有硝烟的修罗屠场。可是在《领袖们》中我发现领导人在为国家利益进行国事访问或在不同利益驱动下会合谈判或在形式上,真诚地相互致意、问候时总能交到挚诚的友谊。这是很难说清的,于公于私都不能很好解释的态势。

好像是因互相信任对方的人品而像朋友一样对对方妥协以求两国或几国之间良好的多边关系,好像是因私交而化解矛盾,达成共识,谋求发展。但又不尽然,我相信高明的领袖会本着对本国公民全权负责的原则随时和友人刀兵相见,一旦自己的挚友战败而成为俘虏并不得不接受无情的法律的裁决时,他自己会万分悲痛,会挥泪但会坚决地服从并执行。

幸好世界的主流是和平的,一些成为对方诤友的领袖,他们互相鼓励,提出忠告同时又独立地保有自己的见解——伟大的人们拥有伟大的友谊更使他们的人格显得高贵,美丽。

但是需要看见的是科技的发展带来交流的便捷使我们的沟通既容易又困难。

瞧吧,那些高高在上的领袖,他们交流着思想,策略上的见解,他们会处理好事务?不过女士们先生们请放心,我们真在为诸位的利益监视着他们,一旦他们有什么不轨行为,我们将用嘴来对他进行轰炸——媒体,舆论正在限制领袖们。尼克松对媒体是 有抱怨的。而领袖们更得小心翼翼地隐藏起他们的真诚和感动来应付公开化,透明化的政治。

所以有了便捷的声音,图像信号之后,我们和领袖的距离 越发遥远了。

拥有伟大友谊的人往往有着对家庭的无限的爱,戴高乐,吉田茂,阿登纳都尽力保护,热爱着自己的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领袖也是人,知冷知热,感情脆弱的人。某种程度上讲,看起来威严、高尚的领袖们,往往需要家庭的温馨,放松来支撑他们继续扮演那些艰难且坚硬的角色。真实的不设防的感情流露对他们而言至为珍贵。即使是一个感情敏感的普通人,在受了委屈之后也会有想哭的冲动。

反思

由《领袖们》也带给我几方面的反思。

第一,在尼克松的笔下,领袖们并不是完美,并没有被神化。他们有着自己固有的缺陷和坏德行,丘吉尔固执,保守;戴高乐装模作样(不过高明而成功);阿登纳倚老卖老;麦克阿瑟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吉田茂两边讨巧;赫鲁晓夫“是无耻之徒,笨拙无能,是俄国老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土疙瘩”;苏加诺贪恋美色……

这说明领袖也是人,他们的人格也有缺失。但这并不能否定他们恪守某些原则,德行上比我们的决心强得多得多。

第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他们说来是自由主义并不是完美的自由,平等。他们也存在着等问题,麦克阿瑟在日本颁布土地政策和法律就属于越权。

但他们民众的维权,参政意识比我们强很多,发展方向更明确,政策落实很迅速,生产效率高,思想更独立……

这也不是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就一无是处,从《领袖们》可看出尼克松等西方国家领导人对共产主义是怀有敌意的,是有深刻的政治偏见的。所以在当时或现今的情况下,我们采取的内政、外交政策也是能够被理解的。同时我们之所以令他们防备、恐慌是因我们正在变强大。作为中国公民,我更应当爱我的国家,为她出力,为她竞争。

第三,看了《领袖们》自然也不能停留在《领袖们》的年代,我应当站在现代立场,分析过去领袖,看到未来道路。一如上学的时候老师讲的,“政治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很重要,我们要懂政治,看清政策的好与坏。”

当丘吉尔见到众多的记者和摄像机时,他突然推开搀扶自己的助手,站得笔直,目光炯炯。我们会认为他对权力,地位的迷恋之深抑或倚老卖老,装模作样。但尼克松则认为这是人的精神,灵魂存在的表现,他说:

高龄可以征服他的身体,但绝不能征服他的气概。

致敬

伟大的领袖们以及他们成为伟大的故事已成为了曾经,但他们成其为伟大的精神古老而常新,好比尼克松对历史性传记的偏好,是因为那里是一片永远肥沃的思想土地。因此我深深地向领袖致敬,关于他们发挥自己光和热创造,修改,描绘历史的影响力,在此不提。

只因为那超凡的,无与伦比的行事风格和行动能力,不应仅仅归功于客观的历史必然选择。我认清了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他就有多大的选择权力。为此,我会努力,满怀勇气,然后前进。

独立思想之风自由盘桓的头脑旷野之上,我向领袖致敬。

竞争和安宁

感谢尼克松的这本书,感谢高中历史教师经常提及,我拜读了它。它纠正了我长期以来对政治的偏见,使我看到了我与政治有着多么密切的联系。

但雄辩的丘吉尔,好斗的赫鲁晓夫和老谋深算的毛并未改变我宁静,不好争的个性。我明白领袖或外交官们不得不因应对各种刁钻古怪,笑里藏刀,寻衅滋事的“辞令”而说出更为“辞令”的辞令。但也许因为我的阅历不深,想法太过肤浅,我不得不承认,我讨厌唇枪舌战。

就像麦克阿瑟1962年在西点发表告别讲话时说的:军人比所有其他人更祈求和平,因为战争最深重的痛苦和创伤必然总是落在并留在他们的身上。这话用于比常人目光敏锐,神经敏感的政治家身上也行的通,在受伤与被伤之间,两败俱伤的心灵才会不约而同地采取极端的外在表现,并且尼克松的回忆中也常常“感到无比痛苦”。最最敏感的人,一种会自杀,另一种会蜕变得最最坚强,活到永远。

在国家,地缘政治主唱的歌剧中,杰出的领袖们从来而且必将在以后显现那闪耀万方的独树一帜的风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