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新用户64678868 2021-06-19
 授课目标

1)系统地介绍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2)使学生掌握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过程,为新药研发、药物递送研究、现有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课程大纲

第一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

1.1 生物药剂学的基本概念

1.2 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工作及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1.3 生物药剂学的发展

第一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

第二章 口服药物吸收

2.1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2.2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2.3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

2.4 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

第三章 非口服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

3.1 注射给药

3.2 肺部给药

3.3 皮肤给药

3.4 鼻腔给药

3.5 口腔黏膜给药

3.6 直肠与阴道给药

3.7 眼部给药

第三章 非口服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

第四章 药物分布

4.1 概述

4.2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4.3 药物的淋巴系统转运和脑内分布

4.4 药物在红细胞内的分布、胎儿内分布与脂肪组织分布

4.5 药物的体内分布与剂型设计

第四章 药物分布

第五章 药物的代谢

5.1 概述

5.2 药物的 I 相代谢

5.3 药物的 II 相代谢

5.4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5.5 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5.6 药物代谢在合理用药及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第五章 药物的代谢

第六章 药物排泄

6.4 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

6.1 药物的肾排泄

6.2 药物的胆汁排泄

6.3 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

第六章 药物排泄

第七章 药物动力学概述

7.1 药物动力学的概念及发展概况

7.2 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7.3 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第七章 药物动力学概述

第八章 单室模型

8.1 静脉注射给药

8.2 静脉滴注给药

8.3 血管外给药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九章 多室模型

9.1 多室模型

9.2 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9.3 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药动学参数的估算

9.4 隔室模型的判别

第九章 多室模型

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

10.1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10.2 单室模型间歇静脉滴注给药

10.3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10.4 叠加法预测血药浓度,体内药量的蓄积与血药浓度波动

10.5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

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

第十一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11.1 概述-非线性药动学的特点

11.2 概述-引起非线性药动学的原因

11.3 米氏非线性药动学方程

11.4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识别

11.5 特殊过程引起的米氏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第十一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第十二章 统计矩分析

12.1 统计矩的基本概念

12.2 用矩量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第十二章 统计矩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