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民乐镇萝村

 木香草堂 2021-06-20

骑游北流民乐萝村是31日周六,这天阴天多云,虽然有下雨的迹象,但始终都是南风吹拂而没有下雨。温风始至,回南天气,所以这天的骑行还是比较理想的。一共车友有十五人,组织者是天行健俱乐部。

因为这次骑行的目的地是村,所以我们也采取了与之相应的方式,从城区开始,骑行的路线都是从村穿过。郊区的陈村、太阳村,北流新圩的悟村等,到了民乐吃过午饭后才来到萝村。从上午九时,到下午一时许到了萝村云山寺。

这个寺院初建是明代,后在清朝两度复修,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样子。精美的柏木雕花神龛,玉石香炉,大铜钟鼓,墙壁鲜艳的人物花鸟显出珍贵。其中一个古戏台是明朝的,后在清光绪年关再次重修,完好至今。但见,长高宽皆有十米以上,木石结构,飞檐跷角,红木大梁,显得富丽堂皇,庞大显眼。

萝村有很多古迹,分别以文化校址、朝庭命官、进士第等互相结合。陈氏宗族出有清府县官,奉直大夫,还有相当一品荣禄大夫等,其中一门宗室三代为官,所以有资格建有镬耳楼。

进士第建于清道光年间,雕梁画栋,庭院深深,厅堂高大明亮,俨然就是一座豪宅。但见,数十米长的大院,其间几道阶梯,数重大门,厢房上还修有楼阁。通道皆有一米以上,可见极其宽阔,实际就是飞黄腾达的豪门。

进士第的后面,是当代著名国学家、诗人、教育家陈柱的故居。陈柱尊曾被交通大学等多所院校聘为教授,撰有颇多著述诗作,其中《诸子慨论》等十几篇精辟论作受到前辈推崇,《中国散文史》是开山之作,是南社有代表性的诗人。评语“横空而来,足使千古学人才人一起俯首”,是罕见的著作等身的国学巨擘。

陈柱家虽然是书香门第,祖上是商宦,但故居并不是想象中的豪门大宅,而是一座建在更高的坡路上的小院子。大约一二百个平方,门后是长方形的天井,天井四面是简单的泥砖小屋。

门前不是插满竹篾的篱笆,而是用沙泥筑起的围墙,围墙中长有两株双人合抱不过的数百年的老荔枝树。树身苍老,枝繁叶茂,院子后也长有同样的三株荔枝树,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景色。

入门的阶梯,也有奇特的地方。它不是方形的,而是半月形的,两边的接口贴到了比平地更高的屋脚,既出入更为方便,这个修法也成为了让人惊奇的一景。

院子整理得极为干净整齐,此时好客的陈家后人,见到我们在院子里探望瞻仰,特地抽出了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陈柱居住的小屋。门锁打开,但见迎客厅上,两边的墙壁,挂满了一排淋琅满目的书画作品。

陈柱年轻时,与最负盛名的国画宗师黄宾虹成为了忘年交。当时宗师在桂林讲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陈柱两次邀请宗师到萝村作画,所以墙上的画作都是宗师的仿真墨迹。

陈柱与马君武和郑逸梅交厚,墙上也有留念的书写。这座小屋有一个后花院,其间种有月桂和丁香,尽显文雅秀气。月桂花后是一座藏书楼,藏书楼建在后花院最高的角落,有亭子一样大小,瓦顶泥砖显得极为简朴高洁。

萝村除了名门豪宅之外,还有一座令人想象不到的重要校址。抗战时期,为了保存教育机制,大多数高校纷纷择地后撤。无锡国专在这个时候,撤到了北流民乐萝村。

虽然时间很短,39年到41年之间,人员较少,但这个国专却是最繁盛的时期,汇聚了军政、文化各届要人。除了黄宾虹之外,李济深、黄绍闳、梁濑溟、吴其昌、田汉等等都在其中。由此,这条大容山脚下偏远的小山村,就有了开天劈地的一大名迹。

只见校址搬在陈辅邦祠的宅地,门墙上有两处牌匾,着重记述了国专搬来的起因。这样,国专旧址,为萝村增加了一道更为风光的名胜,成为了游民乐萝村必不可少的一处重要地方。

陈柱故居,无锡国专,是萝村的校址文化。在游览过程中,让我们如沐春风,无限惬意。至此,骑行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