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藻兰襟】诗词点评台033期 忆故乡小院 文/邓嵘 一砖一瓦一追思,老院青杨发几枝? 岁月犹催霜鬓早,春风休怨客归迟。 李悦岭评析: 留念故乡是每一位游子很难抛却的心结,思乡之情伴着哀怨伤感,自古以来是诗人经常表达的情怀之一。《忆故乡小院》这首诗就是写出了这样的心境。追忆往昔与“一砖一瓦一追思”意境契合,呈现出深邃的时空。凡是回过故乡的人一定体验过情绪起落、思潮涌动,这是一种大情怀,彰显游子痴美的心境。当“一砖一瓦一追思”诗之灵动触动人们的心弦,怎能不令游子们为“老院青杨发几枝”斑驳的时光感伤?这里“时光”曾是青春的流逝,是诗人对人生无限感慨的深邃体验。 《忆故乡小院》对诗人来说,就是从青春挖掘出的沉重乡愁。人到暮年,精神上落叶归根的愿望犹盛,诗人表达就是给灵魂找到一个理想的归宿,把爱放进去。这首诗做到了。但这首诗也有令人遗憾的地方,转合两句收尾略显俗套平淡,没有把整首诗烘托起来,没有新意。或许是诗人按命题格式要求写的,限制了诗人的发挥,想想也是,按命题格式要求去写,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律诗·访友见院中竹有题 中原客(河北) 一丛瘦影对柴门,风雨吟哦旦复昏。 剑叶凌寒迎晚岁,纤枝凝露浴朝暾。 东坡居里宁无肉,郑燮宣中却有魂。 情寄幽篁何所至,虚怀高节始于根。 止水点评: 首联绘形绘声。“瘦影”写清高,“柴门”写清寒。“风雨吟哦”用拟人手法,以“萧萧”之声状竹之潇洒的风姿雅韵。起笔不凡。 颔联绘神。写剑叶、纤枝突出清峻傲骨。“凌寒、晚岁”突出不畏严寒、矢志如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凝露、朝暾”渲染蓬勃朝气。承笔大气工稳。 颈联侧面烘托。引用苏东坡“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写竹子让人超凡脱俗的风貌;化用郑燮的《墨竹图题诗》“一枝一叶总关情”写竹子警人清醒。转得巧而活。状物诗忌粘滞于物。作者既跳出竹子写人,又没有脱离竹子,深一层次赞美了竹子。尺幅生波,出人意料,笔法老道。 尾联引人深思,言尽意丰。“虚怀高节”高度概括竹子品质,总结全诗。“始于根”触发读者无限遐想,这个根本是什么呢?是“咬定青山”之根吗?是“由来英气蓄寒根”之根吗? 访友见竹而题,是明己志?还是赞友人?到底“何所至”?兼之乎?我亦有感矣! 看花回·清明(悼双亲) 文/青藤长风(安徽六安) 片片行云绕碧天。莺掩林间。蝶飞花树花辞树,渐步临、翠柳桥边。又清明祭扫,曲水湾湾。 紫陌红尘半世缘。合散如烟。暮凉牵引多情绪,总回思、旧地故园。夜归心入梦,长在尊前。 金一戈点评: 词作架构工稳,词意流畅。 上片写景叙事:景由上而下,由远及近,层次分明;景与时合。行云、飞花、翠柳等意象,为后文的情感表达作了铺垫。且缓步行来,点明祭扫时间、地点。过片紧扣主题。 下片议论抒情:半世相亲,离合悲欢。故而引发词人的思绪,对故旧的生活回顾。结拍道出词人的相思之苦。 起拍与第五拍相扣。云绕碧天,尘缘如烟;第二拍与第六拍相应。春景与思处;结拍既扣第四拍,也是整首词的落想。从结构而言,有章可循,值得称道。 微觉语言表达还需多下功夫。 七律·建筑工地进行曲 文/张忠坚 黝黑皮肤裹茧花,一刀翻舞闯天涯。 泥浆搅拌登云路,墙壁浑融落日霞。 几度消疲来借酒,每番勾缝尽除渣。 层层不苟砖砖砌,筑就明楼又转家。 欣慰文简析:这首咏人诗,上章塑造人物形象,下章刻画人物神情,一个阳刚劲健而又饱经风霜的劳动者形象呼之欲出。他皮肤黝黑,长满茧子的手翻舞着泥刀闯荡天涯,可见生活之艰辛,拎着泥浆登上摩天大楼,砌成的墙壁映着落日余晖,辛苦中却又不失浪漫的情怀,即使是勾缝除渣再苦再累,却毫无怨言,只借酒消疲,情怀如此豁达,令人肃然起敬,待到高楼建成却又不顾劳顿转战南北。 整诗洋溢着阳刚之美,平实质朴的语言中又不失浪漫的风格,真情的流露而又语出自然,煞尾一句”又转家”扣回二分句,同时又留有馀地,给读者留下回想的空间。遗憾的是,笔者在章法铺排上稍欠功力,以至于下章语意衔接稍显凌乱。 游丽水云和梯田有感 三生(江苏) 层叠蜿蜒云雾绕,千年流涧入清淳。 蛙鸣四起若相问,可记曾经垄上人。 简斋点评: 丽水云和梯田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中国天然氧吧。梯田层叠蜿蜒而上,田中的水和河谷中的水蒸发而上,形成缭绕的云海,又被林木吸纳化为云雾细雨,宛如瑶池仙境。普陀山方丈曾亲书“瓯江胜境”。江苏诗人三生亦用此绝,带我们享受这山水一体的浪漫。 五月的梯田已经灌水,正是赏景的最佳时间。眼前层层叠叠的梯田盘旋两上,远处云雾缭绕之处可能就是观景绝妙的白银谷和九曲云环了。一条弯弯曲曲旳流涧摇着银铃欢快地穿梭在松林间。泉水在晨光下幻化出点点的晶莹。入夜,找一家农舍住下,听到的不仅是滚滚的松涛,更是满山的蛙鸣。不禁让人联想起庾信的诗句:“翔禽歌啭,流涧弦喧”,尽情享受这初夏月光下的美景。此时此刻,人的心情也越发平和安宁,自然想起了“垄上人”。可是,垄上人究为何人?作者不点明,可能是曾经的同游的同学朋友,也可能是前日游览时偶遇的农人山民,抑或是……留给读者去猜想。这正是诗之高明处:朦胧些,更添美感。所谓,诗虽尽而意不尽。 七律 ·春夕(新韵) 文/行水尽处 山间碧水气清明,茂密丛林布谷声。 道路绵延云处断,蝴蝶弄影雨中停。 香风阵阵人千醉,野果多多叶万层。 落尽芳菲迎夏日,萋萋草木伴君行。 覃春山(飘)点评: 唐代的崔涂有七律《春夕》之作,崔涂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写得深婉感人,极富诗意,反映了诗人羁旅生涯中浓烈的苦闷情绪。全诗意象朦胧,意境深婉,格调沉郁。 本诗的《春夕》主要是描写暮春景色及对春天易逝的叹息。首联“山间碧水气清明,茂密丛林布谷声。”渲染暮春的景色,同时用“布谷声”暗示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与伤感。第二联“道路绵延云处断,蝴蝶弄影雨中停。 ”描写暮春云雨,同时暗示游子道路不但漫长,而且是风雨兼程。第三、四联是说春天虽然即将过去,但结满了果实,虽然芳菲落尽,但还有萋萋的草木,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即将逝去的哀叹,同时又表达了对夏天到来的憧憬。 新雁过妆楼·望月凝愁 文/聚散无萍(山东) 望月凝愁。高洁处、铅华泽泻清流。 摇曳冷色,采采又渺寒秋。 总伴银河弹序曲,同环斗柄再回眸。 夜凉浮。数声鹤唳,急掠莲舟。 无心润杯宴乐,忆故人远去,仙雾云游。 菊坛芬香,堪摘祭向天收。 今宵倚栏入梦,惹一阕循情缠不休。 斟芳字,念几分思意,几笔难投? 比克点评: 这是一阕作者在秋夜思念故人的词。句句凄凉,字字含泪,读之感人。 上阕: '望月凝愁。高洁处、铅华泽泻清流。' 望着高洁的天空,冷月的清光如泽直泻,凝聚着丝丝愁情。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摇曳冷色,采采又渺寒秋。' 逐渐变化气候却是渺茫的寒秋。 '总伴银河弹序曲,同环斗柄再回眸。' 总是伴着银河和北斗思念和回顾以往的事情。 '夜凉浮。数声鹤唳,急掠莲舟。' 秋夜寒意起,远处几声鹤唳掠过莲舟。 上阕作者用景中含情营造了凄凉的气氛,为下阕做好了铺垫。 下阕: '无心润杯宴乐,忆故人远去,仙雾云游。' 亲人的离去,还有什么心情安乐贪杯。 '菊坛芬香,堪摘祭向天收。' 花坛上的菊花盛开了,倒可以摘下来祭奠远在天上的亲人。 '今宵倚栏入梦,惹一阕循情缠不休。' 今夜的梦注定是情缠不休了。 '斟芳字,念几分思意,几笔难投?' 斟酌几句诗句来抒发哀思,却又难以下笔。 纵观全文,作者功底深厚。用词简洁、精准、老练,主题突出,谋篇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一韵一意境),布局合理,过渡自然、流畅,无古奥生涩之感。是一部成功之作。 七律·洋槐花(新韵) 文/风荷(山西) 莫道春归入镜迟,浓荫深护最高枝。 香清漫惹游蜂醉,味永长遗宿鸟痴。 岂效牡丹移上苑,懒随秾李抹胭脂。 平生未改玲珑态,碎玉攒成素雅姿。 南郭居士简析: 古人写洋槐花的诗词基本没有,我因此查了一下,原来洋槐是引进品种,大约才有100余年的历史。而古代,国槐又叫槐树,写槐的诗很多,写槐花也并不多,而洋槐和国槐是有区别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 这首诗的首联用“莫道”引出洋槐浓荫之中隐藏着春天的气息,即暗指“高枝”上的洋槐花。颔联进一步对这种气息进行渲染,洋槐花的清香惹得游蜂醉、宿鸟痴。颈联用“岂效”“懒随”很自然的一转,说洋槐花“岂效牡丹移上苑,懒随秾李抹胭脂”,本联极有美感,也含有典故,让人浮想联翩,是本诗之精彩所在。尾联结的也好,对洋槐花美的特色进行了总结,碎玉攒成素雅姿和玲珑态,非常切贴。 本诗紧紧围绕主题,抓住了事物的特点,用词准确,而“莫道”“岂效”“懒随”这些含有假设和反诘的词应用恰当,增强了表达效果,其中颈联也颇为精彩,因此值得推荐。 蝶恋花·浅夏 文/暮夏 经雨疏红香欲朽,池上新荷,尚做青钱瘦。 惆怅花开花谢后,还常拈梦春如旧。 水底荇丝河畔柳,绕指轻风,皆似离人手。 折遍垂条伤八九,凭谁问得今安否? 一缕月光评析:本首“浅夏”题目起的尤其好,还没到轰轰烈烈的夏天,正是最好的季节,一阵雷雨将残红洗尽,香气也残留无几,幸喜池上小荷已露尖尖角,“清钱瘦”写的妙,符合荷花初夏的特征。起句写景,进而抒情:春天就这么悄无声息远走天涯,但是我还是经常在梦里梦见那一树繁花,其实并非只是惜春,更是对逝去年华的追忆。 下阙起句又转为景物描写,运用起兴的手段,让人想起冯延巳的那首《蝶恋花》: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河底青荇和河畔细柳,袅袅娜娜,恰似离人手,说不尽的缠绵悱恻,让人想起如烟的往事,诗人徘徊在柳条下,想起远去的人儿,再也没有音讯,一声问候都无法抵达,彼岸已远,往事模糊,真是令人神伤啊! 整首词布局合理精致,意象选取简练有特点,感情表达含蓄又深远,完全符合一首好词的要求。 浣溪沙·贺抗美援朝王老钻石之婚 文/赵连芳 犹忆他乡铁马横。天边鸿影信无凭。相思何处共琴筝? 细数流年多脉脉,一朝白首两盈盈。半笺诗墨话三生。 【钰渊浅论】 戎马关山道,泱泱劲旅风。 英雄怎迟暮,此心付于卿。 作者这首【浣溪沙】承前启后,主题分明。词中上下铺垫,即写出王老伉俪的相思之苦,又道出二老的不负此心,不易此情。 本词上阙道出王志毅老人当年胸怀报国之志,激战关山异域。金戈铁甲,戎马倥惚。奈因身牵国事,不免与爱人山河相隔,唯凭鸿雁寄书,却又迟日茫茫无音。本来琴瑟和鸣,今却惜别知音。但愿相思成曲,诉我心中之情。 下阙道出老先生休甲归来,桑榆非晚,纵然流年逝水,但相思入骨,依旧心如磐石,脉脉情依。而今连理六十冬夏,此情不移,此心相牵。幸我苍天眷顾,纵然云移雾转,依旧神女巫山,白首盈盈。闲携诗词为凭,写下誓言三生。 ◆ ◆ ◆ ◆ ◆ 总编 :踏雪飞歌 副总编 :魂落秋硯 洁心 九月菊花 心一 赵连芳 主编 :洁心 诗评老师 :南郭居士 巩晓荣 止水 清雅月影 一缕月光 李悦岭 欣慰文 简斋 飘(覃春山) 金一戈 比克 九月菊花 闲云野鹤 洁心 平台制作 :一缕月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