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元化张可结婚58年他疯了22年,她瘫了27年,两人生死不渝

 千冰室 2021-06-20

“你怎么穿了一条卓别林的裤子就出来了?”

这是19岁的张可,第一次见到未来的丈夫王元化,脱口而出的调侃。

一位从少年时便在清华园中成长,看着王国维先生背影长大的得志青年;

一位在书香门第中长大,18岁便能够翻译名著《早点前》的天才少女。

这便是相识之初王元化与张可的模样。

两人的婚姻持续了58年,从相识到生死诀别,彼此心中眼中都未曾有过他人。

这段相濡以沫的婚姻与钱钟书和杨绛、林语堂和廖翠凤齐名,被称为民国三段最不朽的恋情。

张可

然而这段不朽佳话的最初,却并不那么浪漫。

在暨南大学演剧队作为女主角的张可,经常跑遍各地参加演出。

一天,19岁的她与剧组一起来到了王元化从小长大的清华园,清秀端庄的张可,自此进入了王元化的眼帘。

王元化在演剧队的旁边观看,而张可也注意到了这个穿着一条中西结合的裤子,配着奇怪皮鞋的英俊少年。

张可顽皮地对王元化笑道:“你怎么穿了一条卓别林的裤子就出来了?”

王元化听了这番调侃自是又好笑又生气,一句话都没憋出来,气呼呼地离开了。

而其实,少年的心中已然埋下了爱的种子。

王元化

多年之后,王元化都清晰地记着,那天突然闯入他世界的那个素雅伶俐的女孩。

“她很朴素,剪一个不长不短的齐肩发,穿了一件旗袍,也不是很考究的布料。”

正是这样素净而特别的张可,让王元化愈发不能忘怀。

随着他与她们演剧队越来越多的接触,他心中爱意的萌芽茁壮成长。

一天,他终于鼓足勇气向爱慕之人提出了约会的邀请。

张可爽快地答应了他的邀约,而约会当天,忘记带钱而让张可帮付复兴公园门票的王元化,可谓是被酷爱文学、伶牙俐齿的张可呛得说不出话来。

张可就“西方和中国传统理念上关于男女问题”对王元化不断发问,搞得王元化不知所措、紧张不已,什么都回答不上来。

王元化在尴尬与羞愧中急忙离开了。

其实张可觉得这个邀请他去公园却忘带钱的青年很是可爱。

但从小受到的贵族教育,让她成长为一个矜持含蓄、特立独行、将想法与主见藏在心中的少女。

所以,面对王元化的追求,她从未表露过同样热烈的爱意与明显的欢欣。

而王元化的一见钟情却是难能可贵得持久,自清华园惊鸿一瞥,他的心中除了这个善意地笑话他穿着的张可,再也装不下其他人。

他已暗自决定,今后必然要和她共赴余生。

王元化年轻时

他爱张可端庄稳重的外表下,顽皮的小女孩之心,爱张可广博的学识与满腔的才情,连她对他的咄咄逼问,他都觉得是那么的特别可爱。

王元化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找到了张可的哥哥作为他的友军,帮助他查探张可内心深处对他的感情。

其实,面对王元化执着的追求,张可早已感动,虽然她只表面风轻云淡地对哥哥说:“王元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这很好。”

在她的内心,早已为这份真诚而怦然心动。

聪明的她明白,爱情是需要考验的,日久见人心,只有能够坚守的努力才称得上真正的真诚。

王元化

也只有通过时间的考验,她才能认定王元化是值得托付一生之人,才能确信自己的心动与深情不会错付。

就这样,经过十年的考验与斟酌,她终于在对其他追求者“你究竟喜欢谁”的疑问中,坦然地说出了王元化的名字。

历经十年,1948年,张可终于接受了王元化的爱意。两人在上海的教堂举行了结婚典礼。

结成良缘的两人,相依相偎、甜蜜非常。

张可终于认定了眼前的爱人,将心中的柔情尽显,里里外外地为这个来之不易的家庭奔波忙碌。

面对心动,张可没有火急火燎地投身其中,而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用平和沉着的心去对待这份感情。

王元化

如此经过沉淀的感情,比突如其来的燃烧更加经得起岁月的冲洗。

婚后两人的生活,虽平淡简单,但却是细水长流、缠绵动人。

从小有仆人伺候,从不事烹饪的张可,开始学会为丈夫洗手作羹汤,在日积月累之中掌握了一手精进的厨艺。

她管理着家中的财政大权,分配着两人的工资,将共同的家打理得有声有色、井井有条。

她为客厅装点动人的鲜花,为衣橱放置芬芳的熏香,为餐桌铺上纯白的桌布,将两人的共同生活装点得优雅浪漫,让王元化舒适自得。

结婚后,王元化身上从不带钱,一旦发了工资便会立刻自愿地交给张可让她管理,有需要时再找张可要。

张可时而会在给他钱时,坏笑地对他说:“这钱可不许请别的女人逛公园哦。”

她的俏皮话让王元化忍俊不禁,他笑而不语,宠溺地摸摸爱妻的头发。

其实两人都深知,除了张可,王元化的心中不可能再装下其他人。

有时,从小娇惯长大,又颇具才气当了领导的王元化,在家中不免脾气急躁,时时会发出抱怨。

而张可从不着急,温和如水,每次都波澜不惊地化解王元化所有的焦躁与不耐。

面对王元化有时的自满,张可风轻云淡地竖起大拇指,对丈夫说:“你总是我我我,你是最好的,你不得了。”

王元化看着暗讽自己的妻子,当年初识时顽皮的张可的模样又浮现脑海,所有的烦躁焦急都烟消云散。

王元化

结婚一年后,张可还为两人生下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两人的生活更加充实有趣,在夫妻二人共同的经营下有声有色。

然而,这段甜蜜无忧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1955年的一天,几个搜查人员闯入了他们的家中,从此打破了两人宁静的生活。

当时正在家中书架前整理图书的王元化突然被他们强行抓走,受到胡风案件的牵连,被扔进了大牢,被迫与家人隔离了起来。

回家后得知消息的张可心急如焚,她带着两人的儿子赶往王元化被关押的密室外,希望能够让丈夫宽宽心。

谁知,爬上墙后摇摇晃晃对着王元化喊着“爸爸”的孩子,让本就在狱中受到极大精神压力的王元化加倍地紧张恐惧。

他虽知道这是妻子在向他报平安,但身在狱中的他感到更加地悲伤痛苦,难以释怀。

左一王元化

王元化的身心被无边的恐惧侵袭了,“过去长期养成的被我信奉为美好以至神圣的东西,转瞬之间被轰毁了。我感到恐惧,好像被抛弃到无际的荒野中。”

而在外的妻子同样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警务人员将张可团团围住,向她逼供王元化犯罪的证据。

丈夫入狱本就是被冤枉的,一心念着王元化的张可又怎么可能向逼供者低头?

她三缄其口的沉默惹怒了他们,其中一个逼供人员直接拿起手边沉甸甸的书本,向着在书香中长大的张可脸上砸去。

张可顿时感到口中血腥味弥漫,强烈的疼痛让她眩晕,但她仍然咬紧牙关,一言不发,她知道,这便是此时的她所能做出的对家庭最大的保护。

左一王元化

数年后的她仍然记得,当时砸向她的那本书是庄子的。

她无声地咽下这份屈辱与不甘,不愿让狱中的丈夫知道自己所受的遭遇,从而更加痛苦。

但不幸的是,王元化还是得知了这一消息,本就痛苦万分、孤立无援的他,更加为妻子孩子忧心。

慢慢地,他出现了心理疾病,失眠与幻觉逐渐侵蚀着他,他只能依靠反复阅读书籍、钻研文学来些许地缓解内心的痛苦。

夫妻二人自家中一别,竟是两年。

1957年,王元化终于被判无罪释放。

在狱中苦心钻研文学的他,虽在学术方面获得了内心的领悟与突破,在精神方面的疾病却已经非常严重。

张可见到了与曾经判若两人、五官扭曲的丈夫,强忍住了泪水。

得知丈夫已被诊断为心因性精神分裂,她日夜不眠地思考如何帮助王元化渡过这一难关。

看着因为身处幻觉之中,而时常和不存在的人对话的王元化。张可没有恐惧,没有彷徨。

她想起丈夫在狱中时自己每日都去教堂诵读的《圣经》中的句子,鼓励自己打起精神,要为丈夫带来力量。

“在患难之日若胆怯,你的力量就微小。”

她抱住得知那些人只是自己幻觉,而不是真实存在而感到恐惧的王元化,轻声地安慰他:“不怕,以后你看到谁都先问我能不能看到,再搭理他们不就好了吗?”

王元化张可

经过不断地查阅资料与思考,张可终于找出了能够帮助丈夫好转的方法,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对丈夫进行开导。

那便是当初连接起两人情感的纽带:文学。

她想到,一心钻研文学的王元化如果能继续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这份事业当中,或许会减少他许多的焦虑与不安,精神必然会有所好转。

士子最需要的良方,便是精神寄托。

于是,她准备了许多莎士比亚的名著,准备以文学为药引,治疗丈夫的心病。

一日清晨,张可抱着一大摞莎士比亚的巨著,若无其事地经过丈夫的身边。

嗜书如命的王元化果然立刻被吸引了过去。

王元化

他一边拿过张可手中的书籍开始翻阅,一边说道:“莎士比亚的作品很多地方都欠佳,你看这本书里头,他描述的毫无节制的磅礴气势就明显与主题不协调嘛!”

张可见状,知道自己的办法开始奏效了。

她莞尔一笑,从此开始每天与丈夫一起研究翻译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和丈夫讨论交流其中的文学手法与文化价值。

王元化的精神果然一日比一日有所好转,原本因病痛而扭曲的五官也日渐恢复了端正。

一日,两人一起看到了《奥赛罗》的第四幕,张可蓦然抬起头,对丈夫娓娓念道:

“要是上天的意思,要让我受尽种种的折磨,要是他用诸般的痛苦和耻辱在我毫无防卫的头上,把我浸没在贫困的泥沼里,剥夺我的一切自由和希望,我也可以在我灵魂的一隅之中,找到一滴忍耐的甘露。”

钱钟书给王元化写的信笺

王元化如醍醐灌顶,热泪盈眶。回想起自己曾经所受的种种折磨,他倍感共鸣。

而此刻,他终于寻找到了灵魂中得以解救的甘露,那便是妻子为他找到的精神救赎——文学。

自此一悟,他开始奋笔疾书,才思顿如泉涌的王元化,每日写稿无数,精品倍出。

而张可看到了终于振作起来的丈夫,深感欣慰,坐在丈夫旁边,用优美精致的小楷为他誊写草稿。

就这样,王元化张可夫妇二人一起创作整理出了数十万字的书稿。

张可为它们一本本装订上精美的封面,两人共同完成了一本又一本文学佳作。

王元化书法

文学,终于将疯了22年的王元化拯救,成为他最好的药引,让他重见光明。

如果说文学是王元化的药引,那张可,便是他人生中最难能可贵的良医。

她以自己淡然的心境、平和的态度、沉着的思虑,带着王元化一点点地走出可怕的噩梦,让他不仅在文学事业上,更是在生命的道路上,重获新生。

其实真正挽救了王元化的,便是妻子那不渝的、睿智的爱。

王元化自己也曾说:“翻译和介绍莎翁,完全是张可想让我从阴暗里走出来,我成就了莎翁在中国的地位,她却成就了我。”

张可成就了他,拯救了他,宛如一束清冷温柔的月光,照在了他本已残破不堪的心房,使他沉静,使他治愈,使他如获新生。

左二王元化

然而命运的乌云终于遮蔽了夜月的光芒,1979年夏天,张可突然脑血栓昏迷,经过七天七夜的抢救才勉强救回生命。

她的智力和体力严重受损,不仅无法再读书写字,连基本的日常生活也无法自理,只能瘫痪在床,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

从前一直在张可日夜呵护下生活的王元化一度崩溃了,世人都说张可宛如他的另一位母亲般地照顾他。

而如今,张可的倒下,让他感到揪心地痛苦与孤独。

看到张可无力的模样,晚年的他无助地在医院大哭了许久。

他痛心疾首地对上天嚎叫:“老天爷,她是能用法语和英语做同声传译的啊!她提笔是'女中颜真卿’!你现在却把那样的她全夺走了!”

张可王元化

女中颜真卿失去了,月亮的光芒黯淡了,但好在,张可的生命还延续着!

痛哭了两天两夜的王元化,终于下定决心,他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要用尽余生所有力气,去点亮妻子生命残存的微弱光亮。

曾经事事依赖于妻子的王元化,开始承担起所有的责任,为妻子贴身陪伴照顾,为她处理生活中所有的事宜。

他给妻子喂饭梳洗,推着妻子的轮椅与她散步,他走到哪里,就将妻子推到哪里,片刻不离,悉心守护。

张可曾经对他的挂怀,他如今加倍地呵护回去,她已守护照亮他半生,如今,他也要拼尽全力地保护她,留住她。

张可王元化

他知道张可爱干净,一向素净优雅的她此刻也不能马虎,他每天为她洗衣、熨烫衣物,将熏香过的衣服为妻子穿上,将张可满头的银丝梳理得一丝不苟。

他知道张可喜欢吃蹄髈,但因为这种食物对于现在身体状况不佳的她来说过于油腻。

他便将蹄髈分成很小的块,每过几个小时喂一块给张可吃,让她的口腹之欲能得到些许的满足。

看着张可吃到美食、穿上带着香味的衣服、有他陪伴时孩子般满足的笑容,他便觉得这一切都是如此值得。

张可以前的学生听闻老师生了重病,前去探望她。学生看到老师虽然在重病中,却红润光泽的脸颊和清爽精神的气色,学生震惊了。

王元化

学生深深地被王元化对老师事无巨细的照顾感动了,如若没有王元化,张可早就在病痛中痛苦地死去了。

原来,月亮的光芒并没有消逝,张可对王元化多年的陪伴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他的生命。

她的温和素雅、她的气度风骨、她的沉着冷静、她的永恒陪伴,已经流淌在丈夫的血液,化为他心间永恒的温柔月光。

王元化凭借着这心间月光的力量,以妻子的生命作为自己生命的支撑,每日如一地呵护着张可。

在如此贴心的百般照料下,张可奇迹般地活到了87岁高龄。

2006年,她在丈夫不渝的爱中体面而优雅地离开了人世。

王元化凭借着一己之利,以不渝地呵护延续了瘫痪妻子27年的生命。

王元化张可之墓

随即,失去了张可的王元化便如脱离了灵魂的身体,在巨大的悲痛中病倒了。

而如今的他再度面临生死,他已经学会了妻子为人处世的那一份从容与淡然。

住进医院的王元化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他平静地告诉家人,如若陷入昏迷,不要对他进行抢救。

死亡的阴影笼罩,他安然地说:“我有些迫不及待了,我最后的期待就是去那里看她(张可)。”

每天早晨,他都认真梳洗,穿戴整齐,安详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等待着与妻子在天堂的团聚。

王元化

他对学生微笑着说:“张可比我早两年来世上,她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啊,我也要比她晚两年走,这样去找她,我跟她就一样大了。”

月光已然回到了天上,他夜夜期盼眺望,望能早日找回生命中,那不可或缺的相伴。

如他所愿,张可走后的两年,他在梦中安然与世长辞。

他们以整个生命写下的动人爱情,以血肉灵魂刻下的不朽诗篇,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了。

清华园惊鸿一瞥,终生难忘,至死铭刻。

而今,月光满堂,携手相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