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厉震林 | 新文科是未来驱动型的教育

 顺其自然h 2021-06-22


国家提出包括新文科在内的“四新”教育发展战略,是以未来为驱动的崭新教育理念。它以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级专业人才为己任,推动学科专业的转型和升级,致力于开创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时代。

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应该“闻鸡起舞”,做新文科建设的先行者和创新者。在此,必须负重前行,稳健推进,争取创造成果和经验,践行“四出”(出人才、出作品、出模式、出思想)教育观念。

近日,笔者在研习美国南加州大学(以下简称“南加大”)电影艺术学院办学思想,认为其对于新文科建设颇有些启示。一是指导思想。他们的教学理念是建立在“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people learn best by doing)”这样一种认识之上的,只有当实践与理论不断相互作用和融合时,伟大的思想才会产生;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探索新的技术和形式,积极想象未来可能出现的电影变革。二是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本科专业有六个:动画与电子艺术、电影与媒体研究、影视制作、交互媒体与游戏、媒体艺术与实践、影视编剧;博士研究方向有两个:电影与媒体研究、媒体艺术与实践;学术型硕士学位(MA)研究方向有两个:电影与媒体研究、电影艺术(交互媒体、游戏与健康方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研究方向有五个:动画与电子艺术、交互媒体、影视制作、制片、影视编剧。三是研究生和实验室。研究中心有四个:娱乐技术研究中心、多媒体文学研究中心、创意媒体与健康行为研究中心、虚拟仿真研究中心;研究实验室有六个:游戏创新实验室、移动媒体与环境媒体实验室、创意技术实验室、编辑与出版实验室、瞬态媒体实验室、虚拟仿真媒体实验室。南加大在新文科建设方面有所创新,是一种未来引领的学科专业格局。


以电影学类专业而言,中国电影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是从电影大国成为电影强国。中国电影现在的成就、需求和使命,需要将自己置于世界电影的新兴者和引领者之位,以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创立中国风格和价值的电影学派,形成与世界电影“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格局。中国电影的新时代,具体包括:主题,从中国故事到全球故事,即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工业,逐步建立工业标准化和基地化;技术,VR、AR、MR等技术广泛运用,实践未来的虚拟现实与沉浸式电影、人机交互技术等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业态,合拍片将成为主流的生产业态,尤其是大投入和大制作的影片,将是多国籍和跨国度的合作模式;产业,从自由竞争逐步演化到规模经济,将会出现一个兼并和重组的浪潮,产生“航母级”的影业集团。

中国高等电影教育的新时代,立足于上述中国电影的新时代定位,需要担当国际电影教育的未来,积极创立中国电影教育学派,通过思想和技术引领的电影教育理念,培养有情怀、担当和实力的中国电影人才,包括想象力、领悟力和价值观,以及懂科技、会经济、熟稔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硬核素质,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新文科的高等电影教育应该是“教育优于产业”,教育为产业创造概念、思想和未来。高等电影教育应该是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实践,电影学类专业如何建设以及教学如何设计,其最终来源于对移动影像、电影的本质及其信念的认知。正是基于这种认知,各个高校电影院系都应该形成自己的“门派站位”以及核心竞争力,世界一流的电影院校都有自己显著的“门派站位”。

一是新文科的高等电影教育,需要培养建构教学系统的“跨越性思维”,即整合知识碎片的能力。中国传统电影教学各专业之间是前置平行、各成体系的,课程之间互为串联、互不相关。未来的新文科应该是整合各专业和学科资源,课程之间将互为基础、互为并联。

二是形成产学相长的“影视教育生产闭环”。以“头部创作”的产出为目标和出口,创新整合课程将直接从实践创作本身入手,强调影视作品创作源头——内容创作“0-1阶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低年级“文本创作”相关课程的教学为内驱,梳理低年级——高年级、文字文本——舞台文本——影像文本的多学科课程间的内在逻辑,形成“创意策划——剧本——戏剧表导演——影视表导演——作品产出”的成熟闭环。

教学成果将以“成熟项目书”的形式面向校外市场,吸纳优质资金和资源,形成可操作性的影视产品或具有持续发展性的影视产品“产学研”模式,再进一步反哺校内电影学类专业教学和配套的管理体系,从学术角度确立“内容为先”的行业标准(而非教学标准),形成“教学相长”“产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是探索“三商共体”的新模式。所谓“三商共体”,是指分别从文学院、科学院和商学院的学院属性去建构电影学院的全新框架。具体来说,文学院重在突出对影视学理和创作技巧的教学与研究,包括影视史论、影视创作技巧、影视美学等教学和研究,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影视理论体系;商学院重在致力于影视产业和金融资本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主要是针对项目运营、艺人统筹、电影金融、院线管理、法务等专业领域的深耕;科学院则强调影视教育的互联网思维和数据化思维,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传播,将对传统影视创作产生变革式的影响,海量数据的采集和挖掘、目标用户的样本分析和基于互联网的大产业链集成联动将成为形成产品生产机制的重要一环。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新文科的高等电影教育,可以尝试实施以下电影教育教学创新方法。

一是未来驱动型的教育思想。需要发现、确认和培养许多原来不曾获得充分重视,甚至根本不存在的产业环节以及新兴行业,使其在电影教育与产业链中不断“破土而出”,成为未来电影发展的引擎和先锋。由此,可以招生不分专业,按照电影文学院、电影科学院、电影商学院“三院共体”招生,一二年级实施电影、文化、艺术通识教育,三年级按照未来驱动的产业引领设置专业,进入不同导师工作室学习。以电影商学院为例,目前电影产业潜在的专业方向需求有职权管理、项目运营、市场营销(影院经理)、行业服务(艺人经纪、演员指导)、文化法务、文化金融等。

二是实践导向型的教学方法。教育过程就是创作过程、生产过程和产业过程。教学成果以“成熟项目书”的形式面向社会,吸纳优质资金和资源,形成可操作性的影视产品或者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影视产品“产学研”模式,同时反哺学院电影专业教学及其配套管理体系,从学术角度确立“创新为先”的行业标准(而非教学标准),形成“教学相长”“产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是共同学习型的教学体例。本着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学体系设置理念讲求系统、深入、扎实和具体。充分尊重学生自由选课权利的同时,保证课程体系设置的全局性和系统性。从传统教学模式的“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习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之间互相激发、互为学习,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三年级进入导师工作室学习,以“同好”为原则,自由组合师生学习共同体,逐步形成“教学——创作——开发——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厉震林,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戏剧学院影视学院院长、研究生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0年5月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