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非、南非诸国现代史】中非、南非诸国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梦想童年594 2021-06-20

【中非、南非诸国现代史】中非、南非诸国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刚果独立

  13世纪末14世纪初,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1884年,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将刚果河以东地区划为比属殖民地,即今扎伊尔;把刚果河以西划为法属殖民地,即今刚果。1910年刚果被法国划为法属赤道非洲的四个领地之一,布拉柴维尔(Brazzaville)成为法属赤道非洲的首府。刚果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进行了长期的斗争。50年代,整个法属非洲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更加高涨。1956年8月,法国制定了海外领地“根本法”,宣布给予法属殖民地以法兰西联邦内的“半自治共和国”地位。1957年,刚果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11月28日,根据《戴高乐宪法》,刚果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5日,刚果宣布独立,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定国名为刚果(布)共和国,1961年3月27日富贝尔·尤卢(FulbertYoulou, 1917—1972)任共和国总统。1968年12月31日改国名为刚果人民共和国。

  刚果八月革命

  1963年8月刚果人民推翻尤卢反动政权的人民起义。1960年8月15日刚果独立后,殖民主义的代理人尤卢成为国家和政府首脑。尤卢反动政权对外出卖民族利益,同法国签订了一系列丧失主权的所谓“合作”协定,1961年制定的投资法令更加扩大了外国垄断组织在刚果的权益。在国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先后颁布了禁止一切罢工、群众集会和游行示威的法令,大肆逮捕爱国者。尤卢反动政权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对。1963年8月13日,首都布拉柴维尔三千多名示威群众在车站集会,手持“打倒尤卢”、“打倒独裁”的横幅和标语,高呼争取民族独立、争取自由的口号。尤卢反动政权调集大批军警和马队进行镇压。示威者同军警和马队展开搏斗,冲破封锁线,占领了监狱,释放了被捕的工会领袖和数百名爱国者。布拉柴维尔人民的起义斗争,很快得到其他城市的响应。尤卢反动政权命令军警加紧镇压,封锁非洲人居住区,甚至公然要求驻在刚果的法国军队进行干涉。人民群众不畏强暴, 8月15日,一万多名群众冲出被包围的居住区,突破军警在市中心的防线,包围了总统府。尤卢反动政权被推翻,八月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了以阿方斯·马桑巴一代巴(AlphonseMassamba—Debat, 1921—1977)为首的临时政府。同年12月19日,马桑巴一代巴当选为总统。

  扎伊尔独立

  13世纪末14世纪初,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1884年,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将刚果河以西划为法属殖民地,即今刚果。刚果河以东划为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采地”,称“刚果自由国”,即今扎伊尔。1908年,成为由比利时直接控制的“比属刚果”。比属刚果人民为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31年在东方省曾发生过持续数月之久的农民大起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比属刚果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民族主义政党纷纷建立。以帕特利斯·埃梅里·卢蒙巴(Patrice EmergyLumumba, 1925—1961)为首的刚果民族运动党和以安托万·基赞加(Antoine Gizenga, 1925— )为首的非洲团结党,坚决要求铲除殖民主义,实现民族独立。1959年1月4日,利奥波德维尔(今金沙萨)爆发了大规模反对殖民统治的群众运动,比利时殖民当局出动军队进行残酷镇压,约有五百人被杀害,几百人受伤,上千人被捕。但是人民群众不畏强暴,斗争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斯坦利维尔(今基桑尼亚)、马塔迪等地举行了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并同军警发生武装冲突。1960年1—2月,比利时被迫同刚果各政党和部族首领在布鲁塞尔举行圆桌会议,达成了十六项协议,同意刚果独立。同年5月,民族运动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6月,议会选举约瑟夫·卡萨武布(Joseph Kasavubu, 1910—1969)为总统,成立了以卢蒙巴为总理、基赞加为副总理的第一届政府。6月30日宣布独立,成立刚果共和国。1964年8月改称刚果民主共和国。1971年10月27日改国名为扎伊尔共和国。

  卢蒙巴被害事件

  刚果共和国总理卢蒙巴被杀害事件。1960年6月30日,原比属刚果(今扎伊尔)宣布独立,成立刚果共和国,卡萨武布当选为总统,帕特利斯·埃梅里·卢蒙巴任政府总理。卢蒙巴政府主张对内建立一个民主和统一的国家,对外奉行反帝、反殖、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坚决维护民族独立。比利时殖民主义者不甘心失败,1960年7月8日悍然出兵对刚果实行武装侵略,并伙同英国操纵冲伯(Moise Tshombe, 1919—1969)反动集团发动叛乱,宣布加丹加省(今沙巴省)独立,成立“共和国”。7月14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根据卢蒙巴的请求,通过了向刚果派遣“联合国军”的决议。在美国操纵下的“联合国军”抵达刚果后,勾结卡萨武布、冲伯等反动势力,粗暴干涉刚果内政。9月5日,卡萨武布下令解除卢蒙巴的总理职务。卢蒙巴得到政府和议会的支持, 9月6日宣布解除卡萨武布的总统职务。9月12日,卢蒙巴被陆军部队逮捕。9月14日,陆军参谋长蒙博托(Mobutu Sese Seko Kuku Ngbehdu Wa Za Banga,1930— )发动军事政变,接管政府全部权力,推翻了卢蒙巴政府,“联合国军”以“保护”为名,软禁了卢蒙巴。11月25日,卢蒙巴等在联合国军队中几内亚军官的帮助下逃出利奥波德维尔,前往斯坦利维尔,准备同逃在那里的副总理基赞加汇合。蒙博托派出军队追捕,截获了卢蒙巴的车队,把卢蒙巴押回利奥波德维尔。1961年1月17日,卢蒙巴被押送到加丹加省首府卢本巴希,被冲伯集团杀害。卢蒙巴被害事件激起了全世界正义人民的强烈谴责。

  加蓬独立

  1891年,法国殖民者占领了加蓬全境。1910年,加蓬被划为法属赤道非洲四个领地之一。加蓬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蓬以及整个法属非洲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1956年6月,法国制定了海外领地“根本法”,宣布给予法属殖民地以法兰西联邦内的“半自治共国和”地位。1957年初,加蓬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11月28日根据《戴高乐宪法》,加蓬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7日,加蓬宣告独立,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1961年,加蓬举行总统和国民议会选举,加蓬民主同盟(1946年成立,1968年改称加蓬民主党)总书记莱昂·姆巴(Leon Mba,1902—1967)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中非共和国独立

  中非共和国旧称乌班吉沙立。1891年,乌班吉沙立沦为法国殖民地,1910年被划为法属赤道非洲四个领地之一。乌班吉沙立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乌班吉沙立民族解放运动日益发展。1946年,巴泰勒米·波冈达(Barthelemy Bo-ganda,1910—1959)创建“黑非洲社会发展运动”,展开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在整个法属非洲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6年6月法国制定了海外领地“根本法”,宣布给予法属殖民地以法兰西联邦内的“半自治共和国”地位。1957年初,乌班吉沙立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12月1日,根据《戴高乐宪法》,乌班吉沙立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定名为中非共和国。波冈达就任自治政府总理。1959年8月29日,波冈达因飞机失事罹难,其侄戴维·达科(Da-vid Daoko, 1930— )继任。1960年8月13日,中非共和国宣告独立,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戴维·达科出任第一届总统。

  乍得独立

  1902年,法国殖民者占领了乍得全境。1910年,乍得被划为法属赤道非洲四个领地之一。乍得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乍得以及整个法属非洲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日益高涨。1956年6月,法国制定了海外领地“根本法”,宣布给予法属殖民地以法兰西联邦内的“半自治共和国”地位。1957年5月,乍得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11月28日,根据《戴高乐宪法》,乍得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1日,乍得宣告独立,成立乍得共和国,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恩加尔塔·托姆巴巴耶(Ngarta Tombalbaye, 1918—1975)任国家元首、总理。1962年4月,乍得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托姆巴巴耶当选首任总统。

  莫桑比克人民反葡武装斗争

  莫桑比克人民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斗争。1752年,莫桑比克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1951年,葡萄牙把莫桑比克改为“海外省”,派总督进行统治。莫桑比克人民曾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反对葡萄牙的殖民统治。1962年6月25日,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成立,在同年9月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政治纲领,提出莫桑比克人民必须拿起武器,彻底消灭葡萄牙殖民主义,争取莫桑比克的完全独立和解放。1964年9月25日,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发表《武装大起义宣言》,领导爱国武装力量在德尔加多角省的沙伊镇向葡萄牙殖民军首次发动袭击,点燃了武装斗争的烈火。葡萄牙殖民当局调动大批军队进行残酷镇压,但莫桑比克人民武装力量紧密依靠广大群众,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从开始时的二百五十人发展到万人以上。到1972年,人民武装力量解放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一百万人口,在北部地区建立了大片解放区。在解放区建立了民族政权和生产、贸易组织,建立民兵,开办学校和医院。莫桑比克人民的武装斗争得到了非洲统一组织和非洲其他国家的支援。1972年底,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发出号召,在所有战线向敌人发动全面攻势。莫桑比克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取得胜利,十年中共消灭了五万名葡萄牙殖民军。1974年4月,葡萄牙国内发生政变,法西斯政权垮台。莫桑比克人民一面继续坚持武装斗争,一面坚持争取民族独立的原则,同葡萄牙新政府进行谈判,终于迫使葡萄牙政府于1974年9月7日签署了关于莫桑比克独立的《卢萨卡协议》。根据协议,同年9月20日成立了以莫桑比克放阵线为主体的过渡政府。1975年6月25日,莫桑比克正式宣布独立,成立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主席萨莫拉·莫伊塞斯·马谢尔(Samora MoisesMachel,1933— )任共和国总统。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

  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莫桑比克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独立后莫桑比克的执政党。1962年6月25日由莫桑比克民族民主联盟、莫桑比克非洲民族联盟和争取莫桑比克独立非洲民族联盟合并组成。同年9月,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政治纲领,提出莫桑比克人民必须拿起武器,彻底消灭葡萄牙殖民主义,争取莫桑比克的完全独立和解放。主席爱德华多·蒙德拉纳(Eduardo hivambo Mondlane,1920—1969)。 1964年9月25日,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发表《武装大起义宣言》,开始了反对葡萄牙殖民主义的武装斗争。1968年7月,在尼亚萨省解放区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申“武装斗争是解放莫桑比克的唯一道路”。莫桑比克解放阵线领导广大人民坚持了十年武装斗争,1975年6月25日,莫桑比克获得独立,建立了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1977年2月,在马普托(Ma-puto)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将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改建为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通过了党章。主席萨莫拉·莫伊塞斯·马谢尔。

  安哥拉人民反葡武装斗争

  安哥拉人民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斗争。1884年,安哥拉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1951年,葡萄牙把安哥拉改为“海外省”,派总督进行统治。在反对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安哥拉先后成立了三个民族解放组织: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1956年12月10日成立,简称“人运”)、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1962年8月成立,简称“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1966年3月13日成立,简称“安盟”)。1961年2月4日,“人运”为营救被捕的同志,领导数百名武装群众袭击了罗安达(Luanda)的监狱、电台和警察局,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初期斗争受挫,“人运”转移到安哥拉北部,发动种植园工人起义,建立了军事组织,扩大武装斗争。“解阵”和“安盟”成立后,也先后开始了武装斗争。葡萄牙调动了大批军队前来镇压,大肆屠杀人民,毁坏村庄,使大批安哥拉人逃往邻国。但是安哥拉爱国者坚持斗争,武装力量由小到大,迅速发展,不断给葡萄牙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到1972年,“人运”领导的武装力量控制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地区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根据地建立了基层政权组织,组织民兵,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并开展对外贸易。安哥拉人民的武装斗争得到了非洲统一组织以及非洲其他国家人民的支援。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国内发生军事政变,推翻了统治葡萄牙达四十多年的法西斯政权。1975年1月15日,葡萄牙政府被迫同安哥拉三个民族解放组织达成了关于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同年11月11日,安哥拉宣布独立,安哥拉人民坚持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武装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阿沃尔协议

  安哥拉三个民族解放组织同葡萄牙政府签订的关于安哥拉独立的协议,1975年1月15日在葡萄牙阿尔加维省阿沃尔市(Alvor)签署。协议共十一章六十条。葡萄牙在协议中承认,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三个解放组织是安哥拉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协议规定:安哥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卡宾达是安哥拉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安哥拉于1975年11月11日完全独立;在此以前成立总统委员会和由三个解放组织和葡当局组成的过渡政府,总统委员会由三个解放组织各派一名代表组成;葡萄牙军队将于1976年2月底以前全部彻出安哥拉。协议的签订,是安哥拉人民坚持长期武装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

  一九七五一一九七六年安哥拉内战 安哥拉人民经过十四年的武装斗争,战胜了葡萄牙殖民者,获得了独立。根据1975年1月15日签订的《阿沃尔协议》,安哥拉于1月31日成立了过渡政府。不久,由于苏联的挑拨和煽动,参加过渡政府的三个民族解放组织: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之间的分歧扩大,“人运”同“安盟”、“解阵”发生武装冲突。6月16—21日,“人运”主席阿戈斯蒂纽·内图(Agostinho Neto, 1922—1979)、“解阵”主席霍尔敦·罗伯托(HoldenRoberto,1923— )、“安盟”主席约纳斯·萨文比(Jonas Malhei-ro Savimbi,1934— )在肯尼亚的纳库鲁举行会谈,签署了停止武装冲突,和平解决分歧,联合迎接独立的《纳库鲁协定》。但是该协定未能履行,三个民族解放组织的团结未能实现,武装冲突仍在继续。1975年11月11日,“人运”在罗安达(Luanda)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内图就任总统。“解阵”和“安盟”则联合成立政府,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民主共和国。此后,武装冲突扩大为内战。在1975—1976年的内战中,苏联支持“人运”,向“人运”提供了大批军援,派遣了大批军事顾问,并指使古巴派遣大批正规部队支援“人运”。“人运”部队在北部击溃了“解阵”的部队,在南部把“安盟”的部队赶出了城市,安哥拉人民民主共和国即告解体。“安盟”的部队转移到南部丛林和农村,进行反对“人运”政府的武装活动。

  津巴布韦独立

  19世纪末叶,英国殖民主义者罗得斯(CecilJohn Rhodes,1853—1902)创办的“英国南非公司”侵占了津巴布韦,并在1895年把它命名为南罗得西亚。从1923年起,南罗得西亚成为英国的自治殖民地,派驻总督,由那里的白人统治者组织内阁。1953年10月,英国把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和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合并组成“中非联邦”。由于三国人民的坚决斗争,英国于1963年12月31日宣布解散“中非联邦”。1964年10月,史密斯(LanDouglas Smith,1919— )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宣布把国名改为“罗得西亚”,1965年11月11日片面宣布“独立”,1970年3月2日又改国名为“罗得西亚共和国”,企图使其政权合法化。津巴布韦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1963年8月8日成立,简称“民盟”)于1966年4月28日在锡诺亚打响了反对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的第一枪,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革命武装斗争。4月28日这一天后来被定为津巴布韦民族解放战争日。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1961年12月17日成立,简称“人盟”)也于1967年开展武装斗争。津巴布韦自由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挫折,逐渐发展壮大,不断扩大和开辟新战区,在东北部建立了根据地。史密斯政权一面加紧镇压,一面又被迫表示愿意通过和谈“逐步实现多数人统治”。1976年10月,民盟和人盟组成爱国阵线,以协调行动,共同对敌。1977年12月,史密斯企图谋求“内部解决”。穆佐雷瓦(Abel Muzorewa,1925— )领导的统一的非洲人全国委员会参与了“内部解决”,并在1979年4月的大选中获得多数席位,穆佐雷瓦出任“黑人多数”政府总理。由于各方强烈反对,穆佐雷瓦政府未获国际承认。1979年9月,在英国主持下,津巴布韦各方在伦敦举行制宪会议,12月21日与会各方就制定独立宪法、向独立过渡和选举安排、实现停火等三个主要问题达成协议。1980年2月进行议会选举,罗伯特·穆加贝(Robert Mugabe,1925—)领导的民盟获胜。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宣告独立,成立了津巴布韦共和国,穆加贝任共和国总理。

  赞比亚独立

  1889年,英国殖民者罗得斯创办的“英国南非公司”侵占了赞比亚的东部地区。1900年又控制了赞比亚的东北地区。1911年,英国将上述这些地区合并,用罗得斯的名字命名,称“北罗得西亚”,由“英国南非公司”管辖。1924年,英国政府接管该地区的行政管辖权,赞比亚成为英国的“保护国”,派驻总督直接统治。赞比亚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35—1940年,非洲矿工多次举行罢工。1948年,以工会组织为中心建立了“北罗得西亚非洲人国民大会”,要求实现非洲人自治。1953年10月,英国把北罗得西亚、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和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强行合并为“中非联邦”,遭到各国人民的反对。赞比亚人民为反对“中非联邦”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政治大罢工。1959年10月,肯尼思·戴维·卡翁达(KennethDavid Kaunda, 1924— )领导成立了联合民族独立党,提出了解散“中非联邦”、实行非洲人“一人一票”普选制和要求独立的口号。1961年8月,北部铜矿区人民发动大规模武装暴动,斗争蔓延到几个省。在“中非联邦”三国人民斗争的压力下,英国被迫于1963年12月31日宣布解散“中非联邦”。1964年1月,北罗得西亚举行历史上第一次大选,联合民族独立党获胜,组成了以卡翁达为总理的“内部自治政府”。同年10月24日,北罗得西亚宣布独立,定国名为赞比亚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卡翁达任共和国总统。

  马拉维独立

  1889年,英国南非公司侵入马拉维,同当地各部族酋长签订了“保护条约”。1891年,英国殖民地部正式宣布这一地区为“英属中非保护地”,派专员进行统治。1907年设立总督,并把这一地区改称尼亚萨兰。1953年10月,英国把尼亚萨兰、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和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强行组成“中非联邦”。马拉维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44年5月,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成立,1958年海斯廷斯·卡穆祖·班达(Hastings Kamuzu Banda,1906—)任主席,1959年9月30日改称马拉维大会党。该党领导马拉维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拼凑“中非联邦”,要求实现完全独立。1962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制宪会议上,英国政府被迫同意尼亚萨兰有权退出“中非联邦”,实行“内部自治”。1963年2月1日,尼亚萨兰实行“内部自治”,成立了以班达为总理的自治政府。1964年7月6日,尼亚萨兰宣布独立,改名为马拉维。1966年7月6日,马拉维宣布为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班达就任共和国总统。

  博茨瓦纳独立

  博茨瓦纳原名贝专纳。1885年英国侵占贝专纳,宣布北部为英国的“保护地”,南部为英国殖民地,称英属贝专纳。1895年英属贝专纳被并入开普殖民地,1910年和开普殖民地一起并入南非联邦。北部贝专纳仍作为“保护地”受英国统治。贝专纳人民为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60年代初,先后成立了贝专纳人民党(1961年)和贝专纳民主党(1962年1月),提出了民族独立的要求,贝专纳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发展。1965年3月3日,英国被迫宣布贝专纳实行“内部自治”。在立法议会选举中民主党获胜,该党领袖塞雷茨·卡马(Se-retse Knama,1921—1980)任自治政府总理。1966年9月30日,贝专纳宣布独立,改名为博茨瓦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塞雷茨·卡马出任共和国首任总统。

  马达加斯加独立

  马达加斯加是非洲大陆东南方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国。1896年沦为法国殖民地。马达加斯加人民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达加斯加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46年,拉塞塔(Raseta)和拉沃昂纪(Ravo-ahangy)领导成立了“马达加斯加民主革新运动”,提出废除殖民制度、实现民族独立的口号。1947年3月,“革新运动”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反法武装起义,遍及全岛五分之三的地区,百分之七十的群众参加,斗争持续了一年多。法国殖民者调集大批军队血洗全岛,十多万人被杀害,二万多人被监禁,残酷镇压了这次起义。1950年起,工会组织活跃,罢工连续不断。1955—1958年,民族主义组织纷纷建立,民族独立运动又进入高潮,迫使法国不得不作出让步。1957年初,根据法国海外领地“根本法”,马达加斯加成为法兰西联邦内的“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10月14日,根据《戴高乐宪法》,马达加斯加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定国名为马达加斯加共和国。1960年6月26日,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宣布独立,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菲利贝尔·齐腊纳纳(Philibert Tsi-ranana) 任共和国总统。1975年改国名为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

  纳米比亚独立问题

  南非当局坚持非法占领纳米比亚,阻挠纳米比亚独立的问题。纳米比亚原名西南非洲。1890年被德国殖民者占领。1915年7月,南非当局以参加协约国作战为名,出兵占领纳米比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非当局要求将纳米比亚并入其版图,1946年联合国大会否决了南非当局的要求。1949年4月,南非议会通过《西南非洲事务修正法》,非法并吞了纳米比亚。1950年7月,联合国国际法院宣布南非这一行动为非法。1957年,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南非当局把纳米比亚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但南非当局拒绝执行。1966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取消南非对纳米比亚的“委任统治权”。1967年5月,联合国特别会议决定成立纳米比亚理事会,作为纳米比亚的合法行政当局,负责结束南非的非法占领,使纳米比亚人民行使自决和独立的权利。1968年6月,联合国大会宣布根据西南非洲人民的意愿,将西南非洲改名为纳米比亚。纳米比亚人民为反对南非殖民统治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66年8月26日,西南非洲人民组织领导下的游击队,在纳米比亚北部卡普里维地带袭击南非殖民军,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纳米比亚人民不畏强暴,坚持斗争,不断扩大游击队,开辟新战区,武装斗争从北部边缘地区逐步向南推进,使敌人遭到惨重损失。1978年8月,联合国秘书长在美、英、法、西德、加拿大五国提出的“解决纳米比亚局势的建议”的基础上,向安理会提出实现纳米比亚独立的计划,主要内容是:由联合国派遣以秘书长特别代表为首的包括七千五百名军事人员和一千三百名文职人员组成的“联合国过渡时期协助团”,去纳米比亚监督和控制选举,驻纳米比亚的南非军队和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的游击队停止敌对行动,并分别在指定地点集中;南非部队逐步撤走;停火七个月后举行议会选举,制定宪法,确定独立日期。9月28日,安理会通过决议,批准了秘书长的计划。南非当局对安理会的决议虽原则上表示同意,但一再节外生枝,使纳米比亚独立问题的谈判时续时断,纳米比亚独立至今未能实现。

  沙佩维尔事件

  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野蛮屠杀非洲人的惨案。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一贯推行极端反动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1952年颁布的《通行证法》规定,非白种人必须随身携带“身份证”、“寻职证”、“迁移证”、“纳税证”等十多种证件,随时接受警察的检查,如证件不全,就加以逮捕,投入监狱,再由监狱“出租”给矿场主和农场从事强迫劳动。1960年3月21日,德兰士瓦省沙佩维尔(Sharpeville)的非洲人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南非当局强行推行《通行证法》。南非当局出动大批军警,对示威群众进行血腥镇压,七十多名非洲人被枪杀,二百四十多名被打伤,被捕者多达两万余人。这一暴行激起了南非人民的极大愤怒和更加强烈的反抗。

  索韦托事件

  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血腥镇压阿扎尼亚人民的惨案。索韦托(Soweto)是南非约翰内斯堡市郊的一个最大的黑人居住区。1976年6月16日,索韦托区数千名黑人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南非当局强行规定黑人学校用南非荷兰语讲课。南非当局出动上千名警察进行镇压,造成一百七十多人被打死,一千多人被打伤的骇人听闻的大惨案。这一事件激起了广大黑人的极大愤怒,抗暴斗争迅速扩展到南非大部分地区。南非黑人的正义斗争得到了非洲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南非共产党

  南非工人阶级政党。1921年7月30日,南非国际社会主义联盟(1915年成立)与其他社会主义团体在开普敦(Cape-tomn)举行会议,成立南非共产党,选举威廉·亨利·安德鲁斯(Wil-liam Henry Andrews)为总书记。南非共产党成立后,在南非工人运动和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50年,南非当局制定了“镇压共产主义条例”,南非共产党宣布自动解散。1953年,南非共产党又建立秘密组织,进行地下活动。

  科摩罗独立

  科摩罗是位于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海峡北端的岛国。1912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57年成为法国的“海外领地”。1961年12月,科摩罗实行“内部自治”,但外交、国防、财政和经济仍由法国控制。科摩罗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63年,昂儒昂岛马凯莱的农业工人举行起义。同年,“科摩罗民族解放运动”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成立,提出为反对殖民主义、实现民族独立而斗争。1968年2月,“科摩罗民族解放运动”在国内的组织发动了反殖民主义示威游行和学生罢课斗争。1974年12月22日,科摩罗举行公民投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选民赞成独立。1975年7月6日,科摩罗议会通过决议,宣布科摩罗独立。科摩罗民主联盟领袖、自治政府主席艾哈迈德·阿卜杜拉(Ah-med Abdallah,1919— )出任科摩罗第一任总统。1976年10月22日,改国名为科摩罗伊斯兰联邦共和国。

  斯威士兰独立

  1907年,斯威士兰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斯威士兰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60年8月,安布罗斯·兹瓦尼(Ambro-se Zwane,1924— )创建了斯威士兰进步党,提出了要求实现民族独立的纲领。1962年2月,兹瓦尼脱离进步党,另组恩格瓦尼民族解放大会。1963年5、6月间,在恩格瓦尼民族解放大会领导下,斯威士兰工人举行大规模罢工,斗争坚持一个月之久,遭到英国殖民当局的血腥镇压。1963年5月,英国当局被迫实行“宪法改革”,新宪法规定斯威士兰设立行政会议和立法会议,但实权操在英国专员手中。1967年,斯威士兰举行大选,酋长索布扎二世(Sobhuza Ⅱ,1899—1982)和他的支持者组成的“因博科德沃民族运动”(1946年成立),获得了议会中的全部席位,组成内部自治政府。1968年9月6日,斯威士兰宣布独立,仍留在英联邦内,索布扎二世为国王、国家元首。

  莱索托独立

  莱索托独立前称为巴苏陀兰。1843年被英国侵占,成为英国的“保护国”。巴苏陀兰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52年,以思祖·莫赫勒 (Ntsu Mokhehle,1918年— )为首的巴苏陀兰大会党成立,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1959年9月,英国批准巴苏陀兰“宪法改革”,规定成立国民议会和行政会议,但实权仍操在英国专员手中。1960年8月,莫舒舒二世(Moshoeshoe Ⅱ,1938—)被宣布为巴苏陀兰最高酋长。1961年,巴苏陀兰爆发了第一次工人总罢工。在巴苏陀兰人民斗争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巴苏陀兰于1965年实行自治。1965年,巴苏陀兰举行大选,巴苏陀兰国民党(1959年4月成立)获胜,组成内部自治政府。1966年10月4日,巴苏陀兰宣布独立,改国名为莱索托王国,莫舒舒二世为国王,巴苏陀兰国民党领袖莱布阿·乔纳森(Leabua Jonathan, 1914— )任首相。

  毛里求斯独立

  毛里求斯是印度洋西南部的岛国。18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毛里求斯工党(1936年成立)领导人民进行了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61年7月,英国被迫同意毛里求斯分两阶段实行“内部自治”。在1965年伦敦宪法会议上,毛里求斯工党坚决要求独立。1967年8月,毛里求斯举行了第一次立法议会选举,由毛里求斯工党、独立前进集团(1958年成立)和穆斯林行动委员会(1958年成立)联合组阁。1968年8月12日,毛里求斯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毛里求斯工党领袖西沃萨古尔·拉姆古兰(Sir Seewoo-sagur Ramgoolam, 1900—1985)任总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