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火车的人

 人生掠影 2021-06-21
     新买的房子,建在了火车站旁边。当初签购房合同时,合同里面确实提示了附近有火车站,会有火车噪音的环境影响。自己当时没怎么在意,以为住在十几层楼的高度,关上窗户,应该不会有多大的声音。直到入住了,才发现和火车站的直线距离,真地非常近,如果不关窗户,火车经过的声音还是挺大的,尤其是火车进出站时还会鸣笛。但买都买了,也不可能轻易再换房子,只能尽量少开窗户,也许习惯了就好了。刚搬过来那几天,有亲戚来家里,看到下面经常会有火车经过,就说,这多好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自己也只能跟着笑一笑了事。
     每天晚上下去散步,经常能看到有人扒着小区的围栏,看外面的火车经过,其中有老人,有年轻人,也有孩子。也许他们觉着,看一列长长的火车迎面鸣着笛开过来,再哐当哐当地驶向远方,看着从火车车窗里向外张望的人们,确实是一道风景。
     自己小时候也没坐过火车,最开始只是从书本里有数的几篇课文中看到过,后来看了电影《铁道游击队》、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才知道火车长什么样。读初三时,姐姐考上了位于秦皇岛的一所大学,当时去秦皇岛,要先从县城坐两个多小时的汽车到泊头,再从泊头坐八、九个小时的火车。放假了,她从学校回来,讲了很多坐火车的经历。她们的学校离火车道也很近,说当火车经过时,离火车道一定的距离之内,都能感觉到地面在震动。自己当时听了,觉着非常有意思,边听边憧憬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坐上火车。但直到高中毕业,自己也没离开过老家,出过最远的门,就是高二暑假到市里参加了一次举重比赛,当然,也就没机会坐火车了。
      高考结束,报志愿时,第一批的重点院校,第一志愿报了天津的一所学校,第二志愿报了四川的一所学校。当时考虑的,一方面是适当拉开学校的挡次,另一方面,也在想,四川离家那么远,常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报考的人应该不多吧,谁知最后还真被四川的学校录取了。这之后,就开启了四年往返于四川与河北的旅程。这其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去学校时,从北京起点坐到成都,三十六个小时;放假回家时,从成都坐到石家庄,三十二个小时。没坐过火车的自己,第一次坐火车,就坐了三十六个小时,一次坐了个够。由于第一次出门,怕东西被偷,一到站就紧盯着行李架上的行李包。中间只有实在困得不行了,才和同学轮换打个盹儿。不过,当火车经过秦岭时,还是被窗外的景色震惊了,尤其从火车头看到火车尾的那一刻。
     在读大学的四年时间里,基本上每年都要往返两次,每次单程都要坐三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后来慢慢习惯了,行李架上不会放什么重要东西,带的钱大部分会分开放在贴身衣服的几个兜里,外衣兜里最多放上几块钱的零钱,上了火车之后饿了就吃一点带的干粮,困了就睡。小偷也能看出来我们是穷学生,不怎么光顾。不过那时候,和有些同学相比,自己还算是比较舒服的,虽然坐的是硬座,但好歹能有个坐位,中间也能比较顺利地去厕所方便,有些同学坐的车次简直挤得动弹不得,上车经常要从车窗爬,别说坐了,站着睡觉都不会倒。
      自己坐过的路途最长的一次火车,是二十五年前,从学校到单位实习。从成都到北京,三十六小时;当天晚上,再从北京到大连,十九个小时。由于当时自己的锁骨骨折还没好利索,疼得中间都想打退堂鼓了,最后还是在同学的鼓劲、劝说之下,才坚持了下来。
      工作之后,出差远程都是坐飞机,近程最多也就三、四个小时火车车程。只是每年过年回老家要坐十多个小时火车,但也改成了卧铺,再也没坐过太长时间的硬座。而这近十来年,坐得更多的是动车或高铁,其舒适程度是以前所不能想像的。
      这三十来年,从火车的一票难求,到网上售票、高铁出行、刷证乘车,自己也算是见证了我们国家铁路的高速大发展。相信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我们今后的出行还会越来越方便、越来越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