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书有益)人间有爱,风月长情——任义松医生援鄂抗疫日记

 启书有益 2021-06-19

承认一个人的优秀,并不难。

而对于任义松医生,我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很优秀。

他是我发小,自幼的玩伴和邻居,我们两家是多年世交。同在一个山村出生,一起读书、学习,长大后各自征途。

2020221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湖北告急,武汉告急。身为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急诊ICU主任的任义松医生,作为全区首位驰援湖北抗疫的医务人员,加入了全省工作队,搭乘上了直达湖北的飞机。

没有人知道,在未来的几十天,他到底会经历什么。

他得到了正坚守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疾控中心一线妻子的支持,他辞别了年迈的母亲,并向母亲托付了年仅8岁的女儿。

那段时间,他那位性格开朗、平素十分健谈,仍居住在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乡下的父亲,却突然变得不善言辞。在与我父亲谈及疫情防控时,总是沉默不语。他是在为儿子担心着。这种担心,空巢老人最懂。

我们同学群里,转发着任义松医生的新闻、信息、图片。我们都在为他的精神而感动,也在为他祈祷祝福,更为有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同窗好友而骄傲。

321日,得到他平安离开武汉的消息,我们无不振奋。

英雄归来,其实也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仪礼。他淡然地告诉我,他所付出的,仅仅是一个医生应有的职责。

所有人都很好奇,在这漫长的三十天,他到底在经历些什么。

所幸,我获得了授权,得以发布他武汉期间挤占休息时间零散记录,在回成都后集中修整期间,抽空整理完成的三十则抗疫日记。

只有经历过的心情,才最真实。这三万多字,是任义松医生来自武汉抗疫一线最真实的记录,让人在振奋、伤心、感激之余,更是百感交集。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经到来。谨以这最为难得的三十则日记,致敬以任义松医生为代表的所有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而付出努力甚至牺牲的医务人员。

题记

这世间,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我成为了负重前行队伍中的一员。逆行,没有理由。

在武汉的日日夜夜,没有黄鹤楼,没有神农架,没有武当山。也没有热干面,没有精武鸭脖,没有老通城三鲜豆皮。更没有劲酒,没有白云边,没有稻花香。

只有病毒、医药、器械、病人,还有死亡的哀痛,重生的信心,更有离别的不舍,征战的汗水。

身为医者,我虽然见惯了人间的生死,但在令我百感交集的湖北疫区,我始终不能忘记病人得知确诊信息后的绝望,始终不能忘记他们脱离危险时的欢愉,始终不能忘记人满为患医院中弥漫的紧张空气,始终不能忘记战友们不分昼夜忙碌与死神赛跑的身影。

经历了人生中迄今为止,最为漫长的三十天。所幸,一切都已过去。没有轰轰烈烈,但已竭尽全力。

冬去春来,百花盛开。而有些花,却终究不在。缅怀生命,敬重职责。只愿人间有爱,风月长情。

2020221  成都到武汉 

今天,是我出发前往武汉参与救援的日子。

我不止一次给自己打气。此行的目的,是要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尽最大能力为武汉和武汉的病人做点什么。

最近,已经通过《呼吸界》《重症与康复》等平台,结合对《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反复阅读,我暗自定下目标,一定竭尽全力做好份内工作,在服从安排的前提下,尽可能申请到重症病区。

因为,作为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只有和危重病人打交道,才能最大化认识疾病、把握疾病、战胜疾病,才能实现我此次出征武汉的最大目的——救人。

早上7:00,我再次清点自己的行李,包括各种生活物资、防护物资,从备用眼镜到湿纸巾,生怕有所遗忘。因为任何一个细节的疏漏,都可能在前线带来不可预知的麻烦。比如眼镜一旦坏了,没有备用眼镜,对于一个资深近视的人来说,什么都干不了。

8:00,我来到科室。虽然已经对工作进行了反复安排和交待,临走时还是免不了再次对重点事情进行叮嘱。

8:50,郫都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区红十字会会长吴红艳同志,卫健局长阚华勋同志、副局长薛峰同志,代表区委区政府、局党委为我送行。随行领导还有院党委李钰书记、曾洪艳院长、吕霞书记、张仁和院长、庄光彤院长、张勇刚院长、祝贞华总会计师、尹维姐等。他们反复告知我,一定注意个人防护、保重身体。

领导的关心和嘱咐,让我觉得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正如吴红艳区长所说你轻装上阵,后方家里交给医院和局党委。此刻的他们,除了关心我的救援使命,更关心我的人身安全。但我并不担心,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兵,我自信能做好每一个细节,不负重托。

9:15左右,薛局长、曾院长、美玲妹妹一行,送我去成都120指挥中心集结。我被分配到中医组,同组的还有新都中医医院、双流中医医院、新津中医医院的各位同仁。初次见面,大家都斗志昂扬、信心十足。


此次成都一共派出的57名队员,分别来自简阳、崇州、彭州、都江堰,还有中医队。未来的一段日子,大家将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在120指挥中心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和授旗仪式后,成都队员将随四川省第九批援鄂医疗队170多名队员出征武汉。


到达机场,清点行李,办理好托运,参加完四川省第九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出征仪式,通过VIP通道进入机场,我们将乘坐成都航空前往武汉。

出发前,我发了一条朋友圈: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也相信,“前路有光”,自己一定“初心不忘”。此行的初衷,就是履行一个医生的职责。不想轰轰烈烈,但求问心无愧。


今天天气晴朗。成都航空乘务员表达祝福和感谢,一首《谢谢你》,使人眼睛湿润、心存感动。让我们在心愿墙上写下心愿。我写下的是:愿雾尽快散去,带着郫县豆瓣、就着热干面,看醉美的武大樱花

当飞机到达武汉上空,高速公路、田野、房屋、河流,清晰可见。但地面上没有一辆车,没有一个运动着的物体。

整个武汉都沉睡了,沉寂得可怕。

17:30,终于降落机场。领队和院感老师反复叮嘱:我们已经达到武汉,既是救援地,也是疫区,大家要时时刻刻注意防护,确保个人安全。

下意识地,我再次核实口罩是否戴好。我非常清楚,新冠肺炎以近距离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没有证据表明存在消化道和空气传播,除非在狭小空间存在空气气溶胶传播可能。地坛医院蒋荣猛教授多次讲课也反复提到这一点。

所以,戴好口罩和做好手卫生必须是重中之重。戴好口罩,不洗手不能摸身体粉盒部位尤其重要。我反复提醒自己。

偌大的停机坪上,只有我们的飞机。似乎除了我们自己,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静止的,安静得可怕。

候机大厅里,有志愿者举着旗子,声嘶力竭地喊着感谢四川!感谢四川!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下来,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接机的女同志也是一名志愿者,30多岁。她来自湖南,一个人开车过来帮忙,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此行目的,只是想帮助武汉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想,在这个城市的角落,也一定还有许许多多如同他们一样的志愿者,在为这座城市、这个国家默默奉献着。

接机的大巴行驶在宽阔的高速路上。我们之外,没有车,也没有人,除了耳边呼呼的风声和星星点点的灯光。这座城市,正以他的傲气坚持,为其他地方争取时间。大屏幕显示着武汉加油!中国必胜!我相信,这是亿万中国人共同的心声。


19:30,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达到入住酒店。这段异常遥远的路程,让我迫切希望早日看见车水马龙。许多志愿者有条不紊地帮我们卸载行李、物资,并护送至指定地点。

入住酒店后,我们对房间做了分区,划分为污染、半污染、清洁区。严格按照院感要求,做好个人卫生、物资准备以及生活准备。科学的救援,应该从生活小细节做起。

收拾完东西,分别给家人、领导、同事、朋友,以及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报平安。我想告诉他们,我一定会竭尽所能、科学救援、平安归来。

2020222  武汉 

昨夜睡得很好。武汉的夜,格外安静,静到令人发怵。

早上醒来,已经是8:00。置顶群消息提示今天上午自己整理房间,做好分区工作,认真阅读《新冠肺炎诊治方案》和《防护方案》。务必做好个人内务和防护措施,为下临床做好准备。

对于房间防控和分区,我是这样安排的:进门斜行划线作为污染区,卫生间、公寓操作台作为半污染区,卧室作为清洁区。分别用胶带贴好线,作为分区标识。


进入楼道,在电梯口取手消液清洁双手,进门后再用手消液清洁双手,将外出服和鞋子放在污染区内,换洗漱鞋,进入半污染区。将衣服,包括内衣等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洗漱完毕后,着干净衣服进入清洁区休息。各区专用拖鞋,不能混合,接触半污染或污染区的所有地方,都需要清洁双手。

严格的院感控制,是做好这次救援的关键。我们救援队中,任何一位同志感染,都将是灾难,都可能拖垮整个队伍,马虎不得。

下午到1505室领取统一派发的物资,包括方便面、尿不湿、火腿肠等。随后到2817室进行防护培训,主要是穿脱防护服技术操作,也是整个防护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中医队的同仁自发相互监督,相互指出细节做得不到位之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家的安全万无一失。

之后,接到成都市领队王刚同志通知,告知我们援助医院确定为武汉市武昌医院。这是一座英雄的医院。我了解它,是通过媒体和新闻,在疫情抗击中,刘智民院长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柳帆护士也壮烈牺牲,一家四口都不幸遇难。想到此,让我悲伤欲绝。

按照安排,我们成都救援队对口重症医学科。目前14张床的综合ICU,收治的都是最重的新冠肺炎病人,有4位气管插管,3个血液净化治疗。领导要求大家马上行动,积极做好防护措施,为进入病房做准备。

对于我而言,进入重症医学科正好专业对口,这也是我计划中最想去的地方。管理最重的病人,才是我们重症医生的职能职责,才能把自己的价值发挥最大。

直到今天,我才突然发现,我们中医队选派的人员,都在重症医学科工作,而我是中医队唯一的医生。

夜间,我再次阅读《重症新冠肺炎救治方案》,看视频,认真梳理新冠肺炎病人救治的各种细节。

2020223  武汉 

早上,接到成都领队王刚同志通知,于8:30到酒店楼下空地上召开成都医疗队医生组工作会议。会议具体内容,是安排下一步工作。

成都医疗队共14名医生,将承担武昌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任务。了解到简阳4名(重症1名、呼吸1名、感染1名、院感1名),都江堰3名(重症1——为成都领队王刚、呼吸2名),彭州3名(重症1名,呼吸2名),崇州3名(重症1名、呼吸1名、感染1名),郫都区1名(重症,那就是我)。

在人员安排上,需要除去领队1名和院感1名(分别为王刚和简阳的院感任小兵)。进入病房的一共12名,从专业上看,进入病房的人员中,有重症4名、呼吸6名、感染2名。

由于各个监护室特点和病种不一样,武昌医院监护室属于综合ICU,这对大家而言,都是一场考验,尤其对于不是重症的医生而言,更是一场严峻考验。对于我们来说,必须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确保顺利开展。

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特殊的场景下,以特殊的形式见面。虽然大家都带着口罩,彼此看不清对方的脸,但从大家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救人!救人!尽管专业不同。

领队将大家进行了相对分工,按照专业划分,按照重症医学医生和呼吸、感染科医生搭配原则,确保能够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一切复杂情况。我和彭州、都江堰的同仁纳入同一医疗组,我搭配都江堰的两名呼吸科医生上班,彭州苏主任搭配彭州的另外两名呼吸科医生上班。

参加完成都医疗队医生会议,我们马上到街对面军悦酒店参加感控培训。四川省援鄂第九医疗队队长王东同志(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再次强调组织纪律。四川前方指挥部总队长指示,要求保持信心、科学救援、规范工作,确保医疗队员零感染

四川省第一批救援队、省人民医院院感老师集中给大家培训感控知识,重点为口罩、手卫生、去污处理。重点演示了穿脱防护服,强调了各种细节。也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大家,只要做好细节,不需要太过担心,我们目前的防护措施是非常安全和可靠的。这也给大家提升不少信心。

四川省第一医疗队从大年三十至今,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科学救援、排除各种困难,他们用科学的救治经验,给我们提供了感控的蓝本。

会议最后,王东书记告知大家需要再次更换酒店。因为目前我们住的酒店属于公寓式酒店,很多楼层住着普通民众。我们医疗队和民众混合居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我们进入病房后再到酒店,可能带回病毒、传染他人。为了其他人的安全,我们需要搬到现在开会的酒店(军悦酒店)集中居住。叫大家会后收拾东西,准备搬家。

我回到酒店,将所有东西重新打包,逐一收拾。15:30,我们将行李搬到酒店楼下。有志愿者主动上前帮助我们搬运,且主动驾驶自己的私家车帮我们运送物资。

我被安排到8楼和都江堰医疗队员挨邻居住,这样便于上班后可以互相照顾。

到了酒店后,又重新应用简阳市人民医院提供的穿脱防护服流程海报进行裁剪,重新分区。看着成果,我忍不住为自己的就地取材点赞。

收拾完后,赶紧回复各种电话、信息、微信,向关心我的人报一声平安。

2020224  武汉 

今天的具体工作是,上午各个片区继续加强穿脱防护服训练,要求人人过关,不过关的不允许进临床。这也是王东书记反复强调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家的人身安全。下午,我们将派人前往武昌医院接洽,和武昌医院协商,因地制宜开展工作,最大程度为武昌医院提供帮助。

按照上述安排,上午,我们中医队在楼道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双流医院ICU护士长刘翠华大姐不厌其烦,一一纠正细节,看得出她是位热心而严谨的人。在年龄上,除她以外我就最大。我们中医队很多小妹妹都是90后,她反复告知大家,需要什么帮助尽管给她说。

领队汪洋同志,看起来年龄小,但是做事十分热心、干练。唐锐同志是除我以外的唯一男同志,他总是说我是男子汉,有啥苦力活先叫我。新津的小妹妹们,为了援助湖北,统一剪掉了自己心爱的长发,留着清一色的寸头,她们还乐观地自我表扬,这叫帅气

经过持续两个小时的反复练习,大家都熟练掌握了防护流程,合格名单统一上报后,等待下一步工作安排。

中午,我和简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陈军主任进行微信联系,很顺畅。在这之前,我们并没有任何接触,因为彼此都是为同一个目标而来,又都是ICU医生,性格直接坦率,有啥说啥。我喜欢这种交流和沟通。

我们协商着可以在哪些地方提供帮助,以后遇到困难大家共同解决。我们达成一致共识,面对的是病人和错综复杂的病情,而且目前条件下对这一疾病认识还十分有限,需要更好的合作,才能更规范地开展救治。

十分巧合的是,我和陈主任生日居然是同一天。按照年龄推算,他刚好大我十岁,确实是难得的缘分。

下午,我们部分人员,各领队、医疗组长和护理组长一行20余人前往武昌医院接洽。我们乘的公交车在城市穿梭,整个武汉市的大街上,竟然看不到一个人影和一辆汽车。


这座城市正在蛰伏,等待它的一定是重生,而且一定是崛起的重生。我相信这一天不久就会到来。

武昌医院坐落在老城区,和我现在工作的郫都区中医医院规模相仿。不同的是,我们医院是三级甲等,武昌医院是三级乙等,但在医疗工作和体量两个医院相差不大。据说,血液透析、神经精神科、重症医学科是他们的优势学科。

接待我们的是黄院长。瘦瘦的个子,斯斯文文,脸上露着疲惫,但这不影响我们看出他的干练。据介绍,他们是武汉第一批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目前大概有500人左右住院量。在我们四川医疗队到来之前,空军西曾经在这里短暂救援,接到任务后已经转战火神山医院。

这座医院的各个通道,已经在西专家指导下,完成了改造,基本合乎流程及要求。而且重症医学科至今没有一例医务人员感染。

接待我们成都医疗队的,是重症医学科徐亮主任和黄娟护士长。他们详细介绍了ICU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目前一共有5名医生(前段时间还只有4名医生,另外1名医生才从金银潭医院支援回来),大概20多名护士。从疫情发生开始,他们便一直坚持工作,到现在已经足足一个多月了。


这支队伍工作中途没有休息,班次只有白班和夜班。这就是说,他们夜班可能需要在病房持续工作15个小时左右。这对于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而言,困难是很难想象的,只是最近物资相对充足些,他们中途才可以外出歇口气。

我感受到了武昌医院同志们的不易和坚守。正是这么多医务人员的默默奉献,才换来大家的安康。但是也看得出他们的乐观,他们说困难终究会过去,也一定能战胜疫情。现在成都队的人员来了,对早日结束这场战斗更加充满信心。


接待人员重点给我们介绍了武昌医院ICU目前在床病人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的安排和重点。随后,让我们穿上隔离衣,带我们到缓冲区,介绍分区情况,以便能早日熟悉流程。

晚上,我认真梳理今天徐亮主任介绍的病人,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在自己脑子里形成了印象,便于明天更好地投入到救治工作中去。

武汉加油!武昌医院明天见。

2020225  武汉  阴转雨

今天是我们正式进驻武昌医院的日子。

根据排班,今天我们夜班。简阳陈军主任他们上白班,时间为8:00-17:00;我和都江堰的同仁为第二组,上班时间为17:00-次日凌晨2:00;后面的为崇州组,时间2:00-8:00


这意味着,我们第一个班、第一个夜班,将面临持续9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对于我这样一个重症医学老医生来说,以前也从没有到传染病房工作过。之前所进行的,只是穿脱防护服的练习,而今天,就要真正上战场了。

虽然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那么悲壮,但这确实是一场人民战争,这就是一场和新冠病毒你死我活的战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做好防护无疑等同于战斗一样的屯粮。

上午,我在酒店根本无法好好休息。说紧张也谈不上,反正有种上战场的冲动。对于防护工作,医疗队已经安排专人负责监督,必须按照步骤每一步做好,必须小心操作,慎之又慎。


15:30,我们一行20人在酒店门口乘坐公交车前往医院。20多人中,包括来自四川其他地市州的医生、护士。四川队对口B区和A区。除成都队外其他地方的,德阳、绵阳、广元、自贡、资阳负责B区和A区。

到了医院后,按照各种规范通道进入脱防护服处,按流程做好防护。为便于辨识,我在防护服上写下四川郫都任义松医生。我和都江堰的同仁进入隔离间,经过步行楼梯进入重症医学科病房。

这就是我将要战斗的地方。未来一段时间,我要和武昌医院医学科的同仁们并肩奋进,相互协作,共同进退。


病房规模不太大,分布有13张床,外加隔离单间1张床,一共14张床位,另外有两张备用加床。病房的床位编号,没有“4“14,而是以“3A”“13A”替代。细节上可以看出,科室希望在监护室救治的病人都平平安安转出,不愿意不幸的事情发生。病房地面是浅蓝色橡胶,墙体白色,每个床位都配有呼吸机、经鼻高流量装置,有独立的操作推车。病房一角存放着心电图仪和彩色超声仪。

初次进入病房,和第一组医生简阳市陈军主任组作好床旁交班,初步掌握了目前病人状况。

目前在床病人一共12人,其中4人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6人接受经鼻高流量氧疗,2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正在接受CRRT血液净化治疗1例,该例病人为今天新收病人,因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钾,诱发心律失常、心率下降,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心肺复苏后,接受急诊透析治疗。

今天夜班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梳理在床病人病情信息,梳理各种检查报告、检查结果以及目前的治疗方案和临床治疗手段。只有熟悉病情,才能更好地为下一步工作制定更加完善的计划,开展针对性干预。

我花了近三个小时,认真梳理了在床病人的各种情况,再次到床边查看病人,认真落实病人的镇痛镇静、呼吸机支持参数、CRRT治疗剂量,一一核实治疗措施。

今天的另一项工作,是熟悉病历系统,从如何开医嘱、下化验单,如何记录病程等细节开始。只有尽快熟悉武昌医院的各种流程,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开展。

在做好上述两项重点任务的同时,我还要负责处理好在床病人的各种紧急事件,尤其是有创通气病人部分存在二氧化碳分压过高的情况。部分病人存在呼气时间不够、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过高的现象,经过调整延长呼气时间,确保呼吸机呼气曲线归零。我调整呼吸机参数后,复查血气均有所改善。

这个夜班让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进入病房后自己觉得周围都是病毒,整个环境都被病毒层层包围,只有防护服里的自己是最安全的。这种感觉,犹如只身进入野生动物园,周围游荡着的全是十分饥饿的狮子老虎,随时有被它们吃掉的危险,只不过我目前坐在观光车里,所以是安全的。

穿上防护服,最难受的就是觉得十分憋气,随时感觉心慌胸闷。带着的护目镜很快起雾,眼前一片模糊,只能对着空气消毒机一顿猛吹才能把雾吹散。但是直接对着吹又觉得很冷,所以必须临时添加一件隔离衣。

不知不觉,一个夜班的九小时终于过去了。

在脱下防护服时,尽管各种小心,还是接触到了防护服里面,在离开缓冲间后,我立即用水冲洗去污。这是今天穿脱防护服必须总结的教训,下次尤其要重视和注意,一定严格规范慢操作,不能急。

当脱下防护服时,我才发现自己面部已被压出很深的压痕,还有一定的皮损,用水一冲洗,觉得生疼。

走出武昌医院,外面下起了雨,觉得很冷。拍了几张照片,坐在回程的公交上,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不时有雨点拍打窗户的声音。这个夜显得格外冷清,如同疫情下的武汉,有些刺骨。

回到酒店,洗漱完毕,已经是凌晨4:00

今天觉得特别饿,吃了一桶方便面,还有面包,喝了两盒牛奶。终于可以美美睡上一觉了。

一觉醒来又是一天。对于我来说,只不过是多了一天,而对于武汉人民,还有病房里的病人以及他们的亲人,又是煎熬的一天。只希望这场噩梦快点结束。

2020226  武汉  阴转晴

经过昨夜淅淅沥沥的小雨,今日的武汉显得格外清爽。

道路两边的樱花已经开放,树叶也长出了新芽。酒店楼顶的油菜花也已开放,蜜蜂在花骨朵间来回忙碌。远处楼顶,隐约可见有锻炼的人。

今天我们的班次调整为凌晨2:00-次日8:00,白天在酒店休整,夜间接班。

白天的主要事情,就是凭着印象,回忆在床的病人的病情和处理,围绕病情干预需要,再次查看《新冠肺炎危重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管理在床病人。

0:40,我和都江堰的同仁出门,到酒店楼下乘车前往武昌医院。

有了昨天和武昌医院ICU的第一次接触,今天再次进入病房,显然没有了昨天的紧张。一切都按照流程进行,穿好防护服、进入监护室,按照习惯和上班医生做好病房病人交接。

今天夜班,几个插管病人病情都有变化,病情呈现不同程度加重。我重点关注了Q床,今天情况很不好。

今天算是进一步认识到了新冠肺炎疾病的凶险。病情变化之快,超过了既往重症流感,至少我这么认为。在我既往管理的重症流感病例中,很少发生这么凶险的情况。就以W床、B床为例,其实昨天我们上班时,病人各种呼吸机支持力度并不算太高,氧合也还在可接受水平,循环灌注都可接受,但今天接班时病人病情非常不好。

W床白班和上半夜已经予以积极肺复张性评估,行肺复张治疗、超声评估、容量试验、CRRT治疗。但病人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而且是越来越重,氧合仍在持续下降。昨天的氧合指数还能维持在150左右,而今天只有50-60,吸着纯氧,PEEP已经加到12了(接班时上班医生反复强调说这个呼吸机参数和PEEP滴定都是最佳状态,已经调试了很久)。可以想象前几班医生为该病人做了很多具体工作,但是仍旧不能阻止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另外的B床,虽然昨天也是病情危重,氧合指数很低,大概在60左右,但是经过积极调整呼吸治疗以及液体管理,病人血氧饱和度已经到达了90%左右,二氧化碳分压也得以控制在50以内。但今天见到的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血氧饱和度降到了30%左右,二氧化碳分压则已经很高了,PH值降低到了7.0以下,血管活性药物已经用到了很大剂量。经过白班和前夜的积极纠正,病人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已经在电话里反复和家属交代过病情和预后、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接班不久,B床心率就开始下降,予以肾上腺素也不能维持,不久便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尽管我和同仁拼尽全力,轮番上阵做心肺复苏(PCR),但还是没能挽回病人的生命。

空气几乎凝固。和我们搭班的本院陈绪池医生,坐在电脑前沉默不语,静悄悄的办理着相关交接手续。

当我陪同他到底楼签署相关医疗交接手续时,病人女儿不停地问我能不能见最后一面,就最后一面陈绪池医生只是简单的摇摇头,甚至不忍心用语言告知。

我能感知他内心的哀痛,也能体会他和所有医务工作者拥有的博爱。斯人已去,长歌当哭。自然规律,挽救不成,如其奈何!

签字结束后,我们准备返回病房。陈医生又折回去,轻轻地对家属说:一会有车来接他,你们可以远远看看。抽泣的声音在颤抖。

我赶紧钻进楼道,实在不忍心见到这种场景,我甚至怕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失声痛哭。

作为一个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医生,虽然见惯了太多的生死,但是面对这种告别方式还是第一次,这就是新冠疫情的残酷无情。

早上7:00左右,接到A区电话叫紧急会诊。说有床呼吸困难,安排ICU马上去看看。

我们到达病房时,病人用着无创呼吸机,休息时病人呼吸困难并不明显,但是一旦活动便自觉费劲。病人胸部CT提示弥漫性磨玻璃影,而且胸腔存在畸形,左右两侧胸腔不对等。

我守在床边,根据病人情况,认真调整呼吸支持参数。经过近半小时的处理,病人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改善。我和A区医生交接,并请示陈绪池医生建议转ICU进一步治疗。

但是A区医生告诉我,他们已经动员过很多次了,病人坚决不到ICU。我告知注意事项,建议再慢慢动员,必要时找心理医生干预和家属劝告,尽最大可能挽救病人生命。

8:00,查房后,和下一班医生做了病人交接,下班。

今天让我真正见识了新冠肺炎的凶险。

公交车回程路上,阳光照着东湖,闪烁着鱼鳞般的湖面。我相信,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明天的太阳照样会升起,今天的太阳也会落下山。

2020227  武汉  晴转阴转小雨

昨天下班太晚,所以今天回酒店已经10:00

洗漱完后,吃了早点,觉得一身疲惫,软绵绵的,好久没有觉得这么累了。下一个班是明天早上8:00,所以今天可以好好睡一觉。

躺在床上,关掉手机、微信,将闹钟调到下午3:00。我告知自己今天不能睡得太久,不然晚上要失眠了。昨天口唇上长了疱疹,死疼死疼的。

一觉睡到下午3:00,被闹钟闹醒后准时起床。洗漱后,在微波炉里加热午餐。只有休息好、保证营养,才能保持战斗力。

吃完午餐后,我逐一回复电话、信息、微信,向后方家人、同事、领导报平安。薛局长、李书记、曾院长等领导反复叮嘱我要注意安全、注意休息,他们将会定期到我家里看望老人和孩子。

孩子班主任雷敏老师也发来信息叫我不用担心,孩子的作业她会帮助我认真辅导。我感谢所有人,唯有尽心尽力才能回报大家的关心和厚爱。

回复完各种信息,我认真阅读着陈刚和母文秀同志从后方给我发过来的关于CRRT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相关课件。

我对数字天生不敏感,平时这些都可以抄下来,然后对照着做就行。现在工作环境太过特殊,这些数据都只有凭自己记忆了。我认真记着各个数据,并把部分抄下来,计划带进病房随时可以对照。

明天必须早起。担心夜间睡不好,口服了安定。只有保持体力,才能有更充沛的体力去工作。

2020228  武汉  阴雨

今天早上6:00,我准时起床。在安定的作用下,昨晚睡得很好。一觉醒来,需要快速准备上班的事务。

三块巧克力(当时医院办公室蒋晓凤、李馨等妹妹给我买巧克力,我还一个劲拒绝,因为平时我是不吃这玩意的,现在看来这些妹妹比我有经验),外加一盒牛奶,就算是今天的早餐。

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今天的早餐和午餐。按照情况,今天8:00进入监护室,需要下午5:00才能出来。

7:40,准时进入重症医学病房,按照规定进行每一床的交接班。

今天,国家医疗专家组杜斌教授将前来医院查房,所以昨天下夜的医生下班后也没有离开,主动留下来听杜斌教授的查房。尽管昨天晚上大家已经辛苦一整夜,但还是坚持留下来,毕竟在这样特殊的时候,能听杜教授查房,也算是学习上的荣幸。

杜斌教授是协和医院内科ICU主任,对中国重症医生来说,是神一般存在。据说,他学识广博,医疗、护理、检验无一不知,熟读中外论文和医疗专著,对基础理论更是无一不通无一不了解。

他这次作为国家最高医疗专家组来湖北,是国家最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之一。简单说,就是和钟南山院士一样的国家最高级别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只不过低调的杜教授很少在媒体前露面,他总说他要回到病房里去,不喜欢坐在那开会。

8:20左右,杜斌教授在徐亮主任的陪同下来到病房。徐亮主任显然已经告知他有四川医疗队的人来帮忙。杜斌教授进入病房后,双手合掌,十指并拢,说着辛苦辛苦!感谢大家!

很显然,杜斌教授不是第一次来到武昌医院重症医学科。后来听说,他每周都会到武昌医院查房指导,确保每一个病人都得到最好治疗,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任何疑问或困难都可以直接拨打他电话求助。如果需要协调,也可以直接给他反映解决。因为他还是中央指导组成员,可以直接协调落实。

今天的在床病人中,前天的B床已经不在了。昨天接受了积极救治,无效离开。

现在B床的病人是接班时新收的,是一位60岁的老太太。从她的病历可以看出,她来自黄冈市,现在在湖北某小区居住,有一个儿子及一个女儿,老太太平时和女儿住,她是某学校的退休老师,老伴去世得早,自己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儿子和女儿都已经成家立业。

如果不是这场新冠肺炎,他们本该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但是许许多多的人和家庭,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搞得支离破碎。

这位老太太已经住院半月,是因为干咳、发热、新冠肺炎核酸检查阳性收入B区的。最近两天出现呼吸困难、憋气,经过积极抗病毒及清除炎性介质等处理,其病情仍呈现进行性加重,予以经鼻高流量及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其缺氧症状还可以维持。但今晨病人进食后,出现呼吸困难加重,不能缓解,血氧饱和度一度降低至60%,随即急诊转入重症医学科。

可以看出,这个疾病难以捉摸不定。任何一个细微的活动增加氧耗,都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天查房,从第一床位开始。杜教授逐一听取主管医生对病人的病史汇报,认真查看每个病人的检查报告,认真对目前治疗提出建议,指出病人下一步的治疗重点。

当然,今天查房的重点,确定为新收的B床和病情极重的S床。

S床是一位老伯,70岁左右。他也是一位退休教师,也到了本该属于享受晚年生活的年龄,但这场疫病使他只能躺在病床上。

杜斌教授认真查看B床在其他科室的治疗方案,并电话和家属核实病情变化过程及既往基础疾病救治情况,详细到了每段时间的住院天数、检查结果、用药情况。重点询问了在普通病房的激素使用情况。

由于B床病人是今天新收的,所以杜教授亲自指挥着病人的抢救,包括气管插管。这个操作是新冠肺炎病人抢救过程中最危险的操作。因为医生需要站在病人头部方向,用喉镜挑开病人声门,而声门会喷出气体,气体里面含有病毒。大颗粒叫飞沫,小颗粒叫气溶胶,而这都是可能直接导致操作者致病的感染源。在2003非典时,很多医务人员因为气管插管治疗过程中,防护不到位导致感染,壮烈殉职。

今天完成这项操作的是刘畅医生。他以前是麻醉医生,后改行进入ICU。看得出他年龄虽然小,但处理这种气道经验丰富老道。他带着护目镜和面屏,在给予病人镇痛镇静肌肉松诱导下很快完成操作。整个过程迅速流畅,一气呵成,无可挑剔。

接上呼吸机后,杜斌教授认真调整呼吸机每一项参数,并详细给大家讲解初始设置。认真检查病人的指端温度、干湿度,找来超声认真评估病人的肺部、心脏情况,制定周密的治疗计划,并明确告知下一步观察和救治的重点,抗病毒药物如何给、激素如何减量等,都一一告知。并要求每班交接。

杜斌教授反复叮嘱,不能因为新冠疫情而降低医疗质量,做的工作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大家穿了一层防护服和隔离衣,绝不能因为穿了防护服和隔离而减少操作或减化治疗。

S床今天情况很不好。呼吸机参数已经调到很高支持水平(FiO2100%PC15cmH2OPEEP14cmH2O),病人潮气量仍上不去,呼吸机波形提示肺顺应性非常差,血氧饱和度大概在40%左右,血压在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下维持在110-120/70-80mmHg之间。血气检查提示:PH7.0,氧分压35mmHg,二氧化碳分压高达90mmHg

这些指标提示,这个病人严重缺氧,由于肺顺应性不好,即使给予很大压力,肺泡仍不能开放。

肺泡就好像气球一样,平时很容易吹开,但是现在情况下,肺泡因为新冠病毒感染侵犯,使原本是气球壁的乳胶已经变成了厚厚的橡胶,怎么也吹不开。或者说,这个气球里面填充了大大小小的石块,球体被塞得满满的,已经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容纳气体的空间。

这个病人病情非常危重,而且呼吸机参数已经很高了,几乎没有退路。虽然夜班医生已经给予肺复张治疗(一种试图用更大力气把气球吹开的办法),但是病人肺可复张性很差,几乎没有可复张性,就好像一个金属材质的气球,怎么都吹不开。

杜斌教授再次给病人做肺复张。他不是不相信大家,只是正如他所说的眼见为实。而且他还说,即使你眼睛见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有时我更相信一个好的医生一定是一个好的哲学家。

病人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病人翻趴过来,使其面部朝下、背部朝上,医学上称之为俯卧位通气。这是依靠重力原理,尽可能将闭塞的气道和塌陷的肺泡打开,部分气道分泌物可透过气管插管导管流出来,起到痰液引流的目的,可以改善缺氧。同时因为肺泡开放了,更加有利于二氧化碳排出。

这个操作虽然我已经做过很多次,已经非常熟悉,但还是不敢有任何马虎。毕竟任何一个失误对病人而言,都可能是灾难性的后果。加之病人管路太多,有气管插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创动脉导管、血液透析导管,还有尿管、胃管、静脉留置针,另外病人静脉输注药物和泵入药物就达十多种,有镇痛药、镇静药、肌松药、升压药等等。

俯卧位最大的风险,就是管道脱落。还由于体位变化,可能出现循环抑制、心脏受压,部分病人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死亡。

但是,即使有这么大的风险,大家也需要积极尝试。因为除了这条路,我们已经别无选择。

大家按部就班,固定各种管路、核实各种药物、准备保护病人受压部位各种棉垫(因为趴过来后,面部、髋部这些受力部位很容易压伤)。

当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五个人各自站好位置,床两边各站两个,而我站在头部,因为这个位置最重要,需要固定病人颈椎及保护人工气道。

大家都很熟练且配合默契地进行平行移动、轴向翻身、顺势俯卧位,然后用棉垫保护受压部位,重新检查各种管路和药物,记录病人生命体征,确保一切OK才松了一口气。

这顿操作结束,我已经汗流浃背,护目镜外面厚厚一层雾。一顿操作后,只见病人血氧饱和度慢慢升高,从40%50%,再从50%60%,从60%再到70%80%,最后停留在86%87%左右。

杜教授走过来,给大家竖起大拇指。在俯卧位下重新做了一次肺复张,病人血氧饱和度可以维持在92%左右,复查血气病人缺氧情况也有所好转,二氧化碳有所下降。

这种成就感,甚至比中彩票还高兴。

查房结束,大家继续回到办公室,对在床病人病情和治疗方案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调整诊疗计划。

在这里,大家畅所欲言。只要正确的、只要对病人有益的,都采纳、都认真落实执行,没有等级差异。只有对病人更好。

杜斌教授也告诉大家,我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很粗浅,担心怀疑也很正常。他举例说,他才到武汉时收到一例重症新冠肺炎病人,二氧化碳分压高到仪器测不出来,他从早上一直忙到中午守着呼吸机调整参数,折腾了一上午最后终于看到二氧化碳数值了,但是这个数值是多少呢?超过110mmHg,接近120mmHg,这个数值远远高于正常值45mmHg。拿他的话说,就是你折腾了一天,你都可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但是他也告诉大家,要树立信心。很多病人通过积极救治走出重症医学病房,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越来越高,死亡率越来越低。这说明我们现在的救治手段和措施是合理可行的。只要大家严格规范救治,还会有更多危重病人康复出院。

根据今天查房和讨论意见,大家明确分工,调整医嘱、记录病程、优化病人治疗方案。都顾不得休息,生怕因为调整不及时、记录不完整而耽误病人治疗。

不知不觉已经到下午5:00。该换班的时候,我再次核实S床的各项指标、最后一次血气结果。

在病人缺氧情况进一步改善,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后,我才放心地离开病房。

2020229  武汉 

今天夜班,是我第四次进入武昌医院重症监护室病房的日子。

一切制度和流程,都已经完全熟悉起来。

接班的时候,得知昨天的S床终究没有回转过来。看着空空的床铺,那种无助感让我心里确实不是滋味。

对面的L床位,住着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枕头边的手机反复播放着一段话:爸爸妈妈加油,女儿在家里等你们回来,我和妞妞要吃你们做饭。等你们好了,我带你去旅游,想去哪就去哪……永远爱你们的YY!”

播放的语音,在这个沉寂的夜晚格外刺耳,让人心碎。那不是呼唤,那是呐喊。

我低声问武昌医院本院护士,她怎么呼叫爸爸妈妈呢?护士告诉我,昨天去世的S床就是她爸爸,而现在这个是她妈妈。

我再也克制不了自己的情感,眼泪止不住流下来,透过护目镜,我看到设备带上的两排字爸爸加油!爱你的YY!”“妈妈加油!爱你的YY!”。看着签下的日期,感受着这个夜晚的寒冷,我似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的声音。

现在,YY的爸爸已经不在了,我真心希望她能够坚强。因为大家的心情也一定和她的心情一样沉重。虽然我们不知道对方是谁,但是我能感知她的悲伤。

Q床今天氧合也不太好。呼吸机参数还在不停上调,支持起来仍十分困难。

说实话,我救治过无数的重症流感和重度呼吸衰竭病人,但很少看到如此高的呼吸支持力度。据交班医生交代,下午行气管镜检查,气道内通畅,分泌物也不多。

我隐隐约约感到一丝不安。这可能出于我的职业敏感性。

整个夜班,其他病人病情相对平稳,期间陆陆续续处理在床病人突发情况。其中S床、SA床、S0床、SSA床经过积极治疗,目前恢复得不错,也算对我心理的一点安慰。

S0床,这是一位曾经从部队退伍的爷爷,80岁高龄,耳朵听不见,但眼睛视力挺好。路过他床边,他总会给大家敬军礼,大家都称呼他军礼爷爷

SS床,几次核酸都是阴性,目前脱氧后只有轻微的呼吸困难。我询问他,康复后最想做什么。他说可以出院了,他先去隔离点隔离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家。后来又告诉我,他这次从鬼门关绕了一圈回来,感谢徐亮主任和黄娟护士长,以及所有医务人员的救治和帮助,否则他可能过不了这关。

我看出他的心怀感激,善良的人总会有好报。

聊完,他说最近失眠,问能不能给他一颗安定,让他好好睡一觉。我回到办公桌前,开下艾司唑仑1毫克口服ST”

凌晨我2:00,下夜班。我再次来到14床老爷子床边,透过窗帘看见他脸上浅浅的微笑,他睡得如此安静。

走在回酒店的路上,我感受这座城市的冷与暖。

202031  武汉 

今天,是我到武汉的第10天。

我今天上下夜,时间为凌晨2:00-8:00。白天同志们新收病人一名,为35岁青年女性。既往有慢性肾功能不全、CDK4期病史。经过二代测序,明确为新冠肺炎,今天出现严重高钾,心慌、心悸伴呼吸困难,曾一度心率降低至30多次,心跳差点停掉。

接班前,我通过成都医疗队医生微信群,早已经感受到当时的紧张和急迫性。从他们的描述中,我也能看出当时的病人的危险。

经过白班医生积极氧疗及血液净化等有效处理,目前病人血钾已经明显下降,病人心率已经稳定,呼吸困难也有所改善。

YY妈妈情况不太好,呼吸支持力度仍在加大,循环也不稳定,升压药物还在加大剂量,肺顺应性越来越差,而且出现其他脏器损伤。

白班已经输注了恢复期血浆,希望抗体在她体内早点起效,早日渡过危险,情况得到改善,越来越好。

目前新冠肺炎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和控制,恢复期血浆在某些病人身上有效且得到证实。虽然存在过敏等副作用,但却是YY妈妈唯一可以选择的针对原发疾病治疗的手段。

处理完病人,坐在办公室里和武昌医院陈医生聊天。一个瘦弱的女医生,看得出她的文静里透着干练。

大家对目前的情况保持乐观。据说,高峰时,武昌医院发热门诊能排到600米开外,医院门口挤得水泄不通,而且很多病人根本住不了院。经过国家和各级部门的积极协调处理,全国各地医务人员的驰援,目前情况已经明显改善。

就以武昌医院为例,十几天前,天天新冠肺炎病人等着入院,医院床位天天爆满,很多危重症病人监护室没有床位,根本收治不进来。而现在武昌医院已经有空床,出现床位富于的情况,她不愿意用床等人来形容目前的情况,因为任何人都希望人间太平,恨不得医院早日关门大吉,只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

今天我的口唇疱疹破溃出血,很难受,几乎可以闻到血腥味。早上处理完病人做好交接班,终于可以回酒店了。

202032  武汉  阴雨

今天,我来到酒店楼顶,便看见武汉大学。原来武大离我住的酒店如此之近,就在酒店背后。

马路边的樱花已经开放,远处的珞咖山清晰可见。政府办公楼前目前一片安静,偶尔可以看见带着口罩的行色匆匆。其实各级党委、政府,他们一直和大家在一起。

由于排班调整,今天休息。这也是到武汉的第一个休息日。从医疗群里得知,YY妈妈最终没能够出现奇迹,我的心情格外沉重。

YY最终没等来爸爸妈妈的康复出院,一个也没有。

如果在她身边,我一定会好好抱抱她,说上两句安慰的话。然而这一切没有可能,然而没有然而,然而只是然而。

今天,成都市罗强市长在成都通过视频连线慰问武汉的医疗队员。我们是成都市第五批、四川省第九批医疗队员。罗市长关心大家的工作和生活,要求大家在前方一定照顾好身体,注意个人防护,希望早日凯旋。

在我郫都区的家中,郫都区卫生健康局机关田逸林书记,县红十字会领导,医院吕书记、尹委员等党委领导等都到家看望我母亲和孩子,叫我在前线安心工作。

经过一天的休整,口唇的疱疹开始干涸结痂。

晚上,继续关注新冠肺炎救治网络视频。22:00后,口服安定上床睡觉。

由于近几天病人减少,大部分病人情况好转,所以医疗队的排班已做了调整,由原来的每班三个人调整到每班两个人。这意味着以后倒班的间隔会拉长,更说明武汉疫情在好转。

明天,我将和彭州市陈医生搭班。都江堰和我搭班的两小伙子将调往普通病房,资阳、自贡、德阳以前干重症医学的医生将加入我们重症救治团队和我们继续战斗。

晚安,武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202033  武汉 

今天开始,我将与彭州市陈医生搭班。今天的班仍旧是8:00-17:00,又是辛苦的一天。

和往常一样,我依旧6:00准时起床。来到医院更换好防护服,明显感觉现在穿脱防护服更熟练了,动作也更麻利了。

目前,病房仍有危重病人12人,其中SS床是昨天新收病人,是一位50岁的中年男性病人,确诊新冠肺炎10天左右。从病历可以看出,他是一名基层干部,发病前也可能在抗疫一线。高高的个子,络腮胡。

他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因为新冠肺炎感染后影响肾脏功能,出现呼吸困难,而后进展为小便少,继而进展为无尿,最近两天未解小便。入院时,他整个人也是肿的,对医生所提的问题也答非所问,反应迟钝。通过家属电话了解到,病人既往健健康康。

Q床是上次杜斌教授引导气管插管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病人,昨天白班发生血压降低,血氧不能维持,经过床旁超声,发现病人双侧胸膜滑动征消失,后证实发生双侧气胸。昨天给予紧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经过处理后病人氧合有改善。

但是直觉告诉我,这类病人预后极其不好。因为接受正压通气的病人,一旦发生气胸,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我们普通人呼吸是负压通气,即口腔和周围空气的气压差是相等的,正常人是依靠膈肌下降,胸腔产生负压,在气道和胸腔之间产生压力差产生吸气,通过膈肌及其他辅助肌肉回弹产生呼吸。而正压通气是一种违背生理的通气,大气压和胸腔之间的气压是相等的,需要额外在口腔以外使用机械通气的方式给予一定压力,使气体产生流动,产生呼吸。

而新冠肺炎这种以缺氧症状为主的疾病,一旦发生气胸,后果是灾难性的。

因为如果需要纠正缺氧,一般需要给予高的PEEP(呼气末正压)。而一旦给予较大的呼气末正压,病人气胸破口很难愈合。而且一旦出现漏气量增加,将会无法保证潮气量,一旦潮气量不能保证,则可能出现二氧化碳增高。

加之新冠肺炎是累积肺间质为主的疾病,肺顺应性不好,肺韧性不够,肺破口很难愈合。所以一旦发生气胸,需要在氧合、二氧化碳、漏气、肺修复方面反复权衡。

这不仅仅考验医生的技巧,更考验病人的意志和坚持。

这是一场和时间和死神赛跑的比赛。我只是希望,我们和病人最终能笑到最后。

隔壁的B床,是一直接受无创呼吸机干预的病人,这几天情况也不大好,呼吸费力,监测血气、氧合指数还可以接受。但是病情仍呈进行性加重过程,昨天进行了气管插管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上午10:00,我们准时来到武昌医院A区医生办公室。

今天是武昌医院和四川省第九援湖北医疗队疑难病例讨论时间。整个办公室早已经挤满了人,彼此分不清谁是谁,只能通过防护服上的签名,分辨出名字、来自哪里、我是谁。

代表四川,代表武昌医院。大家近在咫尺的距离却,并不知道对方的脸。但不容置疑的是,大家都为同一个目标在这里聚集。

四川和武昌联合专家组,共同对武昌医院所有病人进行了筛查摸牌。目前,武昌医院D区、C区、B区、A区共计四个区,目前大约有新冠肺炎病人350人,较之高峰时已经明显减少,更可喜的是目前重症病人明显减少。只筛查出一例重症病人,专家组已经建议从B区转为A区,目前暂时不需要进监护室。

武昌医院目前的分区,是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合理安排医护力量采取的有别于平常的病人管理方法。

D区属于较轻的新冠病人,管理D区的可能就是康复、针灸科抽调的医生。C区是相对D区重的新冠病人,管理C区的可能就是没有内科背景的外科医生。B区可能是相对较重的病人,管理的可能就是内科医生。A区是存在其他合并症、高龄或者呼吸困难需要接受氧疗,甚至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机械通气的病人,管理这类病人的就是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中坚力量,搭配高年资的内科医生为主,同整合了优势护理力量,确保病人安全。

而重症医学科是所有分区的最后一道屏障,接受的都是全院最重的病人,大部分需要有创通气或者脏器功能支持。

今天讨论的重点病例,仍旧是重症医学科的Q床和B床。

大家针对病人目前的病情及治疗方案,都展开积极讨论,从营养、感控、治疗、机械通气策略、容量状况评估,还有目前的治疗手段措施都积极抒发各自的建议。期间甚至为了激素的使用,如何减量,大家争吵得面红耳赤,各自都搬出一套理论、一大堆道理,尽可能说服对方,好像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大家最后又平心静气听对方讲解,最后拿出最佳治疗意见。

这就是知识分子的自信和坦诚,私下里都是斯文人,是好朋友,但是针对病人的治疗和获益,谁也不谦让。

我认为,只有这样,病人才可能最大程度获益。

医学是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最后整个讨论在大家达成的最佳治疗方案后结束。

我再次回到病房,已经是12:30。协助本院医生整理好在床病人的医嘱,调整好治疗方案。和陈医生逐一完成在床病人的病程记录,随时处理病房里病人的各种突发情况。

坐在电脑前,把今天联合会诊的讨论记录下来。这时已经接近5:00。接班医生到达后,做好交接班,离开病房。

小便实在憋得难受,控制不了。

当走出隔离间,脱下防护服,排尽小便的那种畅快淋漓,感觉整个世界都是美好的。

202034  武汉 

今天是夜班的日子。和往常一样,16:40,我和陈医生提前进入重症医学科病房。

今天SE床为新收病人,到病房后便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病员二氧化碳分压非常高,几乎到了测不出来的地步。而且病人血压也很高,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近段时间家属电话反应也可能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病人发病已经半个月了,呼吸机监测的呼吸力学各种参数也很不理想。

床旁超声提示病人左心明显长大,心电图提示病人心率160/分钟,心房活动和心室活动明显不一致,即心房发生电活动不能每一次都传达到心室,有时心房3次,有时4次、5次才能传到给心室,反正非常不规律。

Q床病人气胸情况也很不理想,血压很低,需要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当然病人血氧也非常差。用超声机认真评估病人情况,病人左侧胸腔可见明显的胸膜活动征,说明病人左侧胸腔气胸基本吸收,但是可以见到满肺的B线,说明病人肺水很多,肺间质存在水肿。

右侧胸腔仍未见明显胸膜滑动征,虽然胸腔闭式引流管气泡咕噜咕噜不停外冒,像是邪恶的狂风肆意咆哮。我协助代医生再次调整胸腔引流位置,外加负压,只希望能把胸腔里的气体多引流一点。

心脏超声提示病人右侧心房、心室明显增大,室间隔、房间隔向左侧移位明显,下腔静脉明显增宽,变异度小于20%。结合监测的中心静脉压高,显然病人的肺动脉压力非常高。

虽然呼气末正压已经调到可以接受的最低水平,但是病人肺部实变实在太重,而且加之气胸压迫肺部,导致右心血不能顺利到达左心,所以导致右心压力很大。这在重症救治中,是一件让医生十分头疼的事情。

简单地说,如果导致右心压力增大的原因无法排除或消除,那么病人右心的压力将无法减轻。右心的血不能顺利达到左心,左心的射血会受很大影响。

就好像宽阔的马路本来车流可以朝一个方向按次序行驶,但是现在马路中间立起了一排树桩,大量车流只能通过树桩之间的间隙艰难通过,致使树桩这一头的车流十分拥堵,而树另一头的车辆十分稀少,进而导致车辆上运载的营养物资不能运往目的地。

平时我们救治,只需要采取有效办法移开马路中间的树桩,车流便可以恢复秩序,临床症状就可以改善。但是目前条件下,这树桩是肺,我们无力移开。

B床是前天气管插管的病人,气管插管后氧合得以改善。今天白班外出行肺部CT检查。病人肺部仍旧是大片磨玻璃影,和10天前的胸片比较,未见任何吸收及改善。更无语的是,他也发生气胸了,已经安置胸腔闭式引流。唯一让人欣慰的是,经过床旁超声评估,气胸已经基本吸收。

认真评估新收病人的肺容量状况,仔细调整呼吸机支持参数,重新滴定呼气末正压理想数值。再次整理Q床的各种监测数据,试图能找到降低肺动脉压力、恢复病人循环灌注的突破口。

但是这实在是太难了,除了超声评估再勤一点,胸腔闭式引流管位置调整得再理想一点,胸腔气泡引流再多一点,别无他法。希望可以出现转机。

Q床血管活性药物还在不停加大,血压还在不断下降,氧合继续恶化,乳酸进行性升高,而我却无能无力。12:40左右,常规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已经维持不了血压。给予肾上腺素注射液(一种强心升压药物,也可能是最后唯一能用的升压药物)持续泵入。但还是无法阻止血压的下垮。

病人心脏承受着它不能承受之重。血压、心率慢慢下降,肢端温度也在慢慢变凉、变冷。隔着手套深深压迫,但完全不能触及病人的股动脉搏动。

拨通了病人家属电话,真的不愿意告诉他这不幸的消息。停顿了一下,还是说出了老人家情况不好,我们仍在尽全力,希望可以出现奇迹。除了家属以外,我们应该是最希望出现奇迹的。甚至我们的真实心态,应该比家属还迫切。

老人家的儿子告诉我,感谢这一个月以来所有医生护士的照顾。现在他和妹妹在老家,由于封路现在出来不了,不能送老人家最后一程,托我们给老人家收拾一下,希望留一个殡仪馆的电话,等到解禁可以出来的时候,再来接老人家回家。希望老人家一路走好,来生再做儿女。

我听得出他的言语在颤抖,甚至能听到他内心哭泣的声音。我试图想安慰他,但是此时此刻,任何言语其实都是苍白的。

我在床旁深深地鞠上一躬,告诉她我们真的尽力了。

只希望人间没有瘟疫,向阳花迎风开放。

202035  武汉 

今天下夜班,时间是2:00-8:00

仍旧和往常一样。我和陈医生于0:30从酒店出发,乘车前往武昌医院。

我虽然穿着两件厚厚的衣服,但仍然觉得冷。汽车行驶在公路上,收音机循环播放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歌曲。我脑子里不停地萦绕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我们一定战胜疫情!的歌词。

来到医院,我们按照流程穿着防护服,到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

Q床为新收病人。新冠肺炎合并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急诊给予CRRT透析治疗,目前治疗还在继续。但是或者抗凝目标不稳定,需要继续反复调整葡萄糖酸钙和枸橼酸用量,调整血泵速度。

B床气管插管病人的呼吸机波形仍不够理想,呼吸驱动仍很高。由于病人合并气胸,虽然目前经超声等评估气胸相对稳定,但过高的呼吸驱动有可能给病人带来二次伤害。

只有精细化调整镇静镇痛目标、使病人肺休息、积极处理原发疾病、预防继发感染,才可能降低病人二次损伤。但是过度镇静镇痛,也可能延长病人的待机时间、影响痰液引流、增加感染风险。所以,医生往往在呼吸驱动和镇静镇痛之间犹豫徘徊。

SE床气管插管病人小便仍旧偏少,目前正在接受CRRT治疗,血气监测结果及体内、体外血钙水平还比较理想。

但是,1313A血液净化病人的内环境还没有得到有效纠正,碳酸氢钠用量还不足,体外、体内血钙水平仍需要调整。需要再次调整抗生素用量,计算核实病人肌酐清除率。

四位血液净化病人经过多次调整、几次复查化验指标、各项指标逐渐趋于平稳,治疗目标也慢慢达到。

可喜的是,其他在床病人病情也在逐渐好转。

S床的老太已经可以脱离无创呼吸机,经鼻高流量吸氧下情况也挺好。路过她床边,她不停招手,说现在终于可以安安静静吃完一顿饭了,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吃饭像拼命。可以看出,以前就算是吃饭这个简单的活动耐量,对她而言来也不能耐受。

今天可以准时下班,看着床上的病人一天一天好转,心情也好了些。

迎着升起的太阳和同仁们踏上回酒店的路。可能医生的幸福可能就是这么简单,病人好心情就好。病人安好,便是晴天。

202036  武汉 

昨天下夜下班回家,已经10:00。吃完早餐,终于可以美美睡上一觉,明天也终于可以轮休了。

病房里的病人病情也稳定一些。今天静下心来,写一篇随笔,记录这段难忘的日子。

我写下随笔的题目把简单的事认真做,把最小的事用心做

惊蜇,武汉,阴。今天是我到湖北武汉的第15天,也是近半个月来唯一休息的一天。我来这里,其实只是和许许多多医务工作者一样,基于最朴实的职责,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来到这座城市,亲眼目睹许许多多的人们,为了抗击疫情,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快递小哥、公交司机、人民警察、志愿者、公务员、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等。他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付出着。他们在努力地使这场劫难和噩梦快点结束,让这个城市的正常秩序尽快恢复。

我们对口支援的武昌医院,刘智明院长倒在了岗位上,杨帆同志不幸殉职。我们服务的科室是重症医学科,这是一个光荣的科室。科室一共5名医生和20名护士,他们大多是90后。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已经整整在这里工作了两个月,几乎没有休息过。

他们表现出的坚韧和担当,让我们十分敬佩。他们的坚强和乐观,更让我们深深感动。他们总说现在一切都在慢慢变好,已经过了最艰难的时候,一切都会好起来

看着在床的危重病人,尽管我们知道他们正在经历着什么,而这又是一层窗户纸,谁都不想去揭开这些伤心的往事。只是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慢慢淡化悲伤,也能让人更加坚强。

武昌医院重症医学科,14张床位,属于医院的综合ICU。这次疫情发生后,开始定点收治医院危重症病人。我们四川12名医生进入重症医学科后,与本院医生混合搭班。

徐亮主任说即使你们来了,我们也绝不撤走,直到疫情结束。他说你们来了,我们就已经很感谢了、你们来了后可以帮助我们,也让我们的同志轮休一下,他们太不容易了。看得出,他也心疼他的医生。

我作为一名重症医生,虽然也有着近10年的重症医学从医经验,也曾经历过“512汶川地震H1N1流感救治,参与的大小抢救上千例。但我非常清楚,我能做的事情可能很有限,我需要认真做好自己本份,把简单的事认真做,把最小的事用心做。

针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施治疗,目前还没有完美的诊疗方案。但是对于重症医生而言,总会有着对重症疾病病理生理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我们尽最大努力,甚至依靠仪器,维持危重病人的最佳生理状态。

到监护室后,我和队友们迅速熟悉病历系统、医嘱系统、各种流程和仪器操作,以便能够以最快速度和效率投入到这次战斗中。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有可能我们能做的事情很少很少,但是只要我们把每个小事做好,那么他们就可能多一点休息,病人也就可能更安全一点。

大家都认真开着每一条医嘱,认真书写着每一次病程。我们同行的几个医生都是所科室主任,我们私下打趣询问你多久没亲自开过医嘱和写过病程了?,很多人都不记得,反正时间应该很长。但是大家就这样配合默契地做着这些简单的事,彼此都心照不宣。

大家都认真查看每一个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熟记着每一项检查指标,认真盯着呼吸机的每一个参数,注意每一次呼力学变化,规范地做好每一次调整,严格滴定血液净化病人的每一次治疗剂量,核实每一次抗凝目标,计算着每一次出入量。

大家都有共同心愿,这些都是小事,但是只要我们把这些小事做好,就能使希望我们的治疗获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用心、用情,小心翼翼守候每一个生命。

希望惊蜇以后,万物复苏,繁花似锦,春暖人间。

202037  武汉 

今天,是我到武汉后第一个轮休的第一天。

来这么久,其实也想孩子了。我和爱人现在都不在家里,孩子由母亲一个人带着。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是这次仍全力支持我来武汉。抽空和家人视频多聊一会天,说说家常事,也感知着他们的担心。

今天,我打算写一封信,送给孩子们。

郫都嘉祥外国语学校的孩子们:

大家好!我是二年级1班任珂同的爸爸。我现在在湖北武昌医院重症医学科参加援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在武汉向大家问好。

孩子们,这个寒假有点漫长,大家在家肯定都憋坏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场噩梦。这是中国人的灾难,也是全人类的灾难。但是正是有许许多多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的日夜守护,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日渐好转。相信不久,我们就可以战胜疫情,大家就可以重返课堂。

孩子们,叔叔想对你们说,不管何时何地,都应该懂得感恩。请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种动物、每一个生命。在这场灾难中,没有人是旁观者。快递小哥、街头小贩、公交司机、保安大叔、社区干部、各位老师、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为战胜疫情努力着,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尊重。

孩子们,叔叔只是一个平凡人,也不是英雄。在疫情面前,我只不过和许许多多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一样做着自己最本质的工作。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写好自己的每一次作业。要团结同学,尊重老师,善待他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孩子们,你们会慢慢长大,希望你们学好本领,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即使有一天你们不能帮助别人,请记住,也千万别伤害他人。

感谢我们不在孩子身边的这段时间,雷敏老师等各位老师对任珂同的陪伴和教育。你们辛苦了!

孩子们,等疫情结束后,我再到学校来看望你们。

任义松于湖北武汉。202037

202038  武汉 

今天,是到武汉第一个轮休的第二天。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是世界第110三八妇女节

在整个医疗系统中,女同志占了80%,在护理队伍中,女同志占到了95%以上。而在这次疫情中,很多女同志都坚持奋战在一线。就以我们援助湖北医疗队为例,女同志更是占比85%左右。她们每天直面病人,直面新冠肺炎病人。她们在抗疫前线,书写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我们中医队11名队员,除了我和双流医院的唐锐同志外,其余全是女同志。华西医院营养科饶志勇教授配合酒店食堂专门给大家准备了已经馋了很久的川菜,而且安排专人负责给大家拍视频记录下这特殊的节日。

自然,我和唐锐需要包揽今天的全部体力活,反正今天的体力活,女同志们不能沾手,这是我们在群里宣布的规定。

我们收到了武昌区委、区政府给全体女医务工作者发来的慰问信。

大家临危受命,紧急驰援,与武汉人民心手相连,患难与共,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不愧为新时代最美逆行者。白衣作甲,坚守疫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你们是医生、护士、战士,你们也是母亲、妻子、女儿。只是因为使命在肩、职责所系,让你们舍小家、顾大家,你们是和平时代的英雄,你们是新时代的巾帼榜样,是半边天的骄傲,充分彰显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而作为队里的男同志,我们也收到了来自武昌区委、区政府的慰问品。男同志们都在群里给女同志献花,大家也沾沾女同志的光,靠着女同志过一个节。

晚上,群里不停冒出视频、祝福语,各个地方医疗组的男同志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可能给所在队的女同志过一个难忘的三八节


资阳市人民医院ICU龚主任带领男同志跳起了舞蹈,为女同志庆祝,动作夸张别扭,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自贡队的男同志想尽千方百计给女同志准备了鲜花,逐一送到手中。绵阳医疗队也拍摄小视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以特殊的方式庆祝这个属于半边天的节日。

总之,大家都在用各自的形式和方式,表达着对女同志的感激和祝福。

而我家的半边天仍旧在岗位工作。我也免不了说几句肉麻的话,发一个暖心的红包,向她日夜那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崇高精神表示慰问。

202039  武汉 

今天白班,上班时间为8:00-17:00

和往常一样,早上6:00准时起床。今天吃了两个鸡蛋,外加一杯牛奶,算是今天的早餐和午餐。

今天病房还有12名病人,有转进来的,也有新收的。E床是上班前不久新收的病人,这个病人既往也是有慢性肾功能不全CKD4期病人,而导致其肾出问题的原因,是既往有多年糖尿病病史,未接受正规检查及治疗。昨天因为在新冠肺炎隔离点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由急诊送入监护室。

来时,病人端坐位呼吸,大汗淋漓。显然病人是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新冠肺炎、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入院。病人血压也高。大家熟练地准备降压药物、血滤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经过积极抢救处理,病人病情稍微缓解,再次安排超声进行肺、心脏和容量评估,目前病人急需要解决病人容量过负荷的情况。

但是病人利尿效果并不明显。大家分头行动,有的穿透析管,有的电话沟通病情,有的开医嘱,有的负责机械通气,有的负责预冲血滤管路。

今天负责机械通气的呼吸治疗师名叫赵礼。他是和我同一批次来到武汉救援的。只不过我从郫县来,他从自贡来,一口地方味很浓的川普

赵礼个子很高,身材魁梧,院前曾在某部队服役,退伍后上了卫校,成为一名男护士,再通过自学、进修成为一名优秀的呼吸治疗师。他这次主动申请到武汉救援,而且主动申请到监护室倒班,他和其他的三个呼吸治疗师负责武昌医院所有区域的呼吸支持治疗。

看到血滤机引流出来的鲜血,病人呼吸困难症状逐渐减轻、氧合慢慢改善,大家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终于可以不用气管插管了!

中午11:30左右,我准备调整B床病人血管活性药物泵入速度时,只觉得左侧肩部一声破响。直觉告诉我,我的防护服破了!我暴露了!

我赶紧离开病房,迅速到脱防护服处,按照程序脱下防护服,充分去污处理,并向医疗队负责院感的医师汇报。这也算到武昌医院的第一次暴露。但因为处理很及时,没有影响我后面的工作。

经过短暂休息后,我再次换上防护服进入重症医学科。

今天插管的病人病情都相对平稳,血液净化病人也比较稳定。逐一完成病人的病程记录、查房记录后,我穿着防护服随便到各个分区转转看看,发现已经有了许多空床。

我想,这里的战斗应该很快就能结束了。

2020310  武汉 

今天我上夜,时间为17:00-凌晨2:00

最近病人逐渐减少,重症病人也逐渐减少。白班收治了1例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我统计了一下,最近收治的病人都是以肾功能不全、需要血液净化为主。这也符合武昌医院的性质,毕竟这是一家以血液净化治疗和神经精神科、重症医学为优势学科的综合医院。

B床病人今天情况有变化,昨日还好好的血氧饱和度,但是昨天下夜开始,病人病情逐渐恶化,氧合也不能维持,现在正在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白班邱海波院长已经亲自来科室看过这个病人。

邱海波,中大医院副院长,是和杜斌教授齐名的重症医学专家,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博士。正是他,把中国重症医学带上了规范,让世界重症医学同道听到了来自中国的声音。

现在,已经制定了周密的治疗计划,医疗和护理都在严格执行邱院长和徐主任查房指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循环不稳定,需要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在俯卧位条件下,我们艰难地完成了容量及容量反应性评估,认为病人有容量反应性。

根据评估,予以缓慢补液。看着病人血压一点一点升高,小便一滴一滴出来,升压药物一点一点下调,乳酸慢慢回落,大家又看到了希望。

重症病人就像墙边的稻草,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前功尽弃。

1E床的病人经过这几天的治疗,呼吸机参数在逐步往下调,炎性指标也在日渐下降。脏器功能也在慢慢恢复,现在他需要的是时间和等待。

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每一个病人都小心呵护,尽可能不要带来第二次伤害。对各种感染,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尿路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大家更是需要严防死守,否则可能功亏一篑。

其余血液净化的病人除L床,体内钙水平低、酸中毒考虑枸橼酸蓄积可能外,其他病人都相对稳定。而L床则需要重新调整抗凝方案。我和本院医生商量着如何减慢血泵速度,减少枸橼酸用量,增加葡萄糖酸钙用量,针对酸中毒如何补充碳酸氢钠。如果调整不行就只有改变抗凝方案,而改变抗凝方案将带来较大的出血风险。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积极处理后,B床病人血氧在慢慢升高。经过调整后,L床体内血钙水平逐渐回升,酸中毒在慢慢纠正。

凌晨2:00,我准时下班。

走出病房,一身已经湿透。夜风吹来使我瑟瑟发抖。

回到寝室,洗漱、吃完晚餐,已经是凌晨4点。虽然困,但是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来武汉的点点滴滴,除了辛苦还有感动。

2020311  武汉 

今天的班为2:00-8:00。我嘴上的疱疹终于恢复了。

今天在床病人总共13人。其中E床病人病情有加重,今天白班血液净化是管路凝血,整个计划未完成,目前病人血氧饱和度不好。接班后再次给予血液滤过治疗,缓慢地脱着水。

而因为发生气胸昨日行俯卧位的B床病人,今天血氧饱和度可以维持在92%,呼吸机参数在慢慢下调。但是患右侧胸部出皮下气肿,可能存在胸腔闭式引流不畅。接班后再次调整胸引管位置。经过调整,只见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气泡溢出,水柱波动良好。

病人对血管活性药物依赖性很高,一旦脱离血管活性药物或者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时,病人血压便会下垮。床边和护理同志反复交代更换升压药物一定注意,确保病人安全。

其余病床病情都很稳定,前几天转进来的络腮胡大哥,目前情况恢复得不错,自主小便已经恢复到2000ml/天以上。复查新冠病毒核酸已经转阴,血肌酐已经基本恢复正常,酸中毒等已经纠正,已经停血液净化治疗两天。

我询问他当时发病的情况时,他一脸茫然。显然他完全不记得当时他呼吸困难、意识改变、接受抢救这回事。

不记得也好。如果选择,我宁愿让他这段记忆彻底消失。因为这是所有中国人的噩梦。对他如此,对每一个中国人,也是如此。

2020312  武汉 

昨天下夜班后回到酒店驻地,已经10:00

收拾完成后美美睡了一觉。一觉醒来已经是17:00。明天是休整的日子。这也形成规律,只要休息的时候睡眠都特别好,如果一旦有值班,总觉得睡不踏实,虽然我也算监护室老医生,但是还是觉得莫名的焦虑。

醒来后照例回复各种电话、短信和微信,和家里人报平安。

据新闻通报,武汉新增病例数已经回落到了个位数,住院病人已经大幅度减少,且死亡率继续降低。曙光就在眼前,胜利指日可待。

四川省援助湖北前几批来的朋友发来信息,他们所在的方仓医院准备休仓了。这是一条令人呼唤和鼓舞的消息。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据可靠消息,中央指导组最后圈定10家新冠肺炎收治医院。我所支援的武昌医院最近也会将所有病人转至上述定点医院。转后,医院会进行彻底消毒处理,接受非新冠病人,尽快恢复医疗秩序。而我们的工作,将可能被重新安排。

今天有空,我主动和科室的同志们联系,询问科室的情况。自从我离开郫都区后,我所在的科室的工作群,除偶尔可见的几则通知外,大家都像集体消失了一样,这和我在科室工作时极不一样。

以前大家都会把病人收治情况、交班事宜还有疑难病人情况等发在工作群里。而在我离开这20多天,居然没有收到一条关于病情的消息。

我知道,后方的同仁们应该是重新建了微信群,为的是不打扰我休息,不让我分心。其实心照不宣,只是不好说破罢了。

感谢大家的用心,爱大家。

2020313  武汉 

今天是轮休的日子。

早上起床后,坐在电脑前,认真把最近新冠肺炎最新要求和进展浏览了一遍,然后选定几篇主要文献认真阅读。

同时,我在微信群里和同行的几个同志分享自己最近关于这个疾病的认识,也总结最近救治病人的一些经验教训。

微信群里不停地传来好消息,最近武昌医院其他几个区的病人大部分都已经康复出院了。A区的病人病情都在一天天好转,危重病人几乎都向好的方向发展。几个以前稍重的几次核算检查都阴性,最近准备转往集中隔离点接受康复治疗。

原来危重的B床,经过大家积极救治,目前呼吸机支持力度已经降了下来。在吸入氧浓度60%时,血氧饱和度也能维持在90%以上,而且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已经减到0.01μg/kg/min以下。复查胸部超声气胸也吸收,炎性指标也逐渐下降。

大家都相信,他一定能渡过这一关。

1E床气管插管病人的情况也在进一步好转。呼吸机支持力度继续降低,已经停用血管活性药物。目前只是小便偏少,仍需要血液净化治疗。

其他在床的病人病情都相对稳定。有几个原本计划转出重症医学科、转回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但是根据新冠肺炎指挥部意见,武昌医院所有病人短期都会转走。监护室病人也暂时不转出去,等待统一通知和安排。

2020314  武汉 

今天,是武昌医院重症医学科转病人去武汉市最后十家定点医院的日子。

我上午接到成都市领队王刚的电话,叫下午1:30准时出发,到武昌医院协助转病人去泰康医院。

监护室目前有13位病人,我们今天计划转走8位,剩下5位需要血液净化的病人等待下一步安排。

今天天气很好,阳光灿烂,晴空万里。

13:20准时到酒店门口集合。现场有都江堰的同仁,还有崇州市人民医院戴忠红、刘茵两位医生。我们乘坐中巴车一同前往武昌医院,路上的车辆多起来,偶尔看见带着口罩的路人。

今天司机似乎有意让我们多看一眼复苏的武汉,沿着开满樱花的小道行驶。道路两旁的樱花已经开放,开得如此轰轰烈烈。浅粉红色的像一个个害羞的少女,而又圣洁如百合,清纯于荷花,绚烂于向日葵,娇艳于玫瑰。武汉的樱花如此如此娇媚,让人陶醉。

汽车绕着东湖缓缓行驶,远处的东湖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柔情。高楼青山隐没在浩瀚烟波深处,波光粼粼的湖面随着水鸟游过留下一道涟漪。整个东湖,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远处沙鸥翔集,岸边郁郁青青,不管远处湖边朦胧美景还是近处的浩瀚湖水,这份美丽的景色深深的印在我的灵魂深处。我相信不久将来,湖面一定会出现游荡的小船,闲情的老翁,嬉笑的孩童。

今天车厢里有了欢歌笑语,熙熙攘攘,大家都趁着这大好阳光拿出手机记录着武汉的美景和这座城市的声音。汽车缓缓驶入,今天的武昌医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雄伟霸气,这可能本来就是该属于他的模样。

到了武昌医院,四川援湖北医疗队领队王东同志正在会议室和武昌医院协商病人转运事宜,我也趁着这段空闲绕着武昌医院行走,用相机记录下他的样子。


3:00,我们准时到达病房,大家都在积极准备转运病人。今天转走的8个病人,包括B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病人,他经过大家积极救治,目前情况总算稳定,但仍是目前转院中最严重的一个,所以花了很多人力来整理他,包括各种管路固定、泵入药物的准备、呼吸机呼吸气囊的准备、人员的准备等,都一一核实,固定到人。


气管插管的1E床、L床及其他三床,因为还需要接受血液净化治疗,仍旧需要留在武昌医院等待。我一一走过床头和今天将要转走的病人告别,他们虽然转往其他医院,但是还需要接受进一步治疗,直到康复出院。

我留有遗憾,没有亲自送他们出院,但是我相信在泰康医院一定能够接受一样的治疗。

Th床大叔恢复得挺好,他一定能很快完成心愿回家陪孙子。13A95岁的爷爷也嚷嚷要回家,护士凑近他的耳朵说爷爷,不是回家,是到其他医院,他点点头,嘴里仍旧嚷嚷说哦,回家。因为家才是他们最想去的地方。

内蒙古的医生、北京急救中心的驾驶员,随同武昌医院、四川来的医护人员等,共同把病人送上救护车。大家就这样来自天南地北,为了这次疫情汇聚在湖北,彼此分工明确但又做着同样的事,这是一种奇特的遇见,但是却又永远不知道对方的容颜。

转走今天该转走的最后一个病人,我站在窗台,看着救护车驶出医院。

我看见不是闪烁的警灯,而看见的是希望。

2020315  武汉 

今天,我们正常上班,时间8:00-17:00

如同往常一样,我和陈医生7:50准时进入病房。

今天病房冷清了很多。原本13个病人,现在已经转走8个,剩下5个都需要接受血液净化治疗。

1E床的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今天情况不错,呼吸机支持水平也很低,氧浓度在40%,血氧饱和度也能维持到95%以上。经过气道吸痰,气道分泌物也不多,且吸出来的痰液也比较稀薄。通过呼吸力学监测病人肺顺应性较前有所改善。经过床旁超声评估,病人的心律已经很整齐,心脏搏动也很好,左右心都不大。

今天停用镇静镇痛药物后,我们呼唤他的名字。他用深情的眼睛看着我,眼珠在眼眶转动,眼眶里含着泪珠。

我相信那是久违的情感表达。而这泪珠会滋润所有人的心田,在那里开花、结果。

L床住着一位大叔,60多岁。他因为咳嗽、发热在院外输液治疗,有多种基础疾病病史,有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目前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他自从进入监护室后,心脏问题一直是必须面临的主要矛盾,加之新冠病毒的影响,他的情况一度接近崩溃边缘。

经过武昌医院、四川团队医务人员的精心照顾,大叔的情况一天天改善,心脏射血分数在一天一天增加。经过透析处理后,他的肾脏功能也在一天天恢复,肌酐水平也在一天一天恢复,小便也较入院时有增多,现在可以到每天400毫升左右。虽然距离正常小便量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我相信他最终可以恢复。

监护室E床的老太太,病情继续好转,但是有点烦躁,不太配合治疗。这应该是住进监护室后的应激反应。简阳市的护理老师正在耐心地进行心理辅导。

S0床病人和SS床都按照计划,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整个抗凝目标都很稳定,SS床正安然入睡。

看着在床的几个病人病情稳定,大家都在一步一步接近康复。而医生、护士则是提供帮助的人。

这正如特鲁多医生墓志铭上所说“ToCure SometimesToRelieve OftenToComfort Always”(这句话是西方医学人文关怀领域的一句名言,强调医护人员在人文关怀上矢志不渝的努力。大体的意思是,有时能够治愈,一般能够减缓病痛,永远都能够给以慰藉)。

2020316  武汉 

今天上夜班,时间是17:00-凌晨2:00

中午12:00,收到微信群通知,13:30乘坐大巴车前往武昌医院合影留念。

四川第九医疗队入驻的B区和A区病人,昨天已经全部腾空,两个区的医务人员就地休整。虽然还没有确定武昌医院重症医学科最后5名病人的转走时间,但是大家知道,离最后转走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大家在武昌医院对面,用自己的镜头记录着不一样的武昌医院。

此时的武昌医院,见证了新冠疫情肆意横行、掠夺我同胞生命的残酷,也见证了武昌医院所有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战胜疫情的豪迈。在这所英雄的医院里,每天都上演着生死时速,也上演着人间温情。

刘智明院长、柳帆护士为了人民群众安全,最终倒在工作岗位。正是如同他们一样的医务工作者的日夜奋战,才换来了许许多多新冠肺炎人的康复,也换来了许许多多家庭的团圆。

这一刻,我不想说悲壮。因为我们已经从黑暗已经走向光明。

由于今天上夜,所以拍完照片后,我不准备再回酒店,我和陈医生提前换好防护服,今天换衣服的地方格外冷清,只有感控的老师还在坚守。

她说,只有所有病人都转走、所有医务人员不再经过这道门进入隔离病房后,她们的工作才算结束。这是一道通往死神的门,同时,也是一道通往希望的门。

不到16:00,我和陈医生提前进入病房。5个病人都结束了今天的血液净化治疗计划。E床昨天烦躁的老太正在安然入睡,窗外阳光斜照在她脸上,如此的和谐。可惜身边没有手机,否则,我一定能记录下这最美的一刻。

我们查看完病人,照旧坐在电脑前记录每一床的病程。E床病情稳定,复查结果满意;L床病人心功能继续好转;S0床病人今天血液净化治疗顺利完成,现在自觉症状良好;1E床呼唤睁眼,有尊嘱动作。SS床其实我最想记录下她脸带笑容,心情大好。但是我还是停了停手,在键盘上敲下了:目前各项指标满意,计划近期转外隔离点

记录完病程,我又回到办公桌前,认真记录着武汉医院监护室每一个医生的电话号码。因为我知道,不久后我们便会离开。

经过这一个月来大家的接触,我们建立了战斗的友谊。虽然我们彼此都未曾脱下口罩、脱下防护服见过彼此的脸。但是我们却见过彼此最美的眼睛,听过彼此最美的声音。

我在这里见到了乐观的徐亮主任,漂亮的黄娟护士长,见到了成熟的绪池大哥,也见到了温柔的爱春大姐,见到了男神代建,也见到老练刘畅、秦清兄弟。

我们约好,待到来年一定来看最美的武大樱花,听黄鹤楼的钟声。我们也约好到锦里看川剧变脸,宽窄巷子喝盖碗茶,浣花溪桥头吃火锅。

19:00,办公室电话响了。绪池大哥接到徐亮主任电话,叫立即准备,所有病人将全部转往金银潭医院集中救治。这预示着武昌医院今天就将要完成它新冠肺炎救治的历史使命,关张大吉。


当这个消息传到护士站,所有人都发出欢呼声。短暂欢呼过后,大家分别行动,给每一病人家属电话告知病人目前病情,也告知病人去向。整理好每一个病人的病历资料,救治经过、用药情况、影像学资料,详细记录目前的治疗措施,抗凝方案等等。做好这些,只为使病人的治疗过程更加连续。

救护车很快到来,大家认真核实病人的信息,核对交接清单,固定好各种管路,整理好病人的衣物,大家配合默契地一个一个送病人离开病房。

救护车载着病人离开医院,我相信他们一定都能够康复。

结束武昌医院最后一个夜班,和武昌医院的同仁们一一告别。

江湖路远,我们一定会摘下口罩,再次相见。新冠病毒,再也不见。

走出武昌医院门口,我停下脚步,趁着夜仍未深去,拍下了武昌医院的夜。如此安静,而又如此祥和。

医院大门口有刘智明院长的照片,他仍旧用深情的眼光注视着这里发生的一切,也见到了最后一名新冠肺炎病人转出医院。

我只想说:刘院长,安息。武昌医院没有让你失望。

2020317  武汉 

武昌医院病人昨日已经全部转走,今天是就地休整的第一天,我们等待着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武汉的所有方仓医院都已经腾空,新冠肺炎病人正陆陆续续转往最后10家定点医院。今天可以无忧无虑地睡上一觉,是到武昌医院最为放松的一天。

没有病人了,所以心情大不一样。

睡到中午自然醒。然后清洗自己的各种外出服、洗手衣,心里盘算着会继续到哪家医院继续奋战。

抽空和孩子视频聊天,孩子告诉我她最近长胖了,个子也长高了。学了一首新的钢琴谱子,等我回家后弹给我听。

傍晚,我来到酒店楼顶。看着天空点点繁星,远处的东湖若隐若现,汽车在城市划过的彩线显得如此妖娆。

武汉,正以它独有的魅力恢复往日的容颜。

2020318  武汉 

今天是就地休整后的第二天,群里仍旧通知就地休整等候工作安排。

简阳市人民医院陈军主任发来视频,是杜斌教授关于新冠肺炎的视频及采访。其中一句话让我十分感动,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奋战在抗疫一线,这一切和英雄主义无关,有的就只是正直。这难道不是所有援湖北医护人员的心声吗?

我主动给华西医院尹万红教授发信息,询问他们那边的情况。他们是四川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目前已经在武汉工作了50多天,也是四川目前奋战最久最为辛苦的人员。他们所在的武汉红十字医院,病人大部分都已经康复出院,余下的明后天也会全部转走。

在山东医疗队的朋友告诉我,她们计划最近几天撤离武汉。她说,来武汉30多天,想家了。

是啊,哪个不想家。只是武汉人民更需要一个家。他们都困在城里50多天了,他们的不易,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但是这一切将很快结束,武汉很多地方都在逐步解除封锁,很快大家就可以过上比以前更幸福的生活。

2020319  武汉 

今天,仍旧原地休整,等待通知。

我心里却寻思着继续奋战的事情。毕竟武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仍旧有6000多人的住院量。

红十字医院今天也被清空,所有人都在等待撤退的消息。

今天成都党支部召开会议,总结到武汉的工作。轮到我发言,其实就说了一句话,武汉人民为全国抗击疫情作出了巨大牺牲,我们今天所做的,确实与英雄主义无关,只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应该做的。在我党坚强领导下,我们必将取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

晚间,我们收拾好各自带来的防护物资,认真打包,明天总队将送到武昌医院。整理完后我通过直播平台,收看关于重症新冠肺炎综合管理和ECMO救治经验分享。

2020320  武汉 

今天中午,接到领队通知,明天我们将搭乘专机返回成都休整隔离。

终于等来了撤退的信息。终于还是没有等来继续奋战的通知。

我们各自整理好东西,对剩余的生活物资认真分类。统一送到四楼餐厅。

同时,顺丰快递已经开通援湖北医务人员托运绿色通道,直接将个人物资免费邮寄回当地。负责邮寄的大哥是个热心人,黝黑的皮肤,动作熟练地收拾着送来的包裹。我看见他满头大汗,衣服已经湿透。

在这座英雄的城市,各个角落,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奋斗,只为它变得更加美好。

托运完东西,回到酒店,清点其余的个人物品。将电脑、充电器等装进背包,打整好酒店的清洁卫生。我希望我离开时酒店的模样如同我来时的模样。

取了便签写下:感谢武汉,感谢各位工作人员,感谢各位志愿者。武汉再见。2020321日。

2020321  武汉 

终于到了该说离开的时候了。


今天是满月的日子。时间不短不长,武汉这段经历,必将成为我人生的财富。当我老时,再来回忆,一定会告诉自己,2020年春天,我曾经来过。

看着路人举着牌子,上面写着他日相见,楼台浓艳,凭栏望去,有江南春,湖边草,昙花林,林深处,故人笑正甜”。还有谢谢你,为我们把病毒退了,笑靥还了,看那厢樱花都开了

离别的时候,总是很伤感,但是又多么想早点离开。就像来时的心愿:愿雾早点散去,再来看最美的樱花

武汉,相处太久,因为那是日日煎熬。又相处太短,因为我还没有来得及好好看看她的样子。

朋友们,再见!我们熟悉着彼此的声音,希望早日能见到的你的容颜。

志愿者们,再见!你们比我们更伟大,因为有你们,武汉一定更加美丽。祖国也会更加强大。爱你们!

汽车在警车的开道下缓缓驶离酒店,驶向机场。透过大巴车窗外,看到路边招手的人们,驻停的汽车一致响起汽笛声,耳边响起的再见了战友。思绪万千,眼泪不禁浸湿了眼角。

我坐上四川航空的专机。窗外高速公路上,有着稀疏行驶的汽车,这让我看到武汉正慢慢恢复往日的繁华。

武汉,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