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人的父亲都是大英雄,我的爸爸却是个胆小鬼!

 胡赛萌 2021-06-20

胡赛萌/文

中国的男人,没有节日。

女人有妇女节,老人有重阳节,儿童有儿童节,唯独男人没有一个专属节日。好在男人一旦跟女人结了婚,升格做了父亲,从此就有了节日。

父亲节,是表彰歌颂父亲的节日,可父亲这个角色在中国社会中却又面目模糊,大家只会把歌唱和赞誉献给“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母亲。

父母父母,明明父在母前,可为什么中国父亲的存在感却这么弱?

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男性和女性的分工很明确,男主外女主内,因此家庭是女人的地盘,家庭是以女性为本位的,因而有娘家婆家一说,却无爹家公家之辞。

女人主内,就要生育、养育和教育子女,所以有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孩子跟妈妈的关系当然更亲密也更深情,所谓慈母手中线,亲娘手中碗。

与此同时,从家庭抽身出来的男人就要去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就算再不济,也得赚钱养家,给老婆孩子一个体面的生活,否则就会被骂为窝囊废。

子女会感恩母亲生育、养育和教育了自己,小时候喝亲娘的奶,长大了吃妈妈做的饭,至于父亲和爸爸,他们似乎很少在家,当然就只能面目模糊。

一个家庭没有钱,大家都骂男人无能,却不骂女人没用,反而惋惜这个女人嫁了个没用的男人,女人也从来不承认自己有错,她们唯一承认的错误就是这辈子嫁错了男人。

在这种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之下,没赚到钱的男人往往都非常惨,在外被别人欺负,在家被老婆轻视,跪搓衣板是常态,不让上床更是情理之中。

因此,有了一系列诸如妻管严、母老虎、床头跪等词汇,怕老婆也成为中国男人的一大特色。

中国的男人,在家连老婆都怕,在外自然就直不起腰板,呈现出普遍懦弱的状态,尤其是男人做了父亲之后,年纪越大,压力越重,这种懦弱就越明显。

中国父亲之所以普遍懦弱,是因为传统中国是一个等级社会,讲究长幼有序、亲疏有分、尊卑有别、贵贱有等,人们通过血缘、地位和年龄分成不同的对应关系。

在诸多对应关系中,父子类似君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因此,儿女对父亲往往是害怕和敬畏,却没有感恩和真情,贾宝玉甚至一见到父亲贾政就会紧张和恐惧,对于一个让他感到恐惧的人,他还怎么会有爱?

这还是事业有成的父亲,可当官的、发财的、有地位的父亲毕竟是极少数,这个社会大多数父亲是没权没势、无钱无名,他们只能唯唯诺诺地为家人和孩子谋得一份食。

贾政这样事业有成的父亲尚且得不到儿子的爱,那更多事业无成的父亲则只能沦为默默无言的路边野草,他们懦弱、挣扎、艰难地活着。

事业上没成就,家庭里没地位,老婆看不起他们,孩子看不惯他们,在如今的农村,还能见到许多这样的老父亲。

他们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干了一辈子活,好不容易把子女拉扯大,如今却要为子女的婚事、房子和孩子再度操劳,否则就会被子女嫌弃和疏远。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年轻人抱怨,说别人的父亲都是大英雄,自己的爸爸却是胆小鬼,该赚钱时害怕风险,结果事业一事无成,感叹自己从小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我想对这些抱怨自己父亲的网友说,你爸没能让你住上别墅,但也没有让你流落街头,他没能让你尝遍山珍海味,却也没有让你食不果腹,你跟别人比爸爸,他拿你跟别人比儿子了吗?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当然不怕风险;可一个拖家带口的父亲,又怎么敢去险中求富贵?

一个男人,他可以拿自己的命去赌,却不能拿妻儿的未来去赌,因为一旦做了父亲,他这辈子都输不起!

今天是父亲节,祝天下所有的爸爸都健康长寿,愿所有的父亲都能被子女理解!

作者:胡赛萌,好果文化创始人,知名评论人,曾在新闻晚报、教育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内外知名媒体发表评论文章。公号:好果胡赛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