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书有益)如何在三天中经历四季——初涉川西

 启书有益 2021-06-19

一、旅游的目的是什么

好不容易获得一个被“压缩”了的假期,始终弘扬正能量的人,想到的是继续义务加班搞事情。而正常人,自然而然想到的是休假。

最好的休假方式,除了吃吃喝喝、呼呼大睡,那就是旅游。

古人说,所谓旅游,就是从一个自己呆腻了的地方,花钱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折腾,美其名曰“体验生活”。

为什么要旅游?不外乎有几种答案:一是暂时抛弃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真正让身心放松;二是钱多了给躁的,主要是同时有了富余的时间;三是真正的打算行万里路,增长见识和阅历。

如果说这三种情形都有源自于内心的冲动和情感的激发,还有外界条件的刺激,动因较为复杂。那么,还有最后一种,则最为纯粹,那就是为了装逼。

在几乎所有的同事和朋友都在这二十天内集中休假,在熊孩子们下个月即将开学,在电风扇晃一晃都成为热吹风机甚至连空气都热得要死的当口,不出去晃荡一圈,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对于日常清贫、不敢张扬的“加班狗”来说,八月的旅游,一定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必须足够凉快,最好是十几度甚至几度的气候,要不然换一个地方烤太阳,毫无意义;二是距离不能太远,最好是几百公里之内,自驾能够到达那种,如果太远,时间不允许,避免坐飞机往返提升成本;三是最好费用低廉,毕竟收入只有那啥四位数。

考虑到熊孩子的愿望(实际上是我自己的想法),周边一千公里范围内都差不多去过了,目前的当下,川西,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妥当。那就川西,尽管毫无印象,甚至说走就走。

君子说:将在外,电话基本不接。想耍的时候,要心无旁骛、意志坚定、说一不二。要相信,这世上离开谁都要转,公司(单位)离开你,其实也一样。

二、出行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跟团旅游,是人数不多,且经济条件允许的最佳选择。这种方式,旅游景点最大化,线路最成熟,有专业团队服务,当然费用也比较喜人。

一旦达到三人及以上,则自驾无疑是最佳选择。因为带的东西比较多,人多了,意见就不大统一,自己开车,想走就走,十分方便。

川西是西藏,是三千五百米以上的高原,绝对不同于海拔仅仅三四百米的四川盆地。出行去川西,需要提前准备些什么呢?

除了“伸手要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四字口诀外,还需要准备以下物资。

不管长途短途,安全是第一位的。不要误认为必须要大排量的豪车才能上到高原,而非得装逼借一个普拉多、巡洋舰、路虎。实际上,两三万的车车在路上也比比皆是,五菱宏光就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选择。交通工具固然重要,而人的能力,才是第一位。

首先要把车子弄到服务中心,找专业师傅,做一个大保健。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尤其是轮胎、底盘、机油、刹车啥的,更重要的是防冻液(并不是因为可能要下雪,而是因为发动机高速运转降温),千万不要错漏。

一定要带上外套,秋天的那种就行,千万不要想当然以为凉快穿薄点拍照片好看,到时候那西北风会吹得让你怀疑人生。当然,配套要有运动鞋。

提前准备好零食,水,可以有点泡面。最好是再弄一个热水瓶。雨伞是必须有的。

充电宝一定不能少。尽管你觉得车载充电器已经足够了,但一路美景,会让手机短时间内就罢工。顺便要提前把手机内存清理出来,以便拍照。如果有专业相机,那最好不过。

带了熊孩子,要提前准备一个水枪,到时候有得玩耍。

如果担心可能发生高原反应,或从来没有去过高原的经历,可以提前准备好“红景天”口服液,还有氧气罐或氧气枕,关键时候可以救命。而且在需要救命的时候再买,可能会贵得要命。

准备妥当后,需要看看线路上未来两三天的天气情况,如果下雨,就延期出发。因为一旦下雨,国道318线随时滑坡,阻塞交通。同时,要打开手机看看地图,道路封闭施工情况下,会马上有提示。在318线唯一通道上,无论什么意外情形,都会导致交通中断。

千万不要过度自信(执拗)。要相信科学。

三、住的还行但吃的焦人

子曰:进藏必经川西,进川西必经康定,到康定先过雅安。

注意,如非必要,一定要避开成都。如果要从成都经过,浩浩荡荡的“川A”大军,极有可能把你堵在四环、五环之上,进退不得。到时候的行程,将全部打乱。更何况城里还有尾号的限制,扣分罚款伤不起。

科学的选择是,从南充出发,经沪蓉高速、茂遂高速、广洪高速、渝蓉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京昆高速,成功绕过成都便捷,以最直接的道路,先达雅安。

一路上车流极少。想象一下,在路上甚至可以长草的高速,怎么可能堵得起来。一路上畅达得飞起。

行程大约4小时多一点点,380公里,过路费200块。早上8点出发,中午12点抵达,妥妥的。

雅安是个好地方。这里是大熊猫的故乡,据说,野生大熊猫就是第一个在这发现的。看大熊猫,一定要去碧峰峡,那里有专业的大熊猫园。

天下之大,粉丝很多。一路上,男女老少不少粉丝招手示意,要求留下吃饭住宿。本着不给粉丝添麻烦的精神,我直达碧峰峡。

不管那么多,到了景点再说。

景区入口,就有一位热情的兄弟,递出一张停车卡,15元。我怀着进了景区无法找到合适的住宿和饭馆咋整的忐忑,硬着头皮直接往上开。

到了景区停车场,一位资深大姐给解了围。他介绍说,他们家就在景区门口,开的民宿,有吃有住,费用低廉,关键是可以先看,看不中不影响,随时走。

我就带着这位大姐上车,一路弯弯绕绕,好半天才到达真正的景区门口。现在的景区,为了充分拉动经济,故意把停车场设置得离真正的景区入口很远。

中间路过一处卡点,就有人前来询问,大姐给守卡人说,是自家亲戚,然后顺利放行。可见,他们彼此熟悉,且心照不宣。私家车是不允许进入景区的,而当地人的“亲戚”就可以。

显然,她看中的其实是我钱包里面的“亲戚”。

资深大姐的话,还是对了一半。

他家到景区门口的距离,还真是只有一百多米。院子很宽,车子可以横着停放。房间确实是自己的,很干净整洁,布置得舒适。为了营造氛围,还到处摆放了形态各异的大熊猫玩偶,大的有一米多高,小的堪比枕头大小。

只是那个饮食,确实有点不敢恭维。

来的路上,我就听说了雅安的三绝:雅雨、雅女、雅鱼。就顺便问了问:“这个雅鱼是啥情况?”

答曰:“本地特种鱼,无磷,味道超好。可以麻辣,也可酸菜。188元一斤。”

我一听价格,当场惊呆。一条鱼基本上一两斤,两三百元吃个鱼?难道这是浙江千岛湖的名贵鱼头么?

再看其他菜单,家常豆腐,35元;回锅肉,45元;炖鸡,108元;烧牛肉,85元。

本着“来都来了”“景区老板不做回头客”“大家都一样”的精神,随意点了几个“奢侈菜”。一番吃完,端的是天愁人怨、猫狗伤心。瞬间对自己的厨艺提升了不少信心。并庆幸,辛亏老子没有点所谓的“雅鱼”,不晓得做出来是啥味道。

幸好,大姐一家还是很客气的。给我说,如果从景区游玩出来晚了,没有赶上景区班车,就给他打电话,他儿子开车免费接。

四、游山玩水看熊猫

从住处出来,几分钟就到了景区门口。

这里实际上是两个景区。一个是大熊猫,一个是碧峰峡。中间距离大约也就一百多米。

由于近期游客不多,门票完全不需要在网上预约,现场就可以买。碧峰峡可以单独售票,大约65元。熊猫园不单独,必须和碧峰峡一起售票,价格100元。这100元的票价里面,包含了熊猫园、碧峰峡、景区电梯,还有出口到入口的景区班车。总体上设计,十分的划算。

先进入熊猫园。由于里面比较大,占地6000多亩,基本上适宜乘坐观光车,票价15元,另外付费。

这里建有大熊猫繁殖场、大熊猫幼儿园、大熊猫医院、大熊猫科研所等20多个实验室和场所。移栽有六七种大熊猫喜食的竹子。熊猫放养场比卧龙中心大10倍,山、林、竹、水相依,饲养、科研人员相随,体现一种“熊猫、竹子与人”的自然氛围。

据说,这里生活着70多只大熊猫。

一直以来,以为熊猫是黑白相间的。近距离一看才发现,这家伙竟然是“黑色+土黄色+白色”,其中脸部确实是白色。

心生不解,问工作人员。答曰:“在泥地里滚的,没有洗澡,但这家伙晓得洗脸。”

熊猫毕竟是会爬树的动物,为了吸取从上摔下来住院的教训,工作人员把很多树都穿上了“衣服”,避免熊猫淘气。但这也并不妨碍总有两个调皮捣蛋的,爬上二十多米的高树,呼呼大睡。

价值上亿的熊猫,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地位,并看惯了游客好奇的眼色。不管如何咋呼、引诱、吓唬,始终不为所动。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

还好,三个参观点一圈下来,可以看见十多只的懒洋洋,包括在树顶上睡觉的那只。

熊猫园出来,左转,步行不到一百米,就是碧峰峡景区入口。验票进入。整个景区只有一条通道,顺着走就行。

三十多度的室外温度,到了碧峰峡,一下就降低到了二十六度,非常适合步行。

这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因林木葱茏、四季青碧而得名。景区内有黄龙峡、天仙桥、天然盆景、千层岩瀑布白龙潭瀑布女娲池、滴水栈道、雅女园等60多个景点。

当然,所有的景区,必须都要吹上一点神话故事。这里传说是补天英雄女娲所化而成,景区内的所有景点,都和女娲有关系。

整个风景区由两条峡谷构成,左峡谷长7公里,右峡谷长6公里,呈V字型,是一个封闭式的可循环游览景区。峡宽30-70米,海拔700-1971米,峡壁高度100-200米,青峰对峙,景色秀雅。

整个步行道,顺沿着一条溪流。这条溪流,颇为跳跃。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高起低落,整体曲折蜿蜒。水流很干净,却冰凉。一路围挡,不许进入。

但还是有不少游客,不顾劝阻,踏浪逐流。这时候,给熊孩子配置的水枪可以派上用场了。

整个景区下来,走走停停,大约需要三小时,最快也在两小时左右。风景绝美,山水相依,十分凉爽。而且还能看见那在数十米悬崖上的两具悬棺,颇为震撼。

景区内,有当地五六十岁的村民就地取材,用盛产的竹子制作成为滑竿,两人一组抬送。具体价格不得而知,在这崎岖陡峭的山路上,绝对不会便宜。

但我看出了村民的精到之处,他们无一例外引诱小孩和身材瘦小的女性生意,并不垂询我这种二百斤的大胖子。

为了生存,他们已经很辛苦了。为了避免劳动人民继续流下辛勤的汗水,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休息,我果断拒绝了他们对熊孩子的引诱(主要是因为穷)。

景区内人流不多,交通颇为惬意。在几乎筋疲力尽无力行动之时,行程戛然而止。引入眼帘的,是高度99米的电梯。还好,费用已经在门票内。

进入电梯的等候处,才发现,原来所有的人都挤在这了。熙熙攘攘,挥汗如雨。就有几个毫无公德心的运动分子,不顾一切往前挤。

忽然听见有人说:“不如爬楼梯,只需要十分钟。”就有那群运动分子慌忙挤出去,选择了爬楼。

我定睛一看,楼梯间写有一个小小的告示牌,内容是“每天爬楼十分钟,每年可瘦五公斤”。有意思的是,他们似乎只看见了前面半截,没有领会标语的精髓。

没文化,真可怕。

艰难的二十分钟多分钟过去,终于按轮次上到电梯。惊异地发现,这玩意竟然性能极好,瞬间就到顶。

这里面有个简单的哲学道理:时间其实是个相对概念,你觉得时间长不长,主要是取决于是在等电梯,还是在上升的电梯里。

五、红色教育不可少

景区出来,正好赶上关门,也运气型坐上了最后一班摆渡车。

晚餐简单兑付。住处周围,是浓厚的自然森林,夜色清幽,一夜舒爽。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早上六点,就在一阵持续的蝉鸣声中醒来。这里的蝉和故乡的蝉不一样,声音尖锐,且持续时间很长。一只开唱,就是群体演唱会的序幕,一发不可收拾。

目标是康定,途经泸定。

泸定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东与天全、荥经接壤,西与康定、九龙毗邻,南连石棉县,是进藏出川的必经之地。

这里居住有汉、藏、彝等17个民族,总人口8万多人。是全州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人口最稠密、经济发展较快的山区多民族聚居县,也是甘孜州东部区域商贸中心和州内各县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被誉为甘孜州“东大门”,享有“红色名城”美誉。

这里之所以出名,还因为1935529日,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

县城很小,海拔1320米。进入县城的道路边,就有一个看台,县城景色,尽收眼底。大渡河在这里呼啸而过。

观景台边上,就有当地群众兜售水果。价格低廉,味道不错。甚至这里还有一种奇特的“仙人掌”果子,2元一枚。通体绿色,去皮吃心,不吐籽,十分可口。

进入县城后,车子停放在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停车场,怀着凝重的心情,瞻仰纪念馆。这里存放了大量的照片和文史资料,再现了那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传说中的泸定桥,人流如织。竟然要排队,竟然要收取每人10元的门票,并凭借身份证取票。

作为革命红色景区,竟然收取门票,也够新颖奇特的了。

就有不少游客,摆着各种姿势,搔首弄姿,在桥上各种摆拍。全然忘记了85年前在这里冒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踩着铁链强行过桥的22位突击队员勇士,尽管他们大多数没有留下名字。

县城的其余景色,均较远。比如燕子沟,比如海螺沟。

离境上山,直达康定。

六、极顶之巅折多山

印象中的康定,离不开那首“跑马溜溜的山”。

很难说是一座山带动了一座城,还是一座城造就了一座山。

在县城住下后,就打听景区景点。好客的店家阻止我说:“跑马山就不要去了。正所谓不去要后悔,去了更后悔。一座山景色平常,就山腰一个大平坝。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辰日,每年阴历四月初八,有转山会,举行赛马活动。”

“而且,门票50元,索道单边35元。就四月初八那天最热闹,并且免票。”

连当地人都竭力劝说我不要去的景点,不去也罢。

“这里出去后,沿着318线,就是折多山,然后是塔公草原,再是新都桥。那景色,绝对漂亮。”老板继续介绍说。

康定是甘孜州州府。这里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康巴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

市区海拔在2600米,十六度左右,十分凉爽。街上,随处可见穿着羽绒服的和穿着短袖的游客相对而过。我习惯性问店家,房间是否有空调。店家没有正面回答,给我说:“有毛毯。”不动声色,深藏功与名。

由于康定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原,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洗澡要非常小心,千万不能感冒。一旦感冒,极有可能转化为肺炎,那就麻烦了。极端情况下,据说要出人命的。

翌日迟起,早餐毕,准备出发,前往传说中的折多山。

上山前,加满汽油。这是重点,未来很长一段不可预知的行程,没有加油站。

康定市到折多山观景台,距离大约35公里,导航软件显示,行程大约1个小时。

高科技有时候其实也会骗人。

它绝对不会告诉你,这35公里全是上坡,要从海拔2600米逐渐抬升到4300米的高度,而且中途没有加油站。

它也绝对不会告诉你,这35公里走一小时,完全是一种理想的速度,那是在保证交通顺畅、绝对不堵车的前提下。

才修整完毕的318线,路况自然很好。但这上面有看不见头尾的车辆,其中绝大多数是大货车,爬坡吃力,用足了吃奶的劲。超车是不大现实的,弯道多,对向车辆多,在搞不清路况的前提下,不能贸然拿生命开玩笑。

折多山是康巴第一关,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西藏。“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

随着高程的不断上升,高原效应逐渐显露出来。人反而没有啥不舒服。倒是车,已经产生了明显的高原反应。

随着高程上升,气压降低,只有四五百百帕,远远低于故乡的九百多百帕。空气变得稀薄,汽车的发动机开始呼啸,基本上在3500转每分钟左右的转速,才能维持三十四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听着让人十分焦虑和心疼。

在这种高转速、低速度的态势下,不少车子开始“开锅”,发动机水温超过警戒值,不停报警。强行驾驶,后果严重。

这和车辆贵贱关系不大。不少丰田越野、保时捷、路虎也是一样,打开前盖散温,人在旁边休息。

一路上,风景慢慢迥异。逐渐行走,进入云端,白云在身边,似乎触手可及。

有溪流本着“山高水长”的基本原理,从山顶流下,带动一路银色的珍珠。路边,随处可见当地百姓祈福堆砌的玛尼堆,还有利用水流冲击自然滚动的转经桶。

几乎每一层曲折公路的侧边,都有一个硕大的观景台,可以停车,拍照、休息。随手一拍,均是风景。

突然有朋友打电话问,厕所方便不?我茫然四顾,发现一个紧要的问题,一路之上,似乎并无踪迹。问路过游客:“哪处房子是厕所?”答曰:“除了房子,都是厕所。”

一路走走停停。这段三十五公里的路程,硬是走了差不多三个小时。

据说,因为下雪封路、交通事故、道路塌方、日常维修等各种原因,在山上滞留甚至过夜的游客,比比皆是。

出门在外,运气很重要。

我仔细观看了这里的地质,基本上都是松散的石砾,表层覆盖有一层浅土。一旦下雨,滑坡是常事。所以,提前注意天气预报,十分重要。

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垭口,有一处观雪台。靠近观雪台的道路,突然十分拥堵。好不容易排到前面一看,竟然有两个收费停车区。在这里停车上台观景,必须缴费。而且工作人员态度极差,表现很凶,差点让我误会为拦路抢劫的。

亲眼看见一位身着制服人员,在责难一名司机。这名司机是大巴车驾驶员,因为没有将车停进车场,下客观景,被工作人员收取了驾照,正在强烈哀求。

最终,好像还是人民银行的“老爷子”出面摆平的。

人流如织,大家排着队拥挤着上到木梯顶端,在硕大的白塔前合影留念,表示“到此一游”。这个季节,雪是没有的。倒是可以看见近处远处的山峦,似乎在朝拜着这座山峰。

躲避了工作人员恶狠狠的服务态度,前方是一个免费的停车区,挤挤挨挨停满了大型货车。我拿出准备好的泡面,在海拔4200米的高度,吃上了最高级的一顿饭。热水是在停车区的商店里买的,三份,总价5元,价格合理。

我顺便问了下,在她这吃泡面,价格如何,答曰“8元”。想来,也并不过分。毕竟要将物资运送到这里,十分艰难。

高处的空气是新鲜的,尤其是在凛冽的风中。我自觉地扣上了外套的拉链。吃完了的泡面盒子,在车尾箱上根本放不住,要吹跑。

本着爱护高原的精神,我将所有的垃圾装进了口袋,放在了车里。准备找到合适的垃圾收集点,再处理。

七、鲜花盛开的草原

翻过了折多山,草原就逐渐显现出来。

山上已经绝对不再有树,而是高十公分、夹杂着各色不知名小花的草原。

越来越多地发现山坡上、公路边,散布着大小牦牛。慢悠悠地吃着草,散着步。即便是车辆过来,也不紧不慢,完全是一幅见过世面的气质。

牦牛是没有绳索牵系的,有些在尾巴上有华丽的装饰,代表着身份的高贵。

据说,西藏人民物质匮乏,穷得只有牦牛。一头牦牛的价值,大约两三万元。而普通游牧家庭,只有几百上千头牦牛,而已。

两三万的价格,是藏民自产自销的价格。听说,如果不幸被过往的车辆闯伤或者闯死,那躲在不远处角落的藏民,马上会过来做一个强力的推销,向你详细介绍这头牦牛的产能、家族贡献、神圣地位,让你从灵魂上认识到,这是一只神牛,是他们家族的希望。

最终的效果是,热情好客的藏民可能会含着热泪,送你附近的康定机场。

机场是2009年正式营业的。2019年,有55000人在这里起飞和降落。

车子是绝对不允许进入草原的。似乎每一块草原,都有自己的主人。边界上围着的铁丝网就是证明。而路边随时有停车位,人可以进入草原。

有藏民牵着马,可以驮着游客在开满鲜花的草原游走一圈。纵马驰骋的愿景,根本不可能实现。意思一下就可以了,拍照最重要。

折多山观雪台,距离塔公草原,行程大约55公里,导航软件显示大约一个半小时。

实际耗时绝对不止。原因很简单,沿途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

塔公草原,本来是一个免费的景区。而富有经济头脑的藏族人民,发明了一个很有创意的说法,叫做“清洁费”,每人缴纳15元后,才得以进入大门,沿着木梯,到达草原的顶端。

这里海拔3730米,风大。温度7度,已经不叫凉快,叫冷。

塔公草原,得名于塔公寺。那是甘孜州著名的萨迦派寺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一是主大殿,为汉藏建筑风格结合,下部为传统藏式石砌墙体,上部为汉式歇山屋顶。殿内主供佛祖释迦牟尼萨迦派大师萨软·贡嘎宁波。

二是凡寺庙必设的护法殿,殿内森严,内供护法神像。

三是“觉卧佛”殿。庐殿供奉传为唐代文成公主入藏时随身携带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寺内的重要文物,镇寺之宝,有崇高名望。

四是塔殿,主供“志托”塔(汉名成就塔)。据传塔内装藏有极具法力的檀香木法杖,该塔同为寺庙镇寺之宝。

五为转经廊。无论早晚,均有当地牧民或是其他地方的朝圣者,口念嘛尼经,手转“东科”,沿顺时针方向转经。

六是“扎空”(即僧房),专供寺庙僧人居住。七是莲花生殿。内供莲花生大师佛像。八是在主大殿右侧,新塑了一尊10余米高的千手观音镀金巨幅铜像,堪称“康巴一绝”。

由于塔公寺庙的巨大威望,众多高僧大德和施主们纷纷来寺修塔,在寺庙左面形成一片塔林,数目达100余座,气势宏大,庄严肃穆,蔚为壮观。

藏族的寺庙十分神秘,讲究颇多。甚至连转动经轮的方向和频度上,都有严格的限制。一不留神,就可能触犯规矩。

除非必要,或者有准确的把握,尽量远观。毕竟在这个地方,自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

八、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离开塔公草原,15公里就是新都桥,那是传说中,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导航说,车程17分钟。实际上,耗时至少两三小时。因为这里,每一步的景色都让人流连。

新都桥海拔3500米。气温六七度。

美丽的建筑和原始的自然风景,吸引着摄影爱好者来这里拍下灿烂的瞬间。缓缓流淌而过的立邱河,周围景色众多,沿着这里行走,能寻觅许多鲜为人知的美丽景色。

由于区域太大,游客稀少,静谧干净,能使人沉迷在自然的世界里无人打扰。

一个个藏族村落坐落在道路的两边,依山傍水,白杨矗立,俨然世外桃花源景象。远处的山,湛蓝的天空,如同油画般美丽。

这里还有一片好几千亩的薰衣草基地,停车免费,门票30元。

在新都桥镇上住上一晚,饭后在街上闲逛一圈,近距离感受藏族文化,那才是惬意。

明明是最美的景色,我却无法用最多的文字来描述。每一个角度,都是美景。和相机于摄影技术,无关。

据说,新都桥的景色,只是西藏的起点。我没有去过真正的西藏,也不知道未来的美景。这里距离拉萨,大约还有1800公里,在汽车满负荷奔驰的前提下,还需要三十多个小时。

未来的旅途,还很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