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二)

 新用户6839wSa0 2021-06-21

往南看,是段山,山的东南坡,有省级保护文物古迹——南洞山汉墓。多少年前曾经去看过,是一座双墓。两墓开凿于段山之南坡,座北朝南,方向正南北。东侧为主要墓葬,男性墓,西侧为从葬墓,女性墓。男性墓由墓道、甬道、耳室及墓室组成。甬道高近两米,宽只一米多点吧,甬道长约50米,距墓门十几米处的西壁凿有耳室,呈正方形,约四米见方吧。甬道北端接前后两个墓室,后室中间有一正方形石质擎柱。 女性墓位于男性墓西约8米,亦有墓道、甬道、耳室、墓室诸部分组成,但规模要小得多。在该墓后室的东北角处向东北凿一隧道,与男性墓耳室西壁相通。据专家从墓的形制与规格考证,此当为一代楚王的墓,墓主不详。那山也已经被开掉了近三分之一。几千年前的不知哪个汉王,本以为自己找到了可以长眠的风水宝地,不意先是被人盗墓而尸骨无存,而今又被这“隆隆”的开山取石的炮声所扰,还差点儿被掀开了“老巢”,如若在天有灵,怕是不得安宁吧?

欧阳修说“环滁皆山也。”我们也曾经能够骄傲的说“环徐皆山也。”但是现在如果你围绕着徐州跑一圈,恐怕是找不到几座完整些的山了,大多数都是缺一角,少一半的。残缺的山体,如同被开膛破肚般,去除了植被,裸露着伤口,无言地控诉着人类的暴行。借助着工业机器,人类无度地向大自然索取,只为满足自己贪得无厌的奢侈欲望,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呢,还是对后世子孙的犯罪啊?违犯自然法则,必将使上天震怒,受到上天的惩罚,温室效应,雾霾天气大概就是上天对人类社会提出的警告吧!好在现在的人们对此已有了些许的认识与反思,现在城市周围的山是不能再开采了,采石场大都转移到了更为偏远些的乡村去了。而已经被破坏的山体在风景区和紧要路口的,政府为了面子工程,已经有了些亡羊补牢之举,进行了些修复美化工作。比如脚下这山北面的采石场,就因紧邻迎宾大道,为入徐的咽喉之道,前些年政府就拨巨资平整了山体,稍减了其险峻嶙峋之态,在石缝中移栽树木,在崖壁上修砌了些花坛样的小池,囤上了土,栽植了些草木藤萝,还在巨大的陡立的岩壁上绘上了巨幅的两汉风格的岩画。这些努力都不错,但也只是勉强遮丑而已,原生态的自然之美怕是再也不可恢复了吧?先破坏再治理,这符合短视的中国人的行事风格,花的都是公家的钱,没人会心疼的。

山的西坡密密地长满了松树,都只三十年左右树龄,径粗不过二三十厘米,不知是什么类属,也是落叶的,但不会落尽,所以在冬季里此处仍是一片苍翠。地上已经积了厚厚一层松针,踩上去无声无息的,软软的如毡毯般。虽无高大的巨松古柏,但因栽植密度大,也是遮天蔽日的,林中漫步显得很是幽静。

山顶没有高大乔木的地方长满了茅草和刺酸枣。刺酸枣已落尽枯叶,光秃秃的,只留下枝条上密密麻麻的尖刺,偶尔挑着几个豆粒大的红艳艳的干酸枣。随手摘下了几粒放入口中咀嚼,慢慢地又品咂出了那遥远的童年味道,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个赤脚奔走在山上放羊的孩子,为发现一枚两枚成熟的山枣而兴奋得心发跳,脸发烧。这种野生的山枣在我们这一带的山上最为常见,所结果实不过豆粒大小,初生时青色,吃起来粘滑苦涩,成熟些就变成黄白色,再吃时酸脆爽口,完全成熟了,就是红艳艳的了,很是诱人,味道也变得酸中带甜。但,本就不大的果实里却有一个相比来说过于硕大的枣核,因而果肉就变得只有薄薄的一层了。但是,就是这样的东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里,却是我们这些孩子不可多得的美味。在我们的反复扫荡中,能够侥幸存留至完全成熟的可不多,因而能够发现并拥有几枚红艳艳的山枣是很能在小伙伴中炫耀一番的。当然,现在的孩子们眼里是肯定不会稀罕了,各色水果都要在父母的千哄万诱中才能吃下一点点,谁还会理会这些小玩艺呢?不过是偶尔会有人摘取几个当玩具罢了,所以它们才能留存到这残冬季节,给这灰蒙蒙的山中景物点缀些许的亮色。

在山顶徘徊,可得小心些,除了留神脚下的怪石,不时就会有这些灌木的枝杈针刺扯住衣角,还有一种我们叫做“鬼葛针”的草本植物的种子也会无声无息的缀满你的衣角。这种种子细得像针一样,只有一厘米左右长,头顶生着几个更细小的尖刺,很容易就扎进经过的小动物和人们的衣角,悄悄地借助它们踏上旅程,去开疆辟土,生息繁衍,因此人们形象地称它叫“鬼葛针”。它尖尖的刺,牢牢地扎在衣服上,要清除它们很是费事的,所以小的时候,我们会采集好多这样的“鬼葛针”和一种我们叫做“小刺猬”的苍耳的种子,把它们悄悄丢在自己不喜欢的伙伴的头发里,衣服上,让他们发现后去忙活半天。

观览歇息后,沿原路下行至部队营房,再西行北折一路下坡上了迎宾大道往回骑,穿过崔庄村又往与王山相对而立的韩山上骑。两山口,就因处在这两座山的山口而得名,古来即为进出徐州之东南门户。听父亲讲,解放前,此地也曾是劫道好汉出没之地呢!

韩山的登山公路也是部队为通往山上的又一雷达站而修,也在西坡。此山的高度似乎要高于王山,但坡道却是短直的多,因而坡度也就大的多了。已将变速配置为最慢,但也要使尽全力才能蹬得动。坡度最陡的一些地方,前轮不时就闻开了路面,只得将身子尽力前倾,才能压住车子使之不致往后翻滚。转过了一个弯,坡度更陡了,拼命蹬,眼看就要到达顶部部队修建的院落了,一只凶猛的狼狗猛然窜了出来,冲着我咆哮起来,吓了一大跳,停止了踩蹬,赶紧刹住闸,不是阻止前进,而是要阻止后退。叉开腿下了车子,与那狗对峙。它见我不再近前,就收敛了凶相,不再逞威。看来近前入内是不可能了,好在已接近山顶,找了个平缓无树木遮挡的地方,停稳车子喘息四顾。这儿的视角比王山那边好多了,但还是不能远视。向东,能俯看大龙湖,新城区全景,湖泊小岛只见轮廓,建筑,道路仅呈线条。往西只能看到御景湾,市里的建筑又隐入了雾霾之中了。脚下的这座山表面上看是完整的,但其实内部已被掏空了。在我出生那年前后,一位伟人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于是乎,全国各地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深挖洞的运动中了,以“人定胜天”的姿态把祖国雄奇秀美的大山小丘弄了个千疮百孔。将本就贫瘠的国力投入到这中间来,老百姓也只得将本已很短的腰带再紧一紧了。这座山下建的是一个巨大的飞机库,一个宽达三四十米,高达十几米的半圆隧洞,从东坡的北端插入,划了个大大的半圆又从东坡的南端钻出来。洞壁用厚厚的混凝土被复,洞内极大,分岔极多,将整个山体都掏空了。南北两个入口分别有数层厚达几厘米的钢板大铁门把守,据说设计标准是能防核爆,防生化战的。开关大门由大功率的机械带动,使之伸缩而闭开。开动之际,其声轰鸣激荡山洞内外,震耳欲聋。我家就住在北门附近,离洞不过三五十米,每逢开启,与伙伴们闻声前往,趴在高达十几米高的导洞洞壁上方观望。一排伸着的小脑袋,如一群小鸟整齐地憩息在电线上般。

这个山洞在儿时还曾进出过几次飞机,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一些欢乐。那时,每逢重大节日军人们放假时就将郭庄机场的飞机们用车辆牵引着过来成排的进入山洞内存放。隔几日,再牵引了从南门出来回到机场去。有时也将飞机拉出来排在村前的那条战备跑道上进行检修。发动的飞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后方喷出的尾流将跑道边的枯叶,砂砾吹得干干净净,只留下柔韧的草茎匍伏在地面上。

后来,苏修、美帝之流并未敢大着胆子来犯,我们的战备工作也就都白费了,到了现在,这山洞也就基本废弃了,前几年先后分别被租赁给了解放一汽,邳州国家储备粮库作仓库存汽车和粮食。小时候还能看到一两个兵拖着条大枪在洞门口放哨,因为是流动哨,那哨兵也就可以四处走动的,有时候就“流动” 到我们这些放羊的孩子们中间来了。时间久了,和一些和气些的兵们熟了,就可以拿过他们的大枪摆弄起来,当然,他们值勤时是不荷弹的。有时候哨兵们也给我们演示拆解枪支,将雪亮的刺刀取下来放上去,把枪栓“哗啦哗啦”地拉动。

现在,洞库不再存放飞机了,也早就没有值勤上岗的了,不过村里倒还是驻扎着一个洞库连,专门负责这个洞库。虽是一个连级的编制,总共也不过七八个志愿兵的样子,但连长指导员之类的官却是一个不少的。他们现在不上岗,也不出操,每天过着优哉游哉的神仙日子,真让人羡慕呢

虽然山底下是空的了,但表面看来还是不错的,山上植被这两年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南坡和西坡长满了小松树,北坡和东坡的松树少些,但也补栽了不少的杂木,多已成活,每至春夏,郁郁葱葱很有些气候了。东面山脚下原来有两个掏挖隧洞时倾倒的巨大碴石堆,也已经用泥土重新被复过了,种上了草皮。对于这座山的整个东坡,我是相当熟悉的,小的时候放羊,几乎天天就长在这山上了,甚至于对每块石头的位置形状都能记忆,放羊时走到哪里,可以以哪块石头上支坐、卧都是心里有数的,更别说到哪儿能找到好吃的好玩的东西了。早春,采集花枝,编织花环,寻找岩石下蝴蝶的幼虫“吊死鬼”,拔 “毛迪咕”,提着小篮挖“地早头”,捋“春不唧头”;盛夏雨后,拨开厚厚的草丛捡拾“地角皮”,体验捣毁马蜂窝的历险和快感;深秋,搜寻红艳的山枣在伙伴们中间炫耀。我一半的童年记忆都在这半面山坡上啊!

小心翼翼的下行,又穿过崔庄村从两山口村绕行回到家,已是下午3点多了,看会电视,年初一就这样打发了。

初二又是九点多才起,实在是无聊,看着院落前后散乱堆放的一些碎砖,突发奇想:这些东西堆放在这已经是好几年了,又占地儿,又碍眼儿,不如把它们砌成围墙,也算是物尽其用了,还能打发这无聊的假日时光,何乐而不为呢?所居住的地方是原来养牛时搭建的临时棚屋,以前为收集稻麦玉米的秸杆制作青贮饲料方便,朝东面向飞机跑道的地方是完全敞开的,现在不喂牛了,只住人,就觉得有点儿太无遮拦了。如果砌堵墙连接南北两排棚屋,拔两个垛子安上大门上,咱这院落不就近似于一个小小的四合院了吗?咱买不起房,住在这样的地方不也就相当于那些有钱人住在假日别墅了吗?为这美丽的前景所激励,立马动手干了起来。凭着跟人家干过两天小工得来的经验,经过一番计算,顺着南北两道墙取直放好了线,就开始开掘地槽。到了午间,宽50厘米,深40厘米,长6.7米的地槽就挖掘完毕。下午,找了些碎石烂砖,和了些泥把地槽装满找平,这基础就打好了。感觉不错,这人就是贱啊,一有事做了,就再也不无聊了。

初三起来一看,乖乖,地上薄薄的若有若无地落了层“盐粒”。于是,又钻进被窝,一天就在上网看电视中打发掉了。

初四接人,又客串了一回大厨。我们这规矩,本家的有新娶新媳妇的,分家立户的长辈要在年跟前把新人叫到家里来吃顿饭的,也算是让新人认认门吧。今年堂哥的小子结婚,年前就定下今天到我们这来吃。说起来,这几天,新媳妇也是很辛苦的啊,家子大了,一个年跟前,挨家吃去,且得好几天呢!有时排不开,一天还要吃两家呢,几顿下来,哪里还吃得下啊,不过是走个过场吧!

从九点多就像个妇女似的穿着个倒褂开始忙活起来,又是经过一番拣择、淘洗、切剁、烹煮、爆炒,到了中午,完成了六凉碟,三炒三烧十二道菜:油炸紫薯球,凉拌菠菜,糖醋藕,蒸香肠,白切鸡,酱牛肉,青椒炒苹菇,蒜苔炒鸡杂,莴苣干炒肉,冬瓜炖排骨,香菇炖鸡,红烧鲤鱼。除了酱牛肉炸紫薯球是加工半成品外,其余的都是我由生到熟亲力而为,看着满桌的菜肴,很有点成就感呢。以前一大家人吃饭,我家几个嫂子们做好饭,我就给她们开玩笑说,妇女是不能上桌的,端碗饭到锅台前去吃吧,今天待的都是女客,这蹲灶台的待遇可该我享受了。我做着她们吃着,等她们吃完了,我才能拾点残汤剩菜去填饱肚子。其实,能够为家人忙碌而让他们快乐,有时是一种更大的幸福和快乐。现在我还能清晰的记想起我的母亲在忙活好一桌菜后,静静的坐在门后的角落里脸上泛着淡淡的笑看着我们一大家人抢食笑闹的样子。现在在天上的母亲看到世间的儿女们过着平安的日子,还会有一样的笑容吧?

一群孩子吃过后,满桌子的菜不过去了三分之一,鸡鱼肉类的吃的尤其少,最受欢迎的倒是些清淡点的素菜。炸紫薯被孩子们一抢而空,青椒炒苹菇吃了个差不多,满满一大盘的莴苣干炒肉也快吃了了。说到这个菜还是我独家发明的呢!夏天莴苣长成了,吃不几顿就腻了,而这菜又老得特别快,只十天半月功夫就老得不能吃了。想到南瓜能切成片风干贮存到冬季,我也就想当然地切了些莴苣片来晒,没想到到了冬天拿水发开了炒着吃还真不错呢,既有莴苣的清淡味道,口感也更好了,入口软绵绵的很柔韧,咀嚼起来又脆生生的很爽口,就像吃苔干或是腌制的萝卜干一样。用泡发的干菜去炒肉,能中和油性,吃起来一点也不腻。孩子们都没吃过这菜,都说好吃,看来,今年夏天还得多晒点呢。

吃过了,拾掇好了,这一天也就差不多算是过去了。

初五,继续我的砌墙工程,不过这工程队实在是有点寒碜,队长,技术员,大工,小工,全我一人啊。借来瓦刀,和好泥,扯上线子,咱又摇身变成瓦工了。这瓦工的活看着不难,真要干起来也不那么容易。由于没经验,地基没找水平,开始时又是用些大砖垛垒的,也没带线,结果再一上线才发现这儿不平,那儿不正了。没办法,只好慢慢将就修正吧,结果那墙就垒了个鼓肚凹腰,最要技术的墙垛就更不用说了,扭麻花般往上长,可谓曲线玲珑身姿曼妙啊。工程所在面临大路,看到教书匠操起了瓦刀,可给老少爷们提供了不少笑料,这个喊着:“六叔真厉害,还会垒墙。”那个说,“您这自己动手,那得省下多少钱啊,可得让六婶给你弄点好吃的,补补啊。”下院的年近七十岁的老嫂子挪到跟前,慢声细语,说,干脆叫你“样样管”吧,又能教书,又能喂牛,这还又当上瓦工了。大路上走着的还不时指点呢,“六弟,你那垛子可往南伸了不少头了啊,多顺顺线子吧,别垒倒了丢人嚎。”就这样在众人的围观笑闹中干到了天将黑,垒了齐胸高,再往上垒就得起架了。

初六继续。先找来了些立柱铁管搭好了架子,铺上条笆就能上架了。这时进度也慢了下来,先要把砖头摆上架子,和好泥弄到架上的灰桶里,再爬上架去垒,每一层就得重复一遍这几个工序,光上上下下的功夫可就够受的了,更别说,在架子上垒墙,还得格外小心,弯腰弓背的,很是别扭,一会儿就弄得腰酸背疼的。越高垛子越难垒,不时就得吊吊线,做些修正。放四个门轴尤其费事,既要上下通心,还得左右等距,可把我这“二把刀”给为难死了。也难怪啊,这把大角,拔垛子在瓦工行当里是技术难度最大,没有几年的道行,是真不行的。好不容易放好了四个门轴,自己觉得要考虑的几个因素也都注意到了,可垒好下了架一看,还是偏的,原来放的时候是正的,可垒的时候没注意,敲打碰撞的,又弄偏了,还是没经验哪。没法,只能这样了,看来,装门时不做大手术,是安不上了。苦战到黑,还差个十来层,就能封顶了。

初七一早醒来,觉得腰背酸麻,手脚无力,很长时间不从事这样的劳动,看来做人的基本素养又退化了。又战斗了小半天,成功封顶。拆除脚手架,补好架眼,清扫了建筑垃圾,大功告成之时,一天也就又过去了。晚上,在小院中走走,咋一看,那院墙像模像样的还真是那么回事来,要是再安上大门,就会更加整齐严实了。看来老话都没有落空的,说什么“烂砖不烂墙”,原来散乱无章的碎砖,现在整整齐齐的排起了队伍,让我看了舒心不少。几天的辛苦劳作,值了!

初八,解放路小学去开会,无聊的假期结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