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墓碑、旧报纸到互联网,一位马来西亚华裔姑娘的漫漫寻根路

 颐源书屋 2021-06-19

6月11日,马来西亚政府宣布,由于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依然处于高位,原定实施至14日的“FMCO全面封锁行管令措施延长两周到本月28日。

林依婷根据“行管令”的要求待在家中,鲜少外出。但疫情也让她有了更多时间,可以好好展开自己的“寻根计划”。她原本打算到祖辈长眠的墓园里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线索,但在“每户仅限2人外出采购生活必需品、禁止跨州跨县,行动距离限制在10公里内”的要求下,又只能暂时作罢。

从潮汕到马六甲海峡

从第一代下南洋的长辈算起,林依婷已经是第四代华人了。她在很小的时候就从祖墓上看到“世居广东省潮安古楼乡”的字样,那时她不懂,长大后她才知道那是血脉的印记、家族的根。

清末民初,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掀起了一股“下南洋”谋生的风潮。林依婷的曾祖父林再德在“红头船”(作者注,潮汕地区的远洋商船,因船头刷朱漆得名)上做工,最先嗅到时代变化的气息,于是带着两个弟弟乘船抵达马来西亚,希望能在异国他乡“碰碰运气”。

从墓碑、旧报纸到互联网,一位马来西亚华裔姑娘的漫漫寻根路

林依婷的曾祖父林再德(下南洋第一代)

林家三兄弟最先落脚在如今的马来西亚柔佛州,这是位于马来西亚半岛最南端的地区,扼守着连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东西要道“马六甲海峡”。西方殖民者很早来此开拓,无形中促进了当地种植业、工商业、尤其是海上贸易的发展。

不知道马六甲对于林家来说是福地,还是因为华裔劳工不乏吃苦耐劳、聪明能干者,兄弟三人在异国他乡白手起家:从最先的小杂货铺,再到种植油棕,最后承包下多个铺位招商出租,“碰运气”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下南洋”的初衷是为了生计,但潮汕人素来就有“留一个在家乡拜祖先”的思想传统。因此,在一番商议之下,兄弟三人决定让大哥林再德留在柔佛州,三弟林再标动身到邻近不远的新加坡再创一番事业,二弟林再源则回到国内照看老家。分居三地的三兄弟,不久也都在各地开枝散叶,有了自己的家庭。

从墓碑、旧报纸到互联网,一位马来西亚华裔姑娘的漫漫寻根路

林再德的家人

“一扇墓碑就是一本小型家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南亚许多地区纷纷脱离西方殖民统治,独立建国。侨居海外的华侨面临身份认同的抉择,他们中有许多人已经在当地扎根,于是选择了成为新兴国家的国民。林再德与三弟林再标分别加入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国籍。

林再德娶过两次妻,第一任妻子郑氏还未过门就不幸去世,他与第二任妻子陈源香生有林里昭、林里昇两个儿子。林再德离世后,家人按照遗嘱,将他的两位妻子姓名连同老家祖籍全部刻在了墓碑上。

由于没有族谱、家谱可以从老家带出来,海外华人离世后的墓碑上总会尽量多地刻写往生者的家族信息,这也是为什么林依婷想要去墓碑上寻找家族线索的原因,“一扇墓碑就是一本小型家谱”。

从墓碑、旧报纸到互联网,一位马来西亚华裔姑娘的漫漫寻根路

林再德第二任妻子陈源香

没有家谱,但亲人之间还有家书维系着日常的联系。林再德去世后,小儿子林里昇多次写信给老家的叔叔林再源。年迈的叔叔盼望海外的侄子们能回乡祭祖,只是苦于交通、签证的不便,即使海外游子归心似箭,也只能无奈地承诺,“等情况好一些,我们就回来”。

后来,林里昇举家从马来西亚搬到新加坡,开枝散叶的大家族因为地缘距离的隔阂,兄弟间的联系也就没有那么紧密了。林里昇一家离开马来西亚时带走大量老家的信件、照片、地址,也让大哥林里昭一家人失去了与潮汕老家的联系渠道。

从墓碑、旧报纸到互联网,一位马来西亚华裔姑娘的漫漫寻根路

林家兄弟当时的分家契约

马来西亚讣告上的中国亲人

留在马来西亚的林依婷一家人,寻根之路受长辈分家的影响,只能从老旧资料和互联网资料两个查询渠道双管齐下。林依婷的爷爷林里昭当年离世时,家人在当地华文报纸上刊登了一则讣告,并剪下来珍藏至今。泛黄的讣告上,“往生者亲属”栏中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名字。林依婷发现,所有的名字几乎都是在马来西亚的亲属,唯独一位名叫“林静容”的亲人姓名后面,被打上括号并注明着“中国”的字样,“她可能是当年没有和曾祖父一起下南洋,留在老家的亲人。”

从墓碑、旧报纸到互联网,一位马来西亚华裔姑娘的漫漫寻根路

林依婷开始求助资料庞大的互联网,想看看是否能找到亲人的姓名以及老家的族谱,但结果令人失望。她不甘心,又输入祖墓上的祖籍进行查找,这下映入眼帘的又是大量“长得极为相似”的地名,但没有一个地名与祖墓上刻写的完全一致。“根据我的调查和推测,我的祖籍应该在现在的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金石镇古楼村。但古楼村又分为古楼一村和古楼二村,我不确定是哪个……”

行政区划的变动、地名的更换,是全世界各地司空见惯的事情,却成为了林依婷一家人寻根的阻碍。

潮汕老家的善意汇聚,让海内外亲人相认

6月10日,许多潮汕今日头条用户的手机上都收到了一则头条寻人所发布的寻亲消息(题目:为了寻回家族在潮州的根,马来西亚第四代华人为此查遍网络资料),这让许多好心人都关注到了林依婷的寻根故事,并给头条寻人公益项目发来了不少线索。

尤其在当晚,头条寻人的合作伙伴“梦归潮汕”寻亲团立马拉群沟通,并委派志愿者联络疑似是林依婷老家地址的相关单位,很快便找到了林依婷的堂哥林卫揆。

从墓碑、旧报纸到互联网,一位马来西亚华裔姑娘的漫漫寻根路

林卫揆至今保存着成摞的海外亲人寄回老家的书信,但大部分都是新加坡的二叔公林里昇写的,那位出现在马来西亚讣告上的“林静容”是他在老家的胞妹。

从墓碑、旧报纸到互联网,一位马来西亚华裔姑娘的漫漫寻根路
从墓碑、旧报纸到互联网,一位马来西亚华裔姑娘的漫漫寻根路

2000年,林卫揆还和新加坡的叔公通过电话,但因为国际长途话费昂贵,自己也忙于工作,后来联系渐渐变少直至最后失去联系。在今日头条上看到寻亲文章后,“因为信息一模一样”,林卫揆当下就确定了是自家亲人,尤其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寻亲的不是新加坡二叔公,而是此前鲜少联系的大叔公一家。

林依婷和林卫揆是同辈,初次通话就没有太大的沟通障碍。林卫揆告诉林依婷,老家祖业的房子依然被照看得好好的,欢迎她们疫情后回来祭祖探亲。林依婷惊讶于互联网的力量,让她在这么短时间内找到了自己在老家的亲人。

从墓碑、旧报纸到互联网,一位马来西亚华裔姑娘的漫漫寻根路

亲人相认自然不胜欣喜,只是两人对新加坡二叔公的情况都不甚明晰,于是约定要时常保持联系,慢慢把失散海内外的亲情都寻找回来。

从墓碑、旧报纸到互联网,一位马来西亚华裔姑娘的漫漫寻根路

这是头条寻人成立华人寻根项目以来,成功找到的第19个案例,同时也是头条寻人与志愿者合作后,联手帮助找到的第1026个案例。头条寻人华人寻根是一项面向海内外华人的免费公益项目,与马来西亚《中国报》、观火新闻网作为媒体合作方一同发布。如果您家里也有亲人失散在海外,或者您是海外华人华侨,想要寻找中国亲人,也可以通过脸书粉丝专页(名称:頭條尋人)、邮箱(xunren@toutiao.com)、微信公众号(名称:头条寻人)、微博(@头条寻人)联系我们。

从墓碑、旧报纸到互联网,一位马来西亚华裔姑娘的漫漫寻根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