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与女

 zdjphoto 2021-06-20
图片

不久前,同事女儿满月,带了一大罐喜糖来公司请大家吃。我见这同事笑得开心,愉悦与欢喜根本藏不住,不由想起那句“女儿是父亲前世情人”的话来。

画家们对于父与女这一题材,也是偏爱有加。17、18 世纪的欧洲画家,时常在古典或浪漫风格的肖像画作中,呈现父女相依相伴的场景。法国人布瓦伊(Louis-Leopold Boilly,1761 - 1845)即是一例。

图片

布瓦伊《桌球

他出生在法国北部,一个颇富艺术气息的家庭,很小年纪便开始自学绘画。与那个年代的很多画家一样,布瓦伊应贵族人家邀约,创作了不少肖像画。画中主角有时独自一人,有时三两成群,衣着装扮十分光鲜。

布瓦伊活跃的年代,正值洛可可风格在法国流行。这一艺术风格注重细节,讲求精雅与灵动。如果说巴洛克风格是一场酩酊大醉的话,在它之后流行开来的洛可可式,恐怕是浅斟小酌的微醺。

图片

布瓦伊《地理课》

这种艺术风格,在布瓦伊描摹父女关系的作品《地理课》中,清晰可见。画幅正中是一对父女。父亲坐在桌前,女儿倚在他身后,将胳膊支在他的肩膀上。父亲面前的桌上有敞开的书、地图以及一只在那个年代算是相当新潮的玩意——地球仪。

画中父女二人的眼神彼此应和,互相依靠亲密无间,连鞋尖的朝向都近乎相同。绘画无法像文字那样,直白说出“喜爱”或“怜惜”之类的话,但画家透过画中人的举动、姿态以及眼波流转,将这亲昵且温情脉脉的关系,极其生动地呈现出来。

图片

平素我们看那个年代的肖像画,画中人总是正襟危坐,不论表情抑或姿态都是一丝不苟。而布瓦伊这幅作品,却足以让观众读出轻松惬意的滋味来。

你看画中父亲,衣衫略有些凌乱,鞋子半穿不穿地挂在脚上,恐怕也只有在女儿面前,他才能完全卸下防备、半点戒心都没有。

图片

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画幅右下角的一只小狗。在欧洲绘画的语境中,狗时常意味着忠诚,而这幅画作中宠物狗的严肃表情,不单让人想到其忠心护主的性情,似也能看出些面对知识时的敬畏。

在这样一间装潢雅致的书房,在父亲向女儿传授知识的静谧氛围中,连小狗都收敛了自己的玩闹脾气,毕恭毕敬蹲坐一旁。

图片

格兰特伍德《美国歌德式》

如果说《地理课》中的父女共处情形,是一派和睦的话,美国画家格兰特伍德(Grant Wood,1891 - 1942)名作《美国歌德式》(American Gothic)中的那对父女,则完全是另一种看起来颇为古怪,甚至略有些谐趣的样貌了。

我第一次留意《美国歌德式》这幅名画,还而是在美剧《绝望主妇》的片头。开头那段动画很有趣,恶搞了不少名画,伍德这幅创作于 1930 年的作品也是其中之一。

图片

起初我以为画中男女,是一对失望于婚姻的中年夫妻,后来才得知竟是一对父女。作者描绘的是上世纪 30 年代,美国中西部乡间风情。而画名中的“歌德式”一词,则指代画幅背景中的尖顶歌德式建筑。

其实,这幅画被频频恶搞的原因,是因为人们通常读不懂它。父亲手中的鱼叉,是否暗示他以务农为业?女儿下垂的嘴角和紧绷的衣领,是否意指她性格保守不善交际?

图片

甚至还有人猜测,画中父亲表情严肃,目光中甚至透出些敌意来,手中的鱼叉象征防身的武器,既是守护身后的家,也为防止女儿的贞洁与操守,被外面世界的迷乱闹嚷而侵夺。

猜测的人太多,说法又大相径庭,以至于画家本人也忍不住出来解画。他说这幅作品中的确有讽刺与奚落的部分,只是未言明讽刺对象是什么,或许是彼时美国中部保守且陈旧的乡风也说不定。

图片

不论如何,伍德作品中的这对父女,与我们见过的其他父女肖像十分不同。与布瓦伊画中一眼便能看出的甜蜜温情相比,该画中的人物关系显得暧昧且微妙,而这无疑更加重了观者的好奇心。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怪,这幅构图与设色并不出奇的作品,竟能与山姆大叔、芭比娃娃、自由女神像和野牛镍币一道,成为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一对父女肖像画中,竟然藏着如此多难解的谜题,确也值得你我细味。

美在高处
美在高处
黑暗有理,月光怒放
22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