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点评台013期

 杏坛归客 2021-06-22

暗 夜

王建强(河北)

大疫行将尽,无端竟此悲。

数村闻爆竹,不是过年时。


安全东点评:此诗写疫情所带来的人间悲情。题标“暗夜”,引子也。首言疫将尽而竟含悲,次言爆竹响而非过年。个中深意,足启人思。欲说不说,最见蕴藉。


王海亮点评:河北农村老人过世要鸣放爆竹,以示通告。疫情之后,未及年时,爆竹声频,是有此悲。


沈利斌点评:“数村闻爆竹,不是过年时”,虽不明言缘由,但读者当能明此意。在大疫将尽之时,同时也是在一年将尽之时,这声声“爆竹”更衬托悲痛之情,也突显出黎明之前这“暗夜”给许多家庭带来的伤痛。全诗语浅意深,不忍卒读。



鹧鸪天·村居

蔡雨红(辽宁)

我是柴门屋主人,炊烟篱落远红尘。院无车马难言贵,案有诗书何见贫。

谈两汉,论先秦,文章风骨出纯真。白云过此成朋友,飞鸟时来住近邻。


安全东点评:此词上半阙实写村居之景。以结句引领出下半阙,而敷以论议。其白云飞鸟云云,正见高格,藉以逗漏出作者清襟。然则全词流畅有余而新警不及,是为小疵。


褚宝增点评:词风轻快,词意超然!唯嫌“难言贵”对“何见贫”太平常了些。



登崂山

梁孝平(山东)

海山称第一,攀上究其玄。

岚气犹吞日,涛声欲问天。

蓬莱应未远,太乙尚如前。

怪底林中叟,悠悠不慕仙。


褚宝增点评:颔联“岚气犹吞日,涛声欲问天”开襟旷远,虽岚气遮隐,然涛声穿透,空间因此阔大。后半部如孟浩然五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之气力难以为继。


王海亮点评:前六句极尽铺排,气势壮大,环环相扣,“岚气犹吞日,涛声欲问天”,不减唐音。蓬莱太乙点明道教圣地,尾联悠然转出人物,留有余味。



腊月十五过某街

方益洪(浙江)

灯火笼寒人影稀,康衢烟月久相违。

年光老尽无何有,只觉空霜贴鬓飞。


安全东点评:此诗亦写疫情放开后之城市镜像。当前灯火,但照人稀;昔日康衢,烟花不再。而年尽岁除,万类归无,只满地寒霜,欲上人鬓矣。作者善于为表意造景,其意则深含不露,洵长于经营者也。



无 题

李景慧(山东)

朔风扫处起苍黄,遍野哀鸿天欲霜。

轻易新冠簪不得,人间一霎尽炎凉。


安全东点评:还是写疫情。此诗妙在活用“新冠”之义,盖此“新冠”非彼“新冠”也。结句由“簪不得”而逗起人间炎凉之叹,可谓用心良苦。



夜 归

潘振华(黑龙江)

霜花凝月色,树树抖晶莹。

深巷皆酣睡,惟余踏雪声。


褚宝增点评:一个“抖”字,说明有风,东北之冬枝头无叶,故又无风声,如此才能出现结句中酥脆的“踏雪声”。此首诗的重点不在景物和环境上,而是引诱读者去猜测“夜归人”因何独自夜归。



登小梅岭

郭定乾(成都)

放目千村雾气漫,可堪万姓染新冠。

掉头翻羡梅花好,不畏瘟君不畏寒。


褚宝增点评:前两句须看成一个整体,才能得出新冠如雾而到处弥漫的感觉。第三句转乃经典技法,运用自如。



治耳鸣未愈漫兴

杨子怡(惠州)

岂独吾侪厌耳鸣,世间都喜默无声。

活人活国俱同理,痼疾难医是不平。


褚宝增点评:首联与尾联初看觉隔,然一个“不平则鸣”的成语便将整首诗牢牢地捆绑在一起,也说明写诗利用成语非只嵌入一法。第二句“世间都喜默无声”,将情绪放大到极致。整首诗一句比一句沉郁,布局颇见功夫。



过阳关

陈曦骏(上海)

楚囚最苦换新冠,避饮数旬疏勒泉。

虏逼愁城笳管废,悲牵赤兔入阳关。


王海亮点评:语及时事,多用双关,古今相映,更添悲凉。



余不幸染疫入住西南医院终日昏卧病榻苦不堪言,今病情稍减,感赋一律。

陈仁德(重庆)

谁遣汹汹祸水流,中邪我亦卧床头。

毒传率土真无奈,命系于天不自由。

夙愿未完何敢死,疫情太险孰分忧。

夜来窗外风声咽,疑是亡魂哭九州。


王海亮点评:切身之痛,诗人之语出之,颈联见人生态度,尾联见悲悯情怀。



元旦后去杂志社

潘泓(北京)

晓日遥悬碧宇东,图新致远此心同。

欣然刷卡公交上,忽尔投身静巷中。

垄亩绵延看麦绿,招牌摇动听歌红。

测温验码人何在,送往迎来小北风。


王海亮点评:生活场景易见,而自得心情难描。一元复始,未来已来,世界永远是新鲜的,尽管是小北风,也一样吹动人心。



绿 箩

王十二(安徽)

斗室盆栽异众芳,新生绿叶怕发黄。

居家也与人相似,总喜阴来不喜阳。


沈利斌点评:借“绿箩”来写时事、抒情怀,便使此诗新颖别致,意亦不俗。虽以幽默风趣的笔调轻松写出,但也见苦中作乐、无可奈何之叹。



改 诗

于文清(镇江)

脱手新诗欠打磨,故教长夜费吟哦。

酒瓶见底烟缸满,月色南楼苦笑多。


沈利斌点评:古人改诗多有佳话、佳句,佳句如“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等,而此诗“酒瓶见底烟缸满”亦是令人印象深刻,也见诗人语斟句酌的作诗态度。



元月随感

严明(上海)

已历阴晴景又新,浮云欲掸更沾身。

前行自有风随袖,拂去人间一片尘。


沈利斌点评:“浮云”是已历旧事,虽岁月更替,但往往难以忘怀,“欲掸更沾身”形容高妙。三四句转写“前行”,志向高洁。虽不知作者职业,尾二句或可寄托“清廉”之意,亦是好句。



留守翁

张明新(山东)

几间石屋倚山包,门口孤翁看树梢。

花鹊喳喳偏报喜,不知人世有空巢。


沈利斌点评:乍看前三句如此寻常,读到结句,直击心灵,也顿觉前三句朴实无华,恰到好处。第三句报喜花鹊,使“孤翁”“空巢”之孤独凄凉之感更深一层。



杂 感

孟祥荣(广东)

萧闲已久日何为。槐梦觉来观弈棋。

挥手争如游手好,忘言当比妄言宜。

山中甚处无荒墓,世上几人能永垂。

天意茫茫任它去,孤寒自护老头皮。


沈利斌点评:虽说要“自护老头皮”,要“忘言”不“妄言”,但作者还敢发此一慨,愤郁之中见胆魄。



清平乐·维也纳音乐之声2023

独孤食肉兽(武汉)

马车篷敞。乐队居其上。大海掌纹星际漾。耳畔森林倜傥。

同逾积雪澄明。不须古堡逢迎。起祝新年脱罩,天地无谱无情。


沈利斌点评:想象奇崛,造境宏阔,不仅是音乐给人的感受,也应是作者独特诗思所致,两者相融,词也就更加奇妙可味了。



榜上有名诗词点评台013期

本期上榜名单:

儒商之道、李庆林、红玫瑰、聚散无萍、宋世杰、咪小白、伍德明、洁心、老渔翁、云水禅心、郑常娟

本期参评老师:背叔、南郭居士、巩晓荣、清雅月影、止水、欣慰文、洁心

【满江红室】推荐

夏荷

儒商之道

春花再赏待明年,时有芙蓉惊大千。

翠盖无尘分物我,红香欲语笑神仙。

谁言身外半帘梦,自惜人间今世缘。

俗事但凭风雨洗,愿于佛足作青莲。

止水简评:

儒商之道这首《七律?夏荷》语言绮丽,意境飘渺(取高远空旷意)。首联以春花不再的遗憾反衬荷花盛开“惊大千”,突出荷花的惊艳出世。颔联承前正面写荷“惊”的原因:荷叶一尘不染、婀娜多姿 ,荷花温香娇艳、楚楚可人。颈联转到珍惜眼前美景,暗示珍惜人生。尾联荷人合写,表达追求清净无染的气节情操来,立意得到升华。

整体分析,应该是一首咏物诗,借咏荷写不受世俗羁绊的人生追求。但细细分析各种意象,又不能形成统一的空灵意境。尾联“俗事但凭风雨洗,愿于佛足作青莲”立意高远,任凭风雨,我自清净。随物任化,不受制于物,是无物。作青莲,是清净玩染,超脱一切,至于无我。颔联“翠盖无尘分物我,红香欲语笑神仙”写得含蓄而高旷。“翠盖无尘”, 所谓出污泥而不染者。而“无尘”则进一步引申为超尘出世,无兼指无分物我,进入物我两忘之境,突出荷叶与水完全交融在一起,尽生命之本然,随水波荡漾。充满禅意理趣。“红香欲语”用拟人手法,写荷花如青春少女,娇红欲滴,温香可人,微风中摇曳生姿,仿佛要与人对话一样。这样美好的景色,世外神仙也难以见到,所以要笑神仙了。或者是笑神仙也没有荷花美丽。但上下联意象不一,自然物我两忘,随物任化,还何必“笑”人?更不应该有颈联之“自惜”了。无我何来“自”?无物何用“惜”?

无“分物我”,直白浅露,诗味不浓。王维也写过物我两忘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徐增这样解释:“行到水穷去不得处,我亦便止;倘有云起,我即坐而看云之起。……总是个无我,行无所事。”无我,就是无意,不是有意地要看水还是看云,也不管水好云恶,如一汪止水,云来你投云影,风来你起微波,随你自然,我都不挂在心。即“无所住而生其心”。无物,就是不执著于物,有水我便水行,有云我便看云,眼中所见,皆为妙物。

   

   

醉花阴·夏湖吟

李庆林

湖里藕花霓裳灿,仙女瑶台现。舟跃翠莲中,碧水涟漪,群鲤金光炫。

此般美妙痴情看,骚客随心愿。吟咏乐开怀,鹭舞蛙鸣,畅享无疲倦。

止水简评:

李庆林老师的《醉花阴?夏湖吟》,上片写湖中美景。有“霓裳灿”、“金光炫”,有“藕花”、“翠莲”、“碧水”、“群鱼鲤”等等,色彩艳丽,美不胜收,五彩缤纷,应接不暇。微瑕处“舟跃翠莲中”,“跃”写舟行,不够准确,也与描写的美景不谐调。除非赛龙舟,一般应该是入、荡、穿、摇等等。下片写赏景。骚客痴情,开怀吟咏,“鹭舞蛙鸣”助兴,乐此不疲,从侧面烘托了上片景物的美好。

上景下情,章法自然。过片承上启下,构思严谨。相比 ,下片“随心愿”、“无疲倦”等表述直白,诗味不浓。没有把自己融入美景中,人是人,景是景。如要表达“畅享无疲倦”,可以从时间上想:不觉红霞晚。从地点上想,这里看了,又转到那里看:舟扰蒹葭乱,又过荷花淀,等等。尽可能地用景物、行动、时间变化等表达“不疲倦”的意思,让读者从诗中品味出来,而不是自己讲出来。

尝试修改如下,供老师参考开拓思路。此般美妙痴情看,沉醉烟迷漫。吟咏畅高怀,鹭舞蛙鸣,雅韵清神远。

   

   

黄昏

宋士杰(丹东)

夕阳取火好烧茶,银烁田头两鬓花。

最是诗心催不老,犹将暮气炼成霞。

欣慰文赏析:

我们知道,看诗看题。诗题是黄昏,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

“夕阳取火好烧茶”首起落笔不凡,运用夸张手法直奔主题。黄昏时的夕阳,让人不禁想起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在李义山的笔下,夕阳却是一种无奈。而在本诗作者笔下却绕有生活气息,寄托着美好的兴致与情怀。好,接下来看承句。

“银烁田头两鬓花”。平接,一个健朗豁达的乡村老者闪亮登场。

再看转,“最是诗心催不老”。诗心,即作诗之心;诗人之心。宋 王令《庭草》诗说:“独有诗心在,时时一自哦。”清 秋瑾《失题》诗说:“诗心鲸背雪,归思马头云”。莫看我两鬓如霜,可我满怀诗情,所以我青春常驻啊!惊起平接突转,跌宕起伏,转得有力,好。最后我们看合。

“犹将暮气炼成霞”。

转,即笔落章成之句,或总结或提振,总之要隽永。暮气,意指黄昏时的雾霭,语出《孙子·军争》。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有诗说:“暮气起兮远岸黑,阳精灭兮天际红。” 而本篇小诗虽与之有异曲同工之调,但在意蕴与技巧上却稍胜一筹。宋诗是暮气起而远岸黑,阳精灭而天际红。是一种纯粹的景象描述。而本诗出彩就在一“炼”字上,无穷意蕴尽在这一字之中。而且小诗的手法也是别具一格,由夕阳取火到两鬓花,以虚实相生手法抓住读者眼球,最后把镜头聚焦在碧空的彩霞身上。犹将暮气炼成霞,表现出笔者不甘消沉不服暮年衰老自我奋发向上的意志与情怀。

综上所述:

这首小诗语言流畅,章法铺排有序,句法老道,手法新颖,韵字阴阳协调,读来朗朗上口,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绝。

【早梅香阁】推荐

●定风波·踏浪遐思

红玫瑰

夏日三朋日照行。细沙同与海风凉。蟹鲍海星珍品有,愉悦,白云红瓦好风光。

浮寄红尘忧几许,看淡,曼歌轻舞在渔乡。轻叹那残香月暗,谁解,自题笔砚述情长。

止水简评:

《定风波》以七言句式为主,每句用韵,于平声韵中包孕三换仄韵,插入三个“两字句”,调势于流畅时忽然顿挫转折,因而韵律复杂,个性突出,词风豪健,宜于表现社会重大题材,亦宜言志与酬赠。红玫瑰老师的《定风波·踏浪遐思》以变体五为谱,虽不用仄韵,但“顿挫转折”之“两字句”仍在。其三个“两字句”,是此调妙处,亦是难处,所以写此调,要特别要注意“两字句”前后的格律与词意之间的转折变化。

红玫瑰老师的《定风波·踏浪遐思》,上片写“踏浪”:“细沙同与海风凉”,“白云红瓦好风光”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海景的清凉舒适和海边踏浪的酣畅浪漫。下片写“遐思”:“浮寄红尘忧几许”,应该“看淡”抛下,融入“曼歌轻舞在渔乡”。构思条理,章法自然。

但作者没有很好的驾驭《定风波》词调,难免白璧微瑕。这个词谱要求在流畅中忽然插入顿挫。所以“两字句”前要流畅,“蟹鲍海星珍品有” 、“轻叹那残香月暗”,不够流畅,因而与“愉悦”、“谁解”,形不成“顿挫”感。其次是立意上前后不统一。如下片前面已经“看淡”了,隔句又“轻叹”问“谁解”,前后不一致,影响意思表达的流畅。另外 ,第一句韵“行”字,在这里是旅行的意思,不是行列的意思,不押韵。

【天仙子苑】推荐

●渔歌子·雨霁

聚散无萍(山东)

霁后长空淑气清。云袂舒曼孔开屏。

山绿缛,芰荷婷。欣塘涨满浪千层。

清雅月影评析:

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渔父乐''渔父词''秋日田父辞'等。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另外还有几种变体。我们通常以张志和的词谱为准。

无萍姐的诗词,读来小清新的感觉。意境浅显易懂,完美呈现一副雨霁画面。雨后的天空风清气爽,温和宜人,云朵缥缈,形态变换无穷。青山若披绿缛,荷花亭亭玉立,池塘被雨水灌满,外溢翻滚的浪花层层叠叠。雨后的美景煞是醉人。小词先以广视角入笔,长空,云袂,青山。视野并由高到低,近距离切入,描写荷花,池水等物象。写作章法秩序井然,值得点赞。诗词中完全以景物描写为主,未有抒情之句出现,但明快的节奏,充满暖色调的遣词,足以表达作者在雨后所持有的大好心情。抒情已隐其中。

不过,词中出现几个问题,第二句中,出现“云袂舒曼孔开屏”,“孔开屏”,我想无萍姐想要表达的是云朵变换出来的样子象孔雀开屏吧?但单字“孔”并不能代表孔雀。这样意象的表达太牵强人意。后三字句,应对仗,未作对仗处理。致使小词出现瑕疵,犯了不该出现的基本常识性错误。尾句“欣塘涨满浪千层”,“欣塘”若是一个塘的真实名字尚可用。若是单单为了表达自己欣喜池塘涨满的景象,贸然把“欣”跟“塘”用作一个词组,致使语句拗口不自然顺畅,建议改为“新塘”。个见,一起探讨学习。

【女子诗词阁】推荐

泰山五大夫松处品女儿茶

咪小白

一杯绿色抱山泉,夏日无忧品自然。

莫问清香生哪处,雪芹妙句早名传。

洁心赏析:

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起承转合非常自如,遣词造句也恰如其分、自然流畅,无造作,引典也较贴切。

首句“一杯绿色抱山泉”,出语便有拟人的动态美,绿色的茶是用泰山顶的山泉水冲泡而成,此处用一个“抱”字把茶与山泉紧紧地裹在一起,作一个完美的结合,也只有这样的结合体才能浸泡出最独特的色香味俱全的茶汤来,不登泰山而品是体会不出这特有味道的。

承句“夏日无忧品自然”,紧随茶香抒发情感,在这炎炎夏日登上泰山,伴着“一览众山小”的心怀,沐浴着泰山凉爽的风,忘却了一切的烦恼,手捧一杯女儿茶细品,其实品到的何止是茶香,它是一杯大自然的味道!此处用“品自然”一是说了茶与水皆是出于天然的绿色食品,同时也是让人与作者一同感受周围的清新空气,真是妙不可言。

转句“莫问清香生哪处”,用疑问句来转,承上启下,巧妙自然,转折的幅度恰到好处,同时给结句留下很大余地来作答。

结句“雪芹妙句早名传”,没有正面回答转句的问,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泰山女儿茶的清香是通过什么途径而名传天下的,诗写到这里读者就会自然想起曹雪芹的在《红楼梦》六十三回提到的女儿茶,也知道了它的珍贵,实属当时朝廷的贡茶之一。

整首诗娓娓道来,淡淡如烟,品诗之余仿佛有茶香漫过,心情也跟随诗意而行,有入得自然心静幽之感。

【锦园春室】推荐

忆童年

伍德明(安徽枞阳)

流光一去不能回,时有童真入梦来。

散学归途游戏闹,课堂接耳小差开。

书中识少多疑惑,笔下题难尽靠猜。

惜负韶华鬓霜雪,但将往事煮青梅。

清雅月影评析:

童年是美丽的,童年是短暂的,童年时迷迷糊糊,懵懵懂懂,不知道珍惜,长大了才悟得童年的珍贵。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珍藏于心,难以忘怀。

欣赏伍德明老师的律,文笔很是走心。首句开篇点题:时光如梭,童年一去不复返,往事如梦依稀在。中间两联笔捉实例:常记散学归来无忧无虑的打闹嬉戏,还有课堂上不专心听课,趁老师不注意,跟同学说悄悄话时的场景。心思尽在贪玩,遇到难题便猜谜语似的胡乱答题。这种通病,这真实的一幕幕,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最真的童年。最后两联呼应首联,叹息负了青春美好的时光,现在已两鬓斑白。

记得,唐代颜真卿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作者这句“惜负韶华鬓霜雪”就是劝学诗的诠释与缩写。尤其喜欢结句,“往事煮青梅”,童年已然成追忆,寻它不得,就着一壶酒,往事或苦或甜,个中滋味,也就酒能懂得了。

此首七律,没有晦涩生硬语言,通篇流畅,对仗工整得体,首尾开合有度,章法有序。一首童年味十足的写真诗,读来赏心悦目。最真切的亲身经历,朴实之中最能动人心。

【浪淘沙室】推荐

老院

洁心(山东)

归乡心有念,老院踏莓苔。

叶落捎秋去,风寒带雨来。

旧痕藏稚趣,荒径惹情徊。

何日再相约,庭前那几孩。

南郭居士赏析:

有一种情结总是交织着许多留恋和记忆,年少时的老院,留给我们多少欢乐和温馨,承载着一代人多少思乡情结啊。记着老院,也记住乡愁。

“归乡心有念,老院踏莓苔。”老院陪着我们曾走过美好的少年时代,多少年来,总是忘不了老院的布置与念想,那里有着作者挥之不去的情愫。多想回到家乡,再踏一踏老院的青苔啊。

飘落的叶子捎去了秋的思念,风的寒凉带着家乡雨的味道而来,梦魂萦绕里都想着回到了故乡的老院。颔联跨越季节的想象,开启了与家乡时空的联系,好似时间的帷幕已经照亮了穿越的路线。

“旧痕藏稚趣,荒径惹情徊。”一种怀旧情结,一种地老天荒的沧桑感油然而生,仿佛已身在家乡,又仿佛在梦中,本联感染性较强。不过“稚趣”和“情徊”在对仗结构上似显不工。

“何日再相约,庭前那几孩。”牵挂的人总有许多,一些人也已经不在,但最难忘怀的却是曾经在一起玩耍的伙伴们。“什么时候儿时玩伴都离我远去,什么时候身旁的人已不再熟悉?”老院门前的几个小朋友如今可好,我们是否还有机会相约叙旧,回味那美好的时光?本联设问应用很好,为全诗留下了余味。

这首《老院》的写作倾注了作者的真情,因此很有感染力,手法上在时间空间上如梦如幻般穿梭,每一联都为我们展现一幅优美的画面,把乡愁表现的淋漓尽致,把老院熟悉的特色表达的活灵活现。

【荷花媚诗词庭】推荐

●巡春问道

老渔翁(贵州)

云里山神庙,柴门久未开。

桃花青竹下,小子问何来。

南郭居士赏析:

是不知不觉来到山神庙,还是下意识走近小庙去,这已经留给读者来体味,但巡春问道,此道看是路,但估计作者是欲取双关之意,有庙不也可寻禅吗?

隐约在云中的山神庙,也不知有多久没有开过门了,给人遐想的空间,这小庙有没有人看?还是守庙的人远游去了,庙门未开?只有庙外的桃树青竹下面,有一孩童,问我是干什么来了?小孩随口一问,但问的含义却有多种,是求神来了,还是游玩来了,亦或是路过?又给人想象的空间。

这首五言小诗平仄完美,构思精巧,富含意境,给人想象空间,留下许多余味,结句新奇,似借鉴“笑问客从何处来”却不露痕迹,非常自然,确实是一首优秀的绝句。而标题方面如果再锤炼一下就更完美了。

【步蟾宫室】推荐

●醉花间·离愁

云水禅心

愁离别。恨离别。离别诗成叠。

千叠赋云笺,缱绻情谁说。

皎皎楼上月。怎奈圆和缺。

相思瘦伊人,难禁琴声咽。

背叔评析:

《醉花间》毛文锡体,其特色不仅在于上阕首二句的叠韵,更在于第三句的顶真修辞手法,通过连续性的重复表述,进而更深层次的或递进、或转折,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这首由云水禅心创作的《醉花间·离愁》不仅遵循了这两条规律,更是于第四句第二字有意重复了第三句的韵脚字,就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了。

题目《离愁》。上片起拍即直入主题,将离怀别绪化作为千叠诗篇,并付诸于云笺;又奈何于现实环境,以疑问句“缱绻情谁说”,将愁绪转入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当中。

过片,转而寄情于物象。月亮即是从古以来国人的悲欢离合的一个鲜明代表了,或圆或缺,似乎皆不能人为掌控之,是为“古难全”。其中,“楼上月”的“楼上”也用得恰好,仿佛让读者看到了作者或主人公倚楼望月的真实画面。收尾,“相思瘦伊人,难禁琴声咽”,起句不错,对句惜稍弱,缘自“琴声”前面欠铺垫,感觉突兀了;而且,如果写出了“琴声”,后面能有所展开也不错,但刚好这句又是煞拍;如能“欲语声先咽”,则正好对应了上片的“谁说”,也不失为一个比较耐人寻味并唏嘘的收尾了。

【撷芳词馆】推荐

临江仙·忆童年

郑常娟

如今常梦当年少,弯弯巷里疯跑。

跳绳踢毽打沙包。笑声不断,哪管落花飘。

臭美也曾招数妙,朝天辫绿丝绦。

染红指甲敢称妖。老房还在,谁任我撒娇?

巩晓荣赏析:

童年总是让人回忆,童年总是让人留恋,童年的趣事那么多,童年的时光多开心。诗人这首临江仙白话为词,语气轻松调皮,描写了童年美好的时光。

上片写童年趣事。童年的时光常常出现在梦中,和小朋友穿巷疯跑,学电影中镜头,打巷战,跳绳踢毽打沙包,笑声连连,开心快乐,管什么花开花落,雪飘叶飞。

下片承接上片,专写小女孩的童年。爱美的想法、心态、做法花样翻新,招数奇妙。用柳条做成朝天冒辩,染红指甲,把自己涂鸦成妖精模样,花哩胡哨。如今,回到老屋,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让人触动心怀,那么任我撒娇,为什么呢,因为老屋是父母的家,也是子女的家,老屋有童年的味道,有童年的回忆。

总之,这首白话词描写童年时光,入景入情入心。作者语言技巧表达较好!不足之处是下片应以表达感情为主,而仍然是童年的回忆。

此词以五代后蜀词人张泌《临江仙》为体。尾句撒字出律,应为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