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瞳孔越大智商越高

 思明居士 2021-06-21

2011年某地出现了一块警示牌,标注“低智商的人不要看以下内容”

更关键的是,“智商”打击不止在口头,还能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分数上。一个世纪以来,从第一套智商测试开始,科学家们就一直试图找到更科学的方法来测试人的智商。

好消息是,一套比智商测试更好的检测方法似乎已经被他们找到了……

“智商”和第一套智力测试题

一个人的“智商”重要么?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分值,人们更多的,是看重它分值背后所代表的潜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认识客观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这些能力,往往是需要时间去评判的。怎么能快速判断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强弱?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奈想到,可以初步设计一套智力测量表。

法国心理学家A·比奈

最初的智力测量表把人们的平均智商分值定为100,而通过测试,一般人的智商大多都维持在85到115之间。但很快,比奈发现,人的智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年龄和知识的累计,它也会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于是在1905年,他和一位叫西蒙的医生联手,编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

起初,这套量表只有30道题目,从易到难,依次排列。1908年,比奈和西蒙对这套量表做了修改,将题目增加到54道。数目是小事,重要的是,他们删除了一些原本需要经专门训练才能完成的题目,且第一次将年龄纳入智商测试的考量范畴。比奈-西蒙量表在1911年定版,也被称为“1911年量表”。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韦克斯勒

当然,有关智力的测试量表不会只有这一套。

在比奈之后,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韦克斯勒也编制了一套可供广泛测验的“韦氏量表”。

但不论是最初的“比奈-西蒙量表”还是后来的“韦氏量表”,都逃不过人们的诟病——题目设置更偏重考察理科内容。

这究竟能不能测出人的真实智商水平?还有其他方法来考验智商吗?

智商高低,看你的眼睛就知道

现在,一项新的研究告诉我们:智商高低,看眼睛就知道。

而这项研究的关键,在于瞳孔与脑干的联系。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人眼瞳孔的大小和人体脑干上的一个神经核团——蓝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蓝斑和其他的大脑组织都有着神经连接;另一方面,这个区域还会释放一种激素,能够调节人体感知、注意力和学习、记忆能力。

换句话说,一个人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蓝斑。而蓝斑功能的强弱,是能通过人眼瞳孔的大小反映出来的。

起初,利用人瞳孔扩张程度来判断人脑活动的,是美国的联邦调查局。他们常常根据人的瞳孔扩张来判断他是否在审讯过程中撒谎。

随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实验室的研究证明了,瞳孔扩张程度与智商有所关联。

他们在当地找到了500多名18岁到35岁的志愿者,用眼动仪测量出他们的平均瞳孔大小。然后,让他们完成一系列认知能力测试,比如注意力控制、短时间记忆能力测试等等。而结合这一系列的测试结果,科学家们发现,一个人的瞳孔处于基线状态时的直径越大,他的智商就越高。

不过,目前这个论证还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被所谓的“智商”绑架,就是打破“智商焦虑”的第一步。

《我是科学人》纪录片由长安信托特约赞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