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走路”能降血糖?协和内科主任:年过60,做好3件事或会更好

 w2016 2021-06-21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与九十年代相比,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被机器替代,现在更多的是脑力劳动。

而这就造成很多人,长期伏案工作,可能最多的“运动”,除了上厕所,就是取外卖,这样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是极其不利的。

长期以往,会导致身体的代谢机能下降,此时,体内的糖分就会难以及时代谢,之后会转化成葡萄糖,增加血液中的糖分,从而形成高血糖。

其实在高血糖初期,身体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这也会导致病情持续恶化,当发现异常时,往往血糖已经超标,极易引起糖尿病等并发症出现。

“多走路”就能降血糖?听听医生怎么说

近年来,有许多人也开始注重养生,学习该方面的知识,而对于糖尿病,也有很多存在争议的话题,例如多走路就能降血糖。

关于这个话题,北京市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雪华主任直言:多走路降血糖,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多走路的同时,还应搭配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经常走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身体的代谢效率,能促进体内糖分的分解,加速胰岛素的分泌,辅助控制血糖。

对于血糖高的人,在选择运动方式方面,应考虑与自身身体素质强度相符合的有氧运动,例如太极拳、慢跑、骑单车、广场舞等。

血糖“超标”,身体会出现哪些异常呢?

▲体重不断增加,饭量增大;

▲经常会感到口渴,晚上起夜次数增多;

▲身体乏力、嗜睡;

▲头部晕眩,走路脚疼;

▲皮肤瘙痒,且出现伤口,不易愈合;

是不是所有的人,多走路,都能降血糖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60岁以上的人来说,其身体机能退化,各个器官、组织逐步衰退,体力就容易跟不上,若是走太多路,还会对腿部、腰部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因此,针对于60岁以上的人,做好这3件事,要比多走路更重要。

第一件事:调理饮食

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标准的空腹血糖值应控制在3.9~3.1mmol/L,对于年纪稍大的人来说,标准相对需要宽松一些,空腹血糖平时尽量保持在7.0-9.0mmol/L即可。

因此,对于高血糖患者,平时饮食上要保持清淡,多食用新鲜蔬菜和粗粮,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糖患者也应注意营养物质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平时可以规定好就餐时间、就餐次数、营养的摄入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第二件事:多喝水

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及时补充,可保持体液充足,对于稳定血糖,也有一定的作用。

平时在喝水的时候,可以将一些有益于控糖的小植物泡入杯中,补充微量元素。

怀灵菊中就含有丰富的菊甙、硒元素、氨基酸等,适合泡水饮用。

研究表明:

菊甙可以促进血液中杂质、毒素的分解,抑制有害物质损伤血管,同时,降低胰岛对血管造成的损伤;

硒元素能帮助受损血管组织完成修复,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调理血糖;

氨基酸则能辅助修复胰岛B细胞,保障胰岛素的正常分泌;

热水闷泡怀灵菊,3分钟后即可饮用。

第三件事:早睡早起,不熬夜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手机就能完成工作、娱乐等事情,这也导致很多人养成了熬夜的习惯,晚上不睡,早上还要早起,长期如此就会导致身体内分泌紊乱,不利于血糖的稳定。

因此,为了身体健康,平时最好在晚上的11点左右,进入睡眠,以免血糖失控,危害身体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