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日迎夏至,今夏雨水多不多?三伏天热不热?看看夏至俗语咋说

 三农小毛 2021-06-21

前言

导读:夏至到了,老祖宗留下的夏至节气的俗语,句句都是经验之谈

6月21日,就要迎来24节气中第10个节气——夏至节气了,这也是入夏以后的第4个节气了。虽然它叫“夏至”,可并不是说夏天到了的意思。在《恪遵宪度抄本》中对夏至节气的描述是:“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古人认为“夏为大,至为极”,夏至节气在农历的五月中旬,这个期间万物壮大繁茂到了极点,并且阳气也将达到了极致。所以得名“夏至”,它也是我国最早确定第一个节气。

在古代的时候,夏至不只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节日,古人也称它为“夏至节”,要家家户户祭祀祖先。同时夏至之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日期和它密不可分,那就是“三伏天”,这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所以农民也是尤为关注的。

那么夏季的雨水多不多,三伏天热不热呢?我们来看看老祖宗的夏至俗语怎么说,句句都是经验之谈,彰显着古人的智慧。

夏至雨点值千金。

这句俗语在广大的华北地区较为流传,很多南方地区也适应。意思大家也看得出来,就是老百姓期盼着夏至节气这天能下雨,当然了前后几天也算。这个时期下雨,那就相当珍贵,简直是价值千金。类似的俗语还有“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更是凸现出来了夏至节气下雨的重要性。

古人在长期的观察发现,一般夏至节气这天前后下雨了,那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充足,不会出现较大的旱情。因为进入夏至节气以后,虽然夏收作物已经基本收回家了,可是秋收作物正在茁壮成长,这个时期温度高、光照强,作物的生长更是需要雨水的。如果出现旱情,那对农作物的影响很大。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在小时候,就常常听到老辈人在夏至节气前后说起这句俗语,说的是在农历五月份出现旱情不可怕,可怕的是到了六月份还不降雨的话,那就比较麻烦了。从这句俗语也可以看得出来,老农民在5月份对雨水的需求不大,而到了六月份就非常渴望了。

夏至节气是在农历五月份的中旬,这个期间北方的小麦正在成熟收割,这也是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这个期间天气热一点,降水小一点,对于小麦的成熟、收割都是有利的。相反如果降雨多,那成熟的小麦可能就在地里倒伏了,即便是收回家也会因为没有地方晾晒而发芽、腐烂。但是在现在不同了,有机械收割了,下雨天也能收,同时还能加工烘干,只是成本高一点。

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这是一句能预测三伏天热不热的俗语,它的字面意思也很简单,说的是在夏至节气如果下雨了,那么到了三伏天就会比较的闷热。而重阳节期间如果下雨了,那预示着冬季少雨,天气以晴天为主。

这句俗语也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夏至节气到了,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往往要等到二三十天以后的三伏天才是最闷热的。其中三伏天又可以分为头伏、中伏和末伏,而头伏和末伏是10天,中伏10天或者是20天。一般情况下,在三伏天里面“中伏”最热,农谚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就是这个道理。

之所以说夏至节气下雨,三伏天较热,那是因为夏至下雨了,后面的雨水偏多。而在夏季的时候,下雨的天气反而会更加的燥热,尤其三伏天期间的下雨前一段时间,更是像蒸笼一样让人酷暑难耐。

夏至不下,锄头高挂。

虽然这句老俗语有点夸张,但古人所传下来的很多俗语、农谚都有着夸张的特点,这也是为了便于记忆和传播。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夏至节气这天,如果是大晴天,那后面的雨水很少,基本都会出现旱情,粮食种了也是白种,还不如把锄头挂起来。

当然俗语的本意不是这样,它是提醒农民朋友们这一年的雨水较少,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肯定不是劝说农民“躺平”了,它的重点是突出后面的雨水较少。另外还有类似的俗语“夏至大烂,梅雨当饭”、“夏至大晴天,无雨到秋边”,说的都是夏至节气如果下雨了,那么后面的雨水就很充足,而夏至节气滴雨未下,则后面雨水偏少,还可能会出现旱情,农民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夏至节气下雨好不好?

如果你问老农民,多数的人回答都是夏至节气下雨才好。其实这个也是有道理的,夏至节气下雨了,一个原因是顺应了节气,有一个好的预兆。另外一方面就是夏至节气下雨,确实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利。

当夏至节气以后,马上就要入伏了,也就是一年中最炎热难耐的时光了。不仅人热得受不了,农作物也是一样,它们也是需要雨水的。这个期间温度高,农作物的生长也快,更缺不了雨水了。如果雨水比较的充足,尤其是在华北、东北和西北等缺雨水的地方。

在下雨以后的夜晚你跑到玉米地里,甚至都能听得见玉米生长拔节的咯吱咯吱声响。因此在夏至节气下雨了,土地湿润了,农作物生长就更好,哪怕后面没有怎么降雨,但是有了这一次降雨,对于农作物生长也是有利的。

结束语

有些人说了,夏至节气下雨,三伏天就很热了。其实吧,农谚说得好“该热不热,不成年景”,三伏天本来就是热的,热才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才会迎来大丰收。

但是俗语也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只是对天气的预测而已,并不一定就是百分百准确的。毕竟天气是变化莫测的,在今天的高科技都未必能准确预测,何况“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得。但是在古代没有高科技,古人能总结出这么厉害的俗语,也体现了古人的一种智慧。

夏至节气到了,你还知道哪些夏至节气的俗语呢?欢迎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