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这些胡同文物“消失”前,我把它们留在了相机里

 明日大雪飘 2021-06-19


图片

北京有着3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一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名城。时至今日,一些主街和列入保护地区的胡同,还保留着元代的建筑风貌和规格,明清两代的老院落还存留不少。我家几代居住北京,南锣鼓巷是我的出生地。这里的老宅院和民俗,给我童年留下的印象甚是深刻。因故土难离,几十年来,我对胡同中古迹和有特色的建筑都很是留恋,更愿意用相机抓拍下来。尤其是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我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留意到四合院、古建遗存、庙宇等的存在,利用节假日查找资料、研究分析,并及时拍照,确实感到有些收获。

意园的石屏门

在建国门内大街路南,有座名为“意园”的清代老宅院,原是清协办大学士敬徵的府第,其孙为国子监祭酒。其花园亭台、假山很美,在古老的银杏树旁有一座石砌的屏门,横额为“春谷”二字。两旁大青石上刻有楹联,正面是:“泉淙涧底琴音泻,峰倚天边画景收”。背面为:“松老龙鳞皆合抱,山连螺黛自回还”。皆为乾隆御笔,为圆明园遗物。进石门,东边是假山,西为二层小楼,名为“清风阁”,可在楼上欣赏园中风景,下边还有走廊与北房的前廊相通。

20世纪90年代北京日报社在此地建了新闻中心,此名园被拆除。我曾在中午赶至这里,拍摄这座石屏门。后来经呼吁,决定将此座景观进行异地移建,最终重建在京城东四五条一个机关的院内,后外加防护玻璃罩,加以保护。

一对铁狮子

在北京城内的王府前,均有汉白玉狮子一对,在故宫或颐和园等处多摆有铜铸的狮子,铁铸的狮子就极少见到了。据史料了解,今天拍照的这对铁狮子,原本矗立在明代崇祯皇帝的宠妃田贵妃的原住府第大门前。因为铁铸的一对狮子,故此街名为“铁狮子胡同”,已标绘在清乾隆京师全图中。这对明代的铁狮子,后来移至东交民巷,上世纪50 年代又被移至大钟寺院里。

我是在前几年,有一次收听广播节目时,广播员介绍了一句:“北京的一对铁狮子,现被大钟寺博物馆存放。”我因住在北三环,离大钟寺仅有一站之地,就抽空去大钟寺院里寻找这对铁狮子,但没有看到。我只得来到博物馆的办公室,找工作人员询问这对铁狮子。工作人员说:“在我们东跨院里的门道前左右对称摆放着那对铁狮子,但这院子暂被一个单位租用着,现无法开此院门。”这位工作人员还让我坐下,拿笔记下了我所讲述的这对铁狮子的历史。随后我和工作人员互相留了电话,我也讲明了想拍照,他让我等机会。
图片
大钟寺门前的铁十字(图源网络)

后来我接到了电话,“第二天上午10 点您可以来,因为要检查消防通道,需要开此院门。”

因我的老朋友,北京出版社的编审杨良志先生也很想拍下这对铁狮子,我很快也通知了他。第二天上午10 点,我们一起走进大钟寺博物馆,看到东跨院的大门一开,我们就走进院里,很顺利地拍下了这对高近两米、造型精美的明代铁狮子。

公主府的“十字廊”

和敬公主府位于东城区张自忠路7 号,是乾隆皇帝的第三个女儿和敬公主的府第。和敬公主府现存府门三间,门前有石狮一对,甚是壮观。府内三进院落的建筑均为清代风貌,其中最大的院落中建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十字廊,正中是亭子,为全木结构,造型独特。廊子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与各屋相连接,可谓古建中的壮观一景。这组建筑为府第主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在京城府第中更是仅此一处。

图片

和敬公主府现为一所招待单位,一次我在这里开会,发现了这座巨大的十字廊古建筑,因带有相机,就找了个最佳的角度,拍下全景。没有想到的是,只过了5 年,我再次到这里开会,闲暇时来找这处十字廊,竟然仅剩下空空的大院子,再无此组景物。我问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说:“早就拆了,也没见谁管这事儿!”我心中想念的这组文物,怎么如此快的就消失了呢!

图片和敬公主府内石雕(图源网络)

小玲珑

在东城区府学胡同路南,北京市文物局院内,有一块宋代奇石,名为:小玲珑。一次我到这里的《燕都》杂志编辑部办事,正值中午饭后,杂志的一位主编带我在院里遛弯儿,他说:“我们来看看这块奇石吧!”很快我们就站在石旁观赏:这块奇石通高3 米,呈桃形。该石生得小巧,空灵剔透,具备太湖石秀、瘦、皱、漏、透的五大特点。据考证,清代住在这里的宅主人,特爱奇石。此石来自宋代开封,是皇宫中的遗物。此石左上方有一处仅10 厘米长、3 厘米宽的刻平位置,找起来还很费眼力,上面刻有“小玲珑”三字,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此石可谓院中一景,夏季还可在石底水池中种荷花。我因随身的背包中带有相机,听着这位主编的叙述,就抓空拍下了这块奇石。

婉容故居

东城区南锣鼓巷内帽儿胡同35、37 号两座旧宅院,原为清末代皇帝溥仪之皇后婉容婚前的住宅。婉容被册封为皇后之后,其父也被授予内务府大臣,故宅因此得到重修。

该院为四进院落,正房还建有前出廊,后带抱厦。屋内明间有一镂雕凤绕牡丹的落地罩,极为精细。西稍间镶有一整面墙那么大的水银玻璃砖镜。照片所拍摄的即是正房屋里各种精致的陈设,观后使人流连忘返。东面35号院是长条形带有假山石的院子,其北房三间北墙面装有一块从地面直达屋顶的水银玻璃镜,宽达3米。婉容进宫前,曾在这里演习礼仪,至今保存完好。
图片婉容故居(图源网络)
现此院被一单位办公使用,前几年我去拍照时,院门正开着。来至北房前,室内人员招呼我进去,并向我介绍这面墙上的巨大水银玻璃是清代从外国购进的。大婚时,婉容即由此迎出,经地安门进宫。当时京城住户很多人都出来看热闹,后门桥一带茶楼酒肆的临窗座位都占满了。这位工作人员给我讲了如此情景,还陪我到院内假山前,让我选个角度拍下了婉容进宫前演礼的三间正房。
文/李明德 李丹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