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呼吁:对孩子而言,情绪管理远比成绩重要,爸妈别走偏了!相信看过哈利波特的朋友,都会对电影里佩妮姨妈的大胖儿子有一定的印象。作为哈利的表哥,他最大的乐趣似乎就是欺负哈利,除此之外,就是给父母发脾气。 [1].熊孩子也很“冤”:我并不是天生坏!在哈利波特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里,有一个细节我至今记忆犹新。哈利表哥过生日,父母给他准备了30多个礼物,但他却一脸愤怒,原因仅仅是因为礼物比去年少了一份。 1995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发表了一本划时代意义的书《情商》。《情商》用一整本书的篇幅,给人们普及了一个现在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实:对孩子而言,管理情绪的能力远比成绩更重要。 在生活中,熊孩子几乎是所有人的噩梦。但要真去指责熊孩子管不好自己的情绪,其实是有些过分苛责的意味的。实际上,和孩子的身体发育需要时间一样,他们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也需要家长的耐心等待。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儿童在2-7岁之时总是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阶段,很少能做到我们成年人所说的“换位思考”,更别提情绪的管理了。当然啦,也不排除个别孩子很乖的情况,但那毕竟是少数,许多孩子是很难控制住情绪的。 只不过,孩子生理上控制不住情绪,和他在朋友亲人面前控制不住情绪应该属于两码事。因为谁又不说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情绪有很重要的影响呢? 在社会心理学里,学者们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布娃娃实验”。他们把布娃娃放在房间里,然后让一个大人去锤击他。在锤击结束后,大人非但没被处罚,反而获得了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