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时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有着怎样的影响

 梦想童年594 2021-06-20
农作物成熟等待收割

农作物成熟等待收割

  1930年1月,联共(布)中央正式提出农业全盘集体化。

  1927年,苏联的农业仍然是以个体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提供的商品粮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种状况,越来越明显地拖了工业化的后腿。

  为此,联共(布)中央于1927年12月2—19日,召开了第十五次代表大会,要求“把个体的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当年冬季,苏联出现了一场严重的“购粮危机”。围绕着如何解决这一困难的问题,党内发生了一场大规模争论。布哈林认为,购粮危机的原因在于工业化步伐太快,国家计划不周,导致农业停滞,应当增加农业投资,提高粮食收购价,清除国家机关的官僚主义。斯大林则认为,购粮危机的原因首先在于富农的破坏,更深的原因则在于小农生产。经过一场尖锐斗争,斯大林战胜了布哈林,开始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到1929年10月,全国已有近200万户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占总农户的7.6%。

  但斯大林还嫌此速度太慢。到1929年11月,他发表了《大转变的一年》一文,声称农民已在整村、整乡、整区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集体农庄,而且农村的中心人物——中农也在成批加入农庄了。12月27日,他又发表了消灭富农的讲话。9天后,联共(布)中央宣布用“消灭富农”取代“限制富农”的政策。1930年1月5日,联共(布)中央又通过了一项重要决议:《关于集体化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农庄建设的办法》,把全国划为三类地区,规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期限,正式提出了全盘集体化的任务。

  于是一场农业集体化的狂潮席卷了全国农村。到1930年3月,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猛增到占总农户的58.1%,同时又展开了消灭富农的斗争。

  在农业集体化的高潮中,干部不遵循农民自愿的原则,普遍地出现了急躁冒进的错误,从而引起了农民强烈的不满。有鉴于此,1930年3月2日,斯大林发表了《胜利冲昏头脑》一文,随后,联共(布)中央公布了《关于反对歪曲党在集体化运动中的路线的决定》,重申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到1932年底,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已占全国总农户的60%,在主要产粮区集体农户达80%到90%,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同时又建立了2000多个拖拉机站。至此,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到1937年,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0%以上。

  对于苏联农业集体化的问题,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首先,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原则是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理的。其次,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和要求看,集体化也是符合苏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的。再次,农业集体化对促进技术改造和工业化的高速度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为反法西斯战争准备了物质基础。最后,尽管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存在着严重缺点,造成一些消极后果,但它毕竟是苏联党和人民在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创造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集体化农业制度,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不能用以后所发生的事来否定苏联当时取得的经验。另一种意见认为:首先,农业集体化是苏联领导人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要求在农民身上解决工业化资金和粮食问题的必然结果。它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阶段,并不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原理。其次,苏联主要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来实现集体化,违背了马列主义关于通过示范引导的办法改造小农的原则。再次,集体化的政策破坏了苏联经济建设的平衡,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以致引起生产下降和社会动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