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湿热论治毛囊炎病案浅析(上)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21-06-22

毛囊炎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是一组累及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图片图片

毛囊炎致病因素

ABOUT 

本病多为凝固酶阳性金葡菌感染引起,偶可为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属、大肠杆菌等单独或混合感染,也可由真菌性毛囊炎(如糠秕马拉色菌)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高温、多汗、搔抓、卫生习惯不良、全身性慢性疾病、器官移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为常见诱因。

毛囊炎好发部位

ABOUT 

好发于头面部、颈部、臀部及外阴,发生于头皮且愈后留有脱发和瘢痕者,称为脱发性毛囊炎;发生于胡须部称为须疮;发生于颈项部,呈乳头状增生或形成瘢痕硬结者,称为瘢痕疙瘩性毛囊炎。

毛囊炎临床治疗

ABOUT 

在临床治疗中,大多选用抗生素治疗毛囊炎,然由于近几年来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有很高的耐药性,加大了毛囊炎的治疗难度。

中医角度认识毛囊炎

ABOUT 

中医凭借治疗方法多、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优势,为毛囊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中医认为毛囊炎属于中医“疖”的范畴,根据病因、症候不同,又可分为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其中与“疖病”最为相符,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几个到几十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也可在身体各处散发疖肿,一处将愈,他处继发,或间隔周余、月余再发。

我国关于此病最早认识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最早出现“疖”的名称,谓之疖候(疖肿)。《外科理例》谓:“疖者,初生无根脚,肿见于肤,止阔一二寸,有少痛,后微软,出青水,自破脓出。”首见关于疖的临床表现的描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