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近代史】印度近代历史大事年表 印度近代历史资料文化介绍

 梦想童年594 2021-06-20

【印度近代史】印度近代历史大事年表 印度近代历史资料文化介绍

  普拉西战役

  英国侵占印度孟加拉的战役。普拉西(Plassey)位于加尔各答北八十三公里。18世纪前期,英国殖民者在印度进行殖民扩张。1756年,新就任的孟加拉印度纳瓦布西拉杰·乌德·道拉(Siraj-ud-daula)反对东印度公司在加尔各答修建堡垒,提出抗议。英国殖民者悍然不顾。孟加拉印度纳瓦布于是出兵收复加尔各答,驱逐英国殖民者,英国乘机挑起侵略战争。1757年1月,英国侵略军由克莱武(Robert Clive)指挥到达孟加拉,企图重新占领加尔各答。6月,英国殖民者在普拉西发动进攻,克莱武收买了孟加拉印军司令米尔·贾法尔(Mir Jafar),英军几乎不战而胜。西拉杰·乌德·道拉被害,被英国收买的米尔·贾法尔控制了孟加拉。印度从此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辅助金条约

  也叫“军费补偿金制度”。英国殖民者强迫印度土邦签订的奴役性条约。1757年普拉西战役后,英国殖民者控制了孟加拉。1763年,孟加拉纳瓦布米尔·卡西姆(Mir Qasim)率领两万军队发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五千余名手工业者和农民奋起响应。起义军在达卡等城市中,消灭英国殖民者,捣毁英国商馆。但在1764年10月布克萨尔战役中,英国军队击败米尔·卡西姆及其同盟者奥德的联军,孟加拉重新为英国殖民者所统治。奥德也成为东印度公司的附庸,1765年奥德被迫与英国殖民者签订《辅助金条约》,允许英军驻境内“保护”,由土邦缴纳英驻军供养费,或划出一定地区的税收由英国控制。1799年英国殖民者打败迈索尔国铁普苏丹后大力推广。

  迈索尔战争

  18世纪后期英国征服南印度迈索尔国的侵略战争。迈索尔是印度南部的一个较强的公国。18世纪后期英国殖民者发动了四次侵略迈索尔的战争。1767—1769年和1780—1784年间,英国先后发动两次侵略迈索尔的战争。迈索尔人民在海达尔·阿里苏丹及其子铁普苏丹(Tipu Sultan)领导下,英勇抗击殖民者,保卫了国家的独立。1790年,英国发动第三次侵略迈索尔的战争。战争开始时,英军虽逼近迈索尔首府塞林卡帕坦(Seringapatam),但在守军打击下不能取胜。1792年,英军再次围攻色林卡帕坦,冲破外围工事。最后迫使铁普苏丹把东北面约一半的领土割让给东印度公司,支付三千三百万卢比的赔款。但迈索尔仍保持独立。1799年,英国发动第四次侵略迈索尔的战争。铁普苏丹率军顽强抗击,终因强弱悬殊, 5月塞林卡帕坦被攻陷,铁普苏丹阵亡,英军残酷杀戮抢劫,迈索尔终被英国殖民者所侵占。

  皮特法案

  1784年英国首相皮特(Pitt)对英属印度所颁布的管理法案。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是在征服战争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1757年东印度公司占领孟加拉后,曾假手纳瓦布作傀儡进行统治,继而又实行“双重管理制度”:纳瓦布当局管理民事,公司掌握征收田赋权。1773年,英国国会通过“印度管理法案”,规定由英国政府任命英属印度的总督,“双重管理制度”结束。1784年,英国国会又通过“改善东印度公司和不列颠印度领地管理法案”,由皮特内阁施行。法案规定:设立由六个事务官组成的全权委员会(称为管理局),负责对印度的政治、军事统治政策,监督东印度公司的财政,有权宣战和媾和,原东印度公司董事会仅保留任命职员和处理一般事务工作的权力。这项法案的通过,把统治印度的最高权力收归于英国政府,它标志着英政府对印度直接控制的开始。

  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1859年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殖民者利用莫卧儿帝国的解体,通过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直接掠夺和军事侵略。1757年普拉西战役英国占领了孟加拉,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到1849年,英国征服了旁遮普,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已直接控制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其余五百个邦的大小王公也处于英国间接统治之下。英国殖民者对印度进行残酷掠夺和剥削。土地税是殖民者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英国在印度北部和中部实行“柴明达尔制”。柴明达尔(包税者)变成私有土地的地主,向农民征收地租,再向英国殖民者交税。在孟买和马德拉斯实行“莱特瓦尔制”,即农民租佃制。农民必须向英国殖民者直接交纳全年收成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土地税。英国殖民者征收的土地税,1800—1801年度为四百八十万英镑,到1856—1857年度增至一千七百七十二万英镑。同时,英国工业品大量倾销印度,印度手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濒于绝境。英国殖民者为扩大对印度的直接统治,还采取兼并封建王公领地的政策,引起封建王公的不满。总之,到19世纪中叶,印度各阶层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民族矛盾迅速激化,全国开始形成不可阻挡的反英洪流。

  1856年末和1857年初,开始出现了联络起义的信号:在军队中传递荷花,在农村中传递薄饼。1857年5月10日,德里附近米鲁特的印度士兵首先发难,杀死英国军官,翌日攻占首府德里。从5月到8月中旬,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中部、北部二十个地区。英国殖民军进行反扑。6月8日,英军开始围攻德里,起义军在德里展开保卫战。但起义军在战略上采取消极防御,没有乘胜出击,给敌军以喘息之机。9月14日,英军向德里发动总攻。经过六天血战,德里终于失陷。德里陷落后,起义的中心转移到奥德首府勒克瑙。起义者同装备优良的近四万英军战斗了近半年,到1858年3月21日,勒克瑙陷落。此后,英军围攻中印度起义中心詹西。在女王拉克什米·巴伊的领导下,詹西军民奋起反抗。4月5日,詹西陷落。此后各地分散的起义军转入游击战,坚持斗争到1859年底。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和部署,以及封建主的背叛,1859年起义被镇压。但它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反英斗志,有力地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国民大会党的成立

  19世纪末成立的印度地主资产阶级民族改良主义政党。简称国大党。创始者是退休英籍印度文官休谟。1885年12月28日,在英国殖民者的策划下,印度国民大会党在孟买成立。该党成员大部分是地主、资本家、商人、高利贷者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国大党带有浓厚的改良主义色彩,建党初期主张通过宪法手段在印度实现立宪和代议政治。成立不久,便有一批激进主义者参加进来,党内遂分成两派,以提拉克(Bal Gan-gadhar Tilak)为首的激进派反对温和派的改良主义路线,主张用暴力推翻英国统治,实现民族独立。20世纪初激进派力量逐渐壮大,开始影响党的政策。1906年党的年会通过激进派提出的四点纲领即自治、提倡国货、抵制英货和民族教育。1907年温和派和激进派分裂。1916年重新联合。1918年部分温和派脱离该党建立印度全国自由联盟。国大党在成立初期,揭露了英国官吏的专横残暴,要求自治、独立,对唤起印度人民的民族觉醒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孟加拉分割法案

  英国殖民政府颁布的分割孟加拉省的法案。孟加拉省是印度重要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许多民族主义组织,引起英国殖民者的忧虑。为了扼杀印度民族运动,英国殖民者决定实行“分而治之”,将孟加拉省分割成两部分,借以瓦解民族革命力量。1905年10月16日,印度总督寇松(Ge-orge Nothaniel Curzon, 1859—1925)公布孟加拉分割法案。法案把孟加拉省分割为东孟加拉和西孟加拉。在东孟加拉,地主、商人、高利贷者等上层分子多为印度教徒。而广大居民大多是伊斯兰教徒;西孟加拉则相反,印度教在广大居民中占统治地位,而上层剥削者则多为伊斯兰教徒。英国殖民者想利用东西孟加拉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宗教隔阂,挑拨离间,制造宗教纠纷,分化瓦解民族革命力量。印度人民坚决反对殖民者分割孟加拉的阴谋。在国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全国性的反英运动。在孟加拉分割法案批准那一天,全国举行声势浩大的国丧抗议活动,罢工罢市的浪潮席卷全国。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迫使英国于1911年取消了孟加拉分割法案。

  孟买一九○八年总罢工

  1908年7月23—29日印度孟买工人为抗议逮捕提拉克而举行的总罢工。1908年6月24日,殖民当局以阴谋推翻英国政权的罪名逮捕了国大党激进派领袖提拉克,7月13日提交孟加拉最高法院审讯。殖民当局不顾印度人民的抗议,7月22日宣布判处提拉克六年徒刑,激起广大人民的愤慨。孟买工人决定从7月23日至29日实行总罢工,以示抗议。参加罢工的有纺织工人、铁路工人、码头工人和城市运输工人等达十余万人。工人举行示威游行,同军警发生流血冲突,有二百多人被打死。7月29日,罢工虽然结束,但工人和军警的冲突持续了近两个星期。这是印度无产阶级第一次政治性总罢工,是印度无产阶级成长的表现。

  莫莱——明托改革法案

  英国印度事务大臣莫莱(John Morley)和印度总督明托(Minto)为加强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所策划的立法“改革”。1905—1908年印度反英斗争高涨,首先是1905年反对孟加拉分割法案的斗争,接着1907年在整个印度出现工农运动高涨的形势,1908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是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印度人民反英斗争被镇压后,英国当局决定向印度资产阶级作一些让步,诱使他们脱离民族独立运动。早在1906年,明托就曾向国大党温和派表示,将实行立法会议改革,扩大民选议员名额。孟买大罢工后,英国国会在1909年通过了《关于印度各级立法会议法案》,通称《莫莱—明托改革法案》,规定全印立法会议中的民选议员由三分之一增加到二分之一,各省立法会议民选议员可占多数。但是立法会议的权限并没有扩大,仍是咨询机关。选举分两级制和三级制,全印度三亿人口,选民人数不超过三千。此外还给伊斯兰居民设立了特别选区,使伊斯兰上层分子取得更多的席位。改革法案并未触及英国殖民统治,旨在扶植亲英势力,拉拢印度资产阶级,挑拨宗教纠纷,破坏民族解放运动。

  蒙塔古宣言

  1917年8月20日英国印度事务大臣蒙塔古(EdwinSamuel Montagu,1879—1924)在英下院所发表的宣言。1916年12月,国大党中的温和派和激进派在勒克瑙年会上又重新携手;大会向殖民当局要求立即赋予印度以广泛的自治,由印度人担任军队中的要职、关税自主以及对财政的控制权等。这些要求得到在勒克瑙同时开会的伊斯兰教联盟的支持。这时,国大党和伊斯兰教联盟开始合作。为了宣传在勒克瑙大会上提出的要求,在提拉克的倡议下,不久就成立了“印度自治联盟”。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力量的统一趋向,使英国殖民者大为不安,迫使英国政府作了政治改革的诺言。蒙塔克宣言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宣言中声称,英国政府的政策就是增加印度人参加行政的每一个部门和渐次发展自治体制,其目的在于逐步实现印度的责任政府,作为大英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宣言是1918年《蒙塔古——契姆斯福(印总督)宪政改革报告书》的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