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点评台026期

 杏坛归客 2021-06-22

自笑手机控

一机片刻未离身,方寸之屏系我魂。

动辄点开亲宝宝,百看不厌小孙孙。

注:亲宝宝,一款手机App。


【赵宝海点评】

      说是被手机所控,从“方寸”“系我魂”等词句看,实是被小孙孙所控,被亲情所控,“亲宝宝”“百看不厌”,词语极致情极致,爱到如斯,无以复加也。爱可爱,莫溺爱,才是“小孙孙”之幸,家国民族之幸!



 

觅食荒郊与野林,却同鸿鹄属飞禽。

休拿志向讥嘲我,谁有安贫乐道心?


【慕白点评】

      反弹琵琶,咏物出新。当众人以藏身和活动之所不屑麻雀不思进取时,从另一个角度赞麻雀安贫乐道的精神。世间有翱翔天宇之人物,更多的是底层小人物,托麻雀之口,道自得自适之志,令人耳目一新。



弹  

休夸能屈亦能伸,擅变无非是本真。

就怕持将作标尺,长量自己短量人。


【吴晓晖点评】

      咏物诗,反写讽喻,殊途同归。讽刺了擅变双标的现象或人,生动诙谐,结句佳。


【英子点评】

      这首咏物诗用语浅白,然说理深刻,借物寓理可谓水到渠成。全诗以拟人手法写之,弹簧“能屈能伸”这种擅变正是其本性,无须多夸矣。作者以此推出“就怕持将作标尺,长量自己短量人”之理,现实中人多有“弹簧者”,足见作者的观察能力与感受能力。



见早发油菜花

才消宿雪白皑皑,即见金花灿灿开。

油菜也将时令抢,新正送我郁芬来。


【张明新点评】

      这首诗像一道佳肴,色香味俱全,不信请品。


【英子点评】

      此绝没有特别出彩的句子,然在句子衔接上足可称道:“才消”“即见”顺承大好,进而聚焦油菜花,转句即以拟人手法状写油菜花开花之“早”,紧扣题目,结句自然表达对油菜花的喜爱之情。



浣溪沙

      不管春来早与迟,宅家避疫任由之。花开已入进行时。

      世难当前谁有幸?跟风我亦欲吟诗。心潮涌动竟无词。


【英子点评】

      虎年伊始,从国内到国际的情形都让人难以开颜,以至于无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愫,这首小令写的即是当下的形势。春天依旧如约而至,我们依旧宅家避疫,花儿也正在开放。如今世难当前,有谁能幸免于难呢?此种忧心,让人欲想吟诗抒怀,然而却是心潮涌动而无词也,大有“欲语还休”之感,复杂矛盾的心情尽在其中。虽说无词,但这首小令恰是自然地表达了此时的心情,唯觉词味偏淡。



咏  灯

夜夜高悬守道津,清光从未远红尘。

殷勤迎送宵行客,更照迷茫失路人。


【思尘点评】

      咏路灯,夜晚在道路边高悬,清光迎送着夜行人,更照着迷茫者。由实而虚,此灯已不仅照明之用,更照人心扉。深得咏物之法。


【姜秀颖简评】

      常言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比喻事物的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的确如此,这一首小小的咏物诗,却是意蕴丰厚,耐人寻味。


      前两句交代她所处的职位,以及她的忠于职守。叠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与韵律美,比如小诗中的“夜”,本来是单个时间名词,也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叠用,又出现在诗境规划的特定的氛围中,“夜夜”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与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而“清光”是指灯清亮的光辉,给人清寂清冷之感。“从未远红尘”,进一步明确灯的执着与坚守。后两句表明灯的待人态度与作用。“殷勤迎送”,移情于物,赋予“灯”人的性格特点,她仿佛是一个热情周到而又乐于助人的“活雷锋”,给人一种暖心之感。她不但为夜行者照明,而且还给迷路者指明方向。


      是的,灯是驱散黑夜的使者,她能照亮你的前程,给你指引方向,让你的世界和前途一片光明。



暮  春

未有伤时意,犹期孟夏临。

依窗望大白,侧耳听鸣禽。

陋室门常掩,新冠毒不侵。

任他春渐老,难老我童心。


【姜秀颖简评】

      诗题为“暮春”,却未写暮春之景,也未像他人一样抒写暮春迟暮之情,只以此交代时令背景,表出特殊时期难得一见的那种悠然、闲适与豁达。


      首联写自己身处暮春时节并“未有伤时意”,相反地,却不怕光阴荏苒、岁月流逝,而是期昐“孟夏临”,许是心有所待,才这样满怀希望吧。颔联写宅居的日常生活,时而凭窗而望,可见抗疫志愿者核酸筛检、卡点驻守的身影,倍感踏实,所以才有“侧耳听鸣禽”的悠然。颈联写居家抗疫,封门闭户,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并没有常人那种久宅的郁闷、烦躁,反多了一份“新冠毒不侵”的安然与自信。尾联抒情,“任由春渐老,难老我童心。”也回答了前文诗人之所以在特殊时期能有这样与众不同的表现,是因为他有一个好的心态。


      小诗语言平实通畅,却平易见远,给人哲思。



侃某人逛微信朋友圈

作戏学逢迎,徜徉方寸屏。

不忘勤点赞,细读未曾经。


【英子点评】

      这首调侃小绝将我们眼中所见直截了当地写了出来,刻画了借助微信点赞逢迎拍马之人,通俗易懂的语言讽喻自现,读之一笑——的是,此类人还真不少!我们都知道,只是未写。范东学先生寥寥几笔,即将此类人的表现道出,元芳,你怎么看?



也题洗心池

云影天光一并涵,梵音声里傍神坛。

莫看池水清如许,洗却心尘恐不堪。


【张明新点评】

      云影天光,影池,梵音神坛,近禅。池水虽清,洗心不堪。反洗心池之意,抒自家之感悟,洗心愿善,洗之何难。作者并非不求禅意,抛却虚妄,揭示真谛,正禅也。



五月石榴花

不许芳菲尽,开成火样红。

热情谁似我,心地也玲珑。


一怀多子梦,无意恋春风。

心向金秋系,面朝初夏红。


【英子点评】

      这两首咏物小绝在承递的关系上立意有所不同。其一议论、描写相结合,“不许芳菲尽”反用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之意,石榴花一个“不许”,故而在五月“开成火样红”,装点着大自然。转结由外而内,继续以人格化手法深入石榴花的“内心”——热情谁似我,心地也玲珑。“热情”的定位自然由“火样红”而来,石榴颗颗玲珑剔透的红子儿亦是热情的内驱,结句自然流溢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其二承“心地也玲珑”而来,以“一怀多子梦”开篇,后三句继续以时间顺序写出石榴的生长,依然以拟人手法表现石榴是初夏时节的一道风景,自然天成。



自题鲁冰花丛中留影

揽胜觅清嘉,来瞻七彩霞。

将身融一统,开作鲁冰花。


【吴晓晖点评】

      清嘉寓意美好。柳永名句:重湖叠瓛清嘉。杨万里:重蕤风味独清嘉。鲁冰花(拉丁学名:Lupinus micranthus Guss.)在大陆的名称是羽扇豆。1991年台湾歌星甄妮演唱的《鲁冰花》红遍大江南北,鲁冰花是拉丁语lupin的音译,与台湾的客家话中“路边花”谐音。在那以前大陆是没有鲁冰花这个词的,而现在的孩子很少有知道羽扇豆这个名称的了,都称作鲁冰花。这就是两岸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的一个典范。还有很多台湾词汇被大陆广泛接收,比如单车、吐槽等。大陆很多词汇也在台湾流行起来,比如烟花(台湾称烟火)、甩锅、走心、网红等等。两岸的语言文化有自然相通的默契。回头再看初读略感突兀的第三句“将身融一统”,就没有违和感了。起承二句稍显交叠,“来瞻”二字再推敲推敲会更好。



伏天(新韵)

赤日当空生酷热,老夫消暑有良策。

一头扎进咏冬诗,能取冰霜能取雪。


【姜秀颖点评】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们常常是热得汗流浃背,无处可逃,甚至连晚上都无法入眠。诗人只用“赤日当空生酷热”一句话就生动形象地概括出“伏天”的特点,很是凝练。对于伏天,大家无可奈何,但诗人却说“老夫消暑有良策”,特别引人注意,也许这是诗人故作心思,可见机巧。后两句,诗人直接指出最佳消暑办法,即吟咏冬诗。无论是吟诵他人之作,还是自己创作,只要是与冬相关,就都离不开联想与想象,都要将自己置身于冰天雪地之去感受,去体验,当然不会再受外在三伏酷暑的侵扰。一个“扎”字,充分显示出诗人踏实、认真、不受外界影响的创作态度。


      小诗的可贵,不只在于语言朴素凝练、构思精巧,更在于它暗示一种创作方法和体验,即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借助联想和想象去再现生活和表现生活。这样看来,诗人也不仅仅是告诉你一个消暑的良策,仔细读来,受益颇多。



咏  伞

常遮烈日常遮雨,未仗功高曾自诩。

开合俱随人所需,毕生惟愿侍明主。


【张明新点评】

      首句直述伞,后三句借伞抒胸臆,不沾不脱,不即不离,深得咏物诗法。诗有古大臣风范。



感  事

山岳耸云端,引人仰首看。

莫言高处好,高处不胜寒。


【黄帆点评】

      “云端”“仰首”渲染了山之雄伟高大。转结两句是引发出的感慨。高处不胜寒,一语双关。



村夜广场舞

村头柳下日光灯,辉映禾场暗月星。

踏着音符纵情舞,一天劳倦尽归零。


【张明新点评】

        日光灯、踏着、音符、归零,都是现代语,现代语入诗是大趋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特征。但以现代词语为诗更需要功底和技巧,像此作便无隔感,非常融洽,且情景交融,景也鲜明,情也愉悦。



看家乡宣传片

明山秀水访时常,揽胜何须去远方。

阅遍神州无限景,怡人最是我临湘。


【张明新点评】

      寻常一样月,老杜说“月是故乡明”,神州无限景,范君说家乡最怡人,老杜以曲,范君以直,然俱是热爱家乡之人。



  

心闲欲享慢时光,打坐庭除品菊香。

举目我朝天上看,秋阳倏尔变冬阳。


【张明新点评】

      画有留白,诗有余韵,好画能品出画外之旨,好诗能读出诗外之味。此诗读罢,能使人获得从容闲雅暖而馨的感觉,这种效果,可能不是作者有意所为,但笔力臻至,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境界。



随儿住城里享清福的老汉

年来始作城中叟,总念乡闾茶酒友。

孤寂无聊诉与谁,贴身仅一巴儿狗。


【赵宝海点评】

      此绝句为时代的孤独开了一扇窗口,在老年人入城的队伍里,比较普遍。老叟随儿进城享清福,最难忍受的是孤独和寂寞,没有人交流诉说,更加思念家乡老友,所幸有只巴儿狗陪伴,聊胜于无了。此种无奈被作者写活了,读之仿佛有切身之感受。所用词语常见,朴素却很准确,于兹升华出诗意,得法。


【张明新点评】

      作者是为农村住城老人代言。唐·刘希夷有《代悲白头翁》,虽有文采,但不如此作真实贴切细腻。有悲悯情怀,有敏锐眼光,有社会责任,方有此等诗作。全诗无一赘字,无一凑语。无一怜字,怜字自见。语轻松,意沉重,诗法臻善。


【英子点评】

      范诗之味,在于生活质感,此诗亦是。乡下老人到城里儿女处享清福的现象是最常见不过,然因环境不适倍感孤独与寂寞,总是念叨乡下人事,这是不足为奇的。可怜的是“贴身仅一巴儿狗”,更是反映出这群独特的“城中叟”之孤寂。诗以仄韵写成,并以朴实之语道出,看似平和的叙述中蕴含着老人们强烈的内心倾诉。



题野林孤松

范东学

伴与桑槐几忘龄,风姿不改立亭亭。

冬来谁是林中主,雪里颜华我独青。


【姜秀颖点评】

      清代诗人、诗论家、书画家张问陶说,“诗中无我不如删,万卷堆床亦等闲”,言外之意,诗应当表达作者自已的思想和情感,即“诗中有我”。的确,诗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才能感动读者。该诗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起句交代环境,说松与桑槐为邻,“几忘龄”,赋予松人的特性,几乎忘记岁月,忘记年龄;承句以“风姿”描写松的风度与姿态,以“立亭亭”写松的高耸与挺拔,以“不改”突出松的凛然不可侵犯;转结两句一问一答,融我入诗,运用对比与环境衬托的手法,突出松经冬不凋、四季长青的品性。有《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境界。其中“颜华”是谓容貌有光采。


      小诗通篇移情于物,站在松的角度替它发声,抒己情怀,真个是物我相融,天人合一,让人分不清哪个是松,哪个是“我”。


【英子点评】

      这首绝句赞扬了冬天的林中之主——孤松于沧桑中不改本性的品质,它风姿卓立,傲然地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成为雪里的“一抹青”,那是最美的生命色彩。孤松的身上,难道没有作者的生命追求吗?


蜘蛛(张彦)

了无背景做平台,家在空中门自开。

巧设一张关系网,待他愿者入怀来。

       (《诗词百家》2016.02)

向小文点评:

咏物言志,托物寄情。一首好的咏物诗,不单纯的是体物肖形,更多的是传神写意。它往往寄寓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引人遐思;包涵了生活的哲理,令人沉想;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情趣,高人一筹。

蜘蛛的网,说穿了就是蜘蛛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张罗网,望穿秋水,在默默和煎熬中等待落网的猎物。了无背景做平台,可以看出罗网的单薄和不堪一击,因为它缺少了任何背景。家在空中门自开,有诸葛亮空城计的味道,令人啼笑皆非。这样的罗网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这也只是一种表象。可一注入了“关系”和“人情”,这张网就会变得非常强大和坚不可摧。也正是关系网的存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才有了看起来似荒诞而又符合逻辑的必然。

蜘蛛的罗网,没有任何背景,没有支撑的平台。其实透过蜘蛛这张网,我们看到的是像作者一样千千万万的在为生活和前途奔波的草根,它只是一个缩影而已。记得我大学刚毕业的一句话“没有背景,只有前景”,人生况味,个中自知。这样的罗网是悲哀的,也是令人心酸的。关系网在中国根深蒂固,是一种传统,作者难以自拔,显得很无奈和沉痛。欲罢不能,越是挣扎,越是努力,可还愈陷愈深,越是迷惘。诗的最后两句,深化了主题,把关系网提升到人生道路成功与否的一种共同探讨和思索,这也是此诗的一个亮点。

此诗在描写蜘蛛网的形象上,可能弱势了些。但意足可弥补,道出了人人能想到的关系网,却不一定人人能写出的关系网。余味袅袅,发人深省。

小重山·埋伏(涂运桥)

蹲守孤村雪满身。几回梅影下,暗香循。当时偏爱落花茵。征衣湿,松竹掩柴门。案犯久相邻。石阶芳草绿,又清晨。个中滋味向谁论?闻警令,收网在黄昏。

       (《诗词百家》2016.02)

李争光点评:

此词内容创新,对武警战士埋伏围捕案犯的描写乃是古往今来诗人词家很少涉及的题材。其写法是叙述描写,不仅使其内容显得特别形象生动,而且其蕴含的情感意味既丰富又深厚。开头一句,十分精炼地将埋伏的具体情状展示出来,是“蹲守”,是“孤村”,是“雪满身”。何其冷寂,何等艰苦。而接下去却将“梅影”、“暗香”、“落花茵”和“松竹掩柴门”——渲染出来,画出一幅孤村荒郊之美景,似乎是美化所描写的环境,可见苦中寂美、苦中有乐,而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将武警战士在“埋伏”中苦与乐的情景交织在简略而复杂的图画中,映衬了武警战士保卫世间美好事物的高尚职责,不畏艰苦的美好心灵。下片进一步从深度方面将环境气氛进一步渲染,将重点点出。“案犯久相邻”,武警战士在此埋伏已久,久未见到案犯,为了一网打尽,而久久地等待其他案犯到来。一“久”字又可见武警战士历艰苦已久。“又清晨”,可见从昨晚上围守埋伏到如今已久了。辛苦之状不言而出。“石阶荒草”又现出一种美境,亦可见苦中有美,“个人滋味有谁论”正是苦与美的心中复杂感情的集中的直接表达,最后两句是写埋伏的结果成绩所在,是描述的重点,是苦与乐,苦与美的最后收束。如此收笔使人联想无限,而韵味悠长。

鹧鸪天·挖野菜有感(杨小源)

细雨霏霏降九霄,荒坪一夜绿如涛。公英伸臂支支嫩。荠菜开花朵朵娇。   微合眼,大哈腰。频将娇嫩入囊包。诗坛地气如何接?眼底身边细细刨。

                 (《诗词百家》2016.02)

张正清点评:

有一个成语叫绝妙好词,这首词虽然谈不上绝妙,却是一首好词。《鹧鸪天》这个词牌,很像两首七绝相并而成,唯后阕换头处稍变。填此词牌,比七律灵动,比七绝厚重;既宜叙事,又擅抒情,很得词人喜爱。这首“挖野菜有感”,初读是一首叙事词,使人联想到上世纪60年代初苦日子时,挖野菜填肚的难忘岁月。细读深读却不是一般的叙事,而是以叙事写景为由为铺垫,把作者的深领悟深思考,不留痕迹地透露出来,让读者回味无穷。前阕主要是写景,写野菜娇嫩鲜活生长的情景。第一、二句看到的是远景,是广角镜头下的杏花春雨江南,细雨霏霏中的荒郊野外,一夜之间,绿嫩如涛,绿卉如烟。第三、四句是突然聚焦的近镜头,把蒲公英的支支摇摆,荠菜的朵朵花开,活灵活现展现出来。后阕换头处的“微合眼”、“大哈腰”,是两个有生命的特写镜头,是对娇嫩极为形象生动的描绘。这么美好的物象、景象、意象被作者惬意地收入囊包,真让人羡慕甚至嫉妒。然而,作者的高明处是将叙事写景就此打住,笔锋一宕,从最接地气的挖野菜联想到“诗坛地气如何接”,诗人要真接地气,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怀,就必须根植大地之中,根植人民之中,根植生活之中,像挖野菜一样,在身边眼前“细细刨”,寻找源泉,寻找灵感,寻找亮色。才能看到身边处处有风景,眼前处处是风骚。这样的结句,令人捧读之下有一种出神入化之感,使韵味突然增色,使境界豁然提升。更像一束颤栗的思想闪电,穿透时空,给人们以不可磨灭的印象。


居高楼有感(陈芝宗) 

开窗接红日,俯首望山头。

站在青霄处,方能见九州。


                 (《诗词百家》2016.02)

刘宝田点评: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逐步栖身于青云之中。从低矮的小屋迁居高楼,自然有许多感慨。首先是感觉到星月在户,云霞绕栏。作者用“开窗接红日”具体可视地表达了这种感觉。第二句承向上看写向下看,昔日高高的“山头”而今竟要低首俯瞰!此十字乃全系写实,还未显出什么诗意玄机来。第三句转笔,由实入虚,抒怀议论。其实,站得再高,“九州”是无论如何看不到的。作者在这里只是表达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宽的道理。如果就是这层意思,也是老生常谈,未足见妙。但是我想作者要表达的和读者能读出来的不仅如此,而是做事情、做学问,乃至为政、做人,以及修身、养性,都是这个道理,“更上一层楼”才能“穷千里目”。这是为诗为文的一种方法:实中生虚。无实写则虚无生之处;不生虚则实囿于拘泥,无甚意味。古今诗文之妙者,皆能就实生虚。若生出之虚为人所不能想及或心有之而未能言之,则成绝妙佳构,白乐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范希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因实生出来的绝妙之虚。


本期上榜名单

诗词作者:

黄海一舟(满江红室)、五味子(一剪梅室)、橄榄树(锦园春室)、记忆深深(撷芳词馆)、王涵(浪淘沙室)、淡月疏烟(步蟾宫室)、巩晓荣(精舍)、韩梦琳(女子室)、常万行者(早梅香阁)、风铃语(荷花媚)

诗评老师:

欣慰文、金一戈、洁心、清雅月影、简斎、南郭居士、李悦岭、一缕月光、覃春山

满江红室

退休以后(新韵)

黄海一舟

种菊少溪东,相邻有古松。

浮云追白日,流水出灵峰。

心系桃源里,坐听山寺钟。

此间多况味,早晚学乡农。

欣慰文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远离尘世,向往清幽的隐居生活。诗的首句事起破题,点明诗人在干什么,二分句及颔联造景渲染环境,颈联则使笔锋转向诗人的心理层面,心系桃源,坐听钟声。一种空灵静穆的境界油然而生,由此可看出笔者脱离尘世,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淡泊名利色的高尚情怀。尾联七分句小结前六分句,末句笔落章成,一个学字呼应首联并扣紧主题。全篇层层铺排,章法有序,采用亦景亦情,情景交融手法,尤其是在景象设置安排上井井有条,层次分明,山溪,流水,桃源以及古松,灵峰,山寺两组名物配置关联互不冲犯,又有机地构成了一副清新明丽的画图。

诗中语言清新明快,意境高远。

一剪梅室

大雪未雪

五味子

未见琼花万树开,寒风依旧卷尘埃。

琼妃曾与黄梅约,尔不生香我不来。

金一戈简析:

“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灵在空不在巧。”此绝句起码做到了“灵”。想象和联想是诗歌的双翼,缺乏想象和联想,诗就难以灵动。

从标题来看,“大雪未雪”是应时诗作,留给读者的信息是大雪日没下雪,作者是希望下雪的。

首句:“未见琼花万树开”。虚写,直陈其事,设下伏笔,似乎很寻常。

第二句:“寒风依旧卷尘埃”紧承写景。“寒风”“尘埃”意象的设置,我们可以捉摸到作者对时景的不满情绪,实写。看似平淡,却为下文张本。箭要射得远,就得往后退。

第三句:“琼妃曾与黄梅约”。作者展开想象和联想,把雪花与梅花拟人化,似乎是情人间的约会。

结句:“尔不生香我不来”。出彩!既揭示了约定,又关合了全诗,回答了为什么不见雪的缘由。构思奇妙!

纵观整首诗,起承转合得法,腾挪有致,故而灵动。偶觉“琼花”“琼妃”还可再酌,“万树开”用力过大,反而显得有些笨拙。

锦园春室

忆秦娥

橄榄树(河南)

笙箫落。荷花枕上鸳鸯错。鸳鸯错。疾风忽起,乱飞成各。

流光轻纵浮生寞。暗红摇碎千金诺。千金诺。梅林有负,竹前曾约。

洁心评析:

很是伤感的一首词,意境凄美,叙述了主人公夭折的爱情故事。

中式的婚礼宴乐一般是笙箫唢呐类乐器吹出的喜庆之乐,因此,上阕开篇用“笙箫落”铺笔,喻指大婚已过。可谁曾想却是“鸳鸯错”的结局,突如其来的风,将鸳鸯吹散,各奔东西。读到这里再回头看“笙箫落”,原来作者早已为曲终人散埋下了伏笔,真是心思缜密,如此铺垫首尾呼应,描写技巧掌握得很好。

下阕述说自己的心境,带给人凄楚之感,句句让人心痛。多少年的爱恋在一瞬间破灭,或许“我”这一生注定是孤独寂寞的。新婚的红烛仿佛还在摇曳,可是它摇来的不是“我”幸福的婚姻,而是将山盟海誓的诺言摇碎,将“我”的清梦摇碎。终是“梅林有负,竹前曾约”!

读此词,有陆游“钗头凤”的味道,“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作者这一场婚姻同样是“错错错”!但并非陆游与唐婉一样的棒打鸳鸯,而是君负卿来卿无错,痴情反被无情虐。作者描写情感真切,遣词抛句恰如其分,语言流畅,值得品读的佳作!

撷芳词馆

元旦新气象

记忆深深

万物生辉雪正新,梅红独秀似佳人。

冰明山水琉璃色,玉润云林琥珀身。

对景撩情思故事,开颜留影系青春。

知谁岁月风流数,一抹霜花各自珍。

清雅月影评析:

一首元旦即兴感怀诗。首联取景,雪正下,梅正红,颔联衔接首联继续铺景作延伸,水山裹冰如镜,林木戴雪如玉,前二联综合,呈现出一副隆冬雪地优美画图。

颈联作转,进而融情。又值元旦,不知不觉又迎来新的一年,怀念过往,留恋青春。尾联巧妙做结,“一抹霜花各自珍”道出作者心境。岁月匆匆人易老,人人要懂得且行且珍惜。

本律章节连贯,句读流畅,对仗工整。情景映衬得当,属中规中矩的一首律诗。相比较,算是笔力较不错的一位诗者。

浪淘沙室

题留守儿童

王涵(吉林)

本是童颜稚语真,经年累月未相亲。

蜿蜷伏地凝珠泪,画个阿娘抱我身。

简斋点评:

王涵先生的这首《题留守儿童》,亮点在后半段:“蜿蜷伏地凝珠泪,画个阿娘抱我身。”刘勰曾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可见,意象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古诗词创作的高标。近年来,写留守儿童的诗词很多,塑造了不少好的意象:有村口留儿托高堂的,有稚童疑惑不识娘的,也有细雨敲窗疑亲归的,更有几度梦中思娘亲的……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具有很高的审美意蕴。但是,这些意象如反反复复地在诗词中运用,便让人觉得有点昏沉乏味了。而王涵的留守儿童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让人眼睛一亮,心头一热:一个脸上挂满涟涟珠泪的孩子,弯曲着身子,葡伏在地上,正在用干枯的树枝,努力而认真地描画着他记忆中的母亲。期盼着能搂进母亲的怀抱,享受母爱的温暖。可怜的孩童试图画个娘来暖心,可是画饼能充饥吗?因此,出现在读者眼前的仍然是流着泪蜷着身空画娘亲的凄凉。新鲜而动人的画面,催人泪下。当然,诗的前半部分若能适当地再铺设一下背景,则人物的形象将更为突出,短诗也将更为完美了。

步蟾宫室

临江仙·梅

淡月疏烟(山东)

疏影参差凌朔气,寒香如缕氤氲。小园墙角亦安身。不言心寂寞,只似雪精神。

别样清幽谁识得,从容闲看红尘。孤标高格醉骚人。花开千叠韵,花落一枝春。 

南郭居士赏析:

疏影参差,凌风傲雪,即便在小园一角安身,也能教人寒香嚼得成诗句,“不言心寂寞,只似雪精神”用了拟人手法,本句亦借鉴了卢钺的“有梅无雪不精神”,使得上片结句耐人寻味。

别样清幽,闲看红尘,谁识此中孤傲与从容?“花开千叠韵,花落一枝春。”开则绽放千叠韵,落时送得一枝春,极为精妙,是为点睛之句,教人拍手称奇。片中“孤标高格”似嫌生硬,乃个见。

这首咏梅词格调清新脱俗,并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特别是前、后片尾二句不但对仗工整,而且皆为精彩妙句,成压轴之笔,为全诗增添色彩,非常成功。

精  舍

冬天的月季

巩晓荣

月月嫣红遍地新,霜寒雪冷笑香尘。

残枝不肯落花去,依旧同梅斗向春。

李悦岭赏析:

诗言志是一种精神。诗人写诗往往用“诗言志”作为思想动能,挖掘诗歌中所具备的人格潜质,完善生命的意义。

《冬天的月季》是诗人巩晓荣对美好的事物憧憬和礼赞,给即将枯萎的生命无限的同情。这首诗表达出的诗意内涵与诗人内心迸发出强大力量令人惊讶。让“月月嫣红遍地新”的月季在“霜寒雪冷”讥笑中坚守尊严。尽管这是一个象征,我们还是从“香尘”中看到了珍藏在月季身上宝贵的品格。不畏严寒,不惧死亡,为了理想去争,去斗,即便成了“残枝”,依稀残留的信念仍然有“不肯落花去”“依旧同梅斗向春”的乐观主义精神。《冬天的月季》写的是植物,展现的是人文精神。诗的意境藏在诗人心底。

女子诗词阁

江城梅花引·画秋 

韩梦琳

黄昏闲倚醉斜阳,览秋香,品秋香。红叶遍坡,半亩菊花黄。霜染影支堆满径,浮绿水,荡清波,度暗香。

暗香暗香,袖中藏,韵悠长,笔墨杨。画也画也,画不尽,细细思量。举目西山,云雾锁霞光。倦鸟栖林声渺渺,风瑟瑟,畏身寒、拢秀装。

一缕月光简评

本词主题“画秋”,首先在色调上牢牢把握住了秋的特点:红、黄为主,背景有霜影和霞光。颜色搭配和谐,无突兀之笔。其次由景生情,情入心胸,情景交融;再次全篇递进有序,逻辑清晰,无朦胧难解之意。诗人调动了全身感官去感受秋韵,有颜色(红黄),有味道(暗香),有声音(倦鸟归林),有感觉(身寒拢衣),描写细腻,让读者感同身受,真个画出了秋的绚烂、含蓄、萧瑟之感。唯一遗憾的是结句稍微缺少一点感情的升华,那样艺术空间将会更深远广阔。

早梅香阁

浪淘沙令·初冬感怀

常万行者

循径向寒山,蒿荻苍然。风吟乌呖彻峰峦。千树枯黄随水逝,楚楚谁怜?

凭槛望长天,几缕云烟。经年往事锁眉间。半世沉浮终为梦,老了朱颜。

覃春山(飘)简评:

该词上片前两句写景。作者沿着小径走在寒冷的山上,一路看到荻蒿饱经霜雪变得苍白,听到风声鸟声响彻峰峦,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一幅万物凋零的初冬画卷。上片结句用“千树枯黄随水逝,楚楚谁怜?”借景怜物,为下片过渡承上启下。

下片写作者的感怀。凭栏遥望长空,仅有几缕残云飘浮,多年的往事跃然出现在眼前,半世的打拼,所有的成功与失败就象梦幻一样,剩下的只有苍老的容颜,感叹人生的艰辛与无奈!

该词语言流畅,情景交融,易与读者引起共鸣。

荷花媚诗词庭

风铃语(四川)

琼玉梅梢生妙趣,飞花片片舞轻盈。

不知谁剪云纱碎,洒落人间别样情。

洁心简评

清新脱俗的一首小诗,行笔流畅,思路清晰。

前两句看似皆写雪,如不仔细品读或许会以为两句重意,但细分析就会发现妙笔之处。首句写落在梅梢的雪,形态各异,各有妙处,是落下的静止的雪。二句写轻盈的雪花正在空中飞舞,片片雪花漫漫地落下来,这是动感的雪。通过两句的描写马上将人带入一种雪境,仿佛看到雪已下了很长时间,树木、大地已被覆盖,但漫天的雪仍在飞舞着,白皑皑、雾蒙蒙一片,如梦幻的美境一般。

转合句作者展开想象,或许是谁将天上的白云剪碎,将它洒落到人间吧,使这俗世也能生出仙境般的美,也给了诗人别样的情感,描写出美的诗词。

小诗简洁清丽,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深奥的语言,但读来却令人神怡,用现代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走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