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纸刊备选)不急不躁 不骄不馁|贯贯(山东)

 天赋文学图书馆 2021-06-22

文学时代微刊·总第5061期

·欢迎关注·文学时代微刊·

不急不躁 不骄不馁
——总结我这一年的治班经

文/贯贯(山东)

又要送走一届毕业生,回头去想,在这一年的艰辛里,我有了新的沉淀与积累,这是我以后治班育人的又一尚方宝剑。今天原原本本把它写出来,是不想在日后有半点的遗忘!


2019年9月我第一次接触这帮孩子们,在这样近距离接触之前,大家都给我鼓劲,什么“唯有你能改变这个班级”“你是勇挑重担、值得称赞”云云,这样的高规格的评价从另一方面看,其实就是在暗示我的阻力与压力是如何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事后证明的确如此,但我已不再想去赘述,过程的艰难还是不要回忆的好,因为那样总感觉是一种变相的邀功与炫彩。今日是2020年7月5日,距离毕业典礼还有两天,整整一个学年,我的孩子们已非去年那日时的概貌,他们完全换了一副模样,这样子的脱胎换骨追根溯源是有如下因由的:

化整为零


应对一些讲哥们义气的孩子,需要巧妙思量,略施小计,让其中一个脱离“团队”,很快,这样的团队就失去了它的坚不可摧,慢慢就不攻自破了。班里有三个大男孩,关系特别铁,名副其实的“铁三角”,若有一个被“侵犯”,其他两名孩子必会毫不犹豫地出手,这样便使得班里的风气不纯净了,我先用了一个小计策,鼓励三个孩子都参加班委的竞选,竞选名额有限,大家自然会有私心,等投票结果出来,这三个孩子中的一个一票也没取得,我不动声色观察他,发现这孩子紧攥拳头,极度悲伤。课下,我把他喊出来,说:“孩子,老师知道你今天很委屈,知道你心里想什么,当老师得知票数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担心你会接受不了,你想哭就哭吧,哭过了就明白该怎么做了。”那孩子终于忍不住了,全身抽动,我轻轻揽过他的肩膀,任他宣泄。此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个“铁三角”轻而易举就被破解了。

换一个方式说话


每个班里总会有几个很不受同学“待见”的孩子,我们往往的做法是训斥他们,罗列他们的种种“恶迹”,或者还会叫家长过来,告诉家长他家孩子在班级里的表现是如何如何地不美好,这样的做法绝无可厚非,老师的目的就是想让这些孩子意识到不足,从而改正,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他会觉得反正我在你的眼里就固定成了这样一个样子,无论我怎么努力你也不会看到;还有一种可能他觉得这些缺点的确是他身上存在的,自己却找不到方法去改变,也没有动力去改变,自己已经无药可救了,于是他索性继续去做那个大家眼中的“坏人”,而家长被谈话之后大多会有这两种表现:回家把孩子狂揍一顿,或者把老师抱怨一番,前者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又多了一个“敌人”,后者会让孩子失掉了承认错误的担当。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孩子,我仔细观察他们许久,会断断续续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优点,发现后,并不是即时表扬他们的,我一定会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切入点当着全班孩子的面大肆表扬,这种表扬的频率既不宜过多,更不能甚少,量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对于家长,我也会叫他们到学校,但我会说:“孩子在学校很孤单,性格与行为的原因导致了孩子这样的一个境况,孩子心理上应该是不快乐的,我们必须要来帮助孩子修复这种缺失。”家长被打动了,教育孩子时他们一定会深思熟虑、绞尽脑汁。

开好每一次家长会


家长会,是教师与老班近距离接触的一个好时机,更是家长对教师定位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开好家长会尤其是第一次家长会至关重要。要有独到的内容渗透给家长,切忌千篇一律、泛泛而谈。我的家长会往往是比较严肃的,一如我严肃地治理班级,我要让家长感受到我讲的每一个问题的重要性,更是想让他们感觉到我认认真真地对这个班级、对这些孩子。记得教这个班级时的第一个家长会,我期盼了许久,我和45个家长分析了班级现状,分析了整个班级的整体状况,许多家长第一次明白他们的孩子是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的,会场上便能看出他们的焦虑,这样的表现恰是我所需要的,只有家长发自内心愿去改善了,家校才能谈得上合力。接下来我谈到我的计划,提到了对家长的要求,不是去监督孩子写作业不打架之类,而是告诉他们请信任我,把孩子交给我,不要掺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与纷争,更不要到学校里来大吵大闹,影响班级的正常秩序,而我绝对可以负得起这份信任,会让每一个孩子能都得到我的保护,找到他本该有的过人之处。事后证明我们的家长都做到了,他们发现信任我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我帮他们解决掉了许多他们自认为解决不了的问题。

保持老师的威与严


规矩是成就方圆的铁标准,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了规矩就会涣散、放任,而班主任就是规矩的形成者。我每带一个班级,总会让周围班级的学生庆幸:我幸亏没遇到尹老师。在别班孩子的眼里我是极其“可怕”的,但我的孩子们总是特别骄傲地说“他们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们的尹老师是最公平公正、最为我们考虑的好老师”,外班孩子的恐惧也绝不是空穴来风,我给孩子们的印象总是极其严厉的,我在班级极少笑,但我的课总要上的丰富有趣、妙趣横生,我给他们旁征博引,让他们领略到许多从没有接触过的内容,我的潜意识里,语文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可着眼当前,而失掉了知识的系统与连贯,我对孩子们的优异表现,会表现出特别的感动,有时说着说着竟会哽咽,这种情不由己恰是让孩子寻求到老师的爱的一种最真切的表达。我袒护他们,袒护每一个孩子,不允许每一个孩子受委屈,但我给他们约法三章:不可随意出入办公室,不可随意给老师打敬礼,不可随意暴露自己的不足给别人,这样的目的只有一个:想让我的孩子树立好在老师们心中的形象,树立好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我严肃地强调这些,他们知道事情的重要性,便能时刻提醒自己去记得。我始终保持着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在家里,我对我的孩子也是如此,适当的距离能恰如其分地树立自己的那份威严,如果亲密无间没有了分野,孩子们往往会“造次”,会把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会让一个班级失去了本该保持的严肃,从而也无法做到步调统一。

理智应对不“理智”的家长


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两个不理智的家长,他们往往过多关注甚至放大了自己孩子所受的委屈,而不能从一个公允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从而会做出不理智的举动。这样的举动其实是有弊无利的,我反复告诉家长,老师也是人,也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如果有家长来如此责问、贬斥老师,老师的心里一定会极度不愉快,你宣泄完了,扬长而去可有没有去想,老师们是否能踏着铃声愉快地进教室,是否能一如既往地满怀怜爱地去欣赏你的孩子,我说这些并不是去威慑这些不理智的家长,只是在陈述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我教学二十多年,这样的家长几乎没有遇到过,似乎只有一两例,我记得是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个家长因为两个孩子之间的一点儿小事情而表现得很过激,在他慷慨陈词时,我只是倾听,什么也没做,静静等他说完,我完完整整又去陈述了一遍事情的经过,我的语气很坚决,坚决得表达我处理的妥善与公正,我清晰地记得我处理的每一个细节,我严肃地肯定无论哪一点我做的都绝无瑕疵,记得最后的结果是那位家长扬长而去,这件事情当然是让我受了伤害的,进了教室看到这个孩子我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他的家长不理智的样子,这样的一个瞬间的联想是让我极其痛苦的,因为这样子去想自然就影响了我对这个孩子的感情,我反复劝慰自己孩子与家长是两个独立的体系,孩子不是家长如此这般表现的促使,我晚上吃饭看到我的儿子,就会刻意去想那个孩子也如我儿子一样的年龄,却遇到了这样一位考虑事情极不周全的家长,对他已经是人生的不如意了,我若再对他因此有了芥蒂,这个孩子的未来可怎么去通达?我如此三番劝自己,终于让自己能正视这个孩子,恢复到了之前我对这个孩子的好感与心疼,当然我也毫不掩饰地和孩子们阐述了我这个心路历程,有时候如实地袒露自己的心迹能更拉近孩子们对你的理解与体谅,那

抓牢班级的凝聚力


我们一直在强调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无论校纪还是班纪都少不了这番规定,但不能否认的是,这样的强调其实是很苍白的,苍白了自然就无力,很多孩子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才算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他们认为帮同学捡起红领巾就是,他们认为借给同学橡皮铅笔就是,他们认为同学受欺负了上去助他一臂之力就是,这样做当然也不能被否定,但这只是个体的行为、小范围的做法,自然无法改变一个班级的风貌。把这些条文落实下来的重担就压在了班主任身上,这就是为什么班主任辛劳的原因,许多成文,仅仅是文字而已,没有明确的、具象的线索可循,完全靠你自己琢磨与参透。于此,我只能自己去摸索,我告诉孩子们我们就是一个集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一个人能够保持清流、独善其身,讲说是必要的,但做更重要。有一次,我的两个孩子在厕所里大打出手,据说场面非常壮观,整个楼层的人都在围观,我知道了后派学生把他们喊回到教室,恰巧这时领导路过,全班学生忧虑地看着我,我的第一个举动是把前后门都关上,然后让两个孩子起来说说各自做错了什么,他们一开始还想去指责,我提醒他们,先说“我怎么样”,先说“我怎么样”能让孩子们更清醒理智地分析自己在这件事情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事情弄明白了,起因完完全全不值一提,我说:“这件事情已经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领导也已经目睹了这件事情,严重程度大家可想而知,为了保证我们班的名声,保证两个孩子的形象,全体同学必须和我保证,任何同学不得出去宣扬这件事情,对外我们必须统一口径就说是这两个孩子闹着玩,绝对不准提到打架二字,领导那里我亲自去解释,所有后果我去承担。”我看到了全体孩子眼中的团结一致的决心,看到了两个孩子的愧疚与感激,这种做法可能一反他们心中的常态,没有被老师责骂、训斥,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此后的种种,我们班的孩子总能把班级利益放在首位,所以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自然而然就在班级的层面上形成了。

现在想来,这一届的孩子们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从胆战心惊地接收他们,到今天对他们的眷恋与不舍,足以看出孩子们质的飞跃,而孩子们对我、对这个班级所掩饰不住的骄傲更是一切都在悄悄改变的力证,相信我与这一年会给他们的旅途奠定了温暖的基石,我此时似乎就看到了他们的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版权和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刊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部分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即删除。

特约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