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苏满洲铁路事件】铁路争端导致边境冲突

 梦想童年594 2021-06-20
中苏满洲铁路事件

中苏满洲铁路事件

  1929年,中苏发生满洲铁路争端,并进而发生边境冲突。

  这一争端的引发,有其复杂的背景。1927年,蒋介石背叛国民革命,旋即抛弃“联俄、联共”的政策,意欲驱除苏联在中国的影响。12月,蒋介石宣布与苏联断交,并在汉口、广州、上海等城市驱逐乃至逮捕、杀害苏联领事馆人员。1928年12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借收回中东路为名,力图完全排除苏联驻东北的机构。

  中苏满洲铁路,即中东路,又称东省铁路。它以苏联赤塔为起点,途经中国东北,以苏联海参崴为终点。在中国境内,干线起于满洲里,止于绥芬河,长1484公里;支线由哈尔滨到长春,长241公里。1903年,该线由沙俄建成营业。1905年,日本占去长春至大连段(即南满铁路)。1924年5月31日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和9月20日的《奉俄协定》均规定该铁路由中苏两国共管。但是,苏联没有认真履行协定,不归还应还予中国的非铁路本身之营业,单方面控制铁路管理局,侵吞巨额铁路盈利。因此,东北地方当局久怀忿恨。

  张学良易帜之后,在蒋介石的支持下,遂下决心驱逐苏联势力。1928年12月22日,中东路哈尔滨自动电话站被强行接管。1929年1月,苏方《群众之声》报馆被封闭。5月27日,东北地方当局搜查哈尔滨苏联总领事馆,拘捕馆员39人。7月16日,中方督办兼理事长将苏方局长免职,解雇苏方高级职员59人并遣送回国。同时中东路沿线苏联国营机构或遭接管,或被封闭。此后,又陆续逮捕苏联侨民2000余人,造成数十人死亡。苏联于7月13日向南京国民政府及“奉天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3日答复,旋于7月18日断绝外交关系。至此,中苏关系全面恶化。

  此时,中苏双方开始向边境地区调集部队。自7月20日起,边境发生冲突。8月6日,苏联组成特别远东军,布留赫尔(加伦将军)出任司令。接着,苏联发动攻势。自绥芬河、满洲里、黑龙江与松花江合流处,展开了战争,攻克我边境重镇,侵入到绥远地区。11月27日,苏军占领满洲里及扎兰诺尔。扎兰诺尔一役,中国军队7000人伤亡,旅长韩光第阵亡。1929年12月16日,中方代表蔡运升在伯力与苏方代表西曼诺夫开始谈判,12月22日签订新协议。协议签订后,苏军返回国内。

  1930年10月8日,中苏双方就中东路事件开始正式会谈。蒋介石想一劳永逸地将苏联势力逐出东北,提出提前赎回中东路的要求。但苏联方面先是提出种种先决条件,如对苏联远东安全的保障、恢复中苏外交关系及缔结贸易协定等,然后又开出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无力承担的要价——赔款4.5亿金卢布,用美元支付,自筹款项和一次付清。中方难以应允,谈判僵持不下。是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所谓赎路问题自然无从谈起。后来,苏联以极其优惠的条件将中东路卖给了伪“满洲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