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美古韶城 | 长假到处人从众,不如就去韶关这些地方寻幽探密~

 韶关旅游 2021-06-19


 国庆黄金周假期已过半,

此时此刻你是否还在路上~

出游的脚步不间断,

身体是否开始感到疲乏了?

不如,跟着小编到乳源的这几座古围楼养养眼吧~

乳源古围楼系列之二:
1

安庆楼

位于乳源县桂头镇黄沙岭,南靠瑶山山脉南麓,游溪河西畔,大潦坑河沿岸,地处狭长的丘陵平原地带。

冯氏祖先建于清末民初的围,坐南朝北,二面坡硬山顶。略呈正方体,高8米,宽5米,占地面积40平方米。

北大门在围内,楣镶镶“安庆楼”匾。东西墙饰牙砖檐,顶毁。青石筑基础,其余均由青砖,糯米沙浆筑墙。

墙遍设竖一字形枪眼,达54眼枪眼。顶镶方形了望楼。冯氏“儒林第”西南隅附属楼。内损重毁。

2

江屋围

位于乳源县附城洲街下街东端,北傍南水,隔岸与上街遥对,北靠犁头嘴(三七岭),南倚大东山,北与“文明楼”相距200米。

江氏族人建于清代初建,民国14年(1925年)重修的围,坐东向西。正方体,5层,高15米,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厚0.4米围垄,东南方(巽方)筑小门。东面筑名为“笔花阁”的岗楼。土夯舂墙。全围黄铜色,造型端庄。临河石砌码头和拱门。现有住家。

3

乐富村两围楼

雄峙位于乳源县一六镇乐富村东南隅的上门炮楼,由第6代人耗资3箩筐加1箕银子建于清末民初,农军防御战旧址。楼坐西南向东北,长方形, 15米高,三层半,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砖逢细腻无间,顶加枪眼角楼,近100平方米。

1米长,0.3米宽,0.2米厚石灰石兼青砖筑近3米高基础。青砖砌,1米长石灰石条筑45°倾斜梯,为楼惟一出入口。正中央石灰石筑3米高,拱径和厚均0.3米门,置安全栓。设蜡烛形、弹形和竖一字形等枪眼,如炯炯生辉的愤怒眼睛,密切关注村的命运。弹迹历历。整体完好。傍立《乐夫农民协会和和农军防御战遗址碑》,现为乳源县一六镇中小学德育基地。

苍屹村西北隅,距上门炮楼50米处的下门炮楼,坐西北朝东南,由第3、4代人始用1米长,0.3米宽,0.2米厚青石条垒基础,镶角,余部黄泥浆和石灰夯筑,如熟铜浇铸,稳如宝鼎。

12米高,近100平方米,二对二面坡硬山顶拼成,如拉长“米”形。配青砖砌,置枪眼角楼。密镶枪眼,令人望而却步。4层牙砖檐、南北、正甍。北正吻高翘凤头,南正吻案头,灵动飘逸。东面用1米长,宽、厚均0.4米青石垒惟一拱门,置安全栓。楣中央镶太极阴阳鱼石条。墙弹孔密布,内破损狼籍。西水农民武装暴动旧址。

4

凌云围

位于乳源县东坪朱家村东南隅,地处长溪盆地腹部,北枕瑶山山脉南麓,西北傍南水水库,龙溪近北南贯穿东部。朱氏祖先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的围,坐东南向西北,正方体,4层,高7米,长12米,墙厚0.3米。

占地面积近144平方米。牙砖拼凑硬山顶(损毁),微形马头墙。仅青石条砌拱门,门楣镶“凌云”匾,侧配机关。尽砂石墙夯筑。通体密布带拱方窗。安全防患意识极高。墙体保存较好,内物子虚乌有。固若钢铁。早期客家围楼代表;正申报县文化遗产。

韶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黄玉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二次修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