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纪晓岚、梁启超的书中,可以看出他们也没有读懂李商隐的诗

 心慧文化 2021-06-19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即现在的河南省沁阳市人,大约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的晚唐时期,并与当时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一生创作颇丰,只可惜有些诗篇已经散佚,至今能找到的约有六百首。

李商隐的诗,向来以晦涩难懂而著称,如《锦瑟》、《圣女祠》、《碧城三首》等,就因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以至于宋金时期的文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发出了“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感叹。


在历史上,李商隐的诗主要是由北宋人搜集并刊刻成书,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常见版本,有明代嘉靖年间毗陵人蒋孝的《中唐十二家诗集》刻本六卷、明代万历年间云阳人姜道生的《唐三家集》刻本七卷、明末常熟人毛晋汲古阁的《唐人八家诗》刻本三卷、清代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苏州人席启寓的琴川书屋《唐诗百名家全集》刻本三卷 。

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由《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以明代浙江海盐人胡震亨的《唐音统签》和清初扬州泰兴人季振宜的《全唐诗集》为底稿,于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刊行的扬州诗局《全唐诗》刻本中的《李商隐诗》三卷。

至于李商隐诗的主要注本,早在宋时就有人为李诗作注,可惜其书皆已亡佚,就目前所知,明末也曾有江苏常熟人钱龙惕、石林道源(生平不详)为李商隐的诗作注。

被公认为最早又最完备的李诗注本,当属清初吴江人朱鹤龄的《李义山诗集注》三卷,虽然朱鹤龄生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比钱龙惕还大了三岁,但由于朱鹤龄的《李义山诗集注》是在清顺治己亥年(公元1659年)出的书,朱鹤龄又逝世于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故习惯上称朱鹤龄为清代人。

清代是注释李商隐诗最多的朝代,继朱鹤龄之后,尚有陆昆曾、程梦星、姚培谦、屈复第人都为李诗作过注释,其中又以姚培谦的名声及影响最大。

姚培谦字平山,廊下人,生于1693年,逝世于1766年,其生活年代为康熙末年前后,廊下即现在的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金山古属松江府,松江古称华亭,上海又古属江苏省,故又称姚培谦为江苏华亭人。

姚培谦所作《李义山诗集笺注》共十六卷,为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以华亭姚氏松桂读书堂的藏版为刊本,并由当时的书法家吴郡人王煦谷(生平不详)于乾隆庚申(1740年)手书上版,在姚培谦的《李义山诗集笺注》中,就把李商隐的《碧城三首》称之为“君门难进之词”。

继姚培谦之后,又有冯浩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初刻的德聚堂《玉溪生诗集笺注》六卷最为详博,该书的卷一至卷四为编年诗,卷五、卷六为不编年诗,并附有年谱及诸家诗话,后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由德聚堂重刻该本,又于嘉庆年间增入补遗及补注,并重编年谱刻了重校本。

冯浩字养吾,号孟亭,浙江桐城人,即现在的浙江桐乡市人,生于1719年,逝世于1801年,其主要生活年代为乾隆年间,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考中进士,并入翰林院。

冯浩幼年时就遵长辈教导“初学从玉溪入手,庶不染油滑粗厉之习”, 冯浩由此对李商隐诗及历代的注释广有涉猎,他在《笺注发凡》中称曾亲见明清二朝笺注李商隐诗多达二十家, 所以他写的《玉溪生诗集笺注》虽然较晚,却最为详备,也最受后人称道。


除了以上几家,在朱鹤龄之后姚培谦之前的,还有何焯(义门)、朱彝尊(竹垞)、纪昀(晓岚)等人,也对李商隐的诗作过注评。

要说在清代为李商隐诗作过注评的所有人中,名气最大又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当属纪昀(晓岚)了。

大家对纪晓岚应该是不会陌生的,有关乾隆、和珅、纪晓岚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也曾红过一段时间。

纪晓岚,姓纪名昀,字晓岚,生于1724年,逝世于1805年,直隶河间府献县人,即现在的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人,为清代有名的文学家,纪晓岚只比冯浩小了五岁,他们都是同一时代的人。

后来,有武林人沈厚塽(生平不详),以朱鹤龄的《李义山诗集注》三卷为底本,将何焯、朱彝尊,纪昀三家的注评,都辑在朱鹤龄注本中,编成了《李义山诗集辑评》一书。

沈厚塽的《李义山诗集辑评》,对何焯、朱彝尊,纪昀这三家的注评,分别以三色套印,其中红色为何倬注评,黑色为朱彝尊注评,蓝色为纪昀注评,并于清同治庚午(即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季冬刊于广州倅署,由于该本印工精良,故被称为晚清套印本之精品。

再后来的光绪年间,又有纪晓岚的《玉溪生诗说》两卷单行本传世,该书与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中的纪晓岚注评,在文字上稍有不同。

纪晓岚《玉溪生诗说》的卷首,有光绪十有四年(公元1888年)秋八月古吴记荣撰写的《校刊玉溪生诗说序》,序中说“今年夏余归自吴门,得抄本《玉溪生诗说》二册”,吴记荣将《玉溪生诗说》与《李义山诗集辑评》中的纪晓岚注评经过对比之后,认为该书“别自为编,断为后定之本无疑也。”

在该书中,还有“乾隆庚午(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一月河间纪昀自题”的序,卷后也有“庚午冬至后一日河间纪昀再题”、“辛未正月二十六日昀再题”、“是日灯下又题”的后记。

就在《李义山诗集辑评》和《玉溪生诗说》这两本书中,被称为一代才子的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对于李商隐的诗,也自认有看不懂的地方。


一,对于李商隐的《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纪晓岚在《李义山诗集辑评》中这样注评:“前四句写圣女祠,后四句写重过。盖于此,偶有所见而托其词于圣女,集中此题凡三见,互勘自明。补遗:芥舟曰:后四句未免落窠臼。”

《玉溪生诗说》注评:“前四句写圣女祠,后四句写重过。盖于此有所遇而托其词于圣女。补遗:芥舟评曰:后四未免自落窠臼。”

可见,纪晓岚在此注评中,只说此诗乃是“有所遇而托其词于圣女”,至于所托的到底是什么,纪晓岚并没有说明,而且纪晓岚所说的“前四句写圣女祠,后四句写重过”,这显然也是不对的。

二,对于李商隐的《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使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纪晓岚在《李义山诗集辑评》中注评:“三首确是写言,亦无题之犹摘首二字为题耳。然所写之意则不甚可知,胡孝辕以不逢萧史一联谓刺当时贵主,朱竹垞又以七夕来时一句定为追刺明皇,援据支离于诗无当义山一集佳作多矣,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

《玉溪生诗说》注评:“诗有众说纠纷者,既无本事难以确主第,各就所见领略之,亦各有得力耳,《碧城三首》可如是观也。《锦瑟》体涩而味薄,观末二句意亦正是耳。《碧城》则寄托深远耐人咀味矣,此真所谓不必知名而自美也。”

纪晓岚在注评中提到的胡孝辕,就是明代的文学家、藏书家胡震亨,胡震亨原字君鬯,后改字孝辕,浙江海盐县武原镇人,康熙年间的杨州诗局《全唐诗》,就是以胡震亨的《唐音统签》作为底本之一。


由以上注评可以得知,纪晓岚也承认自己“然所写之意则不甚可知”,还认为《碧城三首》“寄托深远耐人咀味矣,此真所谓不必知名而自美也。”

纪晓岚的意思就是说,虽然自己看不懂李商隐诗的含义,但觉得李商隐的诗就是很美的佳作,就如同虽然没吃过马肝,但也能知道马肝的味道。

非但纪晓岚看不懂李商隐的《重过圣女祠》、《碧城三首》等诗,近代的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他也承认自己对李商隐的很多诗都看不懂。

梁启超的大名,相信大家都是有所耳闻的,他是我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领袖之一,同时又是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梁启超曾与王国维、陈寅恪等人并称为“五星聚奎”,是清华五大导师之一,他的大女儿梁思顺(令娴),后来也是诗词研究的专家。

但是,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亲口承认:“如义山集中近体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篇,古体的《燕台》、《河内》等篇……这些诗,他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那么,李商隐的诗,是不是真的难得没人能看懂?这,当然不是的!

一,对于《重过圣女祠》,拙作《李商隐的重过圣女祠,到底是什么意思?连梁启超都看不懂》早就详细分析过,《重过圣女祠》的前四句,并不是纪晓岚所说的只是“写圣女祠”,后四句更不是“写重过”,而是有更深刻的含义在里面,只不过纪晓岚并没有摸到而已。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这两句诗,就是写圣女祠很早就已经建成了,表示圣女被贬谪到人间也有很长时间了,但至今还没有回归上清仙界,圣女的神灵还在圣女祠中。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这两句诗,虽然是描写圣女祠的景色,但这种烟雨濛濛的景色,表示圣女祠中是有神灵的。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这两句诗无非表示,下凡的仙女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当然也包括圣女祠,但仙女回归仙界的时间,却是固定不变的。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这最后两句诗就更简单了,无非是说圣女回归仙界后,首先会在玉郎的仙籍名册上记上名字,然后就可以参见玉帝并吃到紫芝了。

总的来说,前四句写了圣女的神灵还在圣女祠中,后四句是写圣女回归仙界的时间是不会改变的,只要受贬谪的时间一过,终究要回归仙界的。

《重过圣女祠》就是诗人安慰自己,只要咬紧牙关熬过了眼前的困难,等到时间一到,总会有时来运转的一天,就如同圣女虽被贬谪有很长时间了,但终究会回归仙界的,这才是李商隐写这首诗的真正内心思想。

很显然,纪晓岚说的“前四句写圣女祠,后四句写重过”,就根本没有读懂李商隐诗的含义!

二,对于《碧城三首》,拙作《纪晓岚、梁启超都看不懂的李商隐碧城诗,到底讲了什么意思》也早就详细分析过了。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这四句诗,表示碧城中的神仙,过的是优雅自在的生活,碧城中没有灰尘也没有寒冷,仙鹤可以寄信,到处都是凤凰。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使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这四句诗也很简单,表示最遥远地方的“星沉海底”和“雨过河源”,碧城中的神仙都能够随意地观看,还能跟皎皎的明月面对面。

李商隐在《碧城三首》的第一首中,就用了碧城、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鹤、鸾、星沉海底、雨过河源、晓珠、水晶盘等词句,描绘了一个优雅自在的神仙境界。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这四句诗,是形容碧城中的仙女非常可爱,但又非常的高不可攀,仙女们只有碰到萧史、洪崖这样的人,才会打招呼接近。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这四句诗,也是形容仙女漂亮娇美却又高不可攀,就连以美男子著称的鄂君,也只能对仙女可望而不可及。


李商隐在第二首中,用了荷叶田田、紫凤放娇、赤鳞狂舞来形容仙女的漂亮娇美,又用了萧史回首、洪崖拍肩、鄂君怅望来形容仙女的高不可攀。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这四句诗,表示凡人与仙女是可以相会的,但现在还远远没到相会的时候,就如同初三的月亮才刚刚露出一丝光亮,离月圆还早着呢,又如同海中的珊瑚才刚刚开始生长,离采掘还有很长的时间。

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这四句诗,表明了诗人很想与碧城中的仙女相会,为了等待与仙女相会,还特地寻个仙方来保持容貌,而且更把自己的相思写在凤纸上,以希望仙女能够收到自己的心思;最后两句表示汉武帝都能够与西王母相会,那我李商隐也是能够与碧城仙女相会的。

李商隐在第三首中,就是幻想着能与仙女相会,而且对自己的品貌才华颇为自信,认为自己是配得上与碧城仙女相会的,如果能够与仙女相会,那岂不是什么目的都能达到了!这就是李商隐写《碧城三首》的内心想法!

其实,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正因为诗人李商隐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理解,所以才写下这首诗来幻想着实现自己的心愿。

很显然,《碧城三首》既不是胡震亨所说的“刺当时贵主”,也不是朱彝尊所说的“追刺明皇”,而纪晓岚除了觉得《碧城三首》写得很美之外,对于李商隐的内心思想也简直一无所知。


当然,李商隐与仙女相会这个心愿,只是一种喻意,至于诗人到底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怎样的心愿,那就要从李商隐的生平中才能分析出来。

但我们现在读李商隐的诗,只是为了看清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的内心思想,是为了练习自己理解判断的能力,并不是在诗之外去还原诗人的人生经历,所以对诗人的具体心愿,就没必要多加猜测了。

对于李商隐其他的《锦瑟》、《燕台》、《河内》等诗,今后也将陆续写出来以飨大家。

纪晓岚、梁启超都看不懂的李商隐《碧城》诗,到底讲了什么意思

梁启超也会看不懂李商隐的《圣女祠》?用了道家的智慧就能看懂!

李商隐的《重过圣女祠》,到底是什么意思?连梁启超都看不懂

如何快速正确地读懂《道德经》?如何证明已经读懂了《道德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