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唐习律90|司空图退隐山中二十年,得到这个消息绝食而亡

 老街味道 2021-06-21

前言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位以梁代唐。第二年,唐哀帝李柷被杀。消息传到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永济)的王官谷中,一位隐居的老人潸然泪下,不久绝食而死。

这位老人就是《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唐末诗人司空图。

一、司空图其人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当年33岁 。

据《新唐书》记载,司空图初入仕途遇到两个贵人,一位是礼部侍郎王凝,877年,司空图追随出任宣歙观察使的王凝,在其幕府任职。王凝去世后,司空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

在东都洛阳,他遇到了另一位贵人:作过宰相的卢携。卢携非常赏识司空图,曾经作诗《题司空图壁》云:

姓氏司空贵,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叹屯奇。

大意是,司空图呀,出身很高贵,但是担任的官职很卑微。假如老夫我还在的话,你不用叹息仕途不顺利。

果然,第二年,卢携再次拜相,司空图被其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唐僖宗广明元年( 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了长安。

司空图的弟弟有个奴仆叫段章,参加了黄巢起义,段章热情地劝他往迎起义军,但是他不肯,便逃回了故乡。当时还有一个诗人皮日休,被黄巢军俘获后任翰林学士,黄巢兵败后皮日休不知所终。

司空图回到故乡河中,他听说僖宗在凤翔,于是去了凤翔,被封为知制诰、中书舍人。这段故事有点像安史之乱的杜甫,可惜追随唐肃宗的诗圣没有得到过这么重要的官职。

唐僖宗被挟持去了陕西宝鸡,司空图又回到家乡,从此决意仕途,开始了二十多年的王官谷隐居生活。他的大部分诗歌和诗论也是在这一时期写成 。

二、《退栖 》

唐光启三年(887),唐僖宗去了宝鸡。司空图没有得到随驾的机会,于是回家隐居于中条山王官谷,有《丁未岁归王官谷》为证:

家山牢落战尘西,匹马偷归路已迷。冢上卷旗人簇立,花边移寨鸟惊啼。

本来薄俗轻文字,却致中原动鼓鼙。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

归来后,司空图决定从此隐居避世,不在过着战战兢兢的仕宦生涯了。

曾作有七律一首《退栖》云:

宦游萧索为无能,移住中条最上层。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失良朋。

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此诗脉络如下:

1、萧索

首句中的萧索,体现在三四句: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失良朋。

颔联这俩句,妙在比喻,剑如优秀的助手,书是最好的朋友,得失之间,写出其宦游多年的萧索之情。

书剑是古人两件随身之物,有着特殊的象征。孟浩然诗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即“宦游萧索”之意。

2、无能

首句中的无能,体现在五六句: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

这里用了两个典故,燕昭王筑黄金台拜将,又千金买马骨,表示其爱才心切。支遁是东晋高僧,爱好养鹰马。上联用燕昭王典故,表示出仕,下联用支遁典故,表示隐居。

司空图表示,自己才能不济,不是燕昭王眼中的宝马,还是去山中隐居吧。

3、移住

第二句总的移住,体现在尾联: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移住中条最上层,离开令人束缚的仕途,“致身绳检外”,隐居在中条山里。肯,就是不肯的意思。不在担惊受怕于凶险的晚唐权力之争。

唐僖宗不久从宝鸡回到了长安,第二年(公元888年)3月,僖宗病死于长安宫中的武德殿。继位的是其弟弟,另一个傀儡皇帝唐昭宗李晔。

三、题休休亭(一作耐辱居士歌)

唐昭宗李晔即位后,多次征召司空图,先后拜舍人、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

李唐王朝病入膏肓,外有藩镇割据,内有权臣乱政。黄巢起义军中投降朝廷的朱温,渐渐羽翼丰满,完全控制了朝政。唐昭宗李晔仅仅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而已,

司空图早已经看透了时局,因此以老病为由,坚辞不受。为此,他在王官谷特地修了一个亭子,取名叫“休休亭”, 并写了一篇《休休亭记》以明其志:

遽更其名者,非以为奇,盖量其材,一宜休也。揣其分,二宜休也。且耄而聩,三宜休也。而又少而惰,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救时之用,又宜休也。

另有《耐辱居士歌》一首:

咄,诺,休休休,莫莫莫,伎两虽多性灵恶,
赖是长教闲处著。

休休休,莫莫莫,一局棋,一炉药,
天意时情可料度。

白日偏催快活人,黄金难买堪骑鹤。
若曰尔何能,答言耐辱莫。

另有绝句《休休亭》诗云:

且喜安能保,那堪病更忧。可怜藜杖者,真个种瓜侯。

另有古诗《休休亭》(本濯缨亭,为陕军所焚,复构之,易名休休)云:

洗耳谢市朝,构亭得馀址。

三径草长深,一毫尘不起。

支肘看青山,引鹤听流水。

独有爱君心,时时拟纶旨。

司空图的这几首诗文大意差不多,我老老实实地隐居家里,不会再出山去实现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梦想,作个邵平那样的种瓜人就满足了。但是,我的爱君之心却从未失去。

四、二十四诗品

贺贻孙《诗筏》评价司空图说:

晚唐惟司空图善论诗……但其自为诗,亦未脱晚唐习气,

司空图的诗,后人评价不算太高,但是他诗论专著《二十四诗品》却开创文艺批评形式方面有广泛影响。

《二十四诗品》把诗歌按照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二十四类:

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

形式上由二十四首四言诗组成。每一首四言诗分12句,例如“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这种方式,引起不少后代诗人仿效,例如清朝随园老人袁枚的《续诗品》,其中“即景”篇写道:

混元运物,流而不注。迎之未来,揽之已去。

诗如化工,即景成趣。逝者如斯,有新无故。

因物赋形,随景换步。彼胶柱者,将朝认暮。

不过,《二十四诗品》到底是不是司空图所著,目前还有些争议。

结束语

司空图写完《退栖》诗以后的二十二年中,基本隐居在家乡的王官谷。

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司空图无奈赴任,去了长安后佯装老病不理政事,后被放还。

东晋灭亡后,诗人陶渊明隐居终老。司空图却没有超脱世外,72岁时,司空图为唐王朝的灭亡而绝食殉身。宋代刘克庄评价说:

节将飞飏去,牙郎卖弄馀。唐臣不负国,惟有一尚书。

结束时,作七律一首为今天作业,《哀司空图》:

日落西山西复西,长安回望乱云迷。断肠天子咏雷句,慧眼诗人歌退栖。

亭下休休还莫莫,梦中恨恨独凄凄。武陵溪送桃花尽,唯有空山杜宇啼。

@老街味道

观唐习律89|陆龟蒙皮日休并称皮陆,相互次韵唱和堪比元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