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瞅着麦稍还泛青呢,今儿一早麦穗都齐刷刷黄哩。”娘从麦地回来,急的心焦似火——电视里的天气预报说,后天有大雨。 爹也知道要下大雨了,可他仍不紧不慢地把旱烟嘬到烫了手指头,然后才慢条斯理的磨镰刀。 “和你过了多半一辈子,火烧房梁你也没着过急。”娘像脚底下踩了烧火棍儿,在院子里一趟趟来回走着收拾晾晒麦子的场地。 对门儿,李婶的三个儿子都在忙活,门口的麦捆子已经垛起了老高。这几年,李叔在矿上上班,得了这仨小牛犊的计。娘一眼眼地看,一声声地叹,她怨自己没能耐,生了两个丫头片子,干活不顶用。 “嫂子,你家咋还不割呢?预报过两天有雨。”李婶停下手里的活,冲院里的娘打招呼。 娘“哼”了一声,没好气地把头扭了过去,顺手把木锨扔出去老远。 李婶和娘年龄相仿,脾气也相投,以前俩人儿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前些日子,李婶的猪跑出了圈,拱了娘新栽的白薯秧。娘一时气急,用木棍狠狠打了两下,偏巧被李婶撞见了。 先是李婶不愿意了,她噘嘴儿冲娘嚷:“牲口知道个啥?你至于往死里打?” 俩人话越说越多,越说越火星子四溅,末了,李婶嘴一秃噜,骂了娘一句:你个“绝户”。“绝户”,在乡下特指没有儿子只生闺女不能传宗接代的人家,这话是娘最忌讳的,比骂她八辈祖宗还难受。娘气得躺在炕上几天吃不下饭,后来再也不愿搭理李婶了。 第二天天刚放亮,娘就起来了。她做好早饭,又把割麦用的家拾、水壶、干粮准备好,开始叫我和妹妹起床。 我和妹揉着惺忪的眼睛,草草吃了点饭,跟爹娘来到麦田。别看平时爹慢慢腾腾,真要干起活来还是个好把式。他半蹲着打头阵,我和妹在后面跟着,娘打结捆绑。几把镰刀发出割断麦茬后“蹭蹭”的声响,不一会儿,爹就把我和妹甩在了身后。天上的乌云多了前来。我和妹割上几米就直起腰望望麦垄,这点麦田好像汪洋大海咋就一眼都望不到头呢。“快些干,眼是怂蛋泡,手是英雄汉。”娘看我和妹妹在偷懒,又开始唠叨起来。 平时,我和妹妹谁也没摸过镰刀。这下可好,功夫不大我们俩攥镰刀的右手都磨出了水泡。妹妹的衣服也被汗水浸透,她一屁股坐在地上,哭鼻子说啥也不干了。 忽然,我的身后响起了刷刷声。回头一看,原来是李婶家的两个哥哥来帮忙了。娘看见来的“救兵”是李婶的儿子,先愣了一下,瞬间脸又红了。我跑过去替娘谢了两个哥哥,然后弯下腰挥起了镰刀——快晌午的时候,麦子终于割完了。 下午,两个哥哥又过来帮着装车运麦,赶在天黑前全部拉回了家。第二天早晨,隆隆的雷声由远而近,大雨瞬间倾泻而下。而在我家,娘早已经把李婶和她的三个“小牛犊”请了过来。两家人热热闹闹地和面、切菜、擀皮。快晌午的时候,一大锅热气腾腾地饺子端上了饭桌。李婶的脸上已是乐开了花:“肯定得多吃啊,赶明儿天晴了,咱们还要一起脱麦子哩!” 作者简介

刘凤云,笔名云朵,70后,热爱文学,业余爱好写作。 现为河北科技报通讯员,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遵化市作家协会会员,遵化诗词楹联协会理事。 自2012年开始尝试投稿,近几年已有二百余篇散文、诗歌和小小说及新闻稿件散见于省市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一些作品多次荣获省市级以上奖项。 部分散文、小小说被国外的印尼《千岛日报》刊载;小小说《躲》收入《2015年度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在参加《河北省首届群众文学大赛》中获三等奖。 1、投稿邮箱 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 投稿标题:作者+题材+标题。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不足十元不发,集体创作以及多人作品一次刊发原则上留作平台维护费用。 主 办:遵化市作家协会 顾 问:关仁山 峭 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 篱 王立新 马 良 张国印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杨晓健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小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刘艳芹 古诗词:刘艳芹 张志明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