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70分钟的电影,一共死了8442人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06-21

死亡,一直是我们讳莫如深的一个沉重话题。

只要提到“死”这个字眼,联想到的情绪都是悲伤、痛苦、泪水等负面因素,但其实死亡是一件十分平静的事。

没有痛哭流涕,没有声嘶力竭。

之所以说起关于死亡的话题,是因为椒椒前几天看到的新闻。

中国台湾第一个选择安乐死的人,傅达仁

他是台湾国宝级的主持人,乐观开朗,身材高大又健美,却在晚年时饱受胰脏癌折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积极推动安乐死合法,但没成功。

为了不再忍受疾病的折磨, 86岁的他在家人陪同下于去年6月前往瑞典,选择了安乐死。

死前还和家人有说有笑,他们唱完最后一首歌时,傅达仁平静的躺在了儿子的怀里,与世长辞。

我们没有权利选择如何出生,但有权利选择如何告别。

比起躺在病床上,靠着冰冷的仪器维持着心跳仪上的数字,体面平静的迎接死亡似乎才是对于个人声明的尊重。

至少傅达仁从始至终都是这么认为的,常说生死之外无大事,可我们的生死教育远远不够,多数人对于生死的概念都是依靠自学。

如何出生,如何死去,这些事从来没有谁去教我们。

相对于知识教育,生死教育和生死观才应该是最早奠定的,这直接影响到每个人对于生命的认知。

傅达仁选择安乐死的背后是关于生命的探讨,让人有权去选择自己的结局,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而亚洲国家中的泰国显然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只因为这部电影:

《死于明日》

Die Tomorrow

电影很短,仅仅70多分钟,可质量没有缩水,全篇主题仅有两个字,死亡。

本片灵感源于各类社会新闻,导演从中看到了生死无常,意外去世、自杀、老死等各种造成死亡的方式。

前一天还是欢声笑语,第二天就成了阴阳两隔。

为了加强观众对于死亡的认知概念,电影开头列举了许多死亡数据。

全世界每天会有172800人死亡,每小时死亡7200人,每秒有2人死亡。

电影左上角时不时会出现一个计时器,旁边小字实时记录着每秒全世界死亡的人数, 当你观看完这70分钟的电影后,会有8442人去世。

沉重的钟表声时刻提醒着你,这部电影的分量。

本片由多个小短片组成,记录了人们对于死亡的看法和死前的生活状态,男女老少都包含其中。

泰国某处的酒店房间内,四个大学女生正在举行她们的狂欢派对,因为这是她们最后相聚的日子。

今晚过后她们就将迎来毕业典礼,四人喝酒聊天,说着自己的梦想。

有人想:远离这里,定居纽约,找到自己的新生活。

有人想:开个简单的园艺店,亲手种些稀有的植物。

有人想:去巴黎进修行销专业,然后成立自己的时尚品牌,目标市场是中国。

有人想:拥有一个幸福家庭,每天能和家人、爱人一起吃着简单的晚餐。

四人越聊越嗨,酒越喝越多,渐渐地冰箱空了。

其中一人准备到楼下去买酒,但是却没有再回来。

2017年5月24日,深夜2点15分,21岁女学生在商店买东西时被突然冲进来的卡车所撞,当场死亡。

房间状态定格在了那一夜,茶几上的空啤酒罐和零食残渣,随手扔在沙发上的星座预测报纸,和杂乱无章的枕头、床单。

另一边,闷热灰暗的天气里,一对姐弟正站在自家的天台上。

姐姐离家8年,一次都没回来过。这次回家是想定居泰国,不再出去了。

姐姐很喜欢拍照,她想给弟弟拍张照片,可弟弟却满脸的不耐烦,始终耷拉个脸。

两人聊着国外国内的琐事,看着没有变化的老家,姐姐突然想起来曾经爱吃的那家餐厅。

问起弟弟,餐厅竟然还在,便让弟弟带她去吃炸生蚝。

弟弟推脱说:今天人太多,明天再去。

姐姐只好作罢,可是炸生蚝却再也吃不到了。

2013年8月6日,姐姐被倒塌的电线杆砸中身亡,死前她正在路边给一只小狗拍照。

第二天,阳光明媚。

天台还在,餐厅还在,弟弟也还在,只有姐姐不在了。

弟弟独自坐在天台上抽着烟,他后悔没有对姐姐说一声“我爱你”。

某处摄影棚内,正在进行商业广告拍摄

突然工作人员吵闹起来,原来他们刷到一条新闻:

泰国知名混血女星下车给摔倒的机车骑手帮忙时,被转弯急停的汽车所撞。

遇难女星是这次广告代言明星的朋友,影棚里的其他人都在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新闻,只有她默默地坐在椅子上。

镜头视角始终聚焦在她的身上,她只是一口一口的吃着饼干,喝着桌上的水。

直到听见医院可能无法抢救的消息,她终于绷不住了,落下了眼泪。

长达5分钟的长镜头里,从淡定到落泪,没有台词只有表情和动作的变化,这也是最打动我的一刻。

平静克制的画面却掩盖不住悲伤的底色。

在片中聊起死亡,年幼的孩子会嚎啕大哭说:我不想死。

少年则说:我不想知道何时死去,因为会很难过。

问到103岁的老人如何看待死亡,他说:

我希望自己越快死越好,我不怕死。

死亡是好是坏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人生是好是坏。

《死于明日》不是勾起我们对死亡的恐惧,而是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世事无常,珍惜每一天与家人、爱人、朋友相处的日子。

当面临人生终点的时候,能否做到不为之前的日子感到遗憾。

坦然迎接死亡,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生死观。

关于死亡的电影,日本有《入殓师》、韩国有《与神同行》、美国有《寻梦环游记》,现在泰国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死于明日》。

这些电影对于死亡的讨论能够让观众产生正确的认知,不会对于生死感到惶恐不安。

生与死相对,全世界每天都有人死亡,同样也有新生命诞生。

了解生死的状态,从而敬畏生命。

国内关于此类的电影,椒椒倒是想到了张艺谋的《活着》,只是这已经是25年前的电影并且还曾被禁播过。

关于生死,我们总是刻意避开,但是不去碰触就会一直对其知之甚少。

电影作为传播媒介以及一种文化输出方式,借由镜头普及生死教育,探讨生命的话题,我们的步伐已然慢上了许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